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怎样检测营养是否缺乏
孕妇怎样检测营养是否缺乏
是否缺乏营养,都会从某些身体特征中表现出来。如果准妈妈在一段时间内发现自己出现以下症状,那就可能是准妈妈身体缺乏营养发出的信号了。
测一测准妈妈的营养水平跟上没:
1.味觉减退,可能缺乏锌;
2.牙龈出血,可能缺乏维生素C;
3.舌炎、舌裂、舌水肿,可能缺乏维生素B;
4.嘴角干裂,可能缺乏核黄素(也就是维生素B1)和烟酸;
5.夜晚视力降低,可能缺乏维生素A;
6.经常便秘,可能缺乏膳食纤维;
7.小腿经常抽筋,可能缺乏钙;
8.下蹲后起来会头晕,可能缺乏铁;
9.头发干枯、变细,易断,脱发,可能缺乏锌、蛋白质、能量、脂肪酸
孕期营养缺乏的原因
1.孕期一日饮食中各类营养素没有兼顾周全,或者有偏食的习惯,比如说偏爱肉类、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吃得少,就容易缺乏维生素C。
2.过度食用精制食物会导致营养缺乏。精制大米、白面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粗制的米面要少。米面经过精细加工,其中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铁会损失70%~85%。
3.不合理的烹调方式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如烹调时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等极易流失。水煮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常常会溶解于水肿,造成流失。
4.肠胃有疾病,就会导致消化吸收不好,影响某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和利用。
以上检测标准知识粗略的判断,如果准妈妈出现了这些情况,最好还是先去医院进一步确认再下定论,不要擅自服用某些营养素,以免摄入不当,影响健康。
孕妇营养检测方法
测一测准妈妈的营养水平跟上没:
1.味觉减退,可能缺乏锌;
2.牙龈出血,可能缺乏维生素C;
3.舌炎、舌裂、舌水肿,可能缺乏维生素B;
4.嘴角干裂,可能缺乏核黄素(也就是维生素B1)和烟酸;
5.夜晚视力降低,可能缺乏维生素A;
6.经常便秘,可能缺乏膳食纤维;
7.小腿经常抽筋,可能缺乏钙;
8.下蹲后起来会头晕,可能缺乏铁;
9.头发干枯、变细,易断,脱发,可能缺乏锌、蛋白质、能量、脂肪酸。
孕期营养缺乏的原因:
1.孕期一日饮食中各类营养素没有兼顾周全,或者有偏食的习惯,比如说偏爱肉类、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吃得少,就容易缺乏维生素C。
2.过度食用精制食物会导致营养缺乏。精制大米、白面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粗制的米面要少。米面经过精细加工,其中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铁会损失70%~85%。
3.不合理的烹调方式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如烹调时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等极易流失。水煮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常常会溶解于水肿,造成流失。
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孕妇就可以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以便及时的发现自己的身体是否缺乏营养。孕妇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着孩子是否健康,所以孕妇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保持一个好的心情。
骨健康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儿童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要珍惜孩子唯一的生长发育机会科学指导儿童补钙
临床意义: BAP检测值越高,提示小儿缺钙程度越严重。临床研究证明,BAP可检出90%钙营养亚健康人群、对小儿佝偻病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对生长发育期小儿定期检查BAP有重要作用。
成人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成年人,为了您依然矫健的步伐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检查ABAP可见明显增高,表现骨代谢呈现高转换的状态,对鉴别骨质疏松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检测技术经大量研究证明,可替代双光能骨密度测定用于绝经后妇女、更年期骨质疏松的筛查、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孕妇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孕妇科学补钙,健康两代人
目前孕妇在孕期补钙是比较盲目的,该不该补?什么时候补?该补多少医生和孕妇心中都没数,这跟以往的检测指标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机体钙营养状态有关。
大量研究证明, BAP活性与钙营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钙越缺乏BAP活性就越高,参照BAP活性与钙营养水平关系的表格确定孕产妇该不该补钙、该补多少钙,从而做到安全有效的科学补钙。
建议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列入查体
★我国垄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体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骨健康这个大众化问题。
★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做到全民重视骨健康;
★目前大部分健康体检没有骨健康的体检指标和项目;
★将骨健康列入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将极大的提高对成人骨缺钙的预知,对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骨健康列入健康体检常规项目,有助于向大众宣传骨健康,使大众重视骨健康,尽可能地防止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孕妇怎样检测营养是否缺乏
测一测准妈妈的营养水平跟上没:
1.味觉减退,可能缺乏锌;
2.牙龈出血,可能缺乏维生素C;
3.舌炎、舌裂、舌水肿,可能缺乏维生素B;
4.嘴角干裂,可能缺乏核黄素(也就是维生素B1)和烟酸;
5.夜晚视力降低,可能缺乏维生素A;
6.经常便秘,可能缺乏膳食纤维;
7.小腿经常抽筋,可能缺乏钙;
8.下蹲后起来会头晕,可能缺乏铁;
9.头发干枯、变细,易断,脱发,可能缺乏锌、蛋白质、能量、脂肪酸
营养缺乏的危害
营养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流行学调查和营养调查都表明:膳食脂肪摄入量与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20个国家的调查结果,其相关系数为0.489~0.654。尤其是膳食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更为显著,如豆蔻酸、软脂酸能升高血胆固醇、硬脂酸,12碳中链脂肪酸可提高血脂等。
膳食胆固醇量高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却小于膳食脂肪的作用。原因是:①肠道的胆固醇吸收率低,只有30%,摄取胆固醇量高时,吸收率更低,每天摄入2000~3000mg胆固醇时,吸收率只有10%。②膳食胆固醇可以反馈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在体内合成。正常人从膳食中吸收胆固醇约300mg/日,但内源性合成却有1000mg之多。膳食摄取多了,体内合成的就少,结果血胆固醇升高不多(影响较小)。
卵磷脂通常在甘油的β位上结合不饱和脂肪酸,使胆固醇酯化而不易沉着于血管壁,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利。摄入过多的精制蔗糖与高脂血症、冠心病发病率有关。而淀粉和膳食纤维对肝与血中的甘油三脂上升均无明显影响。实验认为膳食纤维、果胶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膳食中蛋白质、氨基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的关系研究不多,且多认为无明显影响。
有报告认为蛋氨酸过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热能摄取量高可引起肥胖症、高血脂与血胆固醇升高。维生素 C可降低血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E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作用,烟酸有解脂作用,能降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镁与铬缺乏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镉蓄积能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但有的实验证明,镉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防治这些疾病的首要原则是提倡平衡膳食并注意身体锻炼。同时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膳食调整方式。如肥胖患者主要是减少热能,降低体重,减少夜食、零食及油炸食品,适当减少主食量,但膳食蛋白质应保持适宜水平。高脂血症各型也不同。Ⅰ型血乳糜粒增加,其预防主要是限制外源脂肪,即膳食脂肪摄入量;Ⅱ型以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为主,应限制膳食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含量;Ⅲ、Ⅳ、Ⅴ型均有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主要应限制热能和碳水化合物,而在膳食中增加豆类。
什么是营养缺乏病
营养缺病乏主要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代谢障碍,需求量增加或消耗过多等因素导致营养素缺乏引起的一类疾病。儿童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快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比成人相对要高;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容易患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造成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良或营养丢失,所以孩子更加需要注意合理膳食,否则极易发生营养缺乏病。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0年报告,我国两岁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滞缓率为41%,说明我国现阶段虽然部分地区有营养过剩问题,但就全国而言,营养缺乏仍是重要问题。
一般将营养缺乏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由于膳食中营养缺乏或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称为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干眼病等都是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只要补充足够的相应营养素即可痊愈。
2.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由于体内体外的各种原因妨碍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或因病理、生理需要量增多而不能及时供应,或因某种原因使营养素在体内的破坏和排泄过多而造成的营养缺乏病称为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婴幼儿时期容易出现的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就属于这种类型。
孕检胎儿过小不一定缺乏营养
一、准妈咪的自述
小霞:我怀孕已经5个多月了,今天带着宝宝做第一次检查,报告单上的数字顿时让我惊呆了:胎儿LSA位;胎心率137/分;双顶径6.6CM 头围:22.8CM 股骨长径:5.1CM 腹围:21.0CM 羊水厚径:4.6CM,大夫告诉我腹中胎儿过小。我平常吃饭也挺多了,怀孕后为了宝宝未来的健康更是注重营养价值,怎么会胎儿过小呢?请问我该怎么办?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林夏:我怀孕4个月了,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我的胎宝宝过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用哪些挽救措施?
怀孕期间,胎宝宝的发育情况无疑是准妈咪们最关心的问题,去医院检查听到胎儿过小,会如同上述两位准妈咪一样心中不免担忧紧张,难道真的是自己营养不良造成的吗?或者还有其他原因?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这个可以治疗吗?其实,胎儿过小,不一定就是准妈咪营养不良所致,也不一定需要大补。下面小编带领各位准妈咪来深度了解一下这其中的缘由。>>[立即注册了解更多胎儿发育知识]
二、胎儿过小的原因
导致胎儿偏小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孕期妈妈在孕早期的时候,有过感冒发烧或者宫内感染、病毒感染,染色体或者是基因的变异;
2、 有遗传因素造成的,比如准爸爸、准妈妈在胎儿时期就偏小,这样他们的宝宝偏小的可能性比正常孩子要大;
3、 有胎盘和脐带的因素,比如说脐带的扭转过度,胎盘翻转;
4、 如果孕期妈妈在产检开始就发现胎儿偏小,那就要检查下染色体是否异常了。
胎儿偏小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准妈咪只有按时参加产前检查,才能进一步了解宝宝在母体里的发育情况。
三、 胎儿过小对宝宝将来的影响
“如果胎儿过小,对宝宝未来的健康情况会不会有影响呢?”宝贝的健康无疑是准妈咪们最在乎的问题,眼下不是有一个热门话题:疾病胎儿原性成人疾病,就是由于胎儿原因导致的成人疾病。而且外经研究发现,很多成人的代谢疾病都是在胎儿时期形成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准妈咪在孕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因为怀孕期营养不良导致胎儿体重过低,而且对胎儿远期成人有可能患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就越来越高。只有保证准妈咪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母体。 >>[立即注册了解更多胎儿发育知识]
四、胎儿过小 也不可大吃大补
虽说孕期妈妈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但也不是说准妈咪一旦发现胎儿过小,就需要大补,特补。这样做反而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胎儿过大,这同样不利于生产,更不利于胎儿的发育。一定要饮食合理,营养结构完善,保证摄取充足,才是准妈咪最好的饮食结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胎儿过小应从自己的生活细节和饮食习惯着手:
为了防止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改善胎儿宫内生存环境和营养至关重要。首先,准妈咪如果有不好的吸烟酗酒的坏习惯,应及时停止;其次,加强孕期营养,以缓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如何保证孕期营养?一般人的膳食制度为一日三餐,为了保证准妈咪们的营养,可在上、下午两餐之间,加一次点心,同时要经常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如蛋、奶、鱼肉等。经常选用动物内脏,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的供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富含钙、铁、锌的食物,有些地区还应注意碘的供应,多吃海带及海产品。一般来说,孕中、后期孕妇每周体重增加低于0.4公斤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膳食的调配和营养的摄入了。
妊高症的预防措施都有什么
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了解血压水平(妊前和早孕时血压水平)。每次产前检查除测量血压外,还应测量体重,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对有妊高征家族史、既往有慢性持续性高血压、肾病、糖尿病及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更应注意。
在妊娠中期和末期每天口服阿司匹林50~150毫克,可使妊高征的危险性减少65%。对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要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如果血压升高,应停止服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同时要进行体检,服用避孕药前必须进行血压、体重、乳房、肝、肾和妇科检查,作为服药前的对照水平,如发现不能口服避孕药则不用,并应注意定期测血压。一般第一年每3个月检查血压1次,以后每半年检查1次。
1、产前检查
妊娠早期应测量1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
2、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
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一定作用。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高征发生率增高。
3、重视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
仔细想一想家族史,孕妇的外祖母、母亲或婶妹间是否曾经患妊高征,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遗传因素了。孕妇如果孕前患过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均易发生妊高症。妊娠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