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功效与作用
猪苓的功效与作用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
功效与作用
性味功效:猪苓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免疫增强作用。
利尿利用:猪苓煎剂,相当于生药0.25-0.5g/k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对不麻醉犬具有比较明显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重吸收机能的结果。
对中毒性肝炎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以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给于小鼠,诱发成中毒性肝炎,在诱发前后腹腔注射给于猪苓多糖100-200mg/kg,均为隔4、8、12小时给药1次。均可明显阻止肝病变发生,SGPT活力下降,肝5'-核苷酸酶、酸性磷胺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活力回升。体外亦有类似作用,表明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抗辐射作用:猪苓多糖具有防治小鼠急性放射病的明显效果,有效剂和时间都比较宽。分别于照射前2和48小时腹腔注射给予受致死剂量(800rad)全身照射的小鼠,可使其存活率提高30-70%。照射后给药,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都有防护效价,预防比治疗效果价高。猪苓多糖对受照小鼠的造血功能无保护作用,而对受照小鼠肾上腺皮质的应激机能确有明显提高。初步认为猪苓多糖的抗辐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增强了抗辐射损伤的能力。
5其它作用:猪苓多糖腹腔注射给于小鼠48小时,能使小鼠胸腺细胞中3H一TdR的掺入明显增强,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由于一方面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现象,另一方面多糖能使动物血浆中皮质酮含量明显增高,因此可认为这些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
猪苓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
健康人试服猪苓煎8g(4次),6小时尿量与尿中氯化物分别增加62%与54.5%,利尿强度比咖啡因、木通或茯苓强。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静注于犬,在增加尿量的同时,井能增加钠、钾、氯等离子的排泄。其利尿机理可能是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猪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泄热止渴
猪苓汤中的滑石性寒,有清热泄热之功效,猪苓、茯苓利水通道,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提到:“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本草纲目》云:“猪苓淡渗,气升雨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药性论》也记载说:“(猪苓)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猪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分泌系统功能
猪苓汤中的猪苓多糖能使动物血浆中的皮质醇含量明显增高,切除肾上腺后的动物则不出现变化,故认为其是通过肾上腺而发挥的作用。
茯苓的作用有哪些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