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床上跌落千万别立即抱起
宝宝从床上跌落千万别立即抱起
宝宝从床上跌落 家长先做这几件事
具体到宝宝从床上或沙发上跌落,不要立刻将孩子抱起,应该静观10-20秒,以防在伤势不明的情况下对宝宝造成二次伤害。
1.看宝宝的着地姿势
一般来说,宝宝后脑着地最危险。如果宝宝是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如果是后脑勺着地,并且是直接磕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则要格外小心脑震荡或颅内出血;如果四肢呈非正常姿势,则应注意是否骨折,如果发生了骨折则要做好骨折部位固定,可以用木(纸)板等坚硬物固定骨折肢体,以减少骨折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
2.看宝宝的状态
宝宝跌落后,如果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出现呕吐、昏迷、意识不清、哭闹不止、异常动作等情况,则应赶紧送医院。
3.看宝宝是否有出血或血肿
如果宝宝有出血,则应立即通过按压的方式给宝宝止血;如果宝宝有出血血肿,冷毛巾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量,如果三天后还未吸收,可以热敷。
4.看宝宝有没有肢体运动障碍
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如某侧肢体不动或者运动减少,如果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和运动障碍,则可以将宝宝抱起安慰。
5.注意后续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
如果宝宝没有异常状况,则可不用就医,但仍需注意后续观察(至少24小时),包括睡眠、进食、玩耍状况、作息规律、精神状态等,一旦宝宝出现异常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6.注意安抚宝宝情绪
排除宝宝受伤的情况后,家长要第一时间安抚宝宝的情绪,包括身体上的抚触和语言上的安慰,以减少因为惊吓给宝宝带来的心理损伤。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宝宝发生意外后,一定要冷静,不要因为担心而着急抱起宝宝,应首先观察宝宝的状况,根据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二次伤害。
家长哄孩子切记请勿大幅度摇晃
首先,了解摇晃孩子的危害在哪。婴幼儿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而头部的重量要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因此摇晃很容易导致颈部受到扭伤。当父母摇晃孩子或将其高高抛起时,容易导致体内血液不时的冲击大脑引起脑部暂时性充血。当长时间重复动作时,会引起脑损伤,将导致孩子厌食、嗜睡等症状。此外,孩子处于摇晃状态时会引起局部性贫血,表现出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呕吐、昏厥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大脑实质性损伤。
大幅度摇晃对孩子不利,但是轻轻的摇动,避免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动作,还是可以用这一招哄哄孩子。轻摇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颈部,抱着孩子时应当用手撑住其颈部。如果使用摇篮时要注意要轻轻的摇晃,同时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摇篮中,也不要长时间同一频率摇晃摇篮。
在同幼儿玩耍时要避免危险的一些动作,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慰他、不要将其抛在空中或床上、避免快速旋转等。孩子哭闹,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安慰宝宝哭闹、哄宝宝睡觉等,摒弃摇晃宝宝的方式。
正确哄睡宝宝的方法:婴幼儿哭闹想睡觉,母亲温柔的怀抱和触抚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宝宝放在床上,用手轻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并轻轻哼摇篮曲。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抱着孩子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这些做法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盘点出6种最危险的逗孩子的动作,家长们要记住了,千万别这样做了!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 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BB一放下就醒 宝妈如何是好?
宝宝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和宝宝的安全依恋有关宝宝在出生前就被温暖的羊水包围了10个月,在狭窄的子宫里呆着特别有安全感,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人类安全感的始源。以至于当宝宝来到一个特别空旷的地方,没有任何东西挤压着的时候,小心肝就会特没有安全感。这也是新生儿一出生就需要用毛巾包裹着,以免受到惊吓的缘故。当小婴儿好不容易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被你悄悄松开怀抱放下床(尽管你的动作已经很轻柔),感觉就会像从高处跌落,抓不到任何物体,也看不见任何东西,心慌、害怕的感觉对于几个月的宝宝来说,犹如巨大而无尽的深渊啊!2.宝宝缺钙也会睡不安稳容易惊醒宝宝缺钙,会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宝宝处于精神亢奋状态,烦躁不安、难以入睡,或者睡不安稳、容易惊醒。同时,缺钙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汗腺分泌增多,睡觉时不断出汗,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宝宝会一放下就哭时,基本都会采用继续抱着宝宝哄睡,直到宝宝真的进入深层睡眠后,才可以放下。但是,爸爸妈妈知道吗,抱孩子太多会让宝宝对大人的怀抱产生过度的依赖。建议让宝宝睡在比较小的空间里,比如摇篮、婴儿车,也可以在小床周围布置上床围、幔帐、靠垫等物。还应该注意一下睡眠环境,比如让宝宝睡固定的床、使用固定的寝具、听固定的音乐等。
宝宝摔下床哪些反应不正常,这些致命伤千万不能忽视! 宝宝跌落后妈妈千万不能做哪些事呢
孩子跌落,母亲出于本能反应都会急忙抱起,然而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压住内心的焦急,静等数秒,记住宝宝跌落的姿势,以判断哪里撞击严重。
同时观察宝宝是否哪里行动不便,以此来判断宝宝是否有脱臼、骨折等严重的外伤。
倘若发生头皮血肿,而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及时就诊时,家长可立即用冷敷。这在受伤后24 ~48小时之内对血肿的吸收是极有帮助的。
但需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揉搓,这只会加重血肿的程度。
很多宝宝跌落后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因此有些家长没经验,只要老人说“你们小时候也常从床上跌下来,还不是好好的!没事的,放心吧!”
听到这些有些家长就大意了,不注意观察宝宝发出的急救信号,从而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1.固定伤处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紧急止血
宝宝掉下床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宝宝摔下床哪些反应不正常,这些致命伤千万不能忽视! 宝宝跌落后出现什么情况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处理呢
①宝宝头部有大面积出血性外伤;
②宝宝跌落后不哭闹,出现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况;
③跌落两三天后,又出现了反复性呕吐、咳血等症状时;
④跌落几天后,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
其实,只要大人稍微多加注意些,宝宝跌落的情况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给床上装上护栏,或者睡小床。
白天把宝宝放地垫上玩耍,或者妈妈做饭时,把宝宝放婴儿推车内,并将车推到厨房,系好安全带。
另外家长最好能学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经常练习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够争取抢救时间,或者自己处理紧急情况。
母婴秤的特点
产品精准定位中国内地孕妇统计数据显示,73%的孕妇体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很多地区的剖宫产率为60%,巨大儿的发生率已达到10%,智能安全秤就是针对母婴这个特殊人群的产品,主打“安全称重”和“体重增长管理”双重概念,满足母婴用户记录体重增长,不必单独称婴儿,由妈妈怀抱着称量,解除跌落的危险智能:自动识别孕妇和婴儿,自动计算宝宝体重,生成曲线,清晰展现体重变化,实时分析孕婴体重增长是否符合国际健康标
根据孕妇孕周、宝宝月龄和每一条健康记录,智能分析、大数据匹配、推送私人定制的资讯。
婴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1、不要给宝宝小东西玩(如纽扣、小圆珠、硬币等),因要防止宝宝吞咽,造成危险。
2、不给宝宝玩塑料袋,以免胶袋吸附在脸上,遮住口鼻,引起窒息。
3、宝宝在学步车中移动时,人要在旁监护,以免宝宝撞到尖锐角、翻车等等。 若大人暂时离开,可以将学步车固定住。
4、“开水”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以免弄翻,造成烫伤。
5、电源插线板(及墙上的电源插孔)要保护好,宝宝都喜欢插小孔玩弄,以免造成触电。
6、宝宝睡觉中,头部(上面)不要悬挂东西,以免东西滑落砸在脸上或覆盖住了口鼻。
7、喂食时食物不要太烫了。 喂食时注意一口不要喂太多;不要喂得太快,以免咽住宝宝。
8、洗澡时注意水不要烫了。 洗澡时大人不要离开,以免宝宝滑落到水中,造成呛水或溺水。
9、将宝宝一个人放在床、沙发等上时要注意,以免宝宝滚下来。(一要围挡好,二要经常去看)
10、大人从事危险作业时不要抱小孩,如:倒开水时、炉灶旁做饭时、阳台晾衣服时等等。
11、在户外玩时,宝宝坐在童车中,当休息时要一定要把车刹住,以免车子发生溜滑,造成危险。
12、做小轿车时要注意:若车窗没关闭,小车急停或撞停,宝宝若没抱紧,可能会从车窗飞出去。
13、不要让宝宝敲打:鱼缸、电视机屏、阳台玻璃、卧室落地窗的玻璃、浴室镜子的玻璃。
14、给宝宝吃鱼时,要注意小刺。喂食时,不要急、宁可慢点来。
15、不要给宝宝筷子、勺、笔等等,以免她放到嘴里摔倒,插到喉咙。
16、宝宝进食时不宜逗乐,不仅影响饮食习惯,还可能将食物喂入气管,引起窒息甚至发生意外。
17、孩子在开关门时容易夹伤手指(或风很大,把门吹关),最好在门缝处装防夹软垫。
18、在宝宝在学走路时,最好给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防止跌倒。
19、阳台是个很大安全隐患:宝宝可以走路时,一定不要让宝宝上阳台,以免宝宝掉了下去。
(阳台围栏要高于85厘米,阳台的栏栅间隔要在10厘米以内。)
20、宝宝的视觉正在发育过程中,所以电视最好不要看;即使让孩子看,也只能看几分钟。以免孩子眼睛疲劳,降低视力。
21、带宝宝外面玩时,不要给有怀疑的陌生人抱,以免被抱走或染上传染病。(如:大人要上厕所了,于是把孩子给陌生人抱,等上完厕所出来时,发现宝宝已被别人抱走了)
22、不要让宝宝睡在枕头或蓬松柔软的寝具上(比如鸭绒被或皮毛垫),以免窒息,发生意外。让宝宝仰卧睡。
23、宝宝坐童车过马路前,大人应先将宝宝抱起,童车另行收起或推行。防止大型车辆因视线较高,忽略了前方坐在童车里的宝宝,酿成车祸。
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对以后有影响吗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后怎么降低影响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宝宝摔下床后如果没有严重问题,一般都会因为惊吓或者疼痛而大声哭闹,这个时候妈妈们应该及时抱起宝宝,抚摸他的后背,轻声安抚,让他平静下来。在遇到惊吓没有及时得到安抚的宝宝是很容易有睡眠不安、容易惊厥的现象的。需要注意的是,抱起宝宝的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宝宝掉下床后身上有外伤可以先用碘酒消毒,再用纱布包扎好。如果有起肿包则需要进行消肿处理,消肿可以采取冰敷的方法进行消肿止痛。一般情况冰敷时间不要过长,3~5分钟即可。除了冰敷外,还可以采取抹食用油的方法来消肿化瘀,食用油中香油与茶油的效果较好。
在宝宝摔下床后,没有发现问题,也不能放松下来,接下来的两天都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宝宝摔下后两日内出现口腔,鼻腔或耳内流血、反复性呕吐,嗜睡,精神状态差甚至发烧的情况,都属于意外情况,需要就医。
宝宝从床上跌落家长先做这几件事
爸爸妈妈们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尽力给TA最完善的保护,但随着宝宝慢慢会自己翻身、爬行,总会偶有意外发生,比如从婴儿床上跌下来,或者从床上、沙发上跌下来。宝宝摔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抱起来,但事实上,当宝宝从床上或沙发等高处跌落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抱起,而是检查宝宝的状况。
孩子发生意外 第一时间判断孩子安危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朱翠平表示,孩子发生意外时,家长首先要判断伤害的程度,建议掌握“生命三角”,即通过观察孩子的外形(Appearance)、呼吸(Breathing)和循环(Circulation)来初步判断。如果孩子精神不佳,不清醒、嗜睡或烦躁,脸色发白、发青,呼吸不顺畅、喘粗气或无呼吸,手脚发冷,则提示可能处于呼吸衰竭、休克早期,这时应尽快就医。
宝宝从床上跌落 家长先做这几件事
具体到宝宝从床上或沙发上跌落,不要立刻将孩子抱起,应该静观10-20秒,以防在伤势不明的情况下对宝宝造成二次伤害。
1.看宝宝的着地姿势
一般来说,宝宝后脑着地最危险。如果宝宝是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如果是后脑勺着地,并且是直接磕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则要格外小心脑震荡或颅内出血;如果四肢呈非正常姿势,则应注意是否骨折,如果发生了骨折则要做好骨折部位固定,可以用木(纸)板等坚硬物固定骨折肢体,以减少骨折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
2.看宝宝的状态
宝宝跌落后,如果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出现呕吐、昏迷、意识不清、哭闹不止、异常动作等情况,则应赶紧送医院。
3.看宝宝是否有出血或血肿
如果宝宝有出血,则应立即通过按压的方式给宝宝止血;如果宝宝有出血血肿,冷毛巾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量,如果三天后还未吸收,可以热敷。
4.看宝宝有没有肢体运动障碍
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如某侧肢体不动或者运动减少,如果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和运动障碍,则可以将宝宝抱起安慰。
5.注意后续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
如果宝宝没有异常状况,则可不用就医,但仍需注意后续观察(至少24小时),包括睡眠、进食、玩耍状况、作息规律、精神状态等,一旦宝宝出现异常状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6.注意安抚宝宝情绪
排除宝宝受伤的情况后,家长要第一时间安抚宝宝的情绪,包括身体上的抚触和语言上的安慰,以减少因为惊吓给宝宝带来的心理损伤。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宝宝发生意外后,一定要冷静,不要因为担心而着急抱起宝宝,应首先观察宝宝的状况,根据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二次伤害。
使用爬行垫的注意事项
在给宝宝使用爬行垫时,父母也应该在一边照看,需要注意以下使用注意事项:
1、拿到爬行垫以后,不要直接使用,一定要先清洁一下,最好在太阳下晒晒,多通风,然后才给宝宝使用。
2、宝宝在爬行垫上尿了以后需及时清理,洗刷干净,在太阳下晒,有条件的可以买,两块爬行垫轮流替换。
3、使用一段时间后也要进行清洁,保证安全卫生。
4、长期不使用了要收起来,杀菌消毒以后收藏好,下次使用前也要再次杀菌消毒。
5、宝宝在爬行时候,要穿好宽松的衣服,使宝宝行动自如。
6、爬行的地点要选好,选择在地面上,不要在床上,以免不注意,宝宝跌落摔伤。在地上铺好爬行垫,避免过凉的地方对宝宝身体造成不适。
7、地面上不要随意放置小东西,防止宝宝吃进嘴里,还要注意宝宝头部的高度不要有桌或椅的尖角,防止磕着头部。
8、不要使用油性笔在爬行垫的表面书写涂抹。
9、不要让爬行垫接触锋利尖锐的物体,也注意别让宝宝牙齿撕咬或嚼食爬行垫。
宝宝从床上跌落应该先做这件事
1.看宝宝的着地姿势
宝宝摔倒时,不同的着地姿势可能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如果宝宝是脸朝下着地,一般危险性较小;
如果宝宝是后脑勺着地,而且地板较硬,则要警惕颅内出血或脑震荡;
如果宝宝着地时四肢的姿势处于非正常状态,则应仔细检查是否有骨折,如果有骨折,应用木板或纸板将骨折部位固定,然后及时送医。
PS:如果发生了骨折,贸然抱起或摇晃则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二次伤害。
2.看宝宝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跌落后立即大哭,一般头部受伤的可能比较小;
如果宝宝跌落后出现昏迷、意识不清、哭闹不止、呕吐、异常动作等情况,则可能是大脑受伤,应立即送医。
3.看宝宝肢体运动情况
注意检查宝宝的肢体运动状态,如果有肢体不能动或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应警惕骨折或大脑受伤,应做好相关处理后及时送医。
4.看是否有出血或肿块
如果跌落后宝宝有出血,应该立刻通过按压方式止血,如果伤口较小可自行在家消毒处理,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量较大则应及时送医。
如果宝宝跌落后出现血肿,可对肿块进行冷敷,帮助淤血散去,如果血肿超过3天还没散,可继续热敷。
5.安抚宝宝情绪
经过初步判断,排除宝宝受伤的可能性后,则可以做家长们第一反应会做的事情了,把宝宝抱起来,好好安慰。
6.后续注意观察宝宝状态
经过检查宝宝没有异常状况,则不用送医院,但是家长仍然应继续观察宝宝的状态(至少24小时),如果宝宝饮食、睡眠、精神状况等方面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于家长来说,学好这些急救措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不让孩子发生这种意外。
首先,当宝宝会翻身后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没有挡板的床上或沙发上;
其次,当宝宝能站立后不要单独将他留在栏杆较矮的婴儿床内;
第三,如果宝宝在大床睡觉,建议给床架上床栏,这样宝宝睡觉时也不会跌落;
第四,在房间地板铺上软的地垫,这样即使宝宝跌倒或摔倒也不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