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或同胞兄弟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6倍。
2、年龄>40岁: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
4、高危种族:美国的调查发现,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6、高血压,或者正接受降压治疗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疗者。
7、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静坐的生活方式。
8、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
9、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
10、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以上这些患者,应定期筛查血糖、糖耐量试验等指标;强化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重、控制饮食、运动等;必要时可以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药物干预。
糖尿病的预防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较1型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更大。英国有研究观察200对单卵双胞胎20 余年后发现,其糖尿病的一致性(即双胞胎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为90.6%,1型糖尿病为54.4%。同时,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的基因遗传,而是一个受多个基因影响,但每个基因影响强度不大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我们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10年来对1 100多个2型糖尿病家庭(6 000多家庭成员)的调查显示,其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中高3~4倍。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但发生率比较高;若父母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相对较低。
容易遗传的糖尿病除了2型糖尿病,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单基因突变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一个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里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个基因的变异,而且家里几代人都会出现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和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而发病年龄都比较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预防该病的发生呢?由于糖尿病在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父母亲和子女)间遗传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家中有人查出糖尿病,就需要对其直系亲属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就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进一步早期确诊糖尿病。因为,他们是一群容易得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虽然他们可能还未发病或还处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而自己毫无意识,定期检查能帮助他们早发现、早治疗。祝你健康。
怎么在生活中预防糖尿病
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饮食疗法,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经常运动,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定期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桑叶泡水功效大但非人人适合
本品适宜糖耐量异常人群、轻型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辅助治疗,更具正常人群的养生保健功能。
桑叶泡水的禁忌
桑叶茶虽然对于身体有着诸多好处,能够治疗上火、胃疼以及失眠等等情况,但是并不适合多吃。在本草纲目中具有详细的记载,如果桑叶茶过量的服用,那么会导致身体中的精血受到损伤,同时脾胃也会变冷,长期如此会令体质越来越差,甚至是患有疾病,脸色越来越差,精神也会变得萎靡起来。所以说,日常将桑叶泡水喝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的服用。
桑叶泡水喝过量的坏处除了上面介绍的容易损伤脾胃之外,也容易导致脸色越来越差,甚至是食欲不振、恶心想吐;也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渴症;如果是空腹过量的服用了桑叶茶,茶水会直接经过我们的肾经部位,对于肾脏非常的不利。
老年人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
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用药物或宣传教育及饮食运动干预减少易感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二级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糖尿病高危人群(特别是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糖尿病发生。
三级预防:对已发生的糖尿病进行有效规范,科学的治疗防止或延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一,二,三级预防远不如其他疾病预防那么简单明了,其特殊性在于糖尿病病因的复杂性,以2型DM而言,其中绝大多数病例属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范畴,被称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
脑卒中实际上可发生于出现临床糖尿病之前(而做为某疾病的并发症,理论上说应发生于该疾病出现之后),这样一来,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应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开始才能真正有效,因此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分得很清,二级预防也起到三级预防的作用甚至较后者更为重要更为有效。
老年糖尿病基本属于2型糖尿病,2型DM的发病受基因,老龄化及不利环境因素影响,除少部分为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外,其余绝大多数为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基因干预远未成熟,老龄化不能逆转,故改善环境因素使其不利于发生胰岛素抵抗为降低发生糖尿病危险的主要环节。
可在①有2型DM家庭史或②出生低体重者或③肥胖(BMI≥25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腰,臀围比值男≥0.9,女≥0.85)或④生活方式由体力活动多向体力活动少等转化(如职业,职位变化,退休等)或⑤现有高血压,高脂蛋白症或⑥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群中糖耐量尚正常者,采取下述预防措施。
①合理的饮食(质和量)。
②鼓励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③维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减肥,出生低体重或为巨大儿者尤其应注意不要肥胖。
④治疗高血压避免使用降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预防糖尿病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8个常识让你了解糖尿病
1、很多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和高血糖往往具有家族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约有45个。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内科主任丹尼尔·洛伯博士表示,胰岛素抵抗来自体内的“节俭基因”,目的是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今食物量充足,这种基因就会导致糖尿病。近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得糖尿病,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2、心脏病病因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三大风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它们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洛伯博士表示,体重超标和久坐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多种心脏病的风险。存在心脏病风险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更大。
3、滥用抗生素易得糖尿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胃肠病学和肿瘤学的研究者发现,反复使用某些类型的抗生素会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者考察了英国2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在确诊至少一年前的抗生素用药情况,并把这一数量与80万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抗生素处方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服用至少两个疗程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病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高。抗生素使用得越多,风险越大。
研究者认为,动物和人体研究都发现,肠道细菌会影响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而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肠道的菌群分布。肠道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发生改变可以解释抗生素使用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胖人
专门从事糖尿病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内分泌专家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说,既不超重也不肥胖的人也会得糖尿病。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但是,大约20%的肥胖者没有糖尿病,15%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正常。因此,瘦人也不能忽视糖尿病筛查。
5、糖尿病风险随年龄增大,但健康改变永远有益
中年之后,糖尿病风险会逐年增大。2型糖尿病新病例大多年龄在45~64岁。然而,糖尿病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美国2012年确诊的37万名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0~44岁。勒斯蒂格博士表示,除了年龄,不良饮食及不爱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任何年龄的人群,只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都可以显着降低糖尿病风险。
6、身体活动越多,糖尿病风险越小
匹兹堡大学副教授约翰·杜贝表示,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燃料,身体活动少,血糖水平就会升高。骑自行车或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有氧运动和举重训练还可以改善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研究发现,久坐者坚持4个月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显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即使每天骑车或散步10分钟,也有效果。
7、护心饮食同样有益于预防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马里乔·赛普雷斯博士说,低热量饮食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对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而言,应该避开含盐含糖较多的加工食品,多吃糙米、全麦食品、坚果、水果和蔬菜等。
8、治疗糖尿病关键靠患者自己
洛伯博士表示,医生给病人检查、指导、开药和鼓励,但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要靠患者自己。普通人群应关注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发现问题及时看医生。一旦确诊糖尿病,则应该听取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改善生活方式,缓解压力。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糖尿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遗传性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是比较容易遗传的疾病,遗传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遭受病毒侵害,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此型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遗传的是容易发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2、后天环境因素。
后天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人们的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易使人得糖尿病。最近几年数十家权威机构报道,胰淀素沉积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