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乙肝疫苗加强针和普通区别
乙肝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乙肝疫苗加强针和普通区别
乙肝疫苗加强针就是注射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这时注射的乙肝疫苗就称之为乙肝疫苗加强针。
注射乙肝疫苗和注射加强乙肝疫苗,只存在注射方法不同,所用疫苗都是一样的。
乙肝疫苗有效期多久
乙肝疫苗是我国当前临床上经常使的一种预防乙肝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当人注射过乙肝疫苗之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有效的保护期一般会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就会越强,而免疫保护持续的时间也越长,也有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有所改变。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存在,就是有少部分人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体内也不会产生抗体,有的是抗体的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的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这部分人要避免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否则也是会感染乙肝病毒的。
在有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内,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需要复种乙肝疫苗,这需要根据每位朋友的情况不同而定,乙肝疫苗的有效期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抗体滴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持续时间就比较长,而部分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抗体的水平相对来说低一些,这样就导致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比较短。因此,乙肝疫苗的有效期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当体内的乙肝抗体消失或者是过低的时候,就要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在此之前要先检查一下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就越强,持续时间也就越长,而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当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小于或者是等于10的时候,应该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
乙肝抗体是终生的吗
肝病专家指出,乙肝抗体是乙肝表面抗体的简称,是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当乙肝表面抗体的出现时,就标志着体内乙肝病毒被清除完毕而且能够保护机体抵抗乙肝病毒的再次感染,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是乙肝抗体并不是终生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抗体是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所以说,乙肝抗体是终生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通常情况下乙肝抗体能维持3到5年,不过具体的情况还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的乙肝抗体能够维持10年左右,而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甚至不会产生抗体。尤其是自然抗体,虽然是终生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越长,抗体也会越少。
由于乙肝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有限,因此最好能在3年左右去医院检查乙肝抗体滴度,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则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具体可以参考乙肝疫苗加强针如何打,从而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
乙肝表面抗体还需要打疫苗吗 乙肝表面抗体(HBsAb)出现了还需要打疫苗吗
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打疫苗。
因为如果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通过疫苗注射而产生的,它的抗体水平下降的比较明显,经多数专家建议,出现抗体后每三年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维持表面抗体滴度在10个国际单位/ML以上,这样才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因感染乙肝病毒而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相比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短期内是不需要进行疫苗的注射的。但也需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滴度在10个国际单位/ML以下时,应及时注射疫苗加强免疫力。
乙肝疫苗加强针和乙肝疫苗一样吗
当注射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或者产生抗体的量比较少时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强针,乙肝疫苗加强针除乙肝疫苗外,有时还需要配合免疫介导针儿,也就是刺激体内免疫反应的,这个医生会告诉你的。 如果是离上次打乙肝疫苗时间太长,抗体消失了,那么打法和第一次一样。
疫苗接种时间表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1、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2、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
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婴儿打乙肝疫苗,按照0、1、6方案进行,即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乙肝疫苗,在一个月龄时打第二针乙肝疫苗,6个月后打第三针乙肝疫苗。
无论是婴儿打乙肝疫苗还是成年人打乙肝疫苗,都要在2—3个月后进行检查,看乙肝疫苗滴度值,查看乙肝抗体情况。如过滴度值大于10,那么说明乙肝抗体已经产生,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如果滴度值小于10,那么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不成功,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在孩子准备打疫苗之前应该注意看看孩子是否有发烧,体温是否会正常,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不就建议打疫苗了,在孩子打完后还是要注意宝宝的体温,宝宝打疫苗后可能会引起发烧的,而且最好是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感染接种部位。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打乙肝疫苗的条件
1、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往往没有症状。因此,要想知道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必须查乙肝五项。另外,有些单位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体,不能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因为少数慢性感染者乙肝表面抗体表现为阴性。总之,只有在乙肝五项全部为阴性的情况下,才能打乙肝疫苗。不过,如果已经感染过病毒,由于没查乙肝五项,误打了疫苗,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2、肝功能正常是打乙肝疫苗的另一个条件。因此,打疫苗前要查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很多急慢性疾病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注射乙肝疫苗,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等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接种。
总之,人与人体质不同,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体浓度和有效时间也不同,有些人只能维持两三年,约半数的人可以维持15年左右的有效浓度。另外,对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期高的人,当体内乙肝抗体消失或过低时,应复种乙肝疫苗。但是是否需要加强接种乙肝疫苗要看抗体滴度,即使过了10年,只要抗体滴度仍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就不必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我有乙肝表面抗体还需要打疫苗吗
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打疫苗。
疫苗产生抗体需继续打疫苗
因为如果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通过疫苗注射而产生的,它的抗体水平下降的比较明显,经多数专家建议,出现抗体后每三年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维持表面抗体滴度在10个国际单位/ML以上,这样才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感染乙肝病毒后产生的抗体
因感染乙肝病毒而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相比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短期内是不需要进行疫苗的注射的。但也需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滴度在10个国际单位/ML以下时,应及时注射疫苗加强免疫力。
乙肝五项全是阴性有问题吗
这种情况很正常第二项 是乙肝表面抗体 第五项 是核心抗体 第五项如果呈阳性 说明以前感染过乙肝病毒。有些感染乙肝病毒的人,自己的身体会产生抗体。所以如果不是注射过乙肝疫苗 第二项自己也会呈阳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乙肝抗体在身体里的含量会逐年减少。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医护人员,会每隔几年就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加强针。至于你的情况,半年就呈全阴性。 也有可能是机器出误差或人为出误差。 社会上由于机器出误差或人为误差引起的官司还不算少数。你应该去正规大医院再检查一次。
您的孩子要补种乙肝疫苗吗
我国在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乙肝疫苗和接种费需要自费。在2002年以后实行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需要交纳10元接种劳务费。直到2005年5月劳务费取消,接种乙肝疫苗才真正分文不收。因此,2005年以前可能会有儿童因经济原因放弃接种疫苗,他们可以借此次机会补种疫苗。还有一些儿童,由于早产或出生低体重等特殊情况,出生后无法接种乙肝疫苗。另外有些儿童出生后虽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后来又失去了免疫力,因此他们也需要补种或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打过疫苗并非全部生效
想知道过去接种的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抽血化验确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这种儿童应该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即加强针。如抗体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原来的乙肝疫苗还有很好的保护效力,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有些人尽管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为阴性,但重新打一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这种情况说明体内对原来的疫苗还有免疫记忆,此时再打一针疫苗就可以了。
过去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会得到保护,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验抗体。如果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触者存在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尤其是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验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阴性,应加强免疫或再接种。化验的时间可在最后一针疫苗接种后一个月时,比如新生儿是出生后0、1、6月接种三针,那么就可在7月龄的时候化验是否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如为阳性,说明疫苗有效。
疫苗应该全程接种
对于新生儿来说,接种比不接种好,全程(3针)接种比单针接种好,出生后立即接种比过一段时间后接种效果好,疫苗中抗原含量高的效果好,如10微克疫苗比5微克疫苗效果好。
那么,10微克和5微克疫苗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高抗原含量的疫苗能够实现快速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即能更快地出现保护作用,并获得高水平的血清学保护。再有,抗原含量高的疫苗提供的保护期限也更为持久。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差别,一项“十一五”课题——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正在比较5微克与10微克乙肝疫苗效果的差异,研究将在明年结题,届时会有更为确切的数据。
目前国家统一要求的疫苗是抗原含量5微克的乙肝疫苗,而对于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应选择10微克的疫苗。在部分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生儿乙肝疫苗为10微克剂量。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可以自费为孩子选择10微克的国产或进口乙肝疫苗,每针费用在20~7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