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儿童期的心理
保健儿童期的心理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就是让孩子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如家庭,就是一个集体,托儿所、幼儿园也是集体),自己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又有服从集体的义务。此外,还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相联系的,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也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父母不可能把这些大道理讲给孩子听,但可以把这些道理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生活中,从一件件小事中领会到这些道理。
比如,当孩子与家人一起吃饭时,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全家人相聚的欢乐;
节假日订个活动计划,或探望老人,或出去郊游,或搞点体育活动。
在制订活动计划时,不妨听听孩子本人的意见。共同活动是培养孩子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中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也是培养孩子集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有一个人不肯按时起床或按时吃饭,就会影响到全家人的活动。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更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父母会发现孩子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知、无能,他们有着丰富的主观感受和很强的创造能力。
当然,沟通主要是为了交流看法,形成一种平等和合作的氛围,并不一定要全部按孩子的想法去做。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儿童羊角风有哪些表现
儿童羊角风在民间又成为"羊羔风",学名叫做"癫痫",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性疾病。因强直性发作常伴有脑室出血,而肌阵挛发作,本身即属于前期肌阵挛性脑病症状群的一部分,所以二者的预后都比较差。儿童羊角风主要由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引起。
儿童羊角风前期症状包括前驱症状和先兆症状。前驱症状是指在大发作前的数日或数小时,儿童出现的全身不适、易激惹、烦燥不安、情绪忧郁、心境不佳、常挑剔或抱怨他人的症状。儿童羊角风先兆症状,是指儿童失神性羊角风大发作前数秒钟内,病人出现的错觉、幻觉、自动症、局部肌阵挛或其它特殊感觉等。有些精神运动性发作,也可出现类似大发作的前驱症状。当出现前驱症状时,预示着病人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大发作。
儿童羊角风的失神症高发期,多在六七岁,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对较小刺激特别容易引起强烈的反应,尤其是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敏感。此外,反复发作对儿童羊角风患者的智力及精神发育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儿童羊角风的前期症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尚未完全成熟的大脑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羊角风就好发于儿童期,并且许多儿童羊角风发作和羊角风综合征类型,仅仅发生在儿童期。同时由于儿童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也不成熟,如果家长忽视了儿童羊角风前期症状,容易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儿童期心理卫生的防御重点
1、做好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还没完全处理好,给孩子入学造成不少适应性困难。因此,学校和家庭应重视这个问题。家庭应给孩子做入学准备,进行入学教育;学校要布置吸引孩子的环境,和蔼可亲地欢迎新生。比如说,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与学校大不一样,为了防止孩子突然造成适应困难,可在孩子入学前提前改变饮食、起居规律,使之渐渐与学校要求一致,尤其要教育孩子热爱学习,向往学校。如果学校能在准备妥善的基础上让幼儿园的孩子到学校参观,给孩子形成个好印象,也很重要。有些粗心的家长和不太懂儿童心理的教师往往不大注意这些问题,使有的孩子焦虑、恐惧、忧郁、压抑,失去了入学前那种天真活泼的面貌;有的形成“两面人格”,即在家在校表现两个样;更有的造成了“学校恐怖症”。一般说来,愉快的学校生活有益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如果让孩子把上学视为精神负担,势必有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2、不要培养“标准儿童”(normal child)。所谓标准儿童,就是一切听大人嘱附,一切按大人意图行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儿童一般比较安静,很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也可说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这样的儿童一般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也往往是父母盼望的形象。其实,这才是有问题的儿童。因为心理上及早过分防卫,一切按成人的指挥办事,一旦没有大人的指点,就会茫茫然不知所措,没有独立见解,没有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而且束缚智力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严、过死。孩子淘点气并非坏事,往往淘气的孩子兴趣更广泛,知识面广,思考问题的路子更广阔,而且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所以教育儿童和对儿童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啥都管,啥都说,而应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孩子遵守良好的生活制度,讲卫生,有礼貌,不自私,不说谎,其它问题则不必多加干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生动活泼,聪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儿童。
3、不要给孩子“加码”。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负担普遍偏重,这已是应当解决的问题。可是,有的家长望子成材心切,还额外教孩子东西,给孩子加码,这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另外,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去争那个一百分或第几名。实际上分数高低并不能完全显示其智力水平,更不能预示未来的成就高低。对小学生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切不可让分数把孩子压得直不起腰来,抬不起头来,将头脑束缚得死死的,更不可让他们完成力不从心的学习任务。
孕晚期心理保健
进入孕晚期以后,孕妇子宫已经极度胀大,各器官、系统的负担也接近高峰,因而,孕妇心理上
的压力也是比较重的。
由于体型变化和运动不便,孕妇心理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有许多孕妇会产生一种兴奋与紧张
的矛盾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压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因心理作用而自感全身无力,即
使一切情况正常,也不愿活动。
由于临近预产期,孕妇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或不安会加重,对分娩“谈虎色变”。有些孕妇
对临产时如何应付,如有临产先兆后会不会来不及到医院等过于担心,因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赶
到医院,甚至在尚未临产,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缠住产科医生要求提前住院。
所以,孕晚期心理保健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了解分娩原理及有关科学知识
克服分娩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让孕妇自己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妇进
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许多地方的医院或有关机构均举办了“孕妇学校 ”,在怀孕的早、中、晚期
对孕妇及其丈夫进行教育,专门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孕妇在分娩时的配合。这对有效地减轻
心理压力,解除思想负担以及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诊治各类异常情况等均大有帮助。
2、 作好分娩准备
分娩的准备包括孕晚期的健康检查、心理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一切准备的目的都是希
望母婴平安,所以,准备的过程也是对孕妇的安慰。如果孕妇了解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做了大量的
工作,并且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那么,她的心中就应该有底了。
孕晚期以后,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孕妇的丈夫应留在家中,使妻子心中有所依托。
3、 身体没有意外情况时,不宜提早入院
毫无疑问,临产时身在医院,是最保险的办法。可是,提早入院等待时间太长也不一定就好
。首先,医疗设置的配备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孕妇都提前入院,医院不可能像家中那样舒适、安静
和方便;其次,孕妇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后入院者已经分娩,对她
也是一种刺激。另外,产科病房内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住院者的情绪,这种影响有时候并不十分
有利。
所以,孕妇应稳定情绪,保持心绪的平和,安心等待分娩时刻的到来。不是医生建议提前住
院的孕妇,不要提前入院等待。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
1.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著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2.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进行特殊矫治。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由于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4.语言发育障碍
小孩理解语言和说话延迟或理解和说话能力不如正常儿,智力发育在正常范围,应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5.发育协调障碍:
这种小孩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书写困难,甚至口腔、舌体等运动不协调还可导致进食、说话和阅读困难,智力发育可在正常范围,如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应也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训练。
6.其他行为问题
(1)吸吮手指
小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预防这种行为发生的最好方法有: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因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
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3)倔强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 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过多责罚。
(4)依赖行为
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现象,但过分依赖与年龄不相称时则为不正常行为。家庭成员的过分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顾,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够的支持和教养或对小孩要求过高,使小孩屡受挫折,不能形成有关独立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赖行为。
防治的重点在于从小应鼓励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提过高要求。小孩能独立完成的事,成人应少帮助,让其从中获得独立成功的经验,小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5)退缩行为
在陌生的环境中有短暂的退缩行为对儿童来讲是正常现象,若过分怕生,不愿到公共场所去玩或随父母去亲朋家中做客,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孤独退缩、胆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独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数儿童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防治的关键在于从小应多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让小孩多与周围的人,尤其小朋友接触,不能经常将小孩关在家里
警惕儿童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等孩子生病了才急忙求医,而忽视了孩子儿童的日常保健。还有不少父母们认识到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儿童健康并未得到科学管理。
儿童早期的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其当时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还会影响成年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从儿童期开始预防成年期疾病十分重要。包括糖尿病、肝硬化、哮喘、结核病等成年期的许多疾病在儿童期就已开始发生。
“儿童健康保健不是仅打个预防针而已。”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复杂,对于儿童来说,健康管理的目的是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偏差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
政府应加大对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医院、学校、家庭、社区为单位,大力宣传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围绕孩子的身心健康,从加强体质检测评估、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心理评估及健康心理处方、健康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儿童身体素质,降低儿童身体、心理疾病的风险。同时家长要注意幼儿膳食营养平衡,改善儿童的形态和身体素质,促进儿童体质的增强。
儿童保健儿童多动综合征如何治疗
中医将儿童多动综合征分为肾虚肝亢、心脾气虚、痰火扰心、瘀血内阻4型。
肾虚肝亢型 手足多动,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夜间多汗,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心脾气虚型 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活动果冻,动作行为杂乱无目的性,气短,神疲乏力,常自汗出,记忆力差,纳食不佳,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
痰火扰心型 多动难静,烦扰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胸中烦热,睡眠不安,胃口不佳,尿赤,口渴,大便燥结或稀薄而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
瘀血内阻型 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伴有毛发不荣,青筋显露,甚至有面青唇紫,有产伤或颅脑损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下脉络瘀阻。
本病以调和阴阳为基本治疗原则。肾虚肝亢者,治以滋肾平肝;心脾气虚者,治以补益心脾;心肾不足者,治以补益心肾。若兼见痰浊、湿热、瘀血等证,分别佐以化痰、清热、化湿、祛瘀等治法。本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强调实施合理的教育。
保健的介绍
基本信息
【词目】保健
【拼音】 bǎojiàn
【英译】Health care; Health protection
【基本解释】保护健康。
详细解释
来源
保健,意思: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含义
1、 保护健康。《大众医学》1984年第5期:“如果在‘潜伏期’内采取保健措施,加强免疫力,就有可能防止癌症的发生。”
2、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预防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劳动保健等。
小儿癫痫病的症状
专家介绍说,儿童癫痫病在民间俗称"羊羔风",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性疾病。因强直性发作常伴有脑室出血,而肌阵挛发作本身即属于早期肌阵挛性脑病症状群的一部分,所以二者的预后都比较差。儿童癫痫病主要由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引起。
儿童癫痫病的前期症状包括前驱症状和先兆症状。前驱症状是指在大发作前的数日或数小时,儿童出现的全身不适、易激惹、烦燥不安、情绪忧郁、心境不佳、常挑剔或抱怨他人的症状。儿童癫痫病先兆症状,是指儿童失神性癫痫病大发作前数秒钟内,病人出现的错觉、幻觉、自动症、局部肌阵挛或其它特殊感觉等。有些精神运动性发作,也可出现类似大发作的前驱症状。当出现前驱症状时,预示着病人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大发作。
专家介绍说,儿童癫痫病的失神症高发期多在六七岁,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健全,对较小刺激特别容易引起强烈的反应,尤其是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敏感。此外,反复发作对儿童的智力及精神发育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专家提醒说,当出现以上儿童癫痫病症状时,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癫痫病的前期症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北京海华癫痫病专业医院专家表示,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尚未完全成熟的大脑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癫痫病就好发于儿童期,并且许多儿童癫痫病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类型,仅仅发生在儿童期。同时由于儿童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也不成熟,如果家长忽视了儿童癫痫病的前期症状,容易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