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1、冠心病
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2、风湿性心脏病
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
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需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紫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需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4、其他昏迷状态
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诊断肺心病的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以后都有所了解了吧。肺心病发作起来很严重,甚至会当场休克死亡,所以大家要觉得身体有哪里不舒服的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下检查科学的诊断之后在说自己有没有事。大家平时要勤于锻炼,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
现在心脏病患者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导致心脏病的因素也有很多。而临床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何诊断依据?所谓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是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心肺功能代偿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及紫绀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3.胸部X线诊断
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cm.经动态观察后动脉干横径增宽达2mm以上。
②肺动脉段凸出,高度>=3mm.
③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
④右前斜位圆锥部凸出高度>=7mm.
⑤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具有①至④项中两项以上或⑤1项者可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何诊断依据
4.心电图检查
①主要条件: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阳性率较高);V1R/S>=1;aVRR/S或R/Q>=1(阳性率较低);V1-V3呈现QS、Qr、qr(须除外心肌梗塞);RV1+SV5〉1.05mv;肺型P波:P波电压>=0.22mv;或电压>=0.2mv,呈尖峰型;或低电压时P波电压〉1/2R波呈尖峰型;P电轴>=+80°。
②次要条件:肢体导联普遍低电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具有1项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两项次要条件者为可疑。
5.超声心电图检查
①主要条件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0mm,或者前壁搏动幅度增强者。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
②参考条件室间隔厚度>=12mm,搏幅〈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者。右心房增大>=25mm(剑突下区)。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长者。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位元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秒。凡有胸肺慢性疾病的患者,具有上述二项条件者(其中必具一项主要条件)均可诊断肺心病。
6.右心导管检查有条件时可作漂浮导管检查,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4kPa(30mmHg),平均压〉2.6kPa(20mmHg)作为早期肺心病诊断依据;平均肺动脉压〉4kPa(30mmHg)则应考虑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厚。
7.心电向量图检查显示右心室及右心房增大图形。
8.放射性核素检查:用99mTc-MAA做肺灌注检查,出现肺上部血流增加,下部减少,示肺动脉高压存在。
9.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10.动脉血气测定:绝大多数晚期肺心病患者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
11.化验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增高;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时增高;痰培养可见病原菌;血沉一般偏慢;谷丙转氨酶和血浆尿素氮、血及尿的β2-微球蛋白(β2-M)、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PATⅡ)等含量增高。
12.除上述外的其他检查:肺阻抗血流图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甲皱微循环检查等亦有助于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专家做出的相关介绍了,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吧,也希望以上介绍的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身体,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中医肺心病诊断的方法
肺心病诊断发作期表现为本虚证实,病情多变,治疗应按照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
1、肺心病诊断--肺肾气虚外感型,偏寒患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可服用小青龙汤、真武汤等加减。偏热患者宜清热化痰、佐以平喘,可食用麻杏石甘汤合渗苏饮、泻白散加减。
2、肺心病诊断--心肺肾阳虚水泛型,宜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可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黄芪必甲散、苏子降气汤等加减。气阴二亏心衰多伴有低钠、低钾、低渗血症)宜养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肺心病诊断--痰浊蔽窍型(肺性肺病),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可用清营汤、丹溪独活汤、涤痰汤等加减。
4、肺心病诊断--无阳欲绝型(休克),需加阳救急汤、独参汤等。
5、肺心病诊断--热淤伤络型(伴有出血倾向),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可用犀角地黄汤调十灰散、济生回生丸、黄土汤加减。此外,气虚津伤(用激素、抗生素及利尿剂治疗后期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加减。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径。
疝气病的诊断依据
(1)疝是否存在:具有典型疝块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又有明确的体征,确定疝是否存在并不困难。如果仅有疝好发区域的肿块,或者仅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及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此时必须鉴别疝存在与否。对腹壁肿块应追问肿块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消失"过,是否有因肿块增大引发消化道症状或腹痛史。
体检时应注意肿块是否具有压痛、加压肿块可否缩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从不"消失"或缩小,无任何症状,无压痛,压之不缩小,不消失,特别是肿块位置与疝好发部位不一致时,疝的诊断难以成立。必须指出,多数白线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疝环小且组织致密,疝块可以无变化,无症状,易误诊为腹壁脂肪瘤。对于机械性肠梗阻,在寻找梗阻病因时,要考虑发生疝气的可能性,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要仔细检查疝好发部位。如腹股沟区、股部、脐部、腹白线、腰部、会阴部等,了解有无疝块,一些隐蔽部位的疝,如腰疝,疝块较深,不易触及,应注意局部有无压痛,必要时应行B超检查或疝囊造影术。直肠指检则对诊断闭孔疝、会阴疝有重要意义。若疑有腹内疝或膈疝应摄站立位腹部平片或胸片,必要时可行胃肠钡造影。
(2)分清是何种疝:腹外疝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可复性疝是指站立、咳嗽、负重、排便等增加腹内压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当平卧及腹内压下降时能很容易返纳腹腔。难复性疝为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多因疝内容物和疝囊粘连,或腹壁缺损大、疝环宽大。滑动性疝通常也属难复性疝。嵌顿性疝为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疝块局部疼痛、触痛明显,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则将产生急性肠梗阻症状。
红眼病的诊断依据
1、暴发流行,传染性强;
2、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3、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
4、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
5、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6、个别病例结膜炎消退后出现下肢麻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诊断依据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心肺功能代偿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及紫绀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3.胸部X线诊断
(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cm。经动态观察后动脉干横径增宽达2mm以上。
(2)肺动脉段凸出,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
(4)右前斜位圆锥部凸出高度>=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具有(1)至(4)项中两项以上或(5)1项者可诊断。
4.心电图检查
(1)主要条件: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aVRR/S或R/Q>=1(阳性率较低);V1-V3呈现QS、Qr、qr(须除外心肌梗塞);RV1+SV5〉1.05mv;肺型P波:P波电压>=0.22mv;或电压>=0.2mv,呈尖峰型;或低电压时P波电压〉1/2R波呈尖峰型;P电轴>=+80°。
(2)次要条件:肢体导联普遍低电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具有1项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两项次要条件者为可疑。
超声心电图图册5.超声心电图检查
(1)主要条件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0mm,或者前壁搏动幅度增强者。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18mm,或肺动脉干>=20mm。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比值〉1.4。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等)。
(2)参考条件室间隔厚度>=12mm,搏幅〈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者。右心房增大>=25mm(剑突下区)。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尖高型,或有AC间期延长者。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位元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秒。凡有胸肺慢性疾病的患者,具有上述二项条件者(其中必具一项主要条件)均可诊断肺心病。
肺心病诊断鉴别
诊断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心肺功能代偿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及紫绀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3.胸部X线诊断
(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cm。经动态观察后动脉干横径增宽达2mm以上。
(2)肺动脉段凸出,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
(4)右前斜位圆锥部凸出高度>=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具有(1)至(4)项中两项以上或(5)1项者可诊断。
鉴别诊断
⒈冠心病: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 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⒉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需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紫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需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⒋其他昏迷状态: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
肺大泡的诊断依据
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大泡最常用的方法。表现为肺野内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薄壁空腔,腔内肺纹理稀少或仅有条索状阴影。最大吸气时拍摄X线可明确肺大泡的数量、位置及真实大小。大泡周围可有受压致密的肺组织阴影,有时(如合并感染)泡腔内可见液平。
2、胸部CT:是有效的诊断方法,比X线更精确。能清晰的显示大泡的大小、数量及范围,观察X线难以显示的大泡,明确大泡与肺实质的分界以及是否伴有其它肺部疾患,并有助于鉴别气胸和肺大泡。(图1)
体积大且靠近胸壁的肺大泡需要与气胸进行鉴别。胸片检查均可见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但气胸病人胸片见局部完全无肺纹理,且肺组织向肺门方向压缩,弧度与肺大泡相反。另外,气胸常为突发起病,病情变化快,而肺大泡病情发展较慢。胸部CT是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巨大肺大泡与气胸鉴别困难时,作胸穿应慎重,以免刺破大泡,造成医源性气胸,甚至成为张力性气胸。
哪些依据可以被作为打呼噜的诊断
1、动脉血气分析:打呼噜的病情严重或已并发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时,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这是打呼噜的诊断方法之一。
2、肺功能检查:打呼噜的病情严重有肺心病、呼吸衰竭时,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这也可作为打呼噜的诊断检查里的一种。
3、血液检查:打呼噜的病情时间长、低氧血症严重者,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4、胸部X线检查:这也是很重要的打呼噜的诊断依据,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有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相应表现
对于打呼噜的诊断依据,已经为全部搜集在了上面的文章之中,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很好的了解到这方面的打呼噜的知识。如果您还有其它的打呼噜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1)诊断: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并结合心电图、x线表现,可参考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常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等,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左心衰竭发作的病史,心脏增大以左心增大为主,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为主的征象。②风湿性心瓣膜病。其三尖瓣疾病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鉴别。前者多见于青少年,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③原发性心肌病。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无肺动脉高压体征及x线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