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如何科学喝水 多喝水会不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高血压病人如何科学喝水 多喝水会不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目前常用降压药多为水溶性口服片剂,通过消化道吸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自由通过生物膜孔扩散,故易吸收。单纯饮水量增加肾脏会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不会引起血容量增加,自然不会引起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影响疗效。并且,我们推荐患者服用长效控释片降压药,不仅减少服药次数,而且控释片能在24小时内缓慢恒速地释放出药物,稳定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发挥治疗作用。
高血压能多喝水吗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喝水疗法’不能降压但有益健康,关键在于掌握分寸和喝白开水。”
喝水及喝醋降压的说法目前尚无相关的严谨研究,因而缺少科学依据,临床上不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喝水,多喝醋,教科书上更无类似写法。网上有些群众写文章说自己喝水或醋水帮助了降压,系个人经验,不值得推广。
但是,合理补充水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容易诱发脑血栓的形成。在这一点上,“喝水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确有益处,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水的办法来减少卒中的机会。但需牢记:喝水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而且,高血压患者不能一次喝下太多的水,否则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恶性症状。水喝得太多还会增加心脏及肾脏的负担,患有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也不适合多喝水,而应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饮水量。
引发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有哪几种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查原因。
(1)用药不当用药单一,忽视了药物的综合治疗,也往往是高血压久治不降的原因,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联合用药。同时,还应注意坚持用药,既不可见好就停药,也不可因久治血压不降而放弃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往往要终生服药。
(2)饮食不当,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即患高血压病后不注意控制饮食,如胡吃乱喝,烟、酒、糖、肥肉、动物内脏等一概不忌,加重了动脉硬化,影响了血管弹性,导致血管痉挛,可使血压居高难下,因此,服降压药效果不佳。
(3)精神欠佳,血压升高与精神状态不佳有密切关系,因为情绪不稳,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进而血压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自我调解,保持心情愉快,克服急躁情绪。
(4)减肥不力,对于肥胖型高血压,往往肥胖程度与血压升高呈平衡关系,此类高血压病人如果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而不减体重,血压下降往往不理想,所以,这类病人除坚持降压治疗外,还应注意减肥。
(5)运动过少,一些高血压病人不爱活动,运动量过小,吃了睡,睡了吃,单纯依靠药物降压治疗,血压常久治不降,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不仅可降压,还能除脂减肥,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精神紧张状态。
因此,一些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以上的这几个方面,坚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合理科学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减肥、适当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引发成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会大大提高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危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小心了。
/dzjk/201301/718898.html什么是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就是降低血压,高血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有利于降低血压的食物来吃才行。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喝水的正确方法
喝水过多的危害?喝水过多会怎么样?每天接到爸妈的电话,总说天气热让我多喝水,可是我感觉不渴,也不想喝水。回到家里爸妈也经常催我多喝水,弄的我经常跑厕所,我觉得喝水适当就好了,喝水过多也是有危害,下面给大家说说如何科学喝水。
一般正常人喝水太多,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最多就是造成排尿多,经常跑厕所,感觉比较麻烦而已,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对于一些特别的人,喝水一定要注意,比如心脏,肾功能功能比较弱,经常浮肿的病人,是不能大量喝水的,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
对于感冒的病人来说,多喝水是有好处,感冒发烧会让身体水分流失比较快,多喝水能补偿体能水分,给人体降温
从大脑的机能来看,大量喝水后,人体易产生疲倦感觉,食欲大减,脑袋感到昏昏沉沉。医生指出,这是因为饮水过多冲淡了血液,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就会受到影响,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因为摄水过多会加重心、肾负担,所以有心脏病、高血压、肾病和水肿的人都不能一次大量猛喝,因劳动或运动而大量出汗后也不宜一次喝得太多。
高血压病人喝水注意事项 “喝水能降压”的说法不科学
合理补充水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水分摄入过少会引起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脑血栓和心肌梗死。从这一点上来讲,“喝水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确有益处。
必须强调的是:喝水绝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喝水可以说是一种保健手段,完全不具备降压药物的疗效,随着现代药物研发和制药工艺的进步,很多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对人体许多组织器官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喝水所达不到的疗效。
高血压患者用药有讲究
1.用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因此要选择药性温和、药力持久,便于患者服用的降压药。
2.服用降压药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增加剂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剂量应该由小到大。如果血压能降下来,患者就只需服用足以维持疗效的剂量,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3.高血压的用药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患者各有不同的情况,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例如:病情的缓急,病人是否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合并的症状,有没有会影响降压药疗效的其它疾病用药,患者的经济状况等。
4.高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基因、血管、血液受损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调节血脂,活血化瘀,恢复血压来修复受损器官。在这一方面,中药的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5.当服用单一种降压药没收到良好的疗效,不要加大剂量,而是应换另一种降压药。
6.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已经持续多年,不要服用能快速降压的药物,否则患者会不适应药效而导致其他突发症状。
7.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西药来降压,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哪些药物不能与降压药同服
哪些药物不能与降压药同服?
有些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血脂高、痛风、肥胖等;有些患者同时还有心脏病、糖尿病或脑血管疾病;还有些患者合并有其他器官损害。因此,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考虑兼顾治疗其并发症。然而,有些药物如果与降压药一同服用,就容易导致降压药的疗效下降。因此,服用时应当避开降压药。张爱东介绍,与降压药“相冲”的药物有六种———
非甾体类抗炎药:关节疼痛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消炎止痛,比如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等,当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洛汀新)等药或者利尿剂吲达帕胺合用时则会降低降压的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有些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又是降压药,如β-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忻和钙拮抗剂缓释异搏定、恬尔心等都会减慢心率,对心脏传导有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服用胺碘酮时,合用利尿剂吲达帕胺会引起低血钾,加重心律失常。
左旋多巴: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服用左旋多巴,这类药物与利血平和含有利血平的复方降压片合用,会影响降压疗效。
地高辛:心力衰竭病人使用洋地黄类地高辛时,若同时服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会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利福平:服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时,会影响钙拮抗剂的降压效果。
多虑平:忧郁症病人在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时,会影响交感神经抑制性降压药可乐定、利血平的降压疗效。
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1、如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可换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治疗高血压,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3、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降压药。
4、高血压的病根主要原因是血液、血管、人体基因受损,对于受损的器官来说,需要的是,活血化瘀、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恢复调控血压的机制,修复人体基因缺陷,中药的辩证治疗高血压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5、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6、治疗高血压要注意个体化原则,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老年人高血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吸烟喝酒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其中吸烟饮酒是最主要的高血压发病原因。事实证明,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高血压能吃柚子吗
高血压可以吃柚子。因为柚子中含有高血压患者必须的天然微量元素钾,几乎不含钠,因此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患者最佳的食疗水果。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有胆固醇。柚子的果胶不仅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动脉壁的损坏程度。
高血压病人是能吃柚子的,但是需要注意:高血压患者服药莫吃柚子。专家建议,在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要吃柚子或饮用柚子汁,否则可产生血压骤降等严重的毒副反应。服用降压药时,如果同时吃柚子,就好比服用过量的降压药,使血压明显大幅下降,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的一种,在季节多变的时候血压是非常容易失控的,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预防血压升高。专家表示,有些食物有降压效果,但是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有些食物会影响降压药效果。降压药严格控盐、少吃柚子。服用降压药期间要少喝柚汁。因为柚子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会使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造成血压过低的危险。
老年人该用什么降血压药
吃短效药不如选长效药
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认为,短效降压药比长效降压药好。但是专家给大家的建议是,吃短效药不如选择吃长效降压药。这是因为,短效降压药需要每天吃三次,每次服用都会引起血压的波动,长此以往,对心脑血管系统会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短效降压药对服药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老年人的记忆力比较差,常常会忘记吃药,或是吃了却想不起到底有没有吃,这样便很容易造成漏服、多服、错服,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血压平稳也不能停药
坚持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后,会有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得很好。这时候,有的人担心长时间用药会产生依赖性,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把降压药停了下来。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在轻度的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的人在血压控制后也许可以停药,但这并不能保证血压就不会反弹。
对于高血压病人,一般建议要终生服药。如果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在进行评估后,可能会把病人的药量减至很低,比如每天半粒,甚至隔天吃半粒,而不建议病人完全停药。高血压病人自行贸然减药、停药很容易增大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风险。
很多高血压病人家中都备有血压计,经常给自己量血压是个好习惯。不过在家量血压也有讲究。
对于血压不稳的病人,最好每天早晚各量一次。早上并不建议还没起床就躺在床上量,这时量的血压可能会偏低,最好选在吃早饭前量;晚上的那次血压最好选在吃过晚饭、冲完凉,准备上床前量。每次量血压都要量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如果某一次与其他两次的结果相差太大,则不要这次的结果,只用其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对于血压已经控制得很好的病人,建议一周量一次即可。
如何治疗肥胖引起的高血压
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最好的降压方法是减肥。不少研究已证实减重10%可使血压明显下降,作用比服用降压药物更加显著。长期减肥能有效地控制静止及运动时的血压,甚至优于常用的降压药物,因此肥胖患者非药物治疗最初选择是减肥而不是低盐饮食。
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当减肥治胖降压疗效不满意时可同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异常肥胖者比不肥胖者对各种降压药物反应差,因此常需多种降压药物合用。从机理上看似乎利尿剂可降低血容量,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过高的交感神经兴奋,如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但是由于这两类药物经常引起代谢(血糖、血脂等)不良反应,因此应当推荐吲哒帕胺类利尿剂,及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阻滞剂,如阿罗洛尔(阿尔马尔),α受体阻滞作用可部分对消β受体阻滞剂的升高血脂、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不良反应。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雅施达、一平苏等)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不影响血脂等作用,因此是值得推荐的首选用药。但是单独用药疗效不够好,因此还需与钙拮抗剂(如络活喜、尼群地平、缓释异搏定等)及a1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