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只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同,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去治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病症,虽然都拥有着独有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但是之前都是需要了解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呢?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治疗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因腹痛尖声哭叫,排便时用力或面部涨红。

痢疾症状

1、发热是痢疾症状之一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患者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患者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患者大便很快成形,患者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2、腹泻是痢疾症状之一

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表现上看,主要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往往突然发病。结肠炎则是多数隐匿发病,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者便秘,也可能出现除消化系统之外的表现,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表现。

3、炎症是痢疾症状之一

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 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 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小儿痢疾的症状有什么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⑹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小儿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⑴贴敷法袁兴石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方药配制: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使用方法: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⑵灌肠法张中芳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此方配制: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

治小儿痢疾的便方

方1

【组成】生大蒜适量。

【用法】生食,每次2~3 瓣,每日3~4 次,吃饭时同吃,或将大蒜数瓣捣烂泥,入1 小杯醋中浸渍,缓缓食,或将大蒜1~2 头捣烂贴病儿两足心。

【主治】小儿痢疾,湿热阻滞肠道,证见发热或有恶寒,腹痛,便稀黄绿,杂有粘液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舌质红,苔白腻,脉象滑数或濡数。

方2

【组成】山楂30 克,细茶5 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痢疾,湿热阻滞肠道。

方3

【组成】大蒜、淡豆豉各等量。

【用法】大蒜去皮与淡豆豉共捣烂如泥状,每次5~10 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 次。

【主治】小儿血痢。证见痢下脓血,以血为主。里急后重,腹痛。

方4

【组成】鸡蛋1 个、生姜汁适量。

【用法】鸡蛋煮熟(去蛋清用蛋黄),以生姜汁研和食之。

【主治】小儿气虚久痢,证见面色少华,倦怠乏力,纳差食少,痢下粘冻。

方5

【组成】生姜、绿茶各9 克。

【用法】水煎分服。

【主治】小儿痢疾,下利赤白脓血。

方6

【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如泥,贴脐中。

【主治】小儿痢疾。

方7

【组成】绿茶末。

【用法】每次0.5~1 克,每日3 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方8

【组成】绿茶5 克、蜂蜜30 克。

【用法】绿茶浓煎,兑入蜂蜜,温服,每日3 次。

【主治】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了,在夏秋季它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小儿痢疾会引起腹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的现象,要能够及时的去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下面我们看看小儿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⑹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什么是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并可引起流行。

一般来说,宝宝的年龄越小,痢疾的临床症状就越不明显。因此,各位没有经验的新爸新妈们,在宝宝最初腹泻时,就要坚持认真观察。下面是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的一些区别,一起来瞅瞅吧!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宝宝的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宝宝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宝宝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了,食欲会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患痢疾的宝宝则体温会升高,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等症状。另外,排便前会因腹痛而尖声哭叫,排便时则会用力或面部涨红。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⑴呋喃唑酮(痢特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毫克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0.1克×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克,另一种每片0.5克。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注意事项: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⑶磷霉素钙: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⑷肠炎灵: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小儿痢疾的症状 发热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胃传染性疾病,当细菌和病毒进入人身体后,刺激神经,引起发烧。痢疾多数有发热表现,发热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是一致的。

小儿痢疾的病因

小儿痢疾虐在儿身,疼在娘心啊。那么,小儿痢疾是怎么回事?小儿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儿痢疾的病因吧!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的原因之一。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喂西瓜水、苹果泥等,有的家长甚至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相关推荐

小孩痢疾什么症状

腹泻 腹泻为痢疾的主要表现,轻者每天2~5次,严重时,一天数十次不等。因为其症状与单纯性腹泻相似,最好及时就医,请医生诊断。 发热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胃传染性疾病,当细菌和病毒进入人身体后,刺激神经,引起发烧。痢疾多数有发热表现,发热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是一致的。 里急后重 因为受到炎症刺激使得患者很想解大便就是算肚子拉空,患儿还一直有迫不及待解大便的感觉就叫做里急后重。是痢疾的一个典型症状。 腹痛 由于细菌和病毒侵犯肠胃,常造成腹部疼痛。痢疾引起的腹痛一般不太严重,多在下腹及肚脐周围,呈阵发性,大便后减轻。

小儿推拿痢疾怎么治疗 疫毒痢小儿推拿

主证:发病急聚,来势凶猛,壮热不退,口渴多饮,狂躁不安,甚则神志昏迷,反复惊厥,抽搐,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指纹紫滞,或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灰,口唇青紫,四肢厥冷,昏迷,抽搐,呼吸困难,脉细弱,此类证候常出现于下痢之前,故易误诊。 腹痛剧烈,年幼而因此啼哭不休,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臭秽。 治则:清热解毒,开闭固脱,开窍熄风,导滞逐邪。 推拿处方及方义:清天河水,胃经,退六腑,揉内劳,水底捞名月,打马过天河,揉涌泉以清热解毒;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小天心,二扇门,分手阴(重)阳(轻),推脊柱以行气活血,开闭散

小儿痢疾的饮食调理

丝瓜汤 【原料】鲜丝瓜2条,红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将丝瓜切成8-12厘米长,用竹笋叶或厚纸包裹。放红火灰里煨熟,用纱布包好绞汁加糖拌匀。分2次冲服,每日1剂。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湿热痢。 苦瓜汁 【原料】生苦瓜1个,白糖适量。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碎,用干净纱布绞汁,加白糖隔水蒸20分钟。每次半小杯,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功用】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痢之轻证。 炒面黄 【原料】白面粉500克。 【做法】将白面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每日晨起空腹时用白开水冲调30克食之。

小儿痢疾怎么办

1、将患儿隔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病室空气要新鲜,患儿的衣服要立即洗晒。 3、要卧床休息,按医生的嘱咐坚持吃药,治疗要彻底,症状消失以后,没有医生嘱咐不要自行停药,以免痢疾复发或转成慢性痢疾。 4、患儿有高热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退烧药,发烧超过39.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 5、给患儿多喝些水,最好喝些糖盐水,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6、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没精神、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时,可能是转为中毒性痢疾,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痢疾

痢疾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 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特别要注意的是冷饮在痢疾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 夏季不让孩子吃冷饮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注意购买品牌优良的产品,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在马路上吃冰棍和冰淇淋是极不卫生的,特别是风大时,落在冰棍上的尘灰常都带有病菌。

小儿痢疾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更多,发病率较高。夏秋季发病率高。水源若被痢疾杆菌污染多引起菌痢流行。苍蝇与菌痢传播有密切关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为已经感染发病的病人和不发病的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藉污染水和食物经口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如人体抵抗力低,神经调节失常及胃肠道原有病变或并发肠寄生虫症等疾病,则较易演变为慢性菌痢。 根据粪便检查及细菌培养可作出诊断,急性期患者应隔离和

小儿痢疾表现分阶段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

小儿痢疾的原因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

宝宝痢疾的症状治疗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

小儿痢疾危害有什么

常见表现: - 大便次数增加 - 大便糊状或黄绿色稀水便、蛋花汤样,可混有黏液和脓血 - 发热、精神不佳 - 呕吐 - 脱水时产生口渴、眼窝凹陷等 - 危重时,呼吸加快、昏迷 危害: 腹泻干扰正常的胃肠功能,频繁、大量腹泻、呕吐引起体内水分、电解质丢失、失衡,甚至导致死亡。反复或迁延性腹泻导致患儿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 家庭可以采取的措施: 由于小儿腹泻大体上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对于此类要在病情发展严重之前,及时去医院做大便化验和培养,以便查出致病原,对症用药。而对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