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儿童患抑郁症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儿童患抑郁症
1、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2、症状明显的忧郁症儿童,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药物。
3、要改变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态度。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
4、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太厉害。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心理素质差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压力。不少患者幼年时期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如果儿童长期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那么一个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毁其精神,让他们患上抑郁症。
1、学习方面的压力
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并感到沮丧和忧愁。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2、父母或老师管教方式不恰当
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绪。
3、理应激事件也是诱因
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等。
4、家族遗传性因素
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
5、性格因素
孩子的性格因素会产生儿童抑郁症,在所有的抑郁儿童中,那些性格过于内心、自尊心过强、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那些活泼开朗的儿童,这些儿童一旦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其内心的精神压力就会过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
6、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会使儿童产生抑郁症,有调查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其所受的来自外界的刺激要高于正常的儿童5倍之多。如过度的惩罚受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离异、死亡、遭受意外灾害等对儿童的强烈刺激,使得儿童稚嫩的心灵和臂膀乃至生命之无法承受,导致儿童精神抑郁甚至失常,引发儿童抑郁症。
儿童白癜风患者应怎样调理
白癜风危害是严重的,这也让很多人都害怕得白癜风,更别说是一个小孩子了,儿童一旦患上白癜风,在心理上及身体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压力,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更需要知道对儿童白癜风的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帮助孩子早日回到童年的乐趣。
那么儿童患上白癜风要怎么调理呢?儿童白癜风的调理有: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患病后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B族含量高的食品,适量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多吃一些深颜色食品等一系列儿童白癜风的调理,也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素食物。
如果儿童患上了白癜风,家长要及时诊治,同时也要加强护理,患病后家长应及时送患儿到医院诊治,并协助医生寻找可能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加强护理,避免外伤和感染,积极治疗患儿合并的其他皮肤病。家长若发现患儿病情加剧,应及时送到医院就诊,祛除可能的诱发因素,调整治疗方案等多种儿童白癜风的调理。争取早日治好儿童的病情。
正确自我诊断儿童白癜风
一、正确诊断出儿童白癜风看白癜风颜色:儿童白癜风早期呈现淡白色或者是乳白色,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成云白色、瓷白色,白癜风边界模糊不清或白斑部位正朝正常皮肤在扩展的话,这种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是白癜风的症状,具体病情还是需要看到白斑后才可以确诊的。
二、正确诊断出儿童白癜风看白癜风发病部位:家长们要知道白癜风任何部位都可能会患上白癜风,但是常见的还是经常暴露在外部的皮肤,例如:头面部、颈部、生殖器、背部、四肢等部位,儿童白癜风白斑有一个特点,就是单发或者是成对称分布,有的还沿着神经线分布。
三、正确诊断出儿童白癜风看白癜风发病症状:白癜风是一种色素性脱失疾病,对儿童患者的身体没有什么损害,只是在形象有着较大的影响,儿童患者患病后没有任何感觉,但是暴晒后易出现红斑,甚至水泡,自觉有灼痛、炎症后,白斑可比原发范围大。这点家长应谨慎注意。
什么样的人易患有抑郁症呢
1、生活单调:退休和孤寡老人、下岗人员、家庭妇女、在押监犯、孤儿易患抑郁症;
2、面临考试:升中、大考、考研、晋升人员易患抑郁症;
3、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恶性疾病、残疾易患抑郁症。
4、婚姻感情:遭遇感情挫折打击的人易患抑郁症;
5、追求至高:对艺术境界要求完美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易患抑郁症;
6、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易患抑郁症;
7、受社会限制:高层管理人员、机密要员、明星艺人易患抑郁症;
8、高风险:证券期货、赌博和设赌人员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否遗传
一、维护孩子,创造家庭好环境:防止孩子遭受影响而患抑郁症,好的家庭环境是最佳的维护。下面这些状况,是爸爸妈妈应该尽量防止的。比方,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吵架、喜爱向孩子抱怨、常常给他讲一些失望的念头。据他调查,若是夫妻没有患抑郁症的一方比较乐观,将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得抑郁症的可能也随之下降。
二、抑郁因家事而起,影响较大:当前还没有技术可检测出,抑郁症终究经过啥方法遗传,而医师建议,爸爸妈妈可根据自个抑郁症的程度,来简单地猜测一下孩子患抑郁症的危险。若是重度抑郁,一两次影响都可能引发孩子患上抑郁症,而轻度抑郁,孩子患抑郁症的危险也对比小。
三、妈妈患抑郁,影响较大:爸爸妈妈任何一方患抑郁症,都会遗传给孩子,但遗传并不代表他一些会得抑郁症。美国有一项实验研究,征集了数千名怀孕的抑郁症妈妈,接下来在孩子5到10岁时调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发现,若是妈妈患抑郁症,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和人往来的能力会相对对比弱,但并没有显着的“一对一”联系,也就是说,妈妈患抑郁症,孩子不一定也有抑郁症。
家属如何应对抑郁症患者
1、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自己的亲人被诊断为抑郁症,请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知道不能一下子要求他们好起来,给予宽松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在恢复期间,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强制患者去战胜抑郁,过多的干预和指责只会影响患者的恢复。
2、学会隔离患者的情绪,最常见的交流模式就是家人和患者的交流恶性循环模式:刚开始家人可能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时间一长,患者还是没有好的改变,家人就容易衍生出无奈烦躁甚至焦虑气愤,认为患者没有用,无病呻吟。而患者本身也就更容易产生情绪的恶化,对家人漠不关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上面那位女性朋友的例子,所以要学会隔离患者的情绪,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到患者。
3、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会让患者更加有信心,很多患者对于自己的康复是没有信心的,对未来更是迷茫,这时候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不能过度,给患者造成压力,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更不能对患者漠不关心,这无疑会是患者心灵上的第二道伤。
4、让其行动起来,适当承担责任,因为患者本身行动能力是很低的,如果不叫他,可以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动,所以家人要能够根据他们的情况让其动起来。如果感觉工作压力大,可以换一份轻松的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在家帮忙做些家务;如果不能做家务,就要适当的运动散步,总之,要让其动起来,生命才能有能量。
哪些人群容易得抑郁症
(1)患者亲属:那些有现患或曾患抑郁症者的亲属,由于遗传或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患严重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2倍。
(2)女性:妇女必须面对月经、怀孕、生育、绝经和避孕等生理过程对情绪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与别人的关系限定得更明确,结果,挫折对她们的影响更深,更易患抑郁症。另一方面,与单身妇女相比,母亲较少患严重的抑郁或自杀,母子间的密切关系保护她们免受其他挫折对情感的沉重打击。近来的研究表明:儿童期严重的情感打击也在许多妇女患抑郁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约有37%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在21岁前曾受到过躯体或性方面的虐待。另外,女性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当慢性病导致疼痛、限制了活动时易发生抑郁。
(3)生育高峰期的一代:她们在升学、就业、住房等方面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许多人梦想破裂,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知道抑郁。
(4)老年人:老年抑郁症要特别注意,在老年时出现的抑郁常常是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等的反应。身处寂寞和衰弱之中,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5)儿童:抑郁症在儿童期极少出现,挫折、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父母增加了患病的危险性。儿童可能不表现出明显的悲伤,常出现异常的不安、攻击、学习问题等行为障碍。
(6)青少年: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中排在意外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专家认为:青春期是艰难的时期。体内激素剧烈变化,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既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得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