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有什么症状 驼背变矮
骨密度低有什么症状 驼背变矮
发生了骨密度低的人即便是到了成年以后身高也会缩短,而且这样的人往往会伴有驼背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骨密度低导致骨质疏松之后身体无法承担体重的负载,此时就造成了脊椎椎体弯曲变形,最后导致身高缩短。
人为什么会驼背呢
驼背,是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病变,在医学上也有叫做脊柱后凸的。按生理学分类,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按发病时间分类,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别。从临床实践上看,其主要对象是病理性的和后天生成的。先天性的驼背,有的从一出生就可以发现,有的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表现出来的。病情严重的,一般在出生不久即死亡。这种情况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椎体数目的增减、形状的改变、体积的异常变化和排列方向的不规则等。处于隐性状态或年幼时,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许多人是在偶然作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的。
生理性驼背,主要是指老年人脊柱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属于自然衰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由于人的体质、营养、锻炼等情况不尽一致,表现出的轻重程度也不一样罢了。随着人衰老过程的到来,脊椎关节的长期磨损、增生或骨刺的形成,骨质密度由紧密到疏松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椎体的变化。常见的如因骨小梁受到破坏而导致的椎体楔形改变、椎间隙前后宽度的改变导致的脊柱变形等,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驼背就出现了,病理改变越大的,表现出驼背的程度也就越明显。有一种说法叫“人老变矮”,事实上正是这样。据测定,人体的这种变化进入30岁后就开始了,40岁后变得明显,老年后更为严重。统计资料表明,从30岁到90岁,男性平均身高降低225%,女性降低25%。有人对534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观察,发现男性老人平均降低了37厘米,女性老人降低了39厘米,最多的降低了13厘米,成为驼背。究其原因,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脊椎退行性变化的结果。病理性驼背,基本是后天才出现的,可以表现在多种疾病中,既可是一些疾病的产物,也可是一些疾病的病因。常见的病理性驼背有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多个椎体、造成病人仰卧站立都困难的骨关节结核,由于脊椎发育异常、好发于青年男性中的休门氏病和不明原因引起的、以少女为主要对象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等。脊柱的这些异常变化,不仅影响人的外观美,而且影响到人的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寿命。
骨密度低是什么原因 年龄导致骨密度低
按照人体的生长规律,人体的骨密度峰值在35--4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35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自然会变低。
骨密度低有哪些坏处
体健康的标志有很多,其中骨密度就是用来判断人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采用骨密度仪来测量人体的骨密度,从而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对身体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治,这里我们就来看看骨密度低了有哪些坏处。 我们常常在电视上面看到有广告播骨质疏松,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老人会得,其实不是的。骨质疏松就是因为小的时候骨密度没有达到标准而造成的隐患,而且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很高,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就已经超过了9000万。
骨质疏松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重,骨质疏松导致人体容易骨折,这样就对于人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限制,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所以由骨密度过低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给家庭也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患上骨质疏松之后,个人的身体也会感到不适。主要表现为身体骨骼的疼痛,还有就是身材变矮小,容易骨折、骨骼疼痛严重一点的还会影响人体的睡眠,还会影响到日常的正常生活。容易骨折就限制了人体的活动,严重一点的甚至还需要卧床休息,可以说骨密度过低带来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骨密度低的原因
骨密度水平低与衰老,疾病,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父母存在骨密度低风险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一问题,因此医生建议采取一些步骤防止骨质流失并恢复骨骼健康。这些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日常锻炼,纠正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等。
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会导致骨密度减少。年轻女运动员风险较大,因为她们通常比较瘦并且骨密度低。停经的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因为她们的荷尔蒙会随着更年期而发生变化。体内激素紊乱和皮质类固醇水平高是导致骨密度(特别是女性)降低的罪魁祸首。
辐射是另一个危险因素。宇航员最容易因为在太空工作而遭受高辐射影响。因此宇航员会定期评估骨密度并通过缩短在太空滞留的时间减少与辐射有关的永久性损伤。此外,在辐射源附近工作的人也应定期做身体检查。
瘦白的人和亚洲人骨密度低的风险较大。导致骨密度低的生活方式包括运动少,吸烟和过量饮酒等。饮食也是一个因素。饮食紊乱和营养不良会使骨头形成和保持很困难。此外,特定药物也会造成骨密度流失。
在人衰老后,骨头的损耗速度往往大于重新形成的速度。这一过程还会因为某些骨骼疾病而加快。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虚弱和疲劳的人可能需要做检查排除与骨骼有关的疾病。如果担心骨密度低,建议服用保健品和物理疗法保持骨骼强度并恢复骨头健康。
骨密度流失是一个严重问题。病人会因此而使骨折风险增加,并且骨折后的愈合也需要更长时间。此外,由于骨骼疼痛和虚弱,患者日常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骨质疏松是怎么样形成的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骨折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黑种人,这 是因为黑人的骨密度高于白种人,另外从遗传学研究最多的是母亲与女儿,母亲有骨质疏松症,则其女儿的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脆性骨折的风险要增加。
营养因素:主要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营养缺乏,均可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此外,酗酒、吸烟和过多的咖啡摄入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 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对骨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病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达50%。
疾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雌激素的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导致雌激素下降的常见疾病有:绝经期前、卵巢切除、卵巢功能早衰、妇女绝期后期等。此外,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肠功能障碍、慢性肝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都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体力活动和运动,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量下降,有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致肌肉萎缩,骨质丢失加快,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临床症状:骨质疏松往往被误认为是老龄化现象,就诊率不足1/4,治疗率仅2%,事实上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20%,存活者则有50%终身致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是个缓慢的病理过程,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逐渐变矮了,有的老年人发生了骨质疏松症发后感觉到骨疼,骨疼位置不定,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加重,以腰背疼多见,有的髋部或膝关节疼。
大约20%骨质疏松症发生脆性骨折,轻微的外力均可致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髋部和前臂,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弯腰、驼背、变矮、骨疼、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绝经后期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明显增多,女性高于男性。?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备加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生化指标尚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手段,故目前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中老年人驼背的元凶
驼背有两大元凶
第一大元凶是骨质疏松。《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这在老人身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佝偻、驼背。
50岁后,人体的骨骼代谢趋向负平衡,分解速度大于重建速度。
人体骨质开始减少,骨密度变低,骨强度下降,骨骼内开始发生微小的骨折,使得脊柱出现前弯。年纪越大,微小骨折就越多,脊柱弯的幅度越大,人就变得更矮,驼背更突出。所以,老年人应随时关注体态,当身体出现佝偻、驼背时,及时就医。
第二大元凶是肌肉力量下降。中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肌肉强度和弹性逐渐下降。弯腰时,肌肉不能给腰椎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撑,也会导致脊柱越来越弯。
由于女性雌激素比男性雄性激素下降得更快,因此,女性往往矮得更快。
4个方法可预防老人驼背
老人为什么会驼背?
骨质疏松
老人发生骨质疏松时,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空洞。骨的强度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骨折发生后椎体变矮、短缩,靠身体前方的椎体较后方的椎体,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锥体就成为楔形,呈前面矮后面高的状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这样的骨折,人的脊柱就会明显向前弯曲,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被压缩的椎体越多,压缩的程度越厉害、驼背就会越严重。
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每个人体内都有激素,年轻时激素达到最高,年老时,激素就会慢慢衰减,这样肌肉的强度和弹性都会下降,变得越来越松弛,如果坐或站时常弯腰,脊柱向前弯就会不断增大,久而久之,驼背便形成。而且年纪越大,弯得越狠,身高因此变矮。男性到六七十岁,体内雄激素尚有一定水平,所以相对矮得慢些,而女性雌激素下降得很快,矮得快些,也矮得多些。
老年人驼背的预防方法
第一、多食含钙量高的菜肴,适当补充钙质
如各种豆制品和豆类,每天喝一瓶高钙牛奶、一大碗豆浆等。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钙片或液体钙胶囊丸。这样可防止因钙质不足而造成骨质疏松(防止骨折、骨裂等),对改善“驼背”也有帮助。
第二、多睡硬板床
我长年累月坚持睡硬板床。睡觉时的姿势也要注意,最好是“直挺挺地”仰面睡,让背部压在硬板上。如果要侧身睡,最好不要弯着背睡,否则,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容易引起“驼背”。
第三、昂头挺胸迈大步
外出散步或出门办事,最好不要把双手放在背后,俗称反背手走路。这样,头会不知不觉地低下来,背会弯起来,养成习惯后,也容易引起“驼背”。笔者出门散步也好,购物办事也好,着意昂头挺胸甩着手迈大步,这样,既神气又可防止“驼背”。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
如拉拉吊环,拉拉单杠或双杠,或有意识地把头向背后弯一下然后立直,再弯再立直。每天分早晚两次,每次8-10次,可量力而行。
女人卵巢早衰的症状 骨质疏松
卵巢早衰会造成女性体内雌激素降低,容易引发钙质大量丢失,发生骨痛、驼背、升高变矮等骨质疏松症状。
人到老年都要驼背或慢缩
人到老年,随增龄身体的各部组织与器官都会逐渐退化很多的人会出现驼背的情况,而脊柱的退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椎间盘献退化,其二是椎体骨质成分的变化。
人体的脊柱是由一长申约三十几个锥体组成,每两个锥体间有根间盘相隔,人到34岁左右椎间盘就开始退化、萎缩。全脊椎的椎体和椎间盘的长度比例大致是4:1,因此当所有的椎间盘都萎缩变窄后,人的身高自然要矮一些了。但引起老年人的驼背,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除了长期姿势不良,背肌肌力薄弱外,患椎体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因受体重力作用,造成报休楔形压缩,因此形成圆弓状驼背。
所以说人到老年身高变矮,背脊妥交驼是有道理的,是一种生理衰老过程,但驼背病因各有不向。
人到老年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此时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并未减少,特别是支撑人体站立状态的负重骨如脊椎骨等,其负荷依然很大,短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引起脊椎骨体发生萎缩或压缩性骨折,使人变矮,并使得背也驼起来。
驼背会给老年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当驼背严重时,膝关节也会显著弯曲,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驼背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因为驼背造成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弱,老人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
因此,老年朋友不要视驼背为小事,应及早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饮食加晒太阳。运动可刺激骨骼,改善骨骼血液循环,增加骨骼受力。可以每天慢跑、快走,养成习惯,长期坚持。坚持每天喝牛奶或酸奶,多吃豆类食品、海产品、鱼、鸡蛋等食物,不能盲目吃素。单纯补钙是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的,老年人真正缺乏的是维生素D。人体需要的90%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形成。所以,老年朋友要坚持晒“日光浴”,每天晒10—15分钟,最佳时段是上午8—10点和下午4—7点。
骨密度低的原因 导致骨密度低的其它原因
1.疾病:患有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或者某些癌症。
2.药物: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或止痛药等。
3.遗传因素,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的人群骨密度低的可能性大。
4.受到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的影响。
骨密度低怎么办
1.是含钙的、通过直接补充钙质而达到增加骨密度目的的保健食品;
2.是不含钙或者不以补钙为目的,而是通过调整内分泌而促进钙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加骨密度这一目的的保健食品。
3.降钙素降钙素可减少骨质吸收,降低血循环中的钙,增加骨质中的钙含量,降钙素由于可降低血钙,所以在用降钙素时应补足钙量,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4.市场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学原料和中药提取物为主,服用剂型主要为胶囊、片剂等。
总之,想要增加骨密度是可以通过保健食品来适当补充,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多运动,但接触阳光,让骨骼得到更充分的营养,以上几点大家也不妨试一下,对于年纪偏大的人群,建议到医院听从医生指导,建议。
怎么判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往往是在无声无息中发生发展,且致残率高。当出现骨折现象时,已是比较严重了。所以平时要提高警惕,注意一些前期症状,争取早发现。
首先是自我预测。自我预测的要点是:
1.1、平时起步走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是否会感到疼痛。
1.2、是否背部或腰部常感觉无力、疼痛,并渐渐地成为慢性疼痛。
1.3、背部、腰部渐渐后突变弯变圆(驼背);④身高较年轻时降低,体形变矮了。以上要点中如果出现两项以上,可高度怀疑患了骨质疏松症。
第二是到医院检查。当怀疑患了骨质疏松症时,可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由医生来做出诊断。因为上述症状并不仅仅限于骨质疏松症,其他疾病也可以有类似症状,而且,诊断骨质疏松时,还要检查骨量是否减少(骨密度测定)、检查血液中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的含量等。
骨密度低的原因 内分泌失调导致骨密度低
女性血液中雌激素随月经周期出现波动和减少,绝经后更为急剧地下降都可能导致骨密度的降低。所以,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都是女性骨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哪些好习惯可以预防驼背
第一大元凶是骨质疏松。《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这在老人身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佝偻、驼背。
50岁后,人体的骨骼代谢趋向负平衡,分解速度大于重建速度。人体骨质开始减少,骨密度变低,骨强度下降,骨骼内开始发生微小的骨折,使得脊柱出现前弯。年纪越大,微小骨折就越多,脊柱弯的幅度越大,人就变得更矮,驼背更突出。所以,老年人应随时关注体态,当身体出现佝偻、驼背时,及时就医。
第二大元凶是肌肉力量下降。中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肌肉强度和弹性逐渐下降。弯腰时,肌肉不能给腰椎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撑,也会导致脊柱越来越弯。由于女性雌激素比男性雄性激素下降得更快,因此,女性往往矮得更快。
长期驼背伤心肺
低头、含胸、驼背常常让人觉得邋遢,但驼背不仅仅是有损形象,它会给健康带来多种危害。
心跳加快、心慌。正常人胸廓中心的高度约20~25厘米,驼背后会减少3~5厘米,且会出现胸骨下陷,使心脏在胸骨的挤压下不能充分扩张,排血量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心跳就要更快,心慌随之而来。
心肺功能受损。随着胸廓变形、胸腔容积缩小,呼吸的活动幅度受到限制,影响肺活量和呼吸的通气量,会使老人运动能力大大下降,限制其活动强度、频率。
便秘。驼背会影响消化,因腹腔容量变化,易引起便秘。严重的驼背还可能引起内脏移位,影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