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压7大好处
家庭自测血压7大好处
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
目前,日本约有3 500万高血压患者,约有3 500万台电子血压计分布在各个家庭中。许多病人是通过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偏高进而去医院确诊的。因此,日本高血压的知晓率达60%以上。但中国仅30.2% ,即在中国有2/3的病人自己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不少病人发生中风、肾衰或心脏病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大力提倡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一次血压,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者,以早期发现高血压。
帮助发现“被掩盖的高血压”
实际上,有不少的高血压病人被漏诊。由于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波动很大,医院测压时只是测量某一次血压,往往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自己多次测量血压,可以发现其他许多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这被称为“被掩盖的高血压”,不及早发现、及早降压,对靶器官损伤会很大。
可检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在确诊的高血压人群中占10%以上,尤其在早期新诊断的高血压病人中更多见。在诊所测压值明显高于自测血压值(一般≥20/10毫米汞柱)。研究发现,诊所测压和“金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数值不相关,而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结果却是相关的。可见,自测血压比诊所测压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无须治疗的白大衣高血压。
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的顺应性
一项研究把250例新诊断或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提供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干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无自测血压。随访6个月后,发现在家自测血压组病人总的顺应性、按时服药率及血压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无自测血压组。说明病人掌握自己血压变化,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配合医生做自己的“最好的医生”。
帮助发现所谓“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
平时高血压病人常一月一次地来医院就诊、测压、开药,如每次清晨服药后,上午来就诊测得血压“正常”,岂不知,下午、晚间血压可能会升高。自测血压可以多次测压,帮助发现诊所未发现的异常高血压,有助于医生更合理地用药。
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清晨高血压”
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心梗、猝死和中风等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清晨血压较夜间最低的收缩压差值≥50毫米汞柱或清晨平均收缩压≥170毫米汞柱、平均血压≥150/90毫米汞柱,称为血压的“晨峰”,即清晨高血压。佛明翰研究发现,清晨猝死的危险度较其他时间至少高70%。提倡清晨及时自测血压,以发现血压升高,及早自我调整用药的时间及服法。当然,少数人不存在“晨峰”现象而是“晚峰”,即每天清晨血压不高,但下午到晚间血压很快上升。这种状况常常是由病人自测血压发现而告知医生的。
帮助了解“长效降压药物”是否长效
一般用24小时动态血压谷/峰(T/P)比值≥50%来衡量一种降压药物是否能持续作用24小时。有些降压药是公认的长效药,但由于存在个体药物代谢的差异,少部分人服用后,不能维持24小时,如清晨服一次氨氯地平(络活喜)、氯沙坦(科素亚)等,到下午血压就回升。这时必须改为一天2次服药或选用其他中效药物来降压。遇到这种现象无须多次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只需病人多次测压就可以掌握。病人只需每天清晨测压,反映了服长效降压药24小时后的血压(谷值),服药3~8小时多次测压有助于了解是否有效及降压幅度(峰值),下午4~8点测压了解清晨服药后10~14小时血压控制程度。
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定期测血压 “期”该怎么定?
防治高血压,众多专家都提倡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水平。但是,所有人都用同一个“度”吗?陈鲁原指出,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测量期不尽相同。
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首诊患者(无论因何病看什么科室)都要测一次血压;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每半年应测一次血压;高血压病人血压比较稳定的,一周只需测一天血压(早、晚各一次),但是要固定时间,保证每隔7天就测量一次;病情不稳定(春夏、夏秋交替,近期经常出差、劳累,或情绪不好)的病人要坚持每天测量,至少连续测7天,取后六天的平均值,再与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陈鲁原指出,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的高正常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都属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他们的血压监测要比普通人稍微严格一些。
家庭测量更重要
哪种血压计适合家庭测量?
家庭血压测量可以为治疗提供大量、真实的血压信息,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自测血压的可靠性强。然而,现在市场上的血压计琳琅满目,常见的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真空血压计。到底哪种血压计最适合家庭使用呢?
家庭自测血压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真空血压计对机件的精准度要求很高,使用时间长了会因磨损影响测量的准确度;而测量精准的水银血压计出于环保缘故,将被逐步淘汰,且水银血压计对测量者的要求很高,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脉搏音,不适合家庭使用。
电子血压计的种类很多:手指式电子血压计不适合家庭使用,因为对动脉的感知不如上臂,而腕式血压计对测量姿势要求比较高,测出的血压不太准,更适合在特殊的环境使用,比如登山队员、地质勘探员、手臂伤残等。
如果患者不确定使用的血压计是否精准,可以把家用电子血压计拿到医生诊室,与水银血压计对照,各自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对比两个血压计的收缩压,不超过7mmHg就可以继续使用。
解析高血压应该怎样检测呢
1·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今年的高血压日的主题也是“在家或者社区测量你的血压”。但是专家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2·对此,专家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一些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3·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
4·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5·此外,专家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6·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医院测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135/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mmHg。因此,如果不是在同一天自测的血压平均值都要高于或等于135/85mmHg,就该考虑为高血压,应引起警惕。
在家自测血压记住一个标准值
一般人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同一天的3次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mmHg。而在家里量血压,标准要降低5mmHg。就是说,如在家中不同时间、多次测量的血压都达到或超过135/85mmHg,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家里环境比较安静,也没有“白大衣效应”,所以在测量血压时往往比较放松,诊断标准也就更严一些。另外,国外多项对自测血压资料的汇总分析也支持,将135/85mmHg作为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
自测血压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人群不建议使用腕式血压计。自测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2~3遍,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自测血压前准备:
患者应该在安静温度舒适的环境休息5-10分钟。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受试者测压前半小时内未进食或吸烟,焦虑、紧张、室温过冷过热、疲劳、疼痛、膀胱内尿充盈等都会影响血压。
自测血压的要求:
1、首次就诊需测左、右臂的血压,并予记录,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每次测压需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做记录。
2、使用12-13厘米X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和袖带的宽度及长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血压高。
3、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怎样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症状
1,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弱,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所以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波动的节律异常,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大;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血压大大高于自测血压;易发生晨峰血压增高,即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建议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明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4,老年人味觉灵敏度下降,往往吃菜咸。而肾脏对水盐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对盐更敏感。摄入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降压药疗效降低,血压难以控制。
5,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多种疾病并存而用药种数多,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易致药物不良反应。
焦虑症引起血压高应该怎么办
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今年的高血压日的主题也是“在家或者社区测量你的血压”。但是专家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对此,专家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一些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
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此外,专家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家庭自测血压姿势影响结果
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6亿人,每年有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陈鲁原介绍,在我国,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于家庭自测血压还缺乏正确认知。一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的30家医疗机构、对194名医生和1985名患者的调查显示,仅有32.7%的医生和10%左右的患者知道,大于135/85mmHg是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仅有半数医生认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测量同等重要。
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测血压呢?陈鲁原建议,患者在早晨和晚上各测1次,每次测量两遍,两遍测量的差距过大时,则需要测第3遍,取平均值。血压稳定的患者,每隔7天测一次即可;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推荐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连续测量7天,将第一天的数据弃之不用,取后六天每天早、晚上的平均值。此外,还有一些小细节是需要患者注意的,早上起床后要先排便,并在洗漱后,静坐5分钟再测血压;晚上测血压应在睡前1小时内、每天基本固定时间测,但要避开饭后60分钟和洗澡后30分钟两个时间段内测,因为此时间段血压可能会偏低。
陈鲁原说,家庭自测血压建议选用经国际认证的全自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病人选购了血压计后,最好将购买的血压计带到诊室,测量3次取平均值,再与医院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的结果做比较,若差距超过7mmHg,则说明自购的血压计不够准确。”陈鲁原还指出,测血压的姿势也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测压之前最好休息5分钟,同时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血压计不要低于所坐的椅子,要坐靠背椅,测压时不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身体不要前倾,肘部以下要有支撑。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今年的高血压日的主题也是“在家或者社区测量你的血压”。但是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文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对此,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峻也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一些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此外,王文会长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医院测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135/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mmhg。因此,如果不是在同一天自测的血压平均值都要高于或等于135/85mmhg,就该考虑为高血压,应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