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肿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病史对某些进行性的症状,如肿块、疼痛、病理性分泌物、出血、消瘦、黄疸等应深入询问,尤其中年以上患者更应警惕。同一器官发生的不同肿瘤,其好发年龄也不同,如乳癌多好发于经绝期前后妇女,而乳腺纤维瘤则常见于20~30岁。病程长短常可提示肿瘤的性质。所以,对病人所述症状,应逐一询问发生的时间、性质和变化程度。了解患者职业、生活环境、nbsp;有无吸烟等嗜好,有无化学致癌物接触史及癌症家族史等。对曾在其他医疗单位进行过治疗的病人,应询问其治疗经过包括手术情况和病理报告。既往史中应详细询问与癌可能有一定关系的疾病,如胃溃疡、结肠息肉、肝硬变、乳头渗血、便血等。女性患者的妊娠、生产、哺乳等也应详细询问。
查体是肿瘤诊断的重要部分,应在全面、系统检查基础上,再结合病史进行重点器官的局部检查。表浅肿瘤容易发现,深部肿瘤仔细查体或借助其他必要的检查,方能确定。检查时必须注意鉴别是真正的肿瘤,或是其他非肿瘤病变如炎症、寄生虫、器官肥大等引起的肿块;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局部检查应注意:肿瘤的部位、形态、硬度、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检查。①根据肿瘤部位可以分析肿瘤的性质和组织来源,如甲状腺肿瘤一般可随吞咽动作上移动。肝、肾肿瘤可随呼吸动作上下移动。使腹肌紧张的试验可用来鉴别肿瘤位于腹壁上还是腹腔内。②根据肿瘤地形态和表面情况可提示肿瘤的性质,如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或凹凸不平,并可有表面溃破、充血、静脉怒张以及局部温度升高等情况。③肿瘤的硬度对估计肿瘤性质有一定意义,如癌较硬,囊肿多为囊性感,海绵状血管瘤呈压缩性等。④活动度对判断肿瘤性质亦有价值,如膨胀性生长的肿瘤一般可推动,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活动受限或固定不动。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性肿瘤因压迫或挤压,故其界限清楚,恶性肿瘤因浸润性生长而破坏周围组织,其界限多不清。⑥区域淋巴结对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癌瘤引流有重要意义。体表三大区域淋巴结为:头颈部器官和肩部的淋巴引流至颈部淋巴结包括颈深组和颈浅淋巴结。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淋巴引流至腋窝和锁骨下淋巴结。脐以下腹壁、腰部、臀部、外阴、肛管、下肢的淋巴引流至腹股沟淋巴结。内脏器官和乳腺可能转移至锁骨上窝淋巴结。均应详细检查,切勿遗漏。
实验室检查
酶学检查肿瘤组织中某些酶活性增高,可能与生长旺盛有关;有些酶活性降低,可能与分化不良有关。实验室酶学检查对肿瘤有重要辅助诊断作用。例如肝癌病人在血中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硷性磷酸酶的同功异构酶均可升高;骨肉瘤的硷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弱;前列腺癌时酸性磷酸酶可升高;肺鳞状细胞癌的脂酶活性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免疫学检查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化学组成都和正常细胞不同,可以出现新的抗原物质。有些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抗原组成与胎儿时期相似,如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出现的甲种胎儿球蛋白AFP,AFP的特异性免疫检查测定方法是肝癌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结肠癌的血清癌胚抗原CEA;胃癌的胃液硫糖蛋白FSA、胃癌相关抗原GCAA、а2nbsp;糖蛋白а2GP也可作为诊断参考。另一类免疫学检查是用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激素,如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内窥镜检查
凡属空腔脏器或位于某些体腔的肿瘤,大多可相应的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有金属制和纤维光束两类。常用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直肠结肠、膀胱、肾、阴道、宫颈等部位的检查。还可以检查腹腔和纵隔等。通过内窥镜可窥视肿瘤的肉眼改变、采取组织或细胞行病理形态学检查;或向输尿管、胆总管或胰管插入导管作X线造影检查。可大大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四影像学检查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仪器更新,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X线透视、摄片、造影、断层扫描,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等,都可为肿瘤提供确切的定位诊断。
X线检查可确定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并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使用范围广泛,但在肿瘤体积很小时,其准确率可能降低。检查方法有三种:①普通X线透视和摄片:常用于肺肿瘤、骨肿瘤,邻近肺部和侵及骨组织的其他肿瘤。②造影检查:适用于肿瘤与正常组织的X线对比差的部位,如消化道肿瘤可用钡餐或钡灌肠,可显示肿瘤所在范围钡剂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管腔狭窄、管壁破坏等,需要时可用发泡剂或注气作对比,或用山莨菪硷等使平滑肌弛缓低张,以提高影像清晰度。其他器官的造影大多用碘制剂泛影葡胺、康瑞液、磺苯指等,以静脉注射、口服、经内窥镜插管或选择性血管插管等方法造影,可显示肾、颅内、胆、肝、胰等的肿瘤。气体也可单独作为造影剂,如气脑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等诊断脑、腹膜后的肾、肾上腺肿瘤。③特殊造影:断层摄影和荧光摄影间接摄影用于胸部肿瘤;硒静电X线和钼靶X线球管的摄影用于乳腺肿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深部肿瘤特别是颅内肿瘤与腹腔内实质脏器肿瘤的早期发现及定位很有意义。磁共振MRI显像具有对人体无害、无电离辐射,可多方向断层摄影,图象分辨率高等优点。数字减影摄像DSA对肿瘤的定位及肿瘤的血供等有价值。以上特殊影像技术应用临床以来,不仅对肝、脑、肺、肾肿瘤有诊断价值,而且对肿瘤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和随访有效用。
超声波检查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或其他病变组织对声抗阻和衰减率的不同,以取得不同的超声反射波型来进行诊断。方法简便而无痛苦。常用于肝、肾、脑、子宫和卵巢等肿瘤的诊断和定位,对鉴别囊性或实性肿块有价值。不可以测定胸水、腹水,并间接测定脑中线移位情况。目前常用的灰阶超声波检查更为准确,如对肝内直径在1.0cm以上的占位病变,不但容易发现肝实质异常改变,而且可看到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外胆道的走向,扭曲,挤压,变形等,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定位。超声多普勒Doppler法可精确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
放射性核素扫描通过口服或注射某些能特定积聚于某些脏器或肿瘤的放射性核素,然后用一定的仪器闪烁扫描机和γ射线照相机等在体外追踪其分布情况的方法,已成为检查肿瘤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31碘、198金、99m锝、67镓、87锶、197汞、111铟等10余种,可根据检查的器官组织选择。有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于正常组织,肿瘤在扫描图上显示放射性稀疏或“冷区”nbsp;囊肿等也显示冷区;有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于肿瘤细胞组织内多于正常组织,肿瘤在扫描图上显示放射密集区。临床上甲状腺肿瘤、肝肿瘤、骨肿瘤、脑肿瘤等常用放射性核素检查。
五病理检查
细胞学检查由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容易从原位脱落,故可用各种方法取得瘤细胞和组织颗粒,鉴定其性质。例如,用浓集法收集痰、胸水、腹水或冲洗液等细胞;用拉网法收集食管和胃的脱落细胞;用印片法取得表浅的瘤体表面细胞。还可用穿刺法取得比较深在的瘤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假阳性或阳性率不高的缺点,尚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通过各种内窥镜活检钳取肿瘤组织;或施行手术切取;或用针穿刺吸取等方法,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是决定肿瘤诊断及病理类型准确性最高的方法,适用于一切用其他方法不能确定性质的肿块;或已怀疑呈恶性变的良性肿瘤。该检查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可能致使恶性肿瘤扩散,因此,需要时宜在术前短期内或手术中施行。
肿瘤组织细胞一般可用巴氏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染色,还可用组织化学法,如用丫啶橙或猩红等染料显示细胞的DNA和RNA,提高辨别肿瘤细胞的准确率。
输尿管肿瘤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间歇无痛肉眼血尿。
2.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喷血、下段肿瘤可从管口脱出。
3.尿路造影示输尿管有充盈缺损,其上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或患侧肾不显影。
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5.输尿管镜检查。
6.MRI肾盂输尿管水成像。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粘液癌等。及早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若对侧肾功能不良不能行上述手术或为单发乳头状肿瘤时,可行局部肿瘤切除并保留肾脏,术后定期复查。
卵巢肿瘤的诊断
如果产后妇女要确诊是否患有卵巢肿瘤,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卵巢肿瘤的诊断方式有临床诊断、超声检查、细胞学诊断等。
1、临床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征象,如患者感腹胀、便秘、尿频,自觉腹部有包块。有些肿瘤可引起性早熟、绝经后出血、男性化等等。应首先行妇科检查,若在子宫旁扪及一侧或双侧囊性或实质性球形肿块及其他盆腔异常情况,均应进一步采用各种方法加以确诊。
2、超声检查
可协助盆腔或腹部肿瘤的定位,其准确率高达90%以上;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瘤、子宫或附件;鉴别卵巢肿瘤、腹水或包裹性积液。
3、细胞学诊断
卵巢肿瘤合并腹水可做腹水穿刺查癌细胞。阴道后穹隆涂片查癌细胞虽阳性率不高,但对病人完全无害,故也不失为一种诊断方法。在某些卵巢肿瘤中,因分泌雌激素,尤其在绝经后涂片呈雌激素高度影响,可协助诊断。
4、X线检查
在成熟性畸胎瘤的腹部平片上可见到牙齿、骨骼及透明阴影。乳头状囊腺瘤的X线片中可见到钙化灶。肠道造影可排除肠肿瘤,并协助了解肿块位置。气腹及子宫输卵管造影对鉴别盆腔肿块来源也有一定帮助。
5、腹腔镜检查
在内镜直视下能早期明确诊断,做活检,判断肿瘤性质、浸润范围,协助分期及观察化疗效果等,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6、激素测定
患女性化肿瘤时血、尿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患男性化肿瘤时尿中17一羟、17一酮类固醇升高。如有卵巢绒毛膜癌,血、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量增高。
7、淋巴造影
可作为恶性肿瘤估计分期方法之一。
8、免疫诊断
生物化学诊断、染色体检查尚属实验研究,距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为发展的方向。
临床上诊断肺肿瘤的方法
1.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诊断肺肿瘤
一般未明确病变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不适宜做剖胸探查的病例,可采用经皮穿刺肺组织,采集穿刺针上的标本作病理检查,注意有无并发气胸、血胸和咯血。
2.剖胸探查术诊断肺肿瘤
肺部经多种方法检查未果,又不能排除可能性的病例,如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可剖胸探查。
3、X线检查诊断肺肿瘤
X线检查是肺肿瘤诊断最常用的重要手段。早期肺肿瘤虽然尚未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肺肿瘤中晚期,X线检查可了解肿瘤生长部位、大小,还可观察膈肌运动情况,利于判断癌肿细胞是否侵犯到膈神经。
4、痰细胞学检查诊断肺肿瘤
痰细胞学检查诊断肺肿瘤和普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因大部分原发性肺肿瘤病人的痰液中含有脱落的癌细胞,检查其脱落细胞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另一方面,肺肿瘤转移到胸膜腔或心包腔时,可抽取部分积液做一些列处理,找到癌细胞,就可确诊。
5、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肿瘤
支气管镜检查室肺肿瘤诊断的一个重要措施,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变范围、病理变化情况。
6.纵隔镜检查诊断肺肿瘤
该方法用于判断中央型肺肿瘤侵犯纵隔的范围。
得了脑瘤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颅骨平片 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 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CT检查
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CT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
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
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7、其他 如腰穿脑脊液化验。
纵隔肿瘤诊断
(1)X线检查
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见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及有否钙化或搏动。是否随呼吸而变形,或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根据上述这些征象,并结合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计波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诊镜检查
胸部平片或分层示有气管、食管移位时,应作气管、食管镜检查,以便了解腔内是否有肿瘤存在。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对疑有胸内甲状腺肿瘤病人,可作放射性碘示踪检查,绝大多数可获阳性结果。
(4)经皮穿刺活检
位于靠近周围性肿块,可在电视透视下定位,试行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便得到组织学诊断。
(5)试验性放射治疗
临床上对不能除外恶性肿瘤患者,可试用小量放射疗法,经治疗后瘤体缩小,则可间接证明诊断,因为淋巴肉瘤经放疗后会有迅速的反应。
(6)活体组织检查
对腋凹或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可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3.鉴别诊断:所有纵隔肿瘤均应与以下病变区别
(1)主动脉瘤或无名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部位的动脉瘤,需要与纵隔肿瘤相区别。在X线透视下,可看到与主动脉相连,不易分开及扩张性搏动块影。X线计波摄片及血清康华氏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必要和条件许可下,可作逆行主动脉造影。
(2)椎旁脓肿:椎旁脓肿位于脊柱两侧,呈对称性。X线检查可显示骨质破坏和畸形。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3)中心型肺癌:位于偏向一侧的肺门部,病人常有咳血、咳痰及刺激性咳嗽。分层摄片,支气管碘油造影、痰液查病理细胞有助于确诊。
(4)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常有乏力、盗汗、消瘦、低热等症状。X线显示呈分叶状或结节状阴影,肿块内有时出现钙化,肺内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
腹部肿瘤诊断
由于腹腔内特别是腹膜后器官的疾病和肿瘤可产生与本病类似的症状,故常需与脾肿大、胰腺囊肿或肿瘤、肾脏肿瘤、肾上腺肿瘤、肾盂积水和肝肿瘤鉴别。
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与毗邻器官的关系,有时尚可确定肿瘤的性质。腹部平片发现肿瘤内有骨骼、牙齿等结构,则可判断为畸胎瘤。纤维内瘤、神经纤维瘤或恶性神经鞘瘤有时可出现钙化。椎间孔扩大,甚至有骨质破坏,应考虑是神经纤维肿瘤。
胃肠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与胃肠道的关系,主要征象是胃、肠移位或受压。为了解肿瘤是包绕还是推移肾脏、输尿管,常需作静脉肾盂造影,必要时做逆行尿路造影,甚至留置输尿管导管,以便术中辨认输导管。
以往曾应用腹主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等侵袭性检查技术对肿瘤定位,由于B型超声波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遍应用,这些检查对大多数病人已似无必要。因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对肿瘤确切定位,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的关系,尚可早期发现肿瘤局部复发。
肿瘤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肿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要依赖病理学诊断。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至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胃因其活检标本、大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替整个病变。另外...
远离肿瘤疾病及时对恶性肿瘤诊断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我们把所有的“癌”称为恶性肿瘤,对于肿瘤,我们要了解肿瘤有哪些症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的治疗肿瘤,让疾病远离自己的生活。
对于恶性肿瘤我们首先要进行诊断,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那么恶性肿瘤我们要如何进行诊断呢?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1、肿瘤诊断之影像检查:身体内某个部位的影像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肿瘤存在。X线检查是医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如胸片、X线检查骨骼等。还有一些特殊的X线检查,如CT扫描:用一台计算机与X-射线机连接,可得出一系列身体内的详细的图象。
2、肿瘤诊断之核磁共震(MRI):将一块强有力的电磁铁与计算机连接,可得出与CT扫描类似但作用不同的图像。
3、肿瘤诊断之放射性核素扫描:患者口服或注射一种有轻度放射性的物质,由扫描器测量某些器官的放射线水平,然后由医生分析某器官内有无放射线浓聚的异常区域。
4、肿瘤诊断之超声波:是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另外一种方法。这种不能被人听见的高频率声波进入身体,然后反弹回来,这就形成一张超声图像。这些图片可显示在一台象电视机一样的屏幕上,也可在纸上打印出来。
以上介绍的就是肿瘤的诊断方法,希望患者及时的注意,及早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温馨提示:肿瘤这种危害生命的疾病,要及时的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根据肿瘤的症状坚持对症治疗,避免肿瘤的扩散,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您有其他的疑问,欢迎您的在线咨询。
脑瘤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呢
1、颅骨平片: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 CT检查: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CT 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
7、其他:如腰穿脑脊液化验。
肿瘤标志物筛查是查什么
肿瘤标志物就是用来筛查肿瘤的,肿瘤标志物不仅适用于正常人的肿瘤筛查,对于有一些肿瘤患者的复查、肿瘤的发展、预后、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以及评价,都是有较大的价值跟意义的。
肿瘤标志物检测只是作为诊断肿瘤的一种辅助诊断标准之一,因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还是病理诊断,不要因为肿瘤标志物有轻度增高,就认为是得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