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哪些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哪些
1.生物鉴定法 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10种:(1)抑菌试验;(2)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3)细菌发光试验;(4)荧光反应;(5)组织培养检测法;(6)鸡胚试验;(7)鸭胚试验;(8)鳟鱼试验;(9)植物试验;(10)饲喂实验动物试验。生物鉴定法是利用AFT能影响微生物、水生动物、家禽等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来鉴定AFT的存在。其方法专一性差,灵敏度低,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
2.化学分析法 最常用的为薄层层析法(TLC),适用于粮食及其制品、调味品等AFB 1 的检测,主要是半定量。利用AFB 1 具有荧光性的特点,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AFB 1 ,用单向或双向展开法在薄层上分离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定量,其灵敏度为5μg/kg。由于薄层层析法测定AFB 1 不是很专一,因此样品中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造成测定误差。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确定:一是用多种溶剂系统展开,可将AFB 1 、G 1 及各种AFT类似物分开;二是采用层析斑点的化学试验,将样品提取物用甲酸亚硫酰氨或三氟醋酸处理,用衍生化的方法将AFB 1 与其类似物分开;三是层析斑点的物理试验,可根据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屏光谱的差别,将非黄曲霉毒素和AFT分开。
3.仪器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为流行相的新型色谱技术。是分离分析各种AFT的好方法,如配以荧光检测器,则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在国外己广泛地用于食品中AFT的测定。但由于食物样品成分复杂,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前,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的净化处理。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柱色谱法,该法操作繁琐,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免疫亲和柱作为AFT特异有效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手段,一出现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用来测定粮食、饮料、尿、血及奶中的AFT。王光建等 将免疫亲和柱的高度特异性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相结合,所建立的花生和玉米中AFB l 、B 2 、G 1 、G 2 的测定方法,具有杂质干扰少、操作简便、使用有机溶剂少、灵敏准确等优点,整个分析操作可在15min内完成。
4.免疫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免疫、酶及生化技术,开辟了AFT分析的新领域。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亲和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1)放射免疫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较准确迅速、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但也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需要持殊的设备和安全保护,妨碍了更广泛的应用。(2)亲和层析法。利用免疫化学反应原理,采用大剂量的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吸附提取液中的抗原物质-AFT。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灵敏、高选择、高特异性等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试样的净化效果及检测灵敏度,同时可显着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十分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张艺兵等提出了一种以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AFT的新方法,检测低限可达10 -11 ~10 -12 g/ml。20世纪90年代起,免疫亲和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酶联免疫法(ELISA)。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已经用酶标记的抗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混合物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然后再加入酶的底物进行显色反应,通过颜色的深淡来判断样品中待测物的(抗原)含量。酶联免疫法大体分为两类:—是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中的AFT。如Wogan将AFB l 牛血清白蛋白涂于微滴定板池,经初步培养后,加兔的APTB 1 抗体和游离APTB 1 用磷酸4—硝基苯酯作基质。以碱性磷酸酶—抗兔免疫球蛋白检测第—抗体的结合;二是用竞争法检测样本中的AFT。如在涂抗体的小孔中,用乙烷萃取的AFB l ,并与结合了辣根过氧化酶的AFTB 1 混合室温下10min后,用水洗除去未结合的黄曲霉共轭物,加底物后在405nm检测。ELISA法灵敏度高,比薄层法提高了近200~500倍 〔1,5〕 ,特异性强,荧光物质、色素、结构类似物对结果无干扰。而且回收率高,准确性好,提取方法简单,测定时间仅需2h,可同时检测几十份样品,提高了工效。
腐乳长白霉还能吃吗 豆腐乳发霉了还能吃吗
豆腐乳发霉了不能吃了,因为在腐乳表面会生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致癌。
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由两个不等的二氢呋喃妥因环组成的化合物。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
豆腐乳长白毛能吃吗 豆腐乳发霉了还能吃吗
豆腐乳发霉了不能吃了,因为在腐乳表面会生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致癌。
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污染食品有哪些 牛奶等奶制品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监测出蒙牛乳业中的一批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这一事件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批牛奶超标的最主要原因是奶牛食用了黄曲霉毒素过量的农作物,使得一小部分毒素被转入奶牛的牛奶中,使其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所以一般会食用农作物为饲料的奶牛产出来的奶都可能会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
哪些食品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玉米
黄曲霉毒素常存在于土壤中,其实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的成长时期就很有可能形成,种植密集,野草丛生,氮肥不足,害虫等因素都有利于黄曲霉毒素的形成,土壤中的黄曲霉会在玉米棒中萌发,使得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增高。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抑制蛋白质合成
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全身性伤害,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均与黄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
黄曲霉毒素对身体哪里危害最大 损害肝脏等器官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要高于其他器官,所以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是影响很大的,肾脏,脾和肾上腺中也可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肌肉中一般不会检测出;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造成人体的慢性中毒,主要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如肝硬化,肝实质细胞变性等。
警惕坚果里隐藏的致癌物质
霉变导致的致癌危险
很多坚果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如:花生,腰果。其对人的健康危 害风险最高的是黄曲霉引发的霉变。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最重要和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l,其半数致死量仅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 剧毒的毒物范围。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
黄曲霉毒素引发的急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诱导发生肝炎、肝硬变、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致癌杀手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 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检出率更高。
实验证明,黄曲霉素是由黄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黄曲霉素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只有在280℃以上高温下才能被破坏,它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黄曲霉素完全去除。
为了防止产生黄曲霉素,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尽可能在保存期内食用。生活中可改用茶树油、橄榄油等不易产生黄曲霉素的植物油。此外,不吃霉坏、皱皮、变色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处理方法:
1. 护肝。
2. 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黄曲霉毒素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他曲霉和部分青霉也能产生极少量的黄曲霉毒素;黄曲 霉毒素有B1和B2两种,食品中被污染的常为B1,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不会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一周即可通过代谢排出大部分,但是如果长期食用 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使其蓄积,就会很难排出体外,会对机体造成伤害,那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
肝硬化与肝癌的关系
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肝癌病人80%以上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大多数肝硬化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长期肝炎病毒的感染致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消除病毒,引起反复的肝细胞坏死、增生,最终演化成肝硬化。在肝细胞增生的过程中,可出现局灶性腺瘤样增生,易受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从而演变为肝癌。当然,并非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肝癌,只有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而不足以消除恶变的肝细胞时,才会发生肝癌。
发霉的食物能否引起肝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多发于温暖、潮湿、容易滋生黄曲霉菌的地区,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区。动物实验证明,被黄曲霉素污染产生的霉玉米和霉花生能引起肝癌,这是由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af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afb1和afm1提示,afb1、 afm1与肝癌死亡率相关。而afb1的主要来源是玉米和花生油。食谱调查显示,肝癌死亡率与进食玉米、花生及花生油相关,而与大米、水果、蔬菜、蛋白质及纤维素无关。由于黄曲霉毒素(aft)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1990年国际癌症中心将aft正式定为致癌剂。值得重视的是黄曲霉毒素不是肝癌唯一致癌因素,不少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与hbv有协同作用。如国内用树鼩作实验,hhbv阴性、afb1阴性对照组未发现肝癌(0%);hhbv阴性、 afb1阴性组1/9肝癌;hhbv阴性、afb1阳性组125%有肝癌;而hhbv阳性、afb1阳性组则529%发现肝癌。除黄曲霉毒素外,黄米霉、杂色曲霉、乌青霉等的毒素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红豆薏米粉过期了能喝吗 红豆薏米粉过期了可能有什么危害
红豆薏米粉如果被致泻菌污染,那么食用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因此食用被黄曲霉寄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红豆薏米粉会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黄曲霉毒素还有很强的致癌性,可以促进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因此食用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红豆薏米粉有致癌性。
孕妇怀孕早期,在胎儿成型的食用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红豆薏米粉,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产生严重的后果。
过期的红豆薏米粉并没有变质的话食用起来并不会有没什么影响,因为红豆薏米粉的无毒无刺激性,未变质的红豆薏米粉可以随便食用。
黄曲霉毒素是什么
它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它的危害性也是非常的大的,不仅仅只是对动物的组织有着破坏的作用,而且还对人的肝脏组织也有着破坏的作用的。它的破坏作用的严重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最为严重的是可以直接导致肝癌甚至是死亡。
那种情况下黄曲霉毒素会出现呢?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它最为常见。还有就是在生产企业中也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如果厂家使用不合格的劣质的原材料,比如发霉的食物,花生、玉米等生产产品就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带来危害。
如果人在吃了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后,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的症状。如果真的感染上了,它的表现是以黄疸为主,还会有呕吐和发烧等现象出现的。如果是特别严重的感染者会在半个月左右后出现下肢水肿,甚至是死亡。
那么感染上黄曲霉毒素后,如果导致了死亡的,在死亡前会出现胃肠道出血的症状的。因此黄曲霉毒素的危害确实是非常的大的,而且它的存在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的。为了尽可能的预防黄曲霉毒素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也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社会已经做了预防措施了。现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大概70多个的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一定的要求。只有达到了国家的标准,人类的身体健康才能够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