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导致宝宝低烧
为什么会导致宝宝低烧
1。 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C以内都算正常。
2。 天气原因:和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 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 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 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6。 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7。 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小儿低烧怎么处理 物理降温的方法
宝宝低烧建议尽量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帮助宝宝降低体温。一般的物理降温方法是:用37℃左右的温水为宝宝进行擦浴,主要集中在腋下、大腿根、腿弯处。擦浴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一般不建议使用酒精给宝宝擦身体,那样对宝宝皮肤刺激太大,会给宝宝带来不适。
宝宝低烧怎么办
物理降温
方法一:温湿敷
用温水敷也能帮助散热,操作起来很简单——
具体做法:
1、准备好温水,热水温度在30℃左右。
2、将宝宝的衣服解开,毛巾打湿,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
3、10—15分钟换一次毛巾。
方法二:冰敷
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血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
1、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
2、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3、5—10分钟换一次,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
Tips:
1、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
2、男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将冰袋碰到阴囊部位。
3、用做好的冰袋来做冰枕,降温效果也不错。
方法三:使用退热贴
流行于欧美国家的退热贴,目前也已成了我国家庭的常备降温品。孩子发热时只要在额头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贴一张,即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退热贴之所以能发挥降温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内含高分子水凝胶,利用物理原理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中,再通过水分汽化带走热量,对局部降温来实行辅助退热。此外,退热帖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药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一定清凉降温作用。
具体做法:
1、沿缺口撕开包装袋,取出贴剂,揭开透明胶膜,将凝胶面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
2、每天1—3次,每贴可持续使用8小时。
Tips:
1、用退热贴后,如果体温仍然在38。5℃以上持续不降,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贴时不要碰到头发、眉毛、伤口,眼部及皮肤有异常的部位。
方法四: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宝宝发烧可以借用酒精擦浴来帮助退烧。这种方法降温快,体温一般很快会下降。
具体做法:
1、药店购买的95%酒精取一份,加两份温水搅拌均匀备用;如果是75%的酒精,加的温水量与酒精相同,假如手边没有酒精,也可以用60°的白酒代替,使用白酒时,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3份水来调和,也可以加冰块来增加降温效果。
2、用纱布或者小毛巾蘸湿后擦拭宝宝的身体,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较多的部位,比如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等,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血管表浅,容易散热。
3、涂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上至下,从左往右,用拍擦的方式进行,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注意擦过的身体部位的保温。动作要快,每次5—10分钟即可。
宝宝低烧怎么办
物理降温
方法一:温湿敷
用温水敷也能帮助散热,操作起来很简单。
具体做法:
1、准备好温水,热水温度在30℃左右。
2、将宝宝的衣服解开,毛巾打湿,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
3、10—15分钟换一次毛巾。
方法二:冰敷
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血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
1、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
2、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3、5—10分钟换一次,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
Tips:
1、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
2、男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将冰袋碰到阴囊部位。
3、用做好的冰袋来做冰枕,降温效果也不错。
宝宝低烧的原因与护理方法
一、宝宝低烧的原因
1。 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C以内都算正常。
2。 天气原因:和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 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 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 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6。 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7。 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宝宝低烧要适当得减衣服
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那么,宝宝低烧要如何护理呢?
宝宝低烧怎么办
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如果宝宝不喝,可以添加一些青菜汁或水果汁等,有味的东西,都要喂温的。
适当得减衣服,把宝宝的衣服敞开,让宝宝的皮肤自然降温。
温水擦身,水温32~34oC,用温毛巾擦宝宝的手,脚,颈,腋窝,腹股沟等地方,隔十几分钟擦一次。
湿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2~3分钟换一次,不过,宝宝可能会不喜欢,动来动去。
温水浴,水温跟平时洗澡的差不多,也有说比宝宝的体温低3~4oC,不知手感怎么样。
让宝宝睡凉水枕,降头部的温度。
低烧是多少度
1、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2、引起宝宝低烧的原因
2.1、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以内都算正常。
2.2、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2.3、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2.4、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2.5、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2.6、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2.7、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3、宝宝低烧怎么办
3.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如果婴儿发烧,那么可以给婴儿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了,而且也是非常有效实用的,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但是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指的是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
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C,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C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了让宝宝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所以需要少穿衣服。
5、退热贴
退热贴是最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不过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宝宝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是宝宝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热。宝宝低烧一般多发生于每天下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宝宝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宝宝低烧食疗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阴虚内热型低热儿童的调理可选用沙参麦冬粥作为食疗方:选取沙参、麦冬各15克,加水煎汤,去楂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对于讷呆少食、面色萎黄的气血两虚型低热儿童可选用黄芪首乌粥作为食疗方。选取黄芪、首乌各15克,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1岁内发烧宝宝食谱:
代乳粉: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据婴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去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绿豆汤:将绿豆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的糖或盐便可。绿豆有清热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
1岁以上发烧宝宝食谱:
牛奶米汤: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过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