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生理变化
产褥期生理变化
1、生命指标的变化
产褥期间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一天内略升高,一般不高于38℃。产后脉搏略微减慢,每分钟60~70次,7天后可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2、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主要包括子宫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阴道及外阴变化。子宫变化,是指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周时间,期间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主要在产后2~3天内,宫口任然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到没有怀孕时形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3、乳房变化
产后乳房会变得更丰满,并开始分泌乳汁。产褥期2-3天会感觉乳房胀痛,这时应让宝宝早吮吸,刺激早下奶。最初几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呈现淡黄色,其内含大量免疫抗体,能够提高宝宝出生后一年内的抵抗力。初乳一周后即转为正常母乳,乳汁白色,质较浓。
4、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通过肾排出,所以产后最初7天的尿量会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在产褥期,尤其在产后第一天,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5、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大约需要2周时间恢复。因此很多产后在产褥期会发生便秘的情况。此外,在产褥期还会发生循环系统和血液变化、腹壁变化,一般在6-8周可恢复正常。
远离产褥热
认识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这种生理变化一般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些新妈妈在产褥期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被医生诊断为产褥热。
什么是产褥热呢?
产褥热是指产妇在产后24小时至42天内,在任何24-48小时内体温两次达到或超过38℃。通常多发生在产后48小时至产后10天内。
产褥热实际是由于产后致病菌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产褥感染可使创伤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新妈妈的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可进一步发展到子宫周围组织,甚至到达腹膜,引起腹膜炎。若病菌侵入血液,可发生败血症,如不及时对症治疗,则可危及生命。而且产褥感染需要彻底治疗,否则急性感染很可能转变成慢性,盆腔内可遗留慢性炎症,导致器官粘连或输卵管阻塞等。
TIPS:新妈妈体温升高不一定是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的1-2天内,通常体温也会稍高一点儿,一般是由于分娩或产后哺乳给身体带来的应激反应所致。和产褥感染不同的是,这类体温的升高一般都不会超过38℃,可以自然消退,不必采取处理措施。
产褥期生活起居
保持会阴清洁
产后擦洗会阴每天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
月经带和内衣裤也应勤换洗,并在日光下曝晒达到杀菌目的。
躺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如会阴伤口在左侧,应向右侧卧,以防恶露流入伤口,增加感染机会。
洗澡
产后汗腺活跃,产妇大量出汗,乳房淌奶,阴道又有恶露排泄,全身发粘,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专家们研究认为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洗澡。
事实上欧美各国的产妇都是这样做的,并无不良反应。
产后应当洗淋浴,水温34-35℃,室温最好26℃。浴后迅速用毛巾擦干,防止受凉,洗浴次数可按季节安排,一般是每周2-3次,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
刷牙
妇女怀孕后,由于雌激素的作用易患牙龈炎。
分娩后坐月子营养补充多,三餐之外还加点心,食物残留牙缝中的机会增多,经细菌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面,可产生龋齿或其他牙病。
因此,坐月子的产妇,口腔卫生尤为重要,不但要刷牙而且要坚持早、晚刷牙,且饭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做保健操
健康的产妇,产后6-8小时即可坐起用餐,24小时可下床活动,有感染或难产的产妇,可推迟2-3天以后再下床活动。下床后开始做产后保健操。
1、呼吸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放在体侧,深吸气使腹壁下陷内脏牵引向上,然后呼气,目的是运动腹部活动内脏。
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平放于体侧,左右腿轮流举高与身体成一直角,目的是加强腹直肌和大腿肌肉力量。
3、挺腹运动:仰卧位,双膝屈起,双足平放在床上,抬高臀部,使身体重量由肩及双足支持,目的是加强腰臀部肌肉力量。
4、缩肛运动:仰卧位,两膝分开,再用力向内合拢,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双膝分开,并放松肛门。目的是锻练盆底肌肉。
另外,还有仰卧起坐、胸膝运动等。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产后恶露变化
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和修复,坏死的蜕膜、子宫内血液及黏液混合在一起经阴道流出,称为恶露。产后第一周,会有较多血液和坏死的蜕膜组织,为血性恶露;第2周,血液成分减少,色淡红,为浆液性恶露;产后第3~4周,呈黏稠状,且色泽较白,称为白色恶露。
产褥期的生理变化
1,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产褥期产妇生理变化包括有子宫复旧,子宫颈和阴道变化,乳房变化、血液循环变化、消 化系统变化,泌尿系统变化,体重变化和皮肤变化等。熟悉这些变化的规律,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能促进身体的康复。否则 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
2.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体积逐渐变小,到4~6周时可以恢复到非妊娠时期的大小,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子宫复 旧”。正常情况下,产后第一天子宫底部在脐下两横指处,以后每天下降1~2厘米。到产后第7天,随子宫的缩小,其底部 已在骨盆内而在腹部不能触及。直至产后6周,子宫可恢复到非妊娠时的大小。如若在此期间坚持进行母乳喂养,对子宫的复 旧是很有帮助的。
3.恶露 随着子宫的复旧,子宫内坏死的脱膜组织随同血液和粘液从阴道排出,医学上称之为“恶露”。产后的恶 露可以持续3周左右,其量从多逐渐减少,颜色从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最后为淡黄色或白色,没有臭味。一旦恶露呈鲜红色持 续超过3周或者恶露数量增 再那么引人注目,但妊娠纹不会消失。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盆底肌变化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产后必须经过锻炼才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状态。
什么叫产褥期?正常产褥期生殖系统有哪些变化
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胎盘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一般需要6-8周的时间,这个时期称为产褥期,通常叫做月子。做好产妇这段时间的保健,不仅关系到产妇的正常恢复,而且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对正常产褥期生殖系统有哪些变化有所了解。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它包括子宫的复旧,子宫颈变化及阴道的变化。首先当胎盘娩出后,子宫即收缩至胎儿头大小,呈前后略扁的球形,质地较硬,宫底位于脐耻骨中点或稍高处,产妇可自行在脐下l-2横指处摸到一较硬的包块,即是宫底。此时固定子宫位置的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子宫极易移位。产后膀胱充盈时可使子宫底升高。子宫底可每天下降1-2厘米,10天左右下降人盆腔,在腹部就摸不到了。每当子宫收缩时,子宫肌暂时缺r,可引起阵发性下腹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在哺乳时,因婴儿吸吮乳头,刺激子宫收缩,产后痛可较明显。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子宫复旧
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产生的缩复作用,使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胎盘剥离面也随着子宫的缩小和新生内膜的生长而得以修复,直到恢复到没有怀孕时的状态。一般而言,需要5~6个星期的时间,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高龄产妇子宫变化
经产妇或高龄产妇,产后最容易发生产后宫缩痛。即产后或剖宫产后,子宫复旧过程中子宫收缩所产生的疼痛较为明显,甚至有人感觉比分娩时的疼痛还要严重,往往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才能缓解。
妊娠及产褥期要警惕静脉炎
首先这与妊娠及产褥期妇女身体特有的生理变化有关。妊娠期机体一些凝血因子增加,活性增强,血小板功能亢进,而抗凝及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加之,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管,影响下肢静脉血返流,导致血流淤滞。以上因素共同构成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如出现某些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褥感染,产褥期长期卧床,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诱因。
因为在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胎盘早剥、产时产后出血或分娩时有宫腔操作史等病理情况下,可引起局部血管痉挛、管腔狭窄、管壁损伤及缺血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促进血凝。
手术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厌氧菌感染产生肝素酶降解肝素,使局部血呈高凝状态。剖宫产术后或正常产后长期卧床可造成下肢静脉血流回流缓慢。手术、感染常致静脉壁损伤。产后摄入量不足,血液相对粘稠。
产褥期是什么意思 产褥期的身体改变
产褥期母亲的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其次是乳房,以及循环、泌尿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变化。在产褥期子宫肌层的缩复和子宫内膜进行再生;产后恶露的排出;乳房也开始分泌乳汁;产妇的消化以及内分泌系统也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体;还会在在产褥早期出现尿量增多、体温升高等变化等。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处女膜变化
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呈数个黏膜瓣,呈经产型(生过孩子所具有的形状),叫处女膜痕。
产后妈妈如何进行防病保健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很大年夜,身体抵拒力也大年夜大年夜低落,尤其是子宫内壁,正在胎盘娩出后会留有伟大年夜的创面,极易感染徐病,加上产妇还要辛劳地哺养婴女,常精疲力竭,得没有到充沛的安息,果而产妇正在产褥期必须增强防病保健。
孕妇临蓐后,体内激素会收生变化,从而招致关键囊及其四周的韧带张力降降,惹起关键松懈。此时若过量处置家务劳动,过量抱孩子、接触热火,就会使关键、肌腱、韧带启当太重,惹起足关键痛,且经暂没有愈。果而,正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安息,没有要过量做家务,要加少足指和足腕的启当,少抱孩子,并胁制过早接触热火。
产妇正在产褥期抗病才能好,加上阴道、子宫果临蓐而酿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开,细菌极易由此侵入,再加上临蓐后阴道外心有好别程度的充血、火肿,果而产褥期的妇女正在性交后简单收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会阴部扯破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惹起败血症、掉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所以产妇防病保健的重要准则是:正在临蓐前3个月至临蓐后2个月内要胁制性交,仄时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浑净卫生;产前要增强营养,注意安息,增强抵拒力;产后要详尽调度,注意防病。只要那样才气包管产褥期过后,女性具有康健、斑斓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