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补钙过量的危害

老年人补钙过量的危害

1、老年人补钙过量,会导致血钙浓度过高,使钙在组织器官、血管沉积;如果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会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会影响心脏功能,在动脉壁沉积,会导致血管钙化,加重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脑梗死、冠心病等。

2、老年人补钙过量,会引起血钙浓度过高,使尿钙排出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容易形成泌尿系结石。

3、老年人补钙过量,肠道中过多的钙会抑制铁、锌等二价离子的吸收,造成继发性的缺铁和缺锌,从而导致老人出现贫血、免疫力下降、厌食等症状。

4、老年人补钙过量还容易导致骨折及骨质增生。

​老年人补钙过量怎么办

由奥克兰大学·里德领导的这项研究涉及1471名更年期后的健康女性,平均年龄74岁。研究人员给其中732人每天补一片钙,给739人每天一片无效对照剂,追踪观察了5年。

结果显示,补钙的女性患心脏病的人更多。补钙的女性中有31人患心脏病,服用无效对照剂的女性只有21人患心脏病。这是由于补钙使血液中的钙含量增加,从而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因此可能导致心脏病。

研究人员指出,大量补钙可能对血管健康产生副作用。虽然这并非最终结论,但是这个发现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为防止骨质疏松,很多女性想方设法补钙。以前的研究认为,补钙有可能防止血管疾病,因为它可以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

老年人补钙过量竟如此危害

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虽然在缺钙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进行补钙的,但是我们也是需要注意不能进行盲目的补钙,盲目的补钙有的时候会导致补钙过量,那么就会增大骨质疏松风险。

增加结石病风险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补的钙没有那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如果过多摄入却不能吸收,又同时摄入草酸类物质(多种蔬菜中含有,如菠菜),就可能结合后形成草酸钙结石,较大的结石不能随尿液排出,可能引起肾绞痛,严重者将引起肾损伤。

增加心脏损伤风险

有的时候过量的补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会造成很大的威胁的,过量的补钙会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增加,高钙血症会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导致异位钙化,最终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加速心脏病的形成。

影响矿物质吸收

人体中的营养素含量需要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有利于相互促进吸收,否则反之。试验证明,高钙的补充可以明显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

老人补钙的误区

老人补钙的误区有两个

误区一:药物补钙比较好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补钙误区

1、补钙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这个摄入量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毫克。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

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也就是说,营养素摄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而过量也可能对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所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并影响生长发育。

2、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3、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首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人绝经期后呈现的骨质疏松、晚年男性呈现的骨质疏松都归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导致的骨质疏松则归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一样类型的骨质疏松,医治手法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概补钙,不然会呈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导致的骨质疏松,弥补钙剂就十分有用;而关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托补钙来医治。绝大多数晚年人发作的骨质疏松归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晚年人大概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治,比方绝经期女人可弥补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啥效果。

4、吃钙片是补钙的最佳途径

在我们每日摄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达到增加钙质的目的,像奶制品、豆制品等。比起钙片,这些食品存在着价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点,应为补钙首选。除了日常的食物调整以外,如果还不能达到身体需要,采用营养素补充剂或强化食品也是解决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糖尿病患者对于补钙的问题,一定要慎重。糖尿病很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症,这时需要补充充足的钙质,当然单纯补钙并不能对骨质疏松有绝对的治疗作用,需要同时合服维生素D制剂、降钙素等才能达到良好的钙质吸收效果,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5、轻信广告中某些夸大其词的说法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些厂家把在动物身上获得的实验结果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对待这些,需要消费者有正确、客观的判断力,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平时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医学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人如何正确补钙?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老年人要正确补钙,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是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

了解了老年人补钙误区以及如何正确补钙,小编提醒您老年人补钙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的补钙。

老年人补钙过量怎么办

检查平日是否擅自服用补钙的保健品;老年人在体检的时候,看骨骼上是否存在组织上异常钙化的现象;另外,尿钙检测也可以检测老年人是否存在补钙过量的现象。一旦发现存在补钙过量的现象,必须立即停止补钙,这样轻微的钙过量就会消失。假如骨骼出现钙化,那么就要多饮水,少食盐,尽量避免含食草酸过多的巧克力和果汁。

目前,人们常见的补钙的种类主要是无机钙和有机钙两大类。无机钙含量高,却不容易被吸收;有机钙含钙量低,吸收却好。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选用。

一般来讲,正常人补钙最好通过调整膳食来实现食补,不提倡服用含钙保健品。要知道,粮食和蔬菜每天提供的钙只占到了人体所需钙量的1/3。所以要多吃含钙的食品,例如豆类食品、鱼、奶、虾、海带、鸡蛋等食物,特别是奶类和豆类,应该经常食用。

老人身体里面的营养呢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需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来补充营养,不能盲目的来补充营养以免造成营养过剩。老人在平时的时候还需要多注意身体的锻炼,这样可以增强老人的体质来防止一些疾病的产生。

中老年人补钙的3大误区

中老年人补钙的3大误区

1、补钙误区 ——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2、补钙误区 ——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3、补钙误区 ——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老年人补钙不要走入误区

老年人补钙误区1、药物补钙不间断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青豆、黄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老年人补钙误区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老年人补钙误区3、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宝宝补钙过量危害大

维生素d不是营养品

有些家长知道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因此经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事实上,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过量服用后,长期积聚在儿童体内,会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症状,而患血钙和尿钙的概率也可能增高,肾、脑、心和肺等脏器也有可能异常钙化。

记者从儿科门诊了解到,如今不少婴儿发生厌食和便秘,这都和补钙过多有关系。还有一些家长误认为补钙会加快骨愈合。其实除了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外,通常情况下,骨折幼儿的体内并不缺钙,因此无需额外补钙。

少数孩子长期严重补钙过量,还可能患上“鬼脸综合征”:长着一张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甚远,表情也怪异。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

配方奶粉足够满足钙需求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施婴婴告诉记者,不少家长除了给孩子喝奶粉,还添加两种以上的钙片,结果造成重复叠加。

一般而言,6个月以前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钙,6个月以后的婴儿每日需要400毫克的钙,而在配方奶粉里,每800毫克的奶粉已经有600毫克的钙含量,这已经足够满足一个正常婴儿每日的钙需求量。

施主任表示,一般真正缺钙的孩子多数为早产儿或巨大儿,这样的孩子才需要补充钙制剂。普通的孩子其实不需要专门补充钙。

阳光和运动能够补钙

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王霞芳告诉记者,补钙并不是多喂钙片,其实,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有多种渠道。

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并且配合阳光的紫外线作用。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是最好的天然钙制剂,上午10点和下午2点的阳光是最适合孩子的。

把钙片碾碎后混在牛奶或食物里喂孩子,也是不妥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混在食物中的钙片只能吸收20%,其余的经过消化后会排出体外。如果喂奶时喂钙片,奶和钙很容易相结合形成凝块,不仅钙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容易被消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喂奶后1—2小时,胃内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后再给孩子喂钙片。

中老年人补钙吃什么才好

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人到了老年就要开始特别注意身体所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最缺乏的就是钙物质。老年人补钙是需要特别精细的,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几种可以帮助老年人补钙的食物,一起来了解就来吧。

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

牛奶: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蔬菜: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豆制品: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

海带和虾皮: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动物骨头: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补钙有很多认知误区是不得不避免的哦。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人补钙就要多吃以上几种食物哦。

相关推荐

老人吃哪种钙片好 老人长期吃钙片好吗

许多人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就会越健康,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利骨骼健康,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补钙吃哪种钙最容易吸收呢

老年人补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食补,二是服用专门的老年人补钙产品。 先来谈谈老年人补钙之食补情况。提起老年人如何补钙,很多人都会想到喝骨头汤。的确,食补的特点是天然安全,但就现在健康理念来分析,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老年人补钙采用食补的话,补钙的量不好掌握,食物里到底有多少钙?吃了多少?并且常年吃同样几种补钙的食物,容易生腻也很难坚持。 其次,难以保证钙质吸收。众所周知,钙需要维D才能很好吸收,否则都会浪费掉,而食物中的维D需要晒太阳才能被人体利用。老年人本身器官退化,维D已处于缺乏状态,“中国老龄人

长期补钙可以吗

按照人体生长规律,人体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0--3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在这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多摄入钙质,让体内积累下较多的钙。35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如果等到中老年时期再补钙,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减缓身体中钙的流失速度。所以,应该在30岁之前注意从膳食中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平均每日所需钙量为800毫克。此外,还有两类人群需要额外注意增加钙质:11--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

老年人补钙的三大误区

补钙是为了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护理,让身体更加的健康,但是补钙的方式若是不对的话只引让身体处在不良的症状中,特殊是老年人而言,所以对于老年人想要进行补钙的话一定要注意这么一些误区了,别让这么一些误区也出现在你的身上了。 看看老人补钙的误区都有哪些? 1、补钙误区 ——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补钙能治疗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

老年人别骨质疏松补钙误区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

老年人要怎样补钙才能获取更好的吸收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

老年人补钙需要多长时间呢

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补钙应以

中老年补钙误区

1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不少中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

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

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一提到骨质疏松症,立刻就说快补钙。好像骨质疏松就是缺钙造成的。包括我们这些年轻人这样认为的也大有人在。但其实不全是这样的,缺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下面就听小编给大家讲一下。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