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荆芥穗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穗可以泡水喝吗

荆芥穗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穗可以泡水喝吗

可以。

荆芥穗中的有效成可以通过泡水的方式析出,所以荆芥穗也可以用来泡水喝,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与水温有关,所以荆芥穗泡水时最好使用刚煮沸的水浸泡,所能达到效果会更好一些。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荆芥穗虽然可以泡水喝,但毕竟是一种药材,要是服用不当的话,是有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因此荆芥穗在泡水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

荆芥和荆芥穗的功效区别 荆芥对胃刺激吗

根据情况看。

在荆芥没有与胃相关的功效,但也没有与胃相关的禁忌,正常服用,一般是不会对胃造成刺激的,并且将荆芥作为蔬菜吃的话,荆芥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成分,对提升胃肠健康还有一定功效。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荆芥作为药物服用的话味苦,部分胃肠功能比较敏感的人群,服用的时候,是有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这个苦味而出现反酸、呕吐现象的,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胃肠粘膜受损,因此荆芥是否会对胃肠产生刺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看。

荨麻疹涂什么止痒效果好 第二种:荆风散

组方:大风子50g、荆芥穗50g。

制法:大风子50g,捣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冷却至35C后使用,荆芥穗50g,粉碎,过120目筛,装人布袋内备用。先将大风子水涂于患部,稍干后将荆芥穗粉均匀散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部产生热感为度,早晚各1次。

功效: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荆芥穗味辛,性微温,归肺经、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加强疏风、散寒、止痒的功效,使用此方药时配合用手掌来回反复摩擦的方法,可在局部产生热量,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荆芥可以代替荆芥穗吗

可以代替。

荆芥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而荆芥穗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是同一种植物,具有同样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荆芥是可以代替荆芥穗的。

但由于植物部位不同,药效会有所区别,并且用于治疗的话,都是联合用药的,不可由自身随意将药物进行替代,需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生荆芥与荆芥炭和芥穗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这两个功效主要是生荆芥的功效,除了生荆芥外,还有用荆芥炭和芥穗这两种属于荆芥,但是又和生荆芥的作用稍有不同的药。

生荆芥,就是直接把荆芥割下来以后,把它切一段一段的晒干,直接入药,不加炮制,就有前面的这些功效,它功效比较多,大家可能难记一点。最后荆芥把它炒炭,就成了一个止血药。在过去的教材里面,就在这些功效后面就加一个止血,没有谈炒炭两个字,这个很多同学就容易忽略,其实荆芥炭和生荆芥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药材,所以把它这个药材突出出来有必要,炒炭以后也就是荆芥炭,这个时候的荆芥炭,它就是一个收敛性的止血药,这个时候药味就是一个苦涩味了。苦,炒焦了本身有一点苦味;收涩药,它有涩味。药性应该是平性了,真正是平性了。它的归经主要就在肝了,肝藏血,出血证是肝不藏血,就与肺没有关系,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出血证,当然配伍其他的相应的止血药。

芥穗,这个是穗状花专门收集起来。它的祛风发散的作用比全荆芥更强一些,所以有的医生专门喜欢用它的花穗,就叫芥穗。

另外,荆芥在古代本草,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它不叫荆芥,它叫假苏,真假的假,紫苏的苏,如果我们查古代的本草一直到《本草纲目》,它的正名都是假苏,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常识。

所以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要分清如何应用。

荆芥穗与荆芥的区别

荆芥穗是荆芥的花穗部分,只是植物的一部分,整体呈圆柱形,长度大约有3-15厘米左右,而荆芥指的是全株植物,地上部分晒干都可入药,所以荆芥穗与荆芥其实都是同一种植物,在药理成分和功效作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火麻仁怎么食用 小米薄麻粥

食材:火麻仁50克,薄荷50克,荆芥穗50克,小米150克。

做法:

1.先将火麻仁洗一洗,倒锅内炒至熟,去皮,研细。薄荷、荆芥穗分别洗一洗。

2.沙锅放水煮薄荷叶和荆芥穗,去渣,取汁。

3.小米淘洗净后,加入火麻仁末,倒入汁,兑水,一同煮成粥,即成。

功效:滋养肾气,润肠清热的功效。

脑血管瘤食疗方

食疗方一、

乌龟3只(拳头大小),冰糖适量。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碗装,放锅中隔水蒸熟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有滋阴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

食疗方二、

小米150克,冬麻子、薄荷叶、荆芥穗各50克。将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碎。砂锅内放水先煮薄荷叶、荆芥穗,去渣取汁,入麻子仁、小米同煮粥。每日空腹食1次,适用于中风以及大肠涩滞。

食疗方三、

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白粟米各150克。先煮荆芥穗、薄荷叶、豆豉,去渣取汁,入粟米煮成粥。每日空腹食1次。

食疗方四、

黄芪50克,南蛇肉(蟒蛇,蚺蛇)200克。将黄芪和南蛇肉加生姜3片,油、盐、水各适量煲汤,饮汤食蛇肉,每日1次。此方有补气、养血、祛风湿、舒筋络功效,适用于中风后半身不遂,以及风湿关节痹痛。

食疗方五、

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6~7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作面条放入汁中煮熟。每日空腹食1次。有解热生津、祛风开窍功效,适用于中风所致言语謇涩、神志昏愦、手足不遂,或预防中风以及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

荆芥穗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

附方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5、治大便下血:

(1)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2)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

荆芥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荆芥穗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穗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一般在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后入药,其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之功效,在临床一般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病症。

需注意的是,由于其主要通过发汗来解表,所以表虚自汗、阴虚面赤的患者禁用荆芥穗,以免病情更为严重。

荆芥穗与荆芥的区别 荆芥穗可以做香料吗

不建议做。

虽然说荆芥穗的味辛,和很多香料的味道都非常相似,但由于是荆芥的花絮部分,上面会有很多细小的纤维及草籽,要是用来做香料的话,都脱落到食物中,反而会影响食物的食用口感,因此荆芥穗并不建议用来做香料。

但荆芥穗味辛,且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等作用,虽然不能用来做食物的香料,但是可以用来做香囊的,佩戴在身上能够起到一定防治疾病,驱蚊虫的功效。

荨麻疹偏方民间偏方 荆芥白酒

材料:荆芥穗50克,白酒适量。

做法:将荆芥研为细末,白酒调敷,发作时敷于患处。

功效:荆芥能够发表、祛风、理血,内含的挥发油是其散风、清血热风毒的药理基础。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等麻疹及各种皮肤瘙痒病。

心脑血管疾病食疗方

1、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6~7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作面条放入汁中煮熟。每日空腹食1次。有解热生津、祛风开窍功效,适用于中风所致言语謇涩、神志昏愦、手足不遂,或预防中风以及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

2、乌龟3只(拳头大小),冰糖适量。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碗装,放锅中隔水蒸熟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有滋阴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

3、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白粟米各150克。先煮荆芥穗、薄荷叶、豆豉,去渣取汁,入粟米煮成粥。每日空腹食1次。

有哮喘喝什么茶 清气化痰茶

材料:百药煎、细茶各30克,荆芥穗15克,海螺蛸3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百药煎、细茶、荆芥穗、海螺蛸研末和匀后,取大约3克沸水冲泡10分钟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祛痰,对于哮喘引起的咳嗽气急以及痰多不适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相关推荐

荆芥能泡茶吗 荆芥泡水功效作用

1.解表散热: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能祛风,解表,治疗感冒。 2.抗炎、镇痛:荆芥所含的苯丙呋喃类,呋喃类衍生物对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促进皮质类固醇的生成,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 3.抗过敏:荆芥中含有橙皮苷,对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脂氧酶有抑制作用。因此荆芥有抗过敏的效果。 4.减少氧自由基:橙皮苷成分,还可以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使生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 1.治疗普通感冒,鼻塞流涕,轻度发热、畏寒。 2.辅助治疗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 3.治疗产后血晕。 4.缓解过敏

面瘫适合吃什么 荆芥小米粥

先将荆芥穗、薄荷各15克,豆豉50克,加水煎至沸5分钟,去渣取汁,入白色小米100克熬成稀粥。每日早晨服用,以代早餐。荆芥能祛风凉血,可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荨麻疹用什么擦有效果

1、醋酒擦拭 用料:52度白酒1份、醋2份。 做法:将上述材料混匀,外涂患处,每天2次,以止痒为度。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自觉恶风恶寒者。 2、马齿苋 材料:新鲜的马齿苋适量。 做法:马齿苋清洗干净,最好用盐水浸泡几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清洗好的马齿苋捣烂,如果能取其汁的话更好,把捣烂后的马齿苋或汁液直接敷涂于荨麻疹患处5—10分钟,每天可进行1—3次,直到荨麻疹的痛、痒及疹子等症状消除。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凉血、杀菌消炎、散瘀消肿、止痒止痛,适用

孕妇可以吃荆芥吗

荆芥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荆芥的功效作用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

治疗皮肤瘙痒4种外用偏方

外用偏方1、紫甘蔗皮方 材料:紫甘蔗皮适量,香油适量。 做法:先将紫甘蔗皮烘干,然后研成细末。 用法:将紫甘蔗皮细末和香油调匀后,涂抹在患处即可。 外用偏方2、四味外洗液 材料:花椒、雄黄各6克,防风30克,艾叶90克。 做法: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水,煎20分钟后去渣取汁。 用法:棉球蘸汁涂抹瘙痒处,每天1次,连用3-5天即可。 外用偏方3、荆芥穗方 材料:荆芥穗30克 做法:取一个纱布袋,荆芥穗烘干后放到里面包好。 用法:将荆芥穗均匀的撒在瘙痒的地方,用手掌来回揉搓到有热感为止。 外用偏方4、花椒水 材料

荆芥对人体有何功效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 部分。入药用干燥茎叶和花穗,清香气 浓。荆芥性微温,味辛,归肺、肝经, 轻宣升散,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 理血止癌的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 痛、目痒、咽痛、咳啦、麻療、风夺、 痈疮、吐血、便血、崩漏、产后中风、 血晕等。

火麻仁怎么吃

四仁通便茶 食材:炒杏仁、炒柏子仁、炒火麻仁、炒松子仁各15克。 做法:将上述4味药捣碎放入保温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15分钟.代茶饮。 功效:润肠通便,宁心益智。 注意事项:小儿慎用。 紫苏麻仁粥 食材:紫苏子、火麻仁各12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做法:将紫苏子、火麻仁洗净研细,以水煎取汁;将药汁与大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烧沸,小火慢煮,至米熟粥成;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用于老人、孕妇、产妇或体弱者大便不通。 小米薄麻粥 食材:火麻仁50克,薄荷50克,荆芥穗50克,小米150克。 做法: 1.先将火

荆芥可以泡茶吗 荆芥泡水功效作用

具有以下好处: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能祛风,解表,治疗感冒,泡水对于感冒头痛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 荆芥中含有大量的苯丙呋喃类,呋喃类衍生物对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促进皮质类固醇的生成,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 荆芥中含有橙皮苷,对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脂氧酶有抑制作用。因此荆芥有抗过敏的效果。 荆芥中含有大量的橙皮苷物质,其中橙皮苷成分,可以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使生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

荆介与益母草有何区别

两种植物的样子很像,茎都是四棱的,花都是粉色的,细微的区别只在叶子的形状上。但是功效不一样。 1、荆芥 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2、益母草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

夜间盗汗吃什么好 荆芥粥

材料:荆芥穗、薄荷、豆豉各30克,粳米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荆芥穗、薄荷洗净,一同和豆鼓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待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备好的汁液,置旺火上烧沸,加入精盐少许,再用小火煮熟即成,出锅可酌加味精调味。 功效:本方适用于湿热郁蒸型夜间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