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严重减少跟白血病有关吗
血小板严重减少跟白血病有关吗
1.血小板减少病因: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后骨髓移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2.不一定是白血病,建议血液科就诊,完善骨髓穿刺、骨髓象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人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种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而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被明显吸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目前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病症。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指标
1、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用吗
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项目中会有白细胞的相关数据测定,因此就有人认为检查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血常规可以查出白血病吗?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指导意义
大家要明白一点:血常规不能诊断白血病,但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患有白血病会导致血常规检查数据异常,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白血病的依据之一。
典型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质与量的改变。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看懂血常规,竟然可以排除血癌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白血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看血液科医生。首先需要化验外周血常规,如果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则排除了白血病存在的可能,解除了顾虑。如果各项指标均减少,或显著的白细胞增高,或白细胞增高的同时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就应涂张外周血片用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分类。
若在血液涂片中发现了幼稚细胞,则必须一查到底。确诊白血病骨髓穿刺是必须的,决不能迟疑,应做到及早诊断,尽快治疗,拖延时间确诊会给治疗带来许多麻烦。一旦确诊为白血病还应进一步化验检查,如免疫表型的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明确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只有明确白血病的型别,才能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案,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血常规也常称作外周血象检查检查,目前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均采用机器操作,手工检查已逐渐被淘汰。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及其笼统分类、血小板计数,还有与白血病诊断关系不大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
若检查结果低于上述各自正常范围为减少,高出此范围则为增高。正常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幼稚粒细胞(如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和有细胞核的不成熟红细胞。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的减少,但也有少数患者发现较早而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仍在正常范围。发病早期血小板数可正常或稍低,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均有明显减少。白细胞数量变异较大,可升高、正常或减少,但以升高者居多,外周血出现较多的各系列的白血病细胞(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或幼稚淋巴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线索之一,但在白细胞计数减低者,外周血分类中常不易见到白血病细胞。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型
一般起病隐袭,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出血发作。每次发作延续数月或数年,表现为散在皮肤紫癜或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紫癜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但发生在下肢及上肢的远端者较多。血小板严重减少时,口腔及舌黏膜可发生血疱。受伤后皮肤深处可发生瘀斑。血小板计数多在(30~80)x10°/L,一般较急性型高。
白血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一、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二、白血病的鉴别方法: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类白血病反应。
三、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1、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如果发现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数目异常,可以初步 怀疑白血病,一般表现为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一般在20.0~50.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异常原始白细胞。诊断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如染色体检查,另外,要查看白血病有无转移,可能还需要查胸片及其它一些必要的检查。
2、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2)、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紫癜要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血小板严重低下时,可输注血小板,同时严格休息,避免外伤致出血,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或局部止血药;2、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一般为首选,有效率较高;3、脾切除:一般激素治疗无效或有激素禁忌症时使用,切记妊娠或2岁以下小二禁忌;4、免疫抑制剂使用,很少为首选。
步骤/方法:1首选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只有排除上述继续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疾病,明确为特发性,即不明原因,才能使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2一定要注重一般治疗,如血小板严重低下时需输注血小板,一般血小板小于20x109/L时需输注;因血小板低下,容易出现出血倾向,严重可导致内脏器官出血,危及生命,故需严格休息,避免外伤等。
3药物方面首选糖皮质激素,其它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另外如达那唑、氨肽素都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药物无效或者药物服用后副作用太大,难以忍受,故需选择脾切除术。
注意事项: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需严格休息,尤其时血小板严重低下时,极容易出现出血,颅内出血风险最大,故最好严格卧床,避免外伤,否则易导致出血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得白血病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有:物理因素:(电离子辐射,X射线、r射线等)化学因素:(从事化工、化肥、橡胶、皮革等工种)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遗传因素:(白血病患者家族中有遗传倾向)等等。实验室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红细胞明显较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明显增高或者明显减少,血涂片中原始加早幼粒、原单加幼单、原淋加幼淋大于30%。体征: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等。白血病本身就是就是基因突变。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
白血病的血常规是什么样的
1、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当然单一检查血常规并不能确定诊断白血病,还需要多种检查结合,加上患者的临床表现才能诊断。越早治疗,越容易治愈。
血小板低能否确诊为白血病
核心提示: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白血病我们都听过,但是对于该疾病却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白血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的层面上,我们知道,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会很低,那么血小板低是不是白血病呢,下面我们一起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白血病的诊断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
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早(幼)细胞≥50%可确诊。
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血液生化检查:
①碱性磷酸酶(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
②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
③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以上就是关于白血病的诊断方法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如何确诊白血病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生病了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侵袭。
血小板低会得白血病吗
血小板低不一定会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和白血病都是血液病的一种,这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上都会表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气短等贫血症状,都会有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但本质上却不同:血小板减少症是造血系统的良性疾病,临床治愈率高。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
血小板减少性症状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就是种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家解释,目前认为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皮肤出血点怎么回事 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均易致皮肤针尖样出血点。血小板减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减少(放射物质、化学药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骨转移等)和血小板破坏过多(感染、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等)。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有血小板增多症和血小板无力症等。
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1、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
(1)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2)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3)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2、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症状:
(1)淋巴结肿大。
(2)骨痛或关节痛: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会引起剧烈疼痛。
(3)牙龈肿胀。
(4)肝脾肿大。
(5)头痛和呕吐: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6)皮肤出现硬块:因为为看起来呈微绿色,又称绿色瘤。
(7)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
3、各类白血病的特殊表现:
(1)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弥漫性出血。
(2)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目上升,脾脏肿大。
(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好发的年纪主要是在中年以後,尤其是老年人。
慢性白血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人群以青少年居多。白血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是进行性贫血、骨痛、发热、出血等。感染是白血病人体温高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口腔炎、咽峡炎、肛周感染最为多见,出血部位可遍布全身,以牙龈、皮肤、鼻腔出血最常见,女性月经过多可以是首发症状。贫血往往伴有气短、心悸、下肢水肿等症状。骨痛可为肢体关节痛或背部弥漫性疼痛。随着病情的严重,可出现多汗、乏力、低热、或盗汗、体重减轻等陈代谢亢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