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怎么办
神经性贪食症怎么办
药物治疗
因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服药有抵触情绪,有藏药现象,故在发药时有两人在场,帮助患者服药,以保证药物治疗的疗效.
心理
①向病人介绍心理治疗的意义,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能够自我成长,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向病人反复宣教贪食、禁食、导泻、减肥对躯体的损害,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②帮助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做深呼吸、跑步、听轻松的音等.如果想吃东西控制不住,护士可以和患者聊天、谈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神经性贪食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描述
(贪食:BN这个术语包含着极度饥饿感、贪婪的食欲,对多食行为具有不可被冲击的力量。通常也发生在AN的女性中,在短时间内可怕地摄取大量的食物,食后又以多种方式导吐,呕吐出大量的胃内容物的一种综合征。BN患者要满足饥饿感就不停地吃,平均1~2h吃1次,每次可获热量4810kJ(1150kCal)。每天食物大量地被消化,可摄取热量高达20920kJ(5000kCal)。在病程中,平均每天热量获得14230kJ(3400kCal)。主要食物为冰激凌、面包、薯片、糕点、果仁及软饮料等。
通常1顿饭1种食物。经常一个人晚上到外边吃,通常都是暴饮暴食高热量食品,BN者暴食后经常用牙刷、手指等物引吐。部分BN者用吐根,吐根可引起肌病和心血管病。这些患者恐惧肥胖,将引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方式,直到都吐出来才感到满意,在一部分BN患者中可能有偷吃的行为,而AN患者则不发生这种行为。其他控制体重的方式,如过度锻炼,利尿剂及泻药的使用也是常见的。
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明显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是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8-20岁。男性少见。此病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了解了以上的内容,相信你也了解了神经性贪食症的一些症状,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为了能尽快的让自己康复,必须要选择一家大的医院,通过全面的检查,找出他的病因所在,然后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让自己的这种疾病,通过治疗尽快改善。
长期情绪压抑会怎么样 损害表现之三:有害健康的行为
1.成瘾或依赖指的是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2.依赖可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反应。心理依赖是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满足这种感觉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的渴求状态。
3.滥用是指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或学业、损害了躯体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4.戒断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甚至达到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最初患者有意限制进食,逐渐发展为不吃,或采取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或采用进食后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体重下降会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发,严重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指以反复发作性、不可控制、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引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的一组进食障碍。此病人的情绪状态比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更突出。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常以暴食排解不良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放松,但很快又开始自责、深陷痛苦之中。
认清神经性厌食症的常见表现
神经性厌食症多见于年轻女性,主要表现为饮食障碍,出现发作性暴食,并有过分控制体重的观念,而采取呕吐、导泻的方式控制体重。神经性厌食症属于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心理变态和精神异常、厌食、消瘦,伴有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闭经。患者在发病后数月内由于食物摄入减少及参加超负荷运动而使体重下降,一般会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
1、有些患者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2、神经性厌食症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约1/3患者在起病前有轻度肥胖的症状。
3、有些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容易引发并发症。
4、专家指出,有些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的症状,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到消瘦程度。
5、神经性厌食症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的女性。30岁以后发病的较为罕见。
6、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以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7、一般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来减轻体重。
8、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常呈现出憔怀,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
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方法
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病人,往往自己的食量会远远超过正常的水平,常常要吃到极限才能停止,因此如果发现有存在这种疾病应道马上治疗,那么具体该如何来进行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神经性贪食症的常见治疗方法吧。
心理治疗
最多采用的是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或阳性强化法。制定与控制也含有联系厌恶刺激(如被约束。电针刺激等)或奖励方法(精神或药物奖励。与家人来往。自由活动等)。视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程度逐级治疗。
药物治疗
较常采用两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剂。前者最多采用舒必利。后者视患者躯体承受情况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如氟西汀。氯米帕明。
躯体支持治疗
规定患者进食量。尽量减少或制止呕吐行为。禁用导泻药物。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者予以对症处理。营养差者予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可用鼻饲。
其他治疗
可应用胰岛素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症状
1、无休止地减少体重,惧怕体重增加。
2、到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
3、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常呈现出憔怀,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
4、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以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神经性厌食症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约1/3患者在起病前有轻度肥胖的症状。
6、神经性厌食症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的女性。30岁以后发病的较为罕见。
7、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专家指出,患者常常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会认为并不瘦。
8、一般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来减轻体重。
9、有些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容易引发并发症。
10、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表现?专家指出,有些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的症状,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到消瘦程度。
11、有些患者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暴食症的介绍
企图阻止体重增加,此种暴食——清除行为,通常在隐秘下进行,若每周发生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符合神经性暴食症之诊断标准。
暴食症[1] (Binge Eating Disorder)的的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暴食要做哪些诊断
诊断要点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者,均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2)Klein-levin综合征。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一次患病后体重增加明显。无催吐、导泻等控制体重行为,亦无对身体外形或体重不满的表现,故与神经性贪食症易于鉴别。
3)重性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过量饮食,但没有为减轻体重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催吐、导泻等,故与神经性贫食症不同。
4)精神分裂症。该症患者可继发暴食行为,患者对此视之默然,无任何控制体重的行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5)癫痫等器质性疾病。可出现暴食行为,病史、体检和各项实验涉及EEG等功能检查,均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则不考虑神经性贪食症,而且这类病人缺乏控制体重的不恰当行为。
易混淆的疾病
发作性睡病、意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躁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恐怖症、老年期抑郁障碍、旅途精神病、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