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吃重阳糕有什么好处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吃重阳糕有什么好处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体质不佳的人吃了可以滋补身体,还可以缓解因为气虚导致的盗汗、气短乏力等症状。
重阳糕的原料中有糯米、大枣、坚果等食物,食用后可以补血、补气,重阳节时吃一些重阳糕可以调理肠胃补益气血。
重阳糕中的主要原料糯米、粳米、大枣、杏仁片等都是非常温和的食物,吃重阳糕有滋补身体、强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脾胃不佳人群来说,经常会有恶心、食欲低靡的情况,吃一些重阳糕可以缓解不适。
中医认为,糯米有收涩、止汗等功效。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有尿频、经常出虚汗的人,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吃吃重阳糕,可以缓解尿频症状。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九九重阳节吃什么东西
重阳糕古时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不固定,比较随意,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祝愿子女百事俱高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而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秋天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节,在农历九、十月期间,螃蟹肉肥饱满,鲜嫩细腻,其中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在重阳节和家人一起吃螃蟹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在重阳节这一天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是由面粉、红枣、赤豆、葡萄干等多种果脯加工制作而成的。重阳糕的“糕”与“高”谐音,寓意着“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意思。
有些讲究的人在做重阳糕的时候还会把糕点做成九层宝塔状,上面再做两只小羊,这样就有“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点人还会在重阳糕上面插上一面小彩旗,并且还会点上蜡烛灯,以“点灯”和“吃糕”来代替登高。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属于一种民俗习惯。
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吃重阳糕,这种习俗从古代沿袭至今,主要是因为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而重阳糕中的“糕”与登高的“高”同音,这样就象征着“步步高升”以及“百事俱高”的意思,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重阳节会吃重阳糕的原因。
重阳节可以吃什么
自古在重阳节这一天就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由面粉、加红枣、葡萄干、赤豆等果脯一起加工制作而成的,其口感十分的香甜软糯。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因此人们以吃重阳糕来寄托“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这时候人们通常会邀朋唤友一起去赏菊花,并且还会配上一壶上好的菊花酒。
重阳节吃什么
吃重阳糕
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人们认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寓意,所以“重阳糕”成了重阳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
喝菊花酒
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卉,菊花花期不长,所以人们会要将其酿成菊花酒,因此,菊花酒也被看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荆楚岁时记》亦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茸,饮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重阳节习俗
1、晒秋
重阳节时正处深秋时节,此时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如果在重阳节时去到乡村,还可以看到具有农俗特色的“晒秋”,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2、登高
重阳节登高也和深秋景象有关,重阳节时大地上已经是一派秋意浓的景象,人们在重阳节时登高为“辞青”与清明节时春游“踏青”相对应,完成了季节的交替,下一次登高就是明年清明节的踏春春游了。
3、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等,目前并无重阳糕的准确制作方式,一般将重阳节吃的糕点统称为重阳糕,因为重阳节时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很多人会用菊花放在糕点里面,因此菊糕由此得名,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是什么 哪些人不能吃重阳糕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黏腻,做成的重阳糕,更是难以消化,大病初愈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依然较弱,食用重阳糕不利于康复。
重阳糕黏性大,老人、儿童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泻等症状。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性温滞气,而且糯米的比重又很大,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有肠道疾病的人群若贪吃重阳糕,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或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