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足窍阴准确位置图片 足窍阴类属功效

足窍阴准确位置图片 足窍阴类属功效

类属:足窍阴为足少阳胆经之井穴,属金。

功效:开窍泻热,清利头目,清泻肝胆。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夜寐不宁,胸胁痛,失眠,心烦,口苦,咳逆,月经不调。

失眠刮痧刮哪里 肝郁化火型失眠刮痧疗法

取穴:四神聪,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

刮痧顺序:先点揉头顶四神聪,然后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足背部行间至足窍阴。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四神聪为局部取穴,宁心安神;行间平肝降火;足窍阴降胆火以除烦;风池疏调肝胆而止痛头晕;神门宁心安神。

足窍阴在身体什么位置

足窍阴穴的位置:位于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窍阴怎样找方法简单 足窍阴的作用机制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之井穴,足少阳经脉气由此而发,五行属性属金,井穴的最大特点是宣泄郁热,醒脑开窍,所以足窍阴可宣泄胆经郁热,治疗热邪循经上扰头面的疾患,达清利头目之效;并可清泻肝胆,治疗邪热郁热肝胆所致的胸胁疼痛,心烦口苦;以及木火刑金所致的咳逆;热邪内扰,心神不安的心烦,失眠,多梦,夜寐不宁;肝胆二脉,皆循行少腹,抵阴部,所以本穴调理月经是通过肝胆经气,加强肝胆疏泄功能而起效的。

足窍阴是什么经络

1、足窍阴穴: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窍阴,《圣济总录》名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井(金)穴。

2、穴位含义: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3、“足窍阴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足窍阴穴”。

4、胆经井穴。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足窍阴在身体什么位置 足窍阴的按摩手法

两手手指指腹垂直按压足窍阴穴1—3分钟,左右各1次,每天坚持按摩,能保健足部,缓解全身神经痛。(或用拇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足跟痛、下肢麻木)。

中医教你刮痧治疗失眠的方法

1、肝郁化火

取穴 四神聪、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

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顶四神聪,然后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足背部行间至足窍阴。

刮拭方法 泻法

方义 四神聪局部取穴宁心安神 行间平肝降火 足窍阴降胆火以除烦 风池疏调肝胆而止头痛头晕 神门宁心安神。

2、心脾两虚

取穴 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下肢三阴交。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3、肾阴虚

取穴 四神聪、风池、太溪、肾俞

刮拭顺序 先点按四神聪,再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肾俞,最后刮太溪穴。

刮拭方法 补法

方义 四神聪疏通局部气血 风池祛风活络止头痛,头晕 太溪滋阴补肾 肾俞益肾气聪耳。

足窍阴在什么地方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经穴的穴道,位于人体的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快速取穴法:侧坐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由第4趾趾甲外侧缘(掌背交界处)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祛风止痛,通经聪耳之功,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泄热,利胁,通窍的作用,对于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够治疗脑贫血,胆道蛔虫症。

足窍阴自我取穴按摩方法

1.正坐,垂足,抬起左脚翘放在座椅上,伸出左手,轻轻握住左脚的脚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轻轻掐按穴位。

2.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会有酸,胀,痛的感觉。

3.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

刮痧治疗失眠的方法

1、肝郁化火

症状:失眠的同时还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入睡后则多梦易惊醒,胸胁胀满,善太息,易生气,口苦目赤,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

取穴四神聪、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

刮拭顺序先点揉头顶四神聪,然后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足背部行间至足窍阴。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四神聪局部取穴宁心安神行间平肝降火足窍阴降胆火以除烦风池疏调肝胆而止头痛头晕神门宁心安神。

2、心脾两虚

症状: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

取穴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刮前臂神门,最后刮下肢三阴交。

足窍阴准确位置图片 足窍阴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阿侧,距趾甲角0.1寸。

简易取穴:位于足部4趾末节外侧旁开0.1寸处即是。

相关推荐

阴谷的准确位置图片 阴谷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简易取穴:站立,微微屈膝,位于膝后腘横纹处,在其内侧端可以摸到腘窝处的一条明显肌腱,肌腱内侧即是。

胆经的走向

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头面穴,在眼外眦0.5寸),上下行走散布于侧面部耳前后及前额,后项,分别与三焦经,小肠经,督脉,胃经,心包经交会,深入横膈,联络肝,统属胆腑。再沿胁肋走出少腹两侧,环绕阴毛入股关节。另一支从缺盆下行,沿腋部至侧胸过季肋与肝经,膀胱经交会,下行处臀部,大腿外侧,膝外侧,小腿外侧至外踝前丘墟穴后经足4与5跖骨间的足临泣穴等止于第4趾端的足窍阴穴,别一支横出足大趾的从毛处大敦穴与肝经会合,属胆络肝,通带脉,阳维脉。

石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门穴的类属功效

类属:石门穴为三焦腑之募穴。 功效: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清热利湿。 主治:1.腹胀,腹痛,泻痢,绕脐痛,疝气;2.小便不利,水肿,淋证;3.遗精,阳痿,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头窍阴的准确位置图片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方,天冲(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与完骨(耳垂后面凸骨下方沿后缘浅凹处,压有振动感)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片 上脘类属功效

类属:为任脉与足阳明,手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降逆,利膈化痰。 主治: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呃逆,腹胀纳呆,黄疸,癫狂症。

足窍阴在什么地方 足窍阴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祛风止痛,通经聪耳之功,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泄热,利胁,通窍的作用,对于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够治疗脑贫血,胆道蛔虫症。

头窍阴的准确位置图片 头窍阴的作用

头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内应于脑,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故可疏风清热, 用于风热上扰的头痛,眩晕,太阳少阳经气阻滞的颈项强痛;并可清泄少阳,通利耳窍,作用于少阳胆热所致的耳鸣,耳痛,口苦,胁痛等。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包穴类属功效

类属:为脾之大络。 功效:宽胸利胁,通络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1.胸胁胀满疼痛,气喘;2.全身尽痛,四肢乏力。3.支气管哮喘,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无力等。

足窍阴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窍阴自我取穴按摩方法

1.正坐,垂足,抬起左脚翘放在座椅上,伸出左手,轻轻握住左脚的脚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轻轻掐按穴位。 2.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会有酸,胀,痛的感觉。 3.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

完骨的准确位置图片 完骨穴类属功效

类属: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耳后痛,颈项强痛,喉痹,口眼歪斜,目痛,耳鸣,耳聋,失眠,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