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中国的最主要死因之一
癌症是中国的最主要死因之一
中国去年有280多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癌症是中国的最主要死因之一。
“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上升。这些每年增加的数字令人失望,但真正的悲剧是,这些病例中大多数本都是可以预防的,”专家表示。
“癌症人数如此之多,每个人都可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之发生联系。癌症不仅仅直接影响到患者个人,朋友和家人也会因此遭受痛苦和经济困难。”
导致中国癌症人数日益增加的原因主要都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不良饮食和缺乏身体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癌症风险;慢性病毒性肝炎也是导致中国肝癌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吸烟问题尤其令人担心,因为肺癌导致的死亡占癌症死亡的30%,”专家表示。
“中国有超过3.15亿烟民,而且人数仍在增加。近半数的中国男性吸烟,肺癌成为男性最常见癌症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肺癌外,胃癌、肝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也是中国男性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多吃水果蔬菜的平衡饮食、饮酒适量、积极锻炼身体等,是大幅降低上述癌症和其他种类癌症风险的基本手段。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风险,同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至关重要。
“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早期癌症比晚期癌症致死性更低,也更易治疗,”专家说。
“早期发现癌症能够挽救生命。”
“癌症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和公共卫生体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专家说。
“提高对癌症危险信号的认识、及时诊断、完善治疗应仍是中国癌症防控工作的重点。中国的医改为发展现代卫生系统提供了机遇,从而能够逆转癌症人数上升的趋势,为中国建设健康繁荣的社会做贡献,”专家表示。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我国居民慢性病情况
一、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二、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标准化处理后,出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中国主要有哪些核桃产地
国内各地都有分布,东北以秋子居多(野生)华北,西北也有分布。棉核桃(主要的食用核桃)因人为广泛种植分布在北方大部,但品质好的在山西,河北,陕西,新疆等气候干燥的一带。麻核桃(介于野生和家养过度期培育出的品种)主要那个在华北,用途基本供文玩使用。铁核桃分布在南方大部,绝大数野生,皮厚无食用价值,但经人工改良出现了云南“纸皮核桃”等可食用的品种但根源是铁核桃。另外南方江浙,湖南湖北一带还有胡桃分布,当地人叫“山核桃”或小核桃,如临安小核桃
妊娠合并心脏病症状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约占65%到8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0%到35%),为贫血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较少。此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洋葱的介绍
洋葱(学名:Allium cepa),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此外,洋葱还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洋葱在中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中国主栽蔬菜之一。中国的洋葱产地主要有福建、山东、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
海苔和紫菜的区别
超市里出售的深绿色的、薄脆的海苔,是加工过的条斑紫菜:即海苔就是紫菜的一种
紫菜不是一个单一物种,是海中互生藻的统称,红藻纲红毛菜科
如图中的这种紫菜,是中国主要养殖的坛紫菜,算是总过的特产
在我国,海岸线很长,在北方出产的多半是条斑紫菜
在南方沿海主要养殖坛紫菜
习惯上中国人把坛紫菜加工成大片,是较为传统的紫菜,把条斑紫菜加工成了海苔。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城市,其死亡率可高达125.06/10万。糖尿病在中年尤其高年龄组的患者中,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为主要死亡原因。250例糖尿病患者尸检材料中,有46.4%死于心血管病。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为肾功能衰竭。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命原因。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顺位在癌、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等之后,成为第八位致死原因。
从临床病例死亡原因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血管病变(心、脑、肾)、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全身衰竭及尿毒症等。其中第一位的血管病变加上第二位的感染性疾病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60%,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值得提出的是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其发病率并不很高,仅为2.45%,相当于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的1/4~1/9。但其所致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1/2以上。因此,高渗性昏迷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具有更大的威胁。
哪些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慢性病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
2008年1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07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简称《指南》),具体地对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给出了推荐。在2月底的《指南》解读会上,WHO驻中国代表Hans Troedsson医师说,营养过剩、锻炼不足可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发生。慢性病及其负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该膳食指南可能意味着中国居民5~10年寿命的改变。
中国慢性病负担沉重
卫生部前任副部长王陇德教授等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有8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主要死因。同时,慢性病危险因素日益流行,1.6亿人患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未接受治疗),大城市7~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的20%超重或肥胖。
慢性疾病除了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心血管疾病造成我国35~64岁人群每年损失约300亿美元,其中只有1/4直接与医疗护理相关。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2005-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造成的累计损失将达到5560亿美元(Lancet 2005,336:1821)。
预防慢性病:饮食+运动
Troedsson医师指出,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造成的慢性疾病已经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因此,指导人们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维持个人的健康和国民生产力乃至发展潜力,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医生,我认为健康的基石不外乎合理营养与运动,”Troedsson医师说,“这是干预慢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芝麻的介绍
芝麻,又名脂麻、胡麻(学名:Sesamum indicum),是胡麻的籽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它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温带地区。芝麻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它的种子含油量高达55%。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称于世。
芝麻,被称为八谷之冠。芝麻是一种油料作物,榨取的油称为麻油、胡麻油、香油,特点是气味醇香,生用热用皆可。
常喝咖啡和绿茶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根据日本癌症研究机构近日发表的一项关于绿茶摄取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癌症、心脏疾并脑血管疾并呼吸器官疾并外因死5大死亡风险的关联调查结果显示,常喝绿茶有助于减少心脏疾病以及男性脑血管疾并呼吸器官疾病的死亡风险。
该机构于1990年至2011年期间,以近9万名40岁至69岁的男女为对象,对绿茶摄取量与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各主要死因的死亡风险实施了关联追踪调查。调查将受访人群的绿茶摄取量按照1日1杯以下、1日1至2杯、1日3至4杯、1日5杯以上进行分类,并对这4类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癌症、心脏疾并脑血管疾并呼吸器官疾并外因死5大死亡风险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绿茶摄取量1日1杯以下为基准进行比较,1日1至2杯、1日3至4杯以及1日5杯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为男性0.96、0.88、0.87;女性0.90、0.87、0.83。
从其他5大死因来看,多喝绿茶基本都有助于减少死亡风险,其中男性的脑血管疾并呼吸器官疾病以及女性的心脏疾病减少倾向最为明显。同样按照绿茶摄取量1日1杯以下为基准进行比较,男性人群1日1至2杯、1日3至4杯以及1日5杯绿茶摄取量的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为0.81、0.71、0.76;呼吸器官疾病死亡风险分别为0.92、0.72、0.55;女性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78、0.74以及0.63。
另一方面,该研究机构还对咖啡摄取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度以及癌症、心脏疾并脑血管疾并呼吸器官疾病4大主要死因的风险率关联性进行了调查。按照每日基本不喝咖啡为基准进行比较,1日1杯以下、1日1至2杯、1日3至4杯以及1日5杯以上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率分别为0.91、0.85、0.76以及0.85,总体来看,咖啡摄取量越高,风险率越低,不过超过5杯以上,风险率则会增加。
从其他主要死因来看,除了癌症没有太大的影响外,其他3项疾病在1至4杯以内的风险率都能够大幅降低,5杯以上则会大幅上升。
该研究机构分析指出,绿茶以及咖啡之所以能够降低死亡风险率,主要是因为绿茶富含的儿茶素以及咖啡富含的绿原酸存在一定的功效,另外咖啡因还可以起到修复血管内膜以及促进支气管扩张等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在售的各种罐装、瓶装绿茶以及罐装、速溶、冲泡咖啡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咖啡不含有咖啡因,因此平时在购买饮用时要引起注意。
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的致命并发症有哪些
1.肝癌破裂出血: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46%~19.8%,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占肝癌死因的9%~10%,由于发病突然、急剧,且常伴休克,在治疗上很棘手,预后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行有效抢救措施,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2.肝性脑病:又称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约30%的患者因此而死亡。它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患者可出现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等。
3.感染及癌性发热:肝癌并发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并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肿瘤治疗手段引起,常出现于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黄疸:黄疸的发生率约29.6%~37.5%,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三种。
锥蝽中国主要分布 锥蝽中国主要分布地区
据相关疾控中心发布声称,在我国发现的红带锥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南方地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县(22°42′44.63″N,113°08′45.34″E)收集到一雌一雄锥蝽成虫。从形态学和基因分析表明这些锥蝽为红带锥蝽,这是首次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记录红带锥蝽。
绝经的并发症有哪些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对骨代谢有抑制作用,妇女绝经后骨代谢加速,以骨吸收为主,骨质丢失,渐渐出现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很常见的老年性疾病,60岁妇女的患病率可达25%~50%,中国人易患,其主要并发症是骨折,50~70岁妇女的骨折率比年轻妇女可增加10倍,因而,可降低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甚至缩短寿命。
2、心血管疾病和血脂变化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但妇女在绝经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接近甚至超过男性,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妇女的第1位死因,杨超元曾对北京60岁以上的663名老年人随诊8年,发现冠心病为第3位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