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从眼睛看身体健康
中医教你从眼睛看身体健康
1、望眼神
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2、望眼色
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眼睛色黄为黄疸证。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3、望眼态
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4、望眼形
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5、眼皮跳
眼皮跳因为眼睑轮匝肌痉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起因多数因为眼肌疲劳,因为休息、睡眠不足,或者是因为贫血、烟酒过度引起。通过放松精神压力,适当休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消失。
屈光不正也可能诱发眼皮跳,进行视力矫正就可以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皮跳次数逐渐增加,抽动的范围扩大和从眼周围向口角的线状牵拉感,就有可能是面神经、三叉神经的问题,主要病因是在颅脑内,应尽快到神经科诊治。
6、眼白变黄
眼白其实分为里外两层,里面的一层叫做巩膜。如果肝脏患上疾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等,就会让巩膜黄染,也就是“黄疸”。黄仲委解释,这些黄色是由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引起的。而外面一层叫球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会产生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白眼珠泛起暗黄色、黑眼珠变得混浊,因此比较多见于老年人。
7、眼皮下垂
眼皮下垂指的是眼睑下垂,一般人认识中,老年人的眼皮皮肤松弛自然会出现下垂,是衰老的标志,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眼睑下垂同样会出现在重症肌无力、脑瘤、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眼部,但表现各有不同,如重症肌无力起病较缓,一天之内早晨轻,晚上重,有明显的波动性;如果是糖尿病、脑瘤、脑中风所致的则发病急,还会有眼睛转动不灵活、视物重影等其他症状。
中医教你从少白头位置看身体健康
前额白发:脾胃失调
前额对应的反射区是脾胃,调理好脾胃对防治前额白发大有帮助。脾胃不好的人常常腹胀、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还有的人经常伴有口臭、食欲过旺,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症状。
对策:脾胃虚寒的病人可每隔三、五日煲一锅姜丝粥。原料很简单,就是鲜姜3克,粳米60克,煲粥的时候,把鲜姜切丝和粳米一起下锅煮至稀烂,早晚饭时可趁温热喝上1~2小碗,吃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些芝麻盐。鲜姜辛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镇痛、杀菌抗炎的功效,用它治疗虚寒型胃炎、溃疡型胃炎都有不错的疗效。
两鬓斑白:肝火旺盛
两鬓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肝胆,肝胆火偏盛的人或者脾气暴躁或者爱生闷气,常伴有口干、口苦、舌燥,眼睛酸涩等,这是由肝胆火旺引起,进而致使脾胃受伤。
对策:这种情况,患者吃饭时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点八宝粥、莲子粥、莲子白木耳粥、莲子心茶、玫瑰花茶、山楂茶。如果口苦、口干严重,可多吃莲子心和苦瓜。用药方面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舒肝利胆。当然,情绪不好也是引起上火的原因。所以,此类白发人群要保持轻松心情,最好能进行一些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的文体活动。
后脑勺白发:肾气不足
后脑勺对应的反射区是膀胱经。膀胱经虚弱的患者常伴有尿频,遗尿或尿失禁,小便不畅等症状。因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所以,这类患者较之常人不易憋尿。而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对策:益肾的饮食应男女分别对待。男性宜食用动物肾、狗肉、羊肉、鹿肉、麻雀、黄鳝、泥鳅、虾、公鸡、核桃仁、黑豆等;女性不妨食用干贝、鲈鱼、栗子、枸杞、首乌。当然,以上食谱,男女患者也要根据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有所选择。
老中医教你从唇色看身体是否健康
老中医教你从唇色看身体是否健康
唇色的变化是中医诊断病情的一个依据,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唇色应该是红润的,如果你的嘴唇颜色偏黑或者偏紫,亦或者有与常人不同的症状,那么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下面就赶紧来看看中医是怎么从唇色里了解身体健康的。
嘴唇颜色过红
前面我们说了,嘴唇颜色红润代表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你的唇色跟涂了口红一般红,那么就要警惕身体内部是否有热症,唇色过红是体内堆积了过多的“热”的表现,这种病症容易让你出现上火的毛病。
嘴唇颜色偏白
如果你本身的肤色并不白,但是嘴唇的颜色又比皮肤白上一个色号,那么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造成的,假若你的手指指甲同时伴有无血色的症状,那么贫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建议你多吃一些红枣、芝麻等补血的食物来调理。
中医教你从手看身体健康
1、黄色
手掌部呈淡黄色,而且富有光泽是我国人的常态颜色。所说的黄色是较常态黄色增重而言。黄色的出现说明人的皮下血管所含血量减少,或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外在表现。如发现手掌皮肤色黄,可能有某些慢性疾病存在,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等;如手掌部颜色呈浅黄色,但皮肤变得硬韧,没有弹性、光滑而干燥,应多注意先天性显性染色体异常,应再看儿童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异常,如男孩有无睾丸发育过小、阴茎过短等情况,并寻问家族中有无类似情况,并建议到医院作染色体检查;手掌部皮肤呈十黄色,或者确切说是灰十黄色,没有光泽,同时也可看到其而部、身体其他部分皮肤也呈十黄色,灰暗而失去光泽,说明在人体内有胆汁排流障碍情况存在,如慢性胆道、胆管狭窄,胆囊、胆总管癌瘤、胰头癌等,胆汁排出受阻,胆汁长期淤积于体内,浸渍皮肤而致十黄色;或者某些内脏肿瘤的晚期,长期慢性中毒者,手掌也可呈十黄色;金黄色,掌色鲜黄而有艳丽,多见早期肝病患者,如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药物中毒肝损害等,所以当发现手掌呈金黄色时,应及时就医,及时确诊。
2、红色
手掌部变红,说明掌部皮下血管血运充盈,血流增速的结果,掌色超过了常人的淡红色和粉红色,则预示着疾病的存在与发展。如掌色过红或艳红,预示有高血压,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的倾向,尤其是既往有高血压症状,又发现手掌变红,或有手掌热灼感,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应及时处理,以防不测;如果掌部原先是红色,现又转变成暗紫色,说明原来手掌部皮下血管血流旺盛,比较充盈,但受到心脏方而的障碍,又出现血流减慢,血管内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呈暗紫色,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预示或已经发生了心脏疾病,病情危重,此时应尽早抢救治疗,千万不可以乱搬动病人,以防猝死。
3、白色
此色表示手部血运差、皮下血流不充盈,或血色素过低。手掌和指部皮肤的不同部位呈白色或苍白色,也表示有不同的疾病群体。如手掌部皮肤色浅,变为白色,常见于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慢性出血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手掌部皮色再变白,可能为肺部疾病或体内感染性疾病存在;食指苍白提示有肝胆系疾病;中指苍白提示心血管疾病;无名指苍白提示肾与生殖器功能障碍;小指苍白提血消化道功能障碍等。
中医教你从脚部看健康
脚部看健康
1、脚底颜色
五色辨病是中医学内容之一,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中医学认为,正常脚底颜色略红,如果红色十分明显,可能有热;如果颜色发青,可能有寒;如果出现异常的黄色,可能有肝胆疾病;如果发白,除可能有寒证外,还可能是营养不良和贫血;如果发紫或发黑,可能血液循环差。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温度
老人脚易凉,多为肾阳不足或保暖不当,这类人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羊肉、大蒜、生姜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若脚心热,则可能是阴虚内热,应多吃一些绿豆、冬瓜、瘦肉等甘凉滋润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等温燥之品。
3、脚趾
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
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
4、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
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
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
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
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
5、脚掌纹
再翻看脚掌纹,如果纹路非常明显,可能精神较为忧郁;
拇趾腹侧皮肤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的女性,可能会有性腺内分泌失调的各种症状,如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6、脚趾用力不均
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
中医教你从手看身体健康
观手色
皮肤的颜色是与皮肤的营养状态、皮下组织、血管等情况密切相关,手与手掌部皮肤颜色也能反应皮肤、皮下组织以及皮下血流情况的状态,所以观手色有其一定的医学意义。正常人的手部颜色是鲜艳的,手掌部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润泽光亮,富有弹性,色调均匀。人手的颜色也有规律性的
观手形态
人的手部形态,虽经千百万年的进化,但形态变化不大,这是指手掌与手指分丌的总体形态而言。人的手部形态,对每个个体来说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只是一般不留心者,不易察觉而已,这种微小的形态改变,可以预测疾病,善于运用者,定有益处。
观手纹
手纹即手的纹理,手纹又可分为指纹和掌纹,人的手纹千差万别,变化无常,而且每个人又不一样,世间没有相同的手纹。手纹的弯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能够反应人体的健康情况,也可以将手纹作为窗口来窥测疾病。
中医教你从体温看身体健康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身体的体温就是健康情况的另外一项指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体温变化代表着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医教你从体温看身体健康,供大家了解。
体温较低睡眠更香
体温会影响睡眠质量。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当皮肤温度略微降低的时候,睡眠质量会更高。研究人员让参试者穿上特殊“降温服”,使其皮肤温度降低1摄氏度左右。结果发现,参试者能够顺利进入深睡阶段,夜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多次醒来。在常失眠的老年参试者中,冷却皮肤改善睡眠的效果最显著。
撒谎时鼻子升温
虽然撒谎不会使鼻子更长,但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热成像技术测试结果显示,撒谎引起的焦虑会导致鼻子和眼睛周围区域温度升高。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匹诺曹效应”。
红辣椒会升高体温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红辣椒有助于降低食欲和增加热量消耗,而当身体燃烧更多热量的时候,体温会暂时上升。在不经常吃辣椒的人群中,这种作用体现得更明显。
老年人体温相对较低
多项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正常体温会略有下降。土耳其研究人员对133名养老院老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显示,65~74岁人群的体温低于普通人群平均体温,75~84岁老人的体温更低,85岁以上老人体温最低。一些老人正常体温甚至不到36.94摄氏度。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老年人体温看似正常,其实可能在发烧。
体温可确定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的推定是法医科学与法医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死亡后10小时内,尸体温度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10小时之后改为每小时降低0.5摄氏度。大约24小时候后,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中医教你从眼睛看健康
1、望眼形
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2、望眼神
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3、望眼色
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眼睛色黄为黄疸证。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4、望眼态
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5、眼皮跳
眼皮跳因为眼睑轮匝肌痉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起因多数因为眼肌疲劳,因为休息、睡眠不足,或者是因为贫血、烟酒过度引起。通过放松精神压力,适当休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消失。
6、眼白变黄
眼白其实分为里外两层,里面的一层叫做巩膜。如果肝脏患上疾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等,就会让巩膜黄染,也就是“黄疸”。黄仲委解释,这些黄色是由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引起的。
而外面一层叫球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会产生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白眼珠泛起暗黄色、黑眼珠变得混浊,因此比较多见于老年人。
7、眼白出血
当看见眼白浮现一片嫣红,其实是球结膜的血管破裂所致。不过有些人会误认为是“眼底”出血,这就错了,其实是“眼表”出血,一般由于眼部受击伤或磨损引起的。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眼白出血,可能是血管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在眼部的表现。但用力咳嗽、习惯性便秘或少数女性月经期间也会出现。
8、眼皮浮肿
眼皮浮肿一般是内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积聚。多数是肾、肠胃功能降低,或心脏疾病等。具体情况是需要综合全身症状以及化验检查等才能判定。但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导致的多数是早晨明显。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水肿的情形会先出现在腿部,然后逐渐往上发展,直到脸部和眼皮等部位。
9、眼皮下垂
眼皮下垂指的是眼睑下垂,一般人认识中,老年人的眼皮皮肤松弛自然会出现下垂,是衰老的标志,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眼睑下垂同样会出现在重症肌无力、脑瘤、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眼部,但表现各有不同,如重症肌无力起病较缓,一天之内早晨轻,晚上重,有明显的波动性;如果是糖尿病、脑瘤、脑中风所致的则发病急,还会有眼睛转动不灵活、视物重影等其他症状。
10、眼睑“黄色瘤”
如果在眼睑处长出大小不一的、略浮出眼皮的、淡黄色的斑块,而且双眼睑对称出现的,被称为假性黄色瘤,多见于中年以上。黄仲委表示这不是真正的肿瘤,但首先要排除血管硬化、高脂血症的可能。
眼睛颜色看身体健康
1、眼巩膜发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眼白,出现蓝色巩膜,就很容判断,一般是贫血的表现,而且缺铁的过程是慢性的过程。矿物质铁是眼睛巩膜最表层的胶原组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一旦缺铁后会导致巩膜变薄,变薄的巩膜遮盖不住巩膜下黑蓝色的脉络膜时,眼白就会表现呈现蓝色。而慢性缺铁的结果一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所以,只要观察出眼睛呈现蓝色,那一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颜色越深,贫血就越严重。
2、眼白发红。这种情况我们会经常遇到,当然导致眼睛发红的原因很多的,但是大都是因为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所致,我们知道的“红眼病”就是一种细菌的感染,还有因为佩戴隐形眼镜不注意清洁,导致细菌感染发生的结膜炎,也是以眼白变红为主要特征的,还有一个情况一定要注意,如果平常就是血压高的病人,如果眼白出现红色,那是脑溢血的前兆。还有一些羊角风病发作之前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而一些严重失眠或者睡眠不足的人也会出现眼白充血发红的症状。
3、眼白发黄。这是黄疸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一些肝胆疾病,比如急性黄疸型肝炎、严重的胆结石、慢性肝炎、还有溶血性疾病,一般见于新生儿溶血,还有眼白发黄意味着眼睛氧化的程度加深,意味着衰老。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成语:“人老珠黄”,其中的珠就是眼睛。
4、眼白出现血片。这是一种疾病的警示,预示着已经出现动脉硬化,尤其提示脑部有动脉硬化。
5、眼白出现绿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是提示肠梗阻,这是肠梗阻的早期信号,能够读懂,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眼白出现一些散在的红点。提示病人患有糖尿病。
中医教你从少白头位置看身体健康
中医教你从少白头位置看身体健康
前额白发:脾胃失调
前额对应的反射区是脾胃,调理好脾胃对防治前额白发大有帮助。脾胃不好的人常常腹胀、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还有的人经常伴有口臭、食欲过旺,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症状。
对策:脾胃虚寒的病人可每隔三、五日煲一锅姜丝粥。原料很简单,就是鲜姜3克,粳米60克,煲粥的时候,把鲜姜切丝和粳米一起下锅煮至稀烂,早晚饭时可趁温热喝上1~2小碗,吃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些芝麻盐。鲜姜辛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镇痛、杀菌抗炎的功效,用它治疗虚寒型胃炎、溃疡型胃炎都有不错的疗效。
两鬓斑白:肝火旺盛
两鬓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肝胆,肝胆火偏盛的人或者脾气暴躁或者爱生闷气,常伴有口干、口苦、舌燥,眼睛酸涩等,这是由肝胆火旺引起,进而致使脾胃受伤。
对策:这种情况,患者吃饭时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点八宝粥、莲子粥、莲子白木耳粥、莲子心茶、玫瑰花茶、山楂茶。如果口苦、口干严重,可多吃莲子心和苦瓜。用药方面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舒肝利胆。当然,情绪不好也是引起上火的原因。所以,此类白发人群要保持轻松心情,最好能进行一些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的文体活动。
后脑勺白发:肾气不足
后脑勺对应的反射区是膀胱经。膀胱经虚弱的患者常伴有尿频,遗尿或尿失禁,小便不畅等症状。因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所以,这类患者较之常人不易憋尿。而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对策:益肾的饮食应男女分别对待。男性宜食用动物肾、狗肉、羊肉、鹿肉、麻雀、黄鳝、泥鳅、虾、公鸡、核桃仁、黑豆等;女性不妨食用干贝、鲈鱼、栗子、枸杞、首乌。当然,以上食谱,男女患者也要根据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有所选择。
中医教你从头发看健康
中医认为,头发是“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
正常人的头发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从生长到自然脱落,一般为3~4年时间。只要人体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毛发就不断生长,以保持人类特有容姿。但毛发的生长和发育并不是以同一速度进行的,既有生发,也有脱发。一般情况下,生发在自然情况下进行着,脱发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从表而上观察,毛发似无大的变化,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如内脏有病,毛发脱落会增快,或显示出分布不均、稀疏等情形。所以,从毛发的色泽、光亮度、柔韧性等来判断是否有疾病存在是有根据的。
在家也能初步自测:
1、毛发色泽变化
人到中年以后头发逐渐变白属正常现象,表明人的衰老。如在青少年出现白发,则应考虑有无遗传因素,有无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严重的神经衰弱等。再则应注意胃肠疾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色泽变化的另一极端是毛发突然增黑,应注意身体有无潜在性癌肿,尤其像黑色素瘤类的恶性肿瘤。
2、头发性质变化
头发脆性增强、干燥、易断、缺少光泽,提示是否患有甲状腺癌病,或者患发癣类疾病。
3、毛发分布变化
古代医学认为毛发稀疏是肾气虚的征兆,也有因脂溢性脱发而变得稀疏,或者患有糖尿病。男性前额脱发或头顶脱发为肾气虚所致;女性多以稀疏脱发为主,提示有肾脏疾病。有的脱发突然发生在某一局部,不痛不痒,在不知不觉中脱落,俗称“鬼剃头”,可能为重症神经衰弱。
4、头油多
脾、肺之病。脾气输布太过,肺气下降功能就不够了,人体油脂往上飘,致使头出油。
5、头发稀少
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有的小孩,天生头发枯黄、细软,同时,走路、说话、站立、牙齿发育都比同年龄孩子要迟缓,这种情况就属于肾气不足。
而中老年人随着肝血肾气的衰少,头发慢慢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青少年短时间内出现白发,且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可能是因为肝郁血热;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肾气不足的信号。
6、头皮屑
阴盛阳衰。肾精收不住虚火,虚火上漂,久之,精血减少,头皮得不到滋润,便产生头皮屑。
7、脱发
指在短时间内毛发脱落过多,有如秋风扫落叶之势,这多见于肿瘤、贫血、营养不良、伤寒病后期、严重神经衰弱和药物中毒等。
经常按摩经络 保护肝肾健康
头部的正中线走的是督脉,督脉的两侧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两个耳尖窝走向头顶的督脉,交汇点教百会穴。百会穴是诸阳之汇,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肝经都在这里交汇,所有的阳气都聚集在此。胆经从外眼角沿着两侧走到足的第四脚趾。
发为肾之华,即头发是肾的外现。肾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是否泽润实际上和是肾相关的。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固摄,如果肾气收藏的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不易脱落。头发又与肝血有关,发为血之余。肝主生发,头发长短与肝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