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蛋白少是怎么回事呢

白蛋白少是怎么回事呢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肾源性低蛋白血症,由于肾脏正常的排泄屏障受损引起的大量血清白蛋白从尿液中排出,且丢失的蛋白总量大大超过人正常饮食摄入的蛋白的量,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缺乏营养,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肝功能异常,有些时候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患有急性慢性肝病。

总蛋白和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y球蛋白偏高对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 减少. 指导意见: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 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 就会显著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 当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减少到3克 %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此时若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治疗,白 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克%以下时,生活护理: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建议你排除肝硬化的可能性,做系统的检查。

球蛋白,主要指的是人 血清 球 蛋 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它是一种能 被50% 硫 酸 铵溶 液沉 淀的单纯蛋 白 质。这种物质不溶于纯水,易溶 于稀盐 水、酸或碱溶液中,加热即沉淀 或凝 固,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和体液中。该物质主要分为α 1、α 2、β 和γ -球 蛋 白。

蛋白偏高和肝脏也有一定的联系。肝脏不好的人容易出现y球蛋白偏高,而蛋白偏高又会造成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又会影响人的生活。那y球蛋白偏高原因有哪些呢,为什么会出现蛋白偏高呢,看了上文中的讲解,我想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多多少少能说出一些原因。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加注意。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1] 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白蛋白偏低

医学上一般认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g/L,血清球蛋白为20-30g/L,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为60-80g/L,白球比的正常值为1.5-2.5。白蛋白偏低会怎么样呢?

在临床诊疗中,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白蛋白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的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蛋白粉会过敏吗

1.乳清蛋白非常稀有,每1000g牛奶中仅有7g。乳清蛋白是一类蛋白质的统称,其组成成分包括α-乳白蛋白、β-如球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少量乳铁蛋白等。乳清蛋白以其纯度高、人体完全吸收、氨基酸组成合理等诸多优势被称为“蛋白之王”。乳清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高达100%,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价值。

2.极少数的人有乳清蛋白质过敏反应,跟其他过敏反应一样,浑身起小红点,停止使用,切断过敏源即可康复。用息斯敏类的抗过敏药,几天即可见效。但用药前,最好检查判断下过敏源是否为乳清蛋白,因为乳清蛋白质过敏的情况并不多见。

3.患有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等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粉是保健食品中的“老牌主力军”。但如果摄入富含组氢酸的蛋白粉,就会产生大量组胺,此时抗过敏药往往争不过组胺,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常会令过敏症状去而复返。

球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总蛋白高,白球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 总蛋白低,白球低是由于白蛋白偏低,见于肾病,营养不良等 如果白球低并且白蛋白底,球蛋白高的话,提示是肝病,比如,肝炎 如果三个蛋白都高,是大量呕吐或烧伤导致体液丢失过多,血液浓缩 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 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 减少。 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但因其半衰期较长,白蛋白的 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但在 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且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比。因此在肝炎早期,白 蛋白浓度可作为肝炎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 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 就会显著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 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 当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减少到3克 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此时若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治疗,白 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克以下时,则 预后凶险

白蛋白偏少是怎么回事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肾源性低蛋白血症,由于肾脏正常的排泄屏障受损引起的大量血清白蛋白从尿液中排出,且丢失的蛋白总量大大超过人正常饮食摄入的蛋白的量,即会导致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缺乏营养,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肝功能异常,有些时候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之患有急性慢性肝病。

注意事项

1、白蛋白偏低,使患者会出现腹水,因为白蛋白可以起到维持血管内的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的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出现腹水。

2、白蛋白减少,说明肝功能受损,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的。

大家在检查中一旦发现白蛋白偏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耽误病情。并且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均衡膳食,合理作息等。

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

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白蛋白正常值是多少?肝病专家指出,白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而肝脏又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11-14.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偏低和减少。

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肝病专家指出,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但因其半衰期较长,白蛋白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但在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且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比。因此在肝炎早期,白蛋白浓度可作为肝炎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此外,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着的高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降低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就会显着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

当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减少到3克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此时若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治疗,白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克以下时,则预后凶险,一定要引起患者警惕,及时到医院在专家指导下治疗。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烦压升高。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警示语

本品为人血液制品,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人血白蛋白,辅料为辛酸钠、氮化钠、灭菌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略粘稠、黄色或绿色至棕色澄明液体,不应出现浑浊。

适应症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烦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规格

10g/瓶(20% 50ml)每瓶含蛋白质10g,蛋白浓度为20%,装量50ml。

用法用量

用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氣化钠注射液适当稀 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滴注速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2ml为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人血白蛋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淸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

禁忌

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2.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3.严重贫血患者。

4.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

1.药液呈现混浊、沉淀、异物或瓶子有裂纹、瓶盖松动、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可使用。

2.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3.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

4.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5.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对孕妇或可能怀孕妇女的用药应慎重,如有必要应用时,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

儿童用药

未专门进行该项针对性试验研究,且无系统可靠的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

未专门进行该项针对性试验研究,且无系统可靠的参考文献。

人血白蛋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宜与血管收缩药,蛋白水解酶或含酒精溶剂的注射液混合使用。

药物过量

因本品有高渗作用,过量注射时,可造成脱水、机体循环负荷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药理毒理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 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 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l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 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白蛋白偏高

1、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等。

2、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3、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白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28~44g/L;14岁后38~54g/L;成人35~50g/L;60岁后34~48g/L。

一、血药浓度高,白蛋白主要表现在产生的相对增加,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肾脏病、出血等。

二、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

三、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

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还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因而测定白蛋白用于患者状态的非特异监视,尤其是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

对于高白蛋白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血液浓缩引起的相对增加,是致命的,如果新生儿白蛋白大于28g/L,14岁后白蛋白超过38-54g/L,成人白蛋白超过35~50g/L,在人血白蛋白60的年龄在34~48g/,是指高白蛋白,白蛋白高?

需要提醒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是,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也会引起白蛋白偏高,而假如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过高,也会引起白蛋白偏高。

总体来说,在疾病评估上,肾脏疾病是引起白蛋白偏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值得广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重视。

白蛋白的功效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功效。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它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场价300到400元一瓶。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以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偏高

白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体现肝脏合成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肝功能检查中出现转氨酶高很多人还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对于白蛋白偏高,很多检查者都不知为何。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要了解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首先要了解到底什么是白蛋白。具有数十年肝病临床治疗经验的肝病专家教授指出:白蛋白,也有人称其为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可以说它是否正常与肝功能合成功能是否正常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它的的浓度高低就可反应肝脏的状况。

针对“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教授进一步讲解道:白蛋白有一个正常的浓度值,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而新生儿以及老人的白蛋白正常值会稍微低点,分别为28~44g/L以及34~48g/L。

尿白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临床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免疫功能障碍评估,炎症状态监测,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链球菌感染等各个方面。[1]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2]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肝硬化白蛋白怎么治疗

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着的高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降低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就会显着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肝硬化白蛋白低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具体介绍如下:

方剂:党参、黄芪各25克,丹参、当归尾、白术各20克,山药、虎杖、白扁豆、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克,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生甘草各10克。

用药注意:腹胀者应加广木香、沉香各6克出血者妥加仙鹤草、白茅根各20克;肝区疼痛者另加柴胡、延胡索、地龙各10克;肝硬有结节者多加蜈蚣、鳖甲、穿山甲各10克;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服用,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5个疗程可获显效或痊愈。

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相关推荐

蛋白粉胶原蛋白吗 蛋白粉和胶原蛋白的区别

胶原蛋白动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大分子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结缔组织、骨、软骨、皮肤、腱、韧等中。 蛋白粉一般来源大豆和乳清,通过提纯大豆蛋白、或酪蛋白、或乳清蛋白。 胶原蛋白有美容和保健的特定的氨基酸,属于功能性蛋白,用于抗皱,保湿和治疗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蛋白粉为缺乏蛋白质的个体补充蛋白质。蛋白质粉的主要作用纠正机体的蛋白质营养不良,也可用于因神经性厌食、功能性消化不良、小肠吸收障碍等导致蛋白质摄入或吸收不足的患者。 胶原蛋白主要适用皮肤有相关问题的人群,还有骨质疏松,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

蛋白粉胶原蛋白吗

。 胶原蛋白功效型蛋白质,蛋白粉营养型蛋白质,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既不一种产品,也不能相互替代。

白蛋白的作用

1、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同时,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1血浆或200m1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

白蛋白高作用

生理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白蛋白结构(2)血浆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

白蛋白什么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实

尿白蛋白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

甲胎蛋白正常值多少

如果大家进行甲胎蛋白检查项目,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正常值的划分范围也不相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放射免疫电泳检测法:正常值≤25μg/L ,如果在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为高浓度阳性,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幅度不大,在50ug/L-300ug/L,可能病毒性肝炎。 2、放射免疫分析法:正常值≤20μg/L。 3、酶联免疫法:正常值≤25μg/L 这里,大家需要了解清楚的,胎儿和孕妇的甲胎蛋白暂时性升高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孕妇妊娠3个月后,血清甲胎蛋白开始

甲胎蛋白正常值多少

甲胎蛋白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疗法

1、对于水肿不明显,尿蛋白少于(++),无严重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可从事轻工作,注意密切随访。 2、有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应卧床休息、予以低盐饮食。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3、水肿明显且有低蛋白血症者,可在扩充血容量(静脉输入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给予速尿20毫克,口服或静注,常可利尿及适当消肿。 4、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予降压,可以选用美多心安25毫克,2~3次/日;或尼群地平10~20毫克,3次/日;或寿比山2.5~5毫克,1次/日;或琉甲丙脯酸25毫克,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