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人常登山关节炎找上门
警惕老人常登山关节炎找上门
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每年到了秋冬季节都要爬紫金山,几乎每两天就要爬一次山,近期两人先后感到膝盖疼痛,特别是上下坡时疼痛加剧,经检查老夫妻俩的膝关节由于长期摩擦受损而导致骨性关节炎。
专家告诉记者,许多老年人秋冬季特别喜欢爬山,认为爬山可以增强体质,对心脑血管有较大的益处,却忽视了对膝关节的保护。专家指出,膝关节是负重关节,也是最易受伤的关节,人站立时膝关节要承受人体体重的二分之一,爬山登高时更会加剧膝关节软骨间的摩擦,使膝关节软骨间压力增加,加上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骨质退变,如果长期负重就会加速磨损,导致膝关节损伤,严重的甚至引起膝关节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骨科专家建议最好采用对膝关节没有损伤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爱好爬山的老人要把握好度,爬山次数不能过频,速度不能过快,可以两周爬一次山,爬山时最好用拐杖支撑代步。此外老年人保护膝关节还应该做到合理饮食,避免多吃高脂食物、食用过多的海产品。
老年人爬山注意事项
1、老年人要量力而行。
老年人体内各个器官功能都在衰退,而爬山是一项耗氧量很大的运动。准备爬山的老人,一定要先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以便有个适应过程。爬山中,求胜心不要太强,一旦觉得身体不舒服,应马上停止运动。
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有人陪同。
这类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确定运动量。即使可以登山,也要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进行,注意随身携带药物。
3、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
医生指出,登山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和降血糖,但是也要特别小心预防低血糖。这类患者在爬山前应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饭后一小时开始爬山。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伤口破溃很容易感染,因此登山必须穿好鞋袜,而且袜子不能太薄;要选择好走的路,防止摩擦磕碰,回家后也要记得在洗浴时仔细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细小伤口,如果有要及时消毒处理,老是不愈合的伤口更要及时就医。
4、骨关节病患者最好别登山。
以上山为例,人的膝盖经常保持半屈状态运动,上山又很费力,这样对于膝盖关节的磨损很大。经常有老人登山后膝盖就疼,其实往往就是由于磨损造成的。但许多老人却认为是没有活动开而造成的,于是更加拼命活动,结果磨损越来越厉害。这类人可以选择慢走来健身。
5、早晨登山要注意。
要指出的是,很多人都喜欢早上去爬山,其实早上并不是最适合爬山的时间。这是因为,早晨空气中水分大,污染物都弥散在水气中,人呼吸后对健康不利。而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登山,锻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一定要选择早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去爬山,但登山的最好时间还是下午三四点钟。
老人最忌讳的10个动作
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
1.用力排便
“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
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
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
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
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生活:吃得快、嗓门大都危险
4.狼吞虎咽
“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嗓门过大
“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
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
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
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运动:上楼、弯腰该留神
7.上楼梯过快
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强行弯腰
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
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过重
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
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
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秋季老人登高应量力而行
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尽量不要凑热闹去登高。爬山、登高是一项耗氧量较大的运动,如果掌握不好强度,对有心血管疾病或骨关节炎等基础病的老人很可能“雪上加霜”。这类老人实在想登高祈福的,建议尽量坐索道上山,并且最好由亲友相伴,带足日常用药、及时服用,以免节外生枝。
对于平时有规律锻炼、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也要量力而行,登山前应先看清上下山规定路线。像一些热门的登山线路,高峰期间可能规定单向行走,老人应及早留意,避免迎着大批人流逆行磕碰,增大意外风险。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关节病。从保护关节的角度来看,老人应尽量走平路,避免爬陡坡或登梯级,以免增加关节的压力、加重磨损。而由于肌肉力量减弱、腿脚协调能力下降,即使是在缓坡,下行时关节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大,老人应尽量放慢脚步,避免受伤。
预防阴道炎找上门
1、霉菌阴道炎
这种阴道炎是由致病原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及孕妇身上,传染途径主要是性交、洗浴或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感染等。主要症状为有豆腐渣样白带及外阴瘙痒。
2、孕期阴道炎
女性在怀孕之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患有阴道炎,如果有的话,应彻底治疗后再怀孕。因为霉菌还会在产道里感染胎儿,使新生儿患上一种叫“鹅口疮”的疾病。所以,孕妇治疗阴道炎要彻底,以防分娩时产道的霉菌侵袭胎儿。
3、滴虫阴道炎
这种阴道炎是由致病原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通过性交传播或间接传播,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白带变为淡黄色泡沫状,严重时白带可混有血液或兼有灼热感、性交痛。伴有尿道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或血尿。
4、淋菌性阴道炎
这种阴道炎是由致病原淋病双球菌引起,可通过不洁或混乱的性交而传播。也有少数人因借穿感染淋球菌的泳衣或通过淋球菌污染的浴缸、坐便等间接传染。其症状为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白带,阴道口红肿疼痛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妇科炎症,有10%~20%的此类患者可出现不孕或宫外孕。
5、幼女阴道炎
此病多见于穿开裆裤的小女孩。发病原因是女孩在玩耍时坐在地上,或将手指直接捅进阴道,或往阴道里置放异物,致使外阴、阴道受污染,诱发阴道炎。主要症状为外阴红肿、阴道内流水样分泌物、阴道灼痛或剧痛难忍。
6、老年性阴道炎
此类阴道炎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绝经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病菌趁机入侵繁殖引起阴道炎。其表现是外阴瘙痒或有灼热感,严重时可有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淡黄色,或有血性脓样白带,并伴有臭味等症状。
7、加特纳菌性阴道炎
这种阴道炎是由致病原加特纳杆菌引起,可通过性交传染,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流行率较高。患者在急性期可表现为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爬山后膝盖疼怎么办
之前听一位长者说自己的爬山经历,退休之后,每天都会登山,从未间断,并且经常参加老年人登山比赛,多次获得冠军,但是就在不久前感觉膝盖疼痛加剧,事实上之前一直间断性有膝盖疼痛的情况,只是没有重视,医院说他膝盖连接上下骨之间的半月板已经磨损殆尽,所以才会如此疼痛,登山爱好固然是好,但是不正确的登山方式加上长年累月高强度的登山练习容易损伤肌肉和膝盖组织,造成膝盖疼痛,轻微的膝盖疼痛,早发现的话,还可以恢复,如果像那位长者就再难恢复了。所以提醒各位,尤其年纪大的老人,登山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那么膝盖轻微疼痛如何快速恢复呢?
1.涂红花油缓解
将红花油倒入掌心,均匀涂抹于膝盖,然后进行适当的揉搓按摩,使之充分吸收。红花油能够加速疼痛部位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热敷泡脚休息
用热毛巾敷于膝盖处,然后用热水泡脚,好好的休息,避免让腿部再次承受较大的压力,但是稍微走动散步有利于恢复。
3.预防膝盖损伤
爬山前最好准备一根登山杖,用手臂的力量承担一部分膝盖和腿部承受的压力,带的东西不要过多过重,如果你不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最好不要负重登山,要轻装上阵。另外登山途中适当改变着力点,尤其是下山的时候,腿尽量弯曲,不要僵直,要有弹性,减轻膝关节摩擦的程度和承受的重量。
爬山如何保护膝关节
①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下肢的热身运动,如压压腿、屈屈膝及活动脚踝等。
②中老年人爬山最好使用登山杖。可以分担下肢关节的负担,有效地保护本已出现老化的关节。
③建议老年人登山最好选择穿一双厚底防滑鞋,一是可以防滑,二是得到缓冲。
④登山时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就要停下来休息下,合理规划爬山时间。
老寒腿须加强锻炼注意保暖
立冬后,到医院就诊的“老寒腿”患者日渐增多。记者了解到,以往患“老寒腿”的多是老年人,近年来却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一些冬天穿短裙的年轻女子。专家提醒,寒冬季节,年轻人更要慎防“老寒腿”。
“老寒腿”并非老年人专利
前两天,家住长安区的W女士,时常感到两腿酸麻胀痛,关节还有点痛,出行十分不便。经医生诊断为患有“老寒腿”。W女士听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才三十几岁就得了“老寒腿”。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介绍说, “老寒腿”多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由于膝关节几乎承受着人体全身重量,人老以后,膝关节易老化,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易发生骨性关节炎,便会关节不利,行动不便。所以多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但从临床上看,“老寒腿”虽带着“老”字,却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如今年轻患者逐渐增多。其常见症状表现为下肢及关节发凉,腿部酸麻胀痛或有沉重感,疼痛和行动不便,关节畸形等。受寒时症状还会加重、反复发作。
医师称,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不及时增加衣物,即使在冬季也穿得很单薄,不少女性为了漂亮,还特别爱穿裙子,还有很多爱穿高跟鞋,这样就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如果这样长期下去的话,到了中年以后,老寒腿就会找上门来。另外,一些年轻人特别爱剧烈运动,大的活动量很容易让关节过度摩擦劳损,引起病变,也易得“老寒腿”。
注意保暖很重要
“老寒腿”的发生,多是受风寒湿侵袭,所以在天气变化时,特别在冬季,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风寒湿的侵袭,这是预防老寒腿的关键。医师建议,预防“老寒腿”,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膝关节的保暖防寒,要避免过度疲劳,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
另外,在加强保暖的同时,要坚持适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还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但注意要尽量少做些会加重关节负荷的运动。打太极拳、各种体操等小运动量的活动,可提高关节灵活性,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出汗为度。也可以每天行走半小时,注意要快慢结合,前进后退交替走。游泳、高抬腿等运动也对增加肌力,稳定关节有好处。对于有明显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如千年活骨膏等之类的纯中药外敷药膏缓解疼痛。平常饮食可进行一些平补或温补,牛奶和萝卜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注意补钙但不要盲目,过量补钙也会造成关节疼痛。
所以,专家提醒,年轻女性在爱美之余,更要提高健康意识,最好加穿厚棉袜等衣物。另外,体弱早起者早晨骑车时也应注意膝盖及腿脚保暖,警惕“老寒腿”提前找上门。一旦出现“老寒腿”的症状,如疼痛、酸胀、关节活动不灵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日常人们如何预防抑郁症
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警惕抑郁症找上你,不要以为只有工作压力大的人才会患上抑郁症,其实生活中整天乐呵呵的人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那么日常人们如何预防抑郁症呢?专家建议,预防抑郁症要多交朋友,大家一起开心才是真的开心!还有登山也是预防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下面为大家分享日常人们如何预防抑郁症?
1日常人们如何预防抑郁症?专家建议大家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2日常人们如何预防抑郁症?登山扩胸襟是抵抗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专家说,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
3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4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5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
不适合爬山的老年人有哪些
一、心脏病 爬山易引起心律失常
对于医生来说,如果说骨关节炎患者爬山,要被给予黄牌警告的话,那么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老年患者们爬山,则是要直接亮出红牌,判罚离场。专家告诉记 者,老年人体内各个器官都在衰退,而爬山是一项耗氧量很大的运动,若进行强度过大的爬山运动,就会让体质不好或有心脏病的患者,产生疲劳以及呼吸困难,而这些人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会心电不稳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脏猝死。除了心脏病患者外,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女性50岁以上,男性40岁 以上)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已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特别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人,也是不适宜爬山的。
二、慢性病 强求登山会加重病情
此外,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是不适合爬山的,其中包括慢性肾炎、肾病、血液病、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并症。患上以上提到的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爬山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观察到自己的身体异常变化,很容易使得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还有可能出现突发的一些情况,这些慢性病患者爬山时如过不注意身体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突发险情,如果在重阳时非要凑热闹登山的话,也建议慢慢爬,若半途累了即可下山,不要强求自己登到山顶。
三、骨关节炎 爬山加剧关节软骨磨损
登山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无限风光、吸收清新空气、令心情开朗愉悦,还可以锻炼身体。专家表示,老年人身体内游离钙流失很快,骨骼无法有效地吸收钙,造成骨质疏松,容易诱发老年骨折。而常登山则可以防治骨质疏松,促进身体循环系统正常运作、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
骨性关节炎需避免几个运动
1、爬楼梯: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爬楼梯时对关节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如关节炎发生在膝关节的,那么在爬楼梯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是人体自身重量的3倍左右,可给关节造成更大的损伤,因此膝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尽量少爬楼梯。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尽量少下楼,以避免给关节造成更大的影响。
2、登山: 登山和爬楼梯所需要关节承重量是一样的,所以对关节损伤的原理也一样,同样可对膝关节造成损害,从而加重关节炎的症状,因此也不宜登山。
骨性关节炎除应避免这两项运动外,平时生活中还有一些方面要注意,如下面两点就要注意:
1、不要穿高跟鞋:对于女性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穿高跟鞋是会导致身体重心向前移,从而也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女性朋友要提高警惕。
2、避免久站久坐:久坐的话,可结身体的某一部位造成压力压力,所以对于平时需长时间坐着工作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隔一段时间就起来走动一下,以防加重关节的损伤。
老年人要警惕退变性关节炎
提到关节炎,很多人都将其与风湿病对等。其实,关节炎分为几类,有感染性的,还有一种是退变性的,而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近日,记者走访了江门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林毅忠介绍,在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而有近八成都属于软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医生提醒,软骨关节炎并不可怕,大部分通过吃药可以治愈。
疼痛是关节炎信号
据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正常的关节可以用到六七十岁。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但是这种关节炎并不可怕,只是正常的退变现象。而它给你信号是痛,所以痛了你就要及时看医生。”林医生提醒市民,关节炎最初的症状就是疼痛,然后僵硬,活动受限。最坏的结果就是关节无法使用。
“医院门口一个妇女,四十多岁,卖了十几年水果,平时骑三轮车,负荷大,上楼梯都不行。最后来看了,治疗了3个月后又开始骑车卖水果,所以说关节炎是可以治好的。正常的关节是可以伸直、弯曲的,一旦感觉疼痛了就要引起注意。”据林医生介绍,骨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两类人群中,一种负重多、经常爬高爬低的人群;还有一种就是举重、足球、羽毛球等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作为关节科的医生,有一种运动是不主张的,那就是登山。”他提醒,登山要适可而止,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不能太过于频繁地爬山。
早治疗早控制病情
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的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吃药方面,病情轻度可以吃非甾体消炎药,以减少关节积液;吃保护软骨的药,则主要用来补充氨基葡萄糖,因为人体的软骨一旦磨损后,自生就很难,即使是生成,质量也不一样;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关节内用药,即在关节上抽掉积水,注入玻璃酸纳,用以保护软骨,抑制积液。”林医生介绍说,如果用药无法控制病情,就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医治。
据了解,目前,骨关节炎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关节镜手术、截骨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通过关节镜手术,可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如果都不行的话,最后就要进行关节置换,换人工关节。”林医生解释道,人工关节与假肢是两回事,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止咳不化痰肺炎找上门
今年春天的气温,简直就像坐云霄飞车,动辄就是七八摄氏度的降温、升温。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有些尚且扛不住如此大幅度的温差,更不用说本就身体柔弱的孩子了。咳嗽、发烧、流鼻涕,种种感冒症状,让爸妈操透了心。但是,千万要记得,着急上火不能成了大人乱用止咳药的借口。
有调查数据显示,肺炎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其中相当一部分儿童的肺炎,都是由咳嗽发展而来的。而事实上,由咳嗽引发的肺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由于许多家长步入了单一止咳这一误区,以致延误了孩子病情,并导致了肺炎的发生。
准确来说,咳嗽属于感冒的外在表现,就像发烧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病情的作用,而单一止咳,只能说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不仅无法除根,甚至会掩盖病情、留下隐患。
首先,普通止咳药,只能管一时之用,很难治愈反复咳嗽。现在很多药的止咳原理,是使孩子的神经中枢受到压制,咳嗽症状得以控制,但如此一来,产生咳嗽的根源依然存在,孩子一旦停止服用止咳药,咳嗽症状就会立刻出现。
其次,痰液不排,引发肺炎。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如果强行将这个清除体内“垃圾”的通道阻断,又不解决产生咳嗽的根源——痰液,那么咳不出的痰大量积存在支气管和肺里,则容易引起很多问题,细菌也好,支原体也好,衣原体也好,将会进一步感染肺部组织,从咳嗽、气管炎引起严重的肺炎。不但需要住院治疗,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衰、呼吸衰竭等严重病症,危及孩子的生命。
止咳需要从根本出发。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小儿肺热生痰,有痰则咳。因此,止咳需要化痰、止咳、清肺三管齐下。神苗牌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组方中含有强效化痰的中药成分,能够快速分化痰中的黏性物,从而使浓痰变稀痰,稀痰被咳出,痰消则咳止;组方中的清肺火成分,能够深入肺脏内部,全面清除肺热,阻止浓痰产生,并对肺脏进行系统修复,恢复肺脏的正常功能,防止肺炎发生,从根治咳。此外,神威药业生产的“神苗”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取方于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传统方剂——“麻杏石甘汤”,无毒、副作用,可谓是儿童咳嗽的首选用药。
老人常登山关节炎找上门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外科李永刚副主任医师介绍,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大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严重的甚至不能屈膝,影响日常起居。
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每年到了秋冬季节都要爬紫金山,几乎每两天就要爬一次山,近期两人先后感到膝盖疼痛,特别是上下坡时疼痛加剧,经检查老夫妻俩的膝关节由于长期摩擦受损而导致骨性关节炎。
专家告诉记者,南京许多老年人秋冬季特别喜欢爬山,认为爬山可以增强体质,对心脑血管有较大的益处,却忽视了对膝关节的保护。专家指出,膝关节是负重关节,也是最易受伤的关节,人站立时膝关节要承受人体体重的二分之一,爬山登高时更会加剧膝关节软骨间的摩擦,使膝关节软骨间压力增加,加上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骨质退变,如果长期负重就会加速磨损,导致膝关节损伤,严重的甚至引起膝关节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骨科专家建议最好采用对膝关节没有损伤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爱好爬山的老人要把握好度,爬山次数不能过频,速度不能过快,可以两周爬一次山,爬山时最好用拐杖支撑代步。此外老年人保护膝关节还应该做到合理饮食,避免多吃高脂食物、食用过多的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