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是如何发生的
药物过敏是如何发生的
药物过敏的途径
打针、吃药都有可能引起药物过敏,但是并不是只有打针、吃药才会引起药物过敏的。事实上,药物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入人体,引起药物过敏,口服、肌注、静脉注射很常见。其他途径也不可忽略。
1、其他形式的注射,如椎管内、胸膜和腹腔内皮损局部及皮内注射等。值得注意的是,皮试也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2、皮肤粘膜外用,某些情况下外用药物(包括眼、耳、口、鼻等)可以经由皮肤粘膜少量吸收入体内,当皮肤粘膜出现糜烂破损时,吸收就更多。
3、一些比较隐蔽的途径。在哺乳期,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在妊娠期,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两者都可间接导致药物过敏。有报道说,婴儿发生药物过敏后,其泪液和尿液流至母亲皮肤,致使母亲发生药物过敏。还有记载说,对青霉素高度过敏的人,即使接触了扩散到空气中的极其微量的青霉素也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再次,因饮用含有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牛奶、酒类、饮料等也可以引起过敏性反应。
药物过敏的发生机制
药物过敏的发生机制很复杂,主要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即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体内免疫反应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从而发生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的紊乱。这种变态反应的过程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致敏阶段和效应阶段。
在致敏阶段,药物首次进入人体,某些药物(如乙型脑炎疫苗、干燥健康人血浆、破伤风抗毒血清、天花粉等)本身就是完整的抗原,称为全抗原;而多数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安眠药等)必须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后,才能成为完整的抗原,故又称半抗原。这些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性的抗体,一些淋巴细胞也被激活。这时机体就处于致敏状态,这一阶段一般需4~25日方可完成,医学上称之为潜伏期。
在效应阶段,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反应,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和活性淋巴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多种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物质(炎症介质),最终导致机体产生各种过敏症状。
关于药物过敏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例如,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呈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绝大多数人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过敏反应。
2.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其实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
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3.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由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多为化学合成的西药,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等,其实,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4.过敏反应都会即时发生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
5.出现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就行
发生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6.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7.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8.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也会过敏,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9.药物过敏只有皮肤症状
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是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此外,药物过敏还可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损害。
10.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过敏
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在首次使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引起小儿荨麻疹的原因
1.蚊虫叮咬
如果宝宝的身体对蚂蚁,马蜂以及蚊子等动物过敏的话,两者直接接触后容易刺激宝宝皮肤,导致荨麻疹。
2.食物过敏
宝宝可能会因为吃了某些食物,跟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过敏的现象。常见过敏的食物有,坚果,鸡蛋,鱼,牛奶,西红柿,海鲜等。
3.过敏原
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容易使人体过敏的物种,比如寄生虫,花粉,毛絮,某些动物的血清等,这些都会让对此过敏的宝宝出现风疹。
4.疾病感染
有些宝宝免疫力比较差,常因为感冒或者其他病毒感染的时候而导致荨麻疹,尤其是在温差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宝宝皮肤一时难以适应。
5.药物过敏
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容易对抗生素的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过敏,青霉素的过敏是最容易引起荨麻疹的一种药物。
6.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综合症,那么这种过敏性的肤质也会遗传给宝宝,出现荨麻疹的几率也就比较大了。
药物过敏该如何正确处理
药物过敏,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出现药物过敏,轻者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痒、心悸、呼吸困难等现象;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会死亡。那么,药物过敏该如何正确处理,有没有更好的预防方法?
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患者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尽快去医院及时诊治。
如过敏反应轻微,家中又备有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可按说明书指出的用法立即使用。
如果患者出现气短、面色苍白、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在去医院之前,要迅速设法让患者就地平躺,让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确保呼吸通畅。如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例如,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吸氧,更利于休克者的病情缓解。
牛奶过敏的介绍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水源、接触物或食物中天然无害的物质出现了过度反应时,就出现了过敏。食物过敏是由于对食物蛋白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婴儿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也就是说,是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而造成的。牛奶过敏是宝宝出生后第一年最常发生的食物过敏!大约有2.5%的宝宝会出现牛奶过敏呢。
皮肤过敏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过敏是有机体对一些药物或者是外界的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而导致的一种过敏现象,通常可有药物过敏,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不同的类型。皮肤过敏是过敏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皮肤发生过敏之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皮肤反应以及全身的反应,因此当出现皮肤过敏之后要做好护理。首先患者要远离过敏原,如果是面部的皮肤过敏的话要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化妆品,在平时只使用温水清洗皮肤就可以了。
皮肤过敏的现象如果是由于花粉导致的话,那么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并且要尽量减少与花粉接触的机会,这样可以降低皮肤发生过敏的几率。当皮肤出现过敏的反应之后,人们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平时要注意保证饮食的均衡,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且要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人们在平时洗衣服的时候要尽量将衣物清洗干净,要尽量避免残留的洗涤剂刺激皮肤。此外,皮肤过敏的患者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除了积极的护理以外,建议患者还是尽早到专业的皮肤病医院治疗。
药物过敏
外阴瘙痒也可能是药物过敏或者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例如:肥皂、避孕套、新洁尔灭等物质。
这种过敏性体质的女性常常因服用药物而引起“固定型药疹”,一般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
用什么药管用:如果是轻微的过敏性皮疹可以暂时不用药,如果过敏严重一般服用或涂抹激素类药物治疗。
药性荨麻疹的特点
1.药物性荨麻发生于过敏体质的服药者,不过敏的人不发生反应。
2.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有一定的关系,高敏状态下,即使很小的剂量的药物也可诱发严重的荨麻疹症状,如青霉素等。
3.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4-20天,多数是一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过敏的皮肤症状,已致敏者再次用该药后,数分钟-24小时内即可发生。
4.皮疹的形态各异,一个人对一种药物过敏,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同类型的荨麻疹症状。
5.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交叉过敏是指药疹治愈后,如果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也可诱发药疹;多价过敏是指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甚至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可以出现过敏的现象。
6.停用过敏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什么是食物过敏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而且症状的表现也相当多样化。在美国的报告曾指出,3岁以前的宝宝约有6%曾经对食物过敏,其中包括对牛奶过敏的约占2%~3%。
食物过敏是指身体免疫系统对食物中无害的大分子物质(通常为蛋白质)过度敏感,引发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不正常或不正确的反应。食物过敏的反应可分为“过敏性抗体反应”和“非过敏抗体反应”,但也有可能两者同时发生。最常见的过敏食物有牛奶、蛋白、花生、坚果类、鱼、有壳海鲜等。
食物不适应是指对于吃下去的食物,身体的消化酶无法正常予以处理、消化、分解,因而产生某些症状。例如:有些人只要喝到牛奶和牛奶制品,就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主要是因缺乏分解乳糖的酶,只要牛奶喝的量少,就不会发生。
食物敏感是指对某些特定食物敏感以至于身体出现问题。例如:一些患有偏头痛的人,发现喝红酒、吃起司、巧克力后,就会开始头痛。
食物过敏的症状
食物过敏临床常见的症状以皮肤疹和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荨麻疹、眼皮和嘴唇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异位性皮肤炎的恶化、口唇周围痒和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头水肿、咽喉水肿,甚至可能影响呼吸。此外,也有可能引起鼻塞、喘鸣,和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发生的时间,从食入过敏物后数分钟至数天后均有可能发生。然而大部分过敏食物会在被吃下后的4小时内就出现不适症状。因此家长必须有高度警觉意识,细心观察,才能找出确实过敏物,以帮助医生获得正确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法。
食物过敏的诊断,首先要详细询问病人有无家族过敏史、过敏食物的种类,从食物中将此食物去除后是否就不会有不良反应,和加入过敏物后是否过敏反应会再发生。若怀疑食物过敏是由“过敏性抗体反应”所引起可以针对过敏原实行皮肤针刺试验来确认。
荨麻疹免疫力有关系吗
我们知道荨麻疹多与食物过敏有关系,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因对外界东西过敏引起的疾病,但实际上荨麻疹除了对食物、花粉、药物过敏是致病因素外,还可能与人自身的免疫力低下或紊乱有一定的关系。
迟发型药物过敏是什么
迟发型药物过敏的特点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无反应,再次接触刺激才会发病;反应速度快、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
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药疹、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结节红斑型药疹、紫癜型药疹、湿疹样型药疹、痤疮样药疹、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多种类型。
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或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这种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与毒性反应不同,不易预知。不同药物有时可出现类似的反应,轻者表现为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重者可引起皮炎、多形红斑或过敏性休克等。
以上就是关于迟发型药物过敏的详细情况与资料了。小编慎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像这样迟发型的,第一次接触没什么问题,等第二次接触才发病的话是比较可怕的。所以千万不要乱用药,用药前一定要做次检查。
胸闷气短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用药禁忌多数药物都有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较易引起过敏的药物为磺胺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保泰松等催眠镇静药(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呋喃唑酮等)呋喃类抗菌药物等。
药物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
一般说来,没不论何种药物,只要引起过敏,都可能同时产生心肌损害,尤其是用磺胺类药、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消炎痛、保泰松等药发生过敏时,更易损害心肌。发生药物过敏性心肌炎时,除了有一般的过敏症状外,患者常有面色苍白、胸闷气短、乏力身困、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
预防药物过敏的主要措施,是不随便用药。轻度伤风、咳嗽常可不药自愈。系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用药种类不宜过多。服药前最好做过敏试验。药物过敏者用药时,不要只注意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还要留心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及时检查心电图,以防患于未然。
药物过敏是一种经常的现象,且危害性很大,严重地话会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药物引起的过敏大都会有发热现象,一旦停用引致过敏的药物,体温就会下降。
1.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会询问你对某种药物是否过敏,了解药物的成分、功能、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尤其要看看药物会引起什么样的副作用,看看所开的药物是否含有过敏的成分。
2.不要滥用药物,有时候药物过敏是因为滥用药物所引起,因此使用药物的时候,要严格参照医嘱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一定要询问医生两种药物会不会产生反应。
3.一旦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发生皮肤瘙痒、发热或皮疹等现象,就极有可能是药物过敏了,要马上停止使用该种药物。但是药物过敏是有潜伏期的,有时候这种药物过敏了,却在几天甚至十几天之后反映出来。
食物过敏是怎么回事
专家回答:食物致敏物是指会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最常见的八种事物致敏物是奶、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及贝类水产,超过九成的食物过敏个案是由这些食物引起的。不过,还有很多其他事物对个别人来说亦是致敏物。
有些人每次饮牛奶后会腹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对牛奶过敏,可能只是由于身体缺乏消化乳糖的酶。事实上,对某种事物有不良反应的人当中,只有少数属真正的食物过敏。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约有1-3%成人、以及4-6%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症。如怀疑自己对某种食物有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意见。
眼部皮肤过敏怎么办 哪些因素导致眼部皮肤过敏
很多时候,皮肤过敏是因为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化学成分刺激所导致,所以在眼部皮肤过敏的患者女性占了大部分。除此之外,导致眼部皮肤过敏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紫外线照射强度太大,空气污染严重,生活,工作环境的恶化以及化学原料刺激量增加,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眼部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