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疾病有这些风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有这些风险因素

用专业医学术语来解释,心血管疾病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董吁钢称,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也是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大众一定要知道它这“四高”的特点:

发病率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人,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致残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40%属于重残患者。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1人会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去。

复发率高:以脑中风为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群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部慢性纤维化疾病,治疗方法有限。IPF 患者往往会出现肺部进行性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数个研究显示,IPF 患者合并症风险较多,这也可能是导致 IPF 疾病负担加重的原因之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院 Dalleywater 等学者近期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提示 IPF 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 Chest 杂志上。

研究中纳入了英国健康促进网络(THIN)电子数据库中 3211 名 IPF 患者和 12307 名对照。IPF 患者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上均匹配良好。

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 IPF 患者(IPF 诊断前)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比较了了 IPF 患者(IPF 诊断前)和对照组缺血性心脏病(IHD)和中风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IPF 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服用心血管药物的可能性更大。研究期间,IPF 患者首次 IHD 发生率是对照组的 2 倍。但是 IPF 患者中风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IHD 和中风的发生率比未出现大幅度改变。

上述结果说明,IPF 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IPF 患者发生 IHD 的风险较高,但是 IHD 的高发病率并不是单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所导致。需行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导致 IPF 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的生物学机制。

心血管病为啥死缠着胖子

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那么他跟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导致肥胖人群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栝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体力活动减少、遗传和吸烟等各种因素。如果你把对机体所造成的危害与这些危险因素加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几乎所有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都占全了,由此不难想象,肥胖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

心血管疾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最为重要。

冠心病多是在一系列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因此体检首先应该检查血压,测量血脂、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避免心脏病的发展。其次,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多有心电图、心脏超声的异常,这两项检查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怀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另外,对明确的或高度怀疑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补充必要的检查,如有劳力性胸闷胸痛,或检查发现可疑的冠心病,需要针对冠心病补充心电图负荷试验、冠脉CT检查甚至冠脉造影等。如有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做24小时心电图甚至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三高如何控,远离心血管病 如何防治三高,远离心血管病

如果家族当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关注身体情况,尤其是要关注糖代谢的情况。一旦发现糖代谢有问题,就要特别关注心血管方面的健康,把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在内的所有危险因素控制住,以保证心血管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况。

糖尿病病人由于末梢神经病变,对痛觉不敏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冠心病的病人在发生严重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有相当一部分人最后因为心梗引起心功能衰竭,才发现心梗了。所以提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心脏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就是说,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病人要高;另外他们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更复杂。因此,有糖尿病,又出现了心血管疾病症状的话,应及早控制,及早治疗。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了糖尿病以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达75%。6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5mmHg。所以,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更积极地抗高血压治疗,才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脂异常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一个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再有一个甘油三酯水平高。很多患者一说查血脂,以为指的就是甘油三酯,实际上,相比甘油三酯,我们更加重视胆固醇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是最明显的。

跟冠心病有关系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像吸烟等不良嗜好,体力活动过少,超重,遗传因素,性格过于好强,争强好胜,这些都是属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越多,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我们把糖尿病叫做冠心病的等危症,得了糖尿病,即便患者当时的冠状动脉还是正常的,也应把他当成冠心病病人那样重视和对待。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以后,就要特别重视心血管系统的保健,尽量的避免(或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因为危险因素越多,患病的风险就会越高。

所以,有了糖尿病以后就要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控制血脂、血压、体重,多活动锻炼,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还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心态要平和,宽容,不过于争强斗胜,钻牛角尖。一定要戒烟,除了自己不吸烟之外,还要远离二手烟环境。

有很多患者平时没有冠心病的症状表现,这需要到医院做一些检查,包括普通心电图,也可以做运动心电图,再先进一点可以做冠状动脉CT,甚至做冠状动脉的造影。

如果这些检查都还没有问题,糖尿病患者朋友可以每年去做一次颈动脉B超,随访观察颈动脉内膜有没有增厚的现象。这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早期发现的线索,一旦发现颈动脉内膜有逐年增厚的现象发生,就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未来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提醒我们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或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及早干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1.冠心病

冠心病也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因为血管硬化狭窄,血流不能正常的流通,导致红细胞不能及时的输氧,引起心肌缺氧诱发冠心病。会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呼吸不顺的症状,伴随着心前区疼以及紧缩样疼痛出现。尤其在受寒、劳累、受刺激后症状明显。

2.心绞痛

心绞痛也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按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心绞痛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的心绞痛症状比较轻一些,是指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在使用硝酸甘油急救药物之后可以缓解绞痛症状

会比较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有时候服用急救药物之后还是无法缓解,需要立即送院治疗。

3.肺源性心脏病

这种疾病也简称为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发展而来,会引起心脏右室肥大,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出现,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

女性心血管病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也是女性健康的首要杀手,但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知晓率较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贯穿着女性的一生,青春期女性易患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并发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期之后,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会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冠心病的发病机会增加。下面简单总结了女性冠心病的几个特点:

1. 女性冠心病发病也呈低龄化趋势。45岁以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45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至60岁时男女患病率已无明显差别。

2. 患病因素: ①吸烟、超重致女性患冠心病的危害更大。吸烟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4-6倍,而女性则为6-9倍。②糖尿病在冠心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方面在女性影响更严重。③血脂异常以低HDL-c和高TG多见。④绝经为女性的一个独特危险因素。雌激素产生减少,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增加。另外女性冠心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冠脉造影阳性率低,预后差。

女性心血管防治策略也有不同:比如阿司匹林及他汀类降脂药在男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作用明确,但在女性病人则有较多争议;女性冠心病症状不典型,介入治疗风险与男性不同;地高辛在女性应用比较男性获益较少,风险较大等。

对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建议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主要危险因素干预两大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又包括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保持每日的体力运动、饮食控制及减轻体重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亦非常重要。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等。

三、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饮酒过量 、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 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三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可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不容忽视的疾病,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温馨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而未患病的朋友,应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及早预防。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各种:

⑴年龄

⑵缺乏重要的营养,如多酚抗氧化剂

⑶糖尿病

⑷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水平)及不正常的脂蛋白状况

⑸吸烟

⑹较高的纤维蛋白素原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血液浓度

⑺提升的高半胱氨酸,或正常的上半水平

⑻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攀升的血液含量

⑼高血压

⑽噪音

⑾肥胖症,尤其是腹部肥胖或男性肥胖;除了与糖尿病有所关联外,这种肥胖症独立地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即引起炎症及凝血的情况。

⑿遗传因素或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历史

⒀缺乏运动

⒁忧郁症

虽然男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较女性高,但在工业国家这仍是女性的头号健康问题。在更年期後,女性患病的风险可以比过男性。荷尔蒙补充疗法可以减轻部份後更年期的问题,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却似乎因而增加。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一、病因分类: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

(二)后天性心血管病:

1、动脉粥样硬化:常积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

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3、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

4、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5、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6、内分泌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7、血液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

8、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9、心脏神经症: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

10、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脏病。

二、病理解剖分类:

1、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弹性纤维组织增生、心瓣膜脱垂、粘液样变性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2、心肌病:如心肌炎症、变性、肥厚、缺血、坏死等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

3、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症、心包积液、积血或积脓、心包缺损等。

4、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疾病、中膜囊样变性、血管炎症、血栓形成、栓塞等。

5、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三、病理生理分类:

1、心力衰竭:主要指心肌机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可为急性或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2、休克:为周围循环血液灌注不良造成的内脏和外周组织缺血等一系列变化。

3、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变化。

4、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或三尖瓣乳头肌缺血或病变,不能正常调节瓣叶的启闭,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5、心律失常:为心脏的自律、兴奋或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律不规则的变化。

6、高动力循环状态:为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的综合状态。

7、心脏压塞:为心包腔大量积液、积血或积脓,或纤维化、增厚妨碍心脏充盈和排血。

8、其他:体动脉或肺动脉、体静脉或肺静脉压力的增高或降低等。

定期体检可以预防慢性病

死因构成七成死于慢性病

近几年,沈阳市传染病发病率降低,但慢性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在死因构成中,约70%死于慢性疾病,最夺命的“杀手”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联。

“癌症发病状况全国大体相同,中青年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据了解,城市居民每年有新发肿瘤患者约1万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例如,去年沈阳市死于恶性肿瘤的有7580人,其中肺癌死亡2769人,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死亡之首。紧接其后的就是肝癌、胃癌和肠癌。在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年轻化现象也比较明显。

预防不到位重治疗轻预防

“风险因素飙升是导致慢性病流行的源头,而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中国知名健康管理专家、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武留信教授对记者说。尽管如此,公众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仍然很低。“举个简单的例子,肥胖既是一种病,同时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又如吸烟,它既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又能导致多种恶性肿瘤。从医学角度来讲,慢性病风险因素的确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可变性。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它同样与个人行为密切关联,而且绝大多数慢性病风险因素是可控可测的。”专家说。

除了公众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知晓率低,医疗行业的专业团队也对如何防控慢性病这一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武留信说,一些医务人员还是认为要依靠医疗手段来解决慢性病的流行,还没有认识到“井喷”风险的存在。重治轻防,重疾病轻未病,重医院轻社区,重药物、疫苗、手术轻预防、保健和健康干预……这些传统的医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慢性病防控的脚步。

要提高人的寿命,就要在生病之前注意健康,防患于未然。但现实却是:一边是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一边是体检等健康干预措施并不为多数市民接受。在一般城市,除了单位团检,每一年或两年定期体检的市民并不多,大多数市民还保持了有了疾病症状才去医院的习惯。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概 述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及膳食营养不合理等。

步骤/方法:1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

2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等。

3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营养与膳食不合理、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此外,长期快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吸烟、血糖高等危险因素的增加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餐桌上大多以粗粮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蔬菜反而吃得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摄入胆固醇的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此外,国人大多嗜咸香,口味较重,食盐摄入量偏高,造成人们的血压也逐渐升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饮食上应遵循“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膳食结构均衡,多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食物,比如坚果类、豆类、深海鱼、菠菜、花生、土豆、芹菜、橄榄油等。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他汀是一种降低血脂的药物。根据这项研究,如果男士≥55岁,或女士≥60岁,不管血脂情况,只要有任何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或迹象,不需考虑血脂水平,都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这项研究中的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或迹象包括: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轻度肾功能不全、肥胖、血糖异常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而且吃他汀的方法也很简单,不需要调整剂量,6周时复查一次,之后均每半年检查1次,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也很好。

在预防心血管病用药方面,阿司匹林也很常要,但该研究没有选用阿司匹林,也就是说,只用他汀就已经足够了。

这项研究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入选人群来自21个国家,共12,705人参加,随访5.6年。其中3677人来自中国,占总数的28.9%。

关节炎会偷袭心血管

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看似不相关,但其实蕴含了高风险。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病人,其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普通人群高。

最近收治了一位来自粤北山区的40岁的女性类风关病人。来我院求医的1个月前,她突发过脑中风。查房时,病人反复问为什么这个年纪就发生了脑中风?中风和她这病程较久的类风关有没有关系?我告诉她,虽然无法说类风关导致她出现中风,但是,类风关病情控制不好,与中风的发生脱不了干系。

目前认为,类风关是心血管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类风关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与普通人群相比,类风关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高50%~60%,而且发生更早,更加致命。对于病史超过10年的类风湿病人,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3.1倍。

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原因

大家知道,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在类风关患者心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并可以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无论是类风关病人还是健康人,系统性炎症均可增加血管内膜中层和颈动脉斑块厚度。

大多数心血管事件发生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而类风关的慢性炎症使得粥样斑块较非炎症状态时更容易也更早破裂,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策略:恰当的抗风湿治疗,有效管控危险

我们已经知道,类风关病情控制欠佳是一种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持续炎症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所以有效控制类风关的病情活动,是有效管控心血管危险的必然选择,病人将从恰当的治疗中获益,例如在临床上治疗类风关的最常用药物甲氨蝶呤,以及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

甲氨蝶呤(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既经济又十分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可降低病情的活动性,提高病人的关节功能及降低炎症。MTX 使用1年以上者较未使用者,其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可降低70%。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近年的观察数据显示,此类药物使用后可减少 50%~70% 心血管病的风险,而且风险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并可能降低颈动脉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进展的风险。但由于此类药物的费用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类风关病人可通过如下措施来改善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减轻体重和戒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高血压病人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因为它们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回到篇首中的病例,该病人有长期的类风关病史,因病情难以控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以造成了心血管疾病发生早和病情严重。 只要医患均有警觉,有效和恰当地治疗好类风关,降低疾病的活动度,那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关推荐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哪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增加,并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第一杀手!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每25秒就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8秒就一人因心脑血管事件丧失劳动力,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巨大。而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血管(指动脉)的结构及其功能的晚期表现。因此,对于早期血管病变的重视,具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以下列举出的都是常见的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步骤/方法 年龄大于30岁 高血压:血压大于140/90mmHg 肥胖:肥胖指数大于2

少看电视可增寿

澳大利亚BakerIDI心脏与糖尿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1小时电视,死亡风险可增加11%;与每天看电视不到两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看4小时或更长时间看电视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34%;死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则增加80%;因癌症死亡的风险增加9%;因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8%。研究者称,这些联系与其他独立或共同影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不健康饮食习惯、腰围过大和业余时间不锻炼无关。 虽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看电视,但研究者认为久坐不动,包括坐在椅子或电脑前同样害健康。人体本来是需要运动的,

心血管发病原因

年龄 缺乏重要的营养,如多酚抗氧化剂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水平)及不正常的脂蛋白状况 吸烟及二手烟 空气污染 较高的纤维蛋白素原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血液浓度 提升的高半胱氨酸,或正常的上半水平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攀升的血液含量 高血压 噪音 肥胖症,尤其是腹部肥胖或男性肥胖;除了与糖尿病所关联外,这种肥胖症独立地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即引起炎症及凝血的情况。 遗传因素或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历史 缺乏运动 忧郁症 虽然男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较女性高,但在工业国家这仍是女性的头号健

心血管疾病哪些危害

危害一: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心血管疾病除了包括心脏先天器质性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起因主要是心脏血管硬化,无法供应心肌足够的血液和氧。冠心病的危害是致命的,它起病隐匿,人心肌缺血时毫无症状;它发病迅速,虽然动脉硬化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但几分钟内就可发生心绞痛及心梗。很多患者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死亡率极高。 危害二:血栓导致的中风、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血管壁硬化,危害也是严重的。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加上粘稠的血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凝块进入血循环。血液

心血管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对身体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引起心血管堵塞的原因是动脉硬化,导致血流缓慢,造成垃圾血管内脂质的积累,与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缺血或相对的,年龄一般攻击大约40岁的男性优势后,引起心血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脂,所以治疗心血管堵塞的最主要是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从而降低伤害身体,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生活。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力活动减少和吸烟,遗传因素。如果你把所造成的损害身体肥胖

健身的五大好处你知道吗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就更加的关注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这么多的人来选择健身的原因所在了额,经常健身还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那么你知道经常健身的话会对自身的健康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吗、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人会来选择健身吗,如果想要了解的话,那么建议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会让你增加很多知识面的。 健身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五个方面 一、增强你的抵抗力 健身可以增强免疫力,适量健身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你得流行病的可能。 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得感

脑血管疾病哪些危险因素 心脏病

心脏病的范畴较广,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心脏病导会致使血流发生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倒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出现脑梗塞。

肺间质纤维化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肺部慢性纤维化疾病,治疗方法限。IPF 患者往往会出现肺部进行性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数个研究显示,IPF 患者合并症风险较多,这也可能是导致 IPF 疾病负担加重的原因之一。 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 IPF 患者(IPF 诊断前)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比较了了 IPF 患者(IPF 诊断前)和对照组缺血性心脏病(IHD)和中风的发生率。 IPF 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服用心血管药物的可能性更大。

梨膏糖吃多了害吗

梨膏糖含糖量较高,如食用过量可造成以下危害: 1、糖可以转化成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风险,而且高糖饮食是直接造成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过多摄入糖分可以使儿童更容易发生近视,原近视可能会加重。 3、摄入糖分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梨膏糖吃多,摄入糖分过多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各种营养问题。 5、吃过多的梨膏糖,会增加龋齿的风险,容易引起口腔感染。 6、吃糖太多会抢走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使得皮肤的弹性变差,甚至出现皱纹和斑点,

你的心脑血管病风险是多少

轻度高血压也会引发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之所以可怕,主要因为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或者说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但还高血脂、高血糖等很多其它危险因素作为帮凶。通俗地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可由两方面的危险因素造成,一是高血压;二是其它危险因素。二者可以排列组合出来;四种情况,即一是血压很高,其它危险因素很多;二是血压很高,其它危险因素不多;三是血压不很高,其它危险因素很多;四是血压不很高,其它危险因素不多。那么哪种情况更危险? 单从病情上来看,大家一目了然能看出来第四种情况最好,第一种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