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自己的头痛
如何鉴别自己的头痛
引起头痛的病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具体如下:
感染
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血管病变头痛的症状不同,缓解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原发性的,则可以尝试自己缓解,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则要赶快去医院治疗了。
1)、偏头痛
发病率最高,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尤其多,典型偏头痛病人多在青春期发病,大多数还有家族史。20%的偏头痛病人发作时有先兆,比如情绪低落、“眼前冒金星”等。表现为从一侧眼眶后部开始,逐渐加剧并扩展到半侧甚至整个头部。疼痛通常是脉搏式跳痛。当情绪波动、喝酒或月经来潮时特别容易诱发。维持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天。
2)、紧张性头痛
通常在情绪焦虑或忧郁、紧张时发作,头、颈、肩胛的位置不当也会引发。疼痛位置大多在后枕部和颈部,有时是额头疼,呈持续性的钝痛,头部还可能伴有紧箍感和重压感,一般在起床后就会开始头部不适,头疼逐渐加重或长时间维持疼痛。
3)、三叉神经痛
常在刷牙、洗脸、吹头发、说话、打呵欠时突然发生单侧头脸部的剧痛,每次疼痛发作时间比较短,从数秒钟到数分钟都有,停止得也很突然,还会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筋、眼结膜充血和流泪等症状。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占位性病变
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头面、颈部神经病变
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不疼痛。
全身系统性疾病
高血压病、贫血、肺性脑病、中暑等引起头痛。
颅脑外伤
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毒物及药物中毒
如酒精、一氧化碳、 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内环境紊乱及精神因素
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头痛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1.头痛同时伴剧烈呕吐者提示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可见于偏头痛。
2.头痛伴眩晕者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
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肿瘤。
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6.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青光眼或脑瘤。
7.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隙出血。
8.头痛伴癫痫发作者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
9.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者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
10.丛集性头痛多见于中年男性,发作前无先兆症状,突发于夜间或睡眠时,疼痛剧烈呈密集性发作而迅速达到高峰,从一侧眼部周围或单侧面部开始而快速扩展,甚则波及同侧肩、颈部,呈跳痛或烧灼样痛,站立可减轻,伴同侧眼面潮红、流泪、鼻塞、流涕等,疼痛持续数10分钟至2小时,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必要时作组胺试验可协助诊断。
11.鼻窦炎疼痛常位于前额及鼻根部,晨起加重,伴鼻塞、流脓涕等。部分患者因继发性肌肉收缩而出现颈部疼痛和后头痛。检查鼻腔可见有脓性分泌物,病变鼻窦部位压痛明显。
教你鉴别自己的头痛
1)、偏头痛
发病率最高,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尤其多,典型偏头痛病人多在青春期发病,大多数还有家族史。20%的偏头痛病人发作时有先兆,比如情绪低落、“眼前冒金星”等。表现为从一侧眼眶后部开始,逐渐加剧并扩展到半侧甚至整个头部。
疼痛通常是脉搏式跳痛。当情绪波动、喝酒或月经来潮时特别容易诱发。维持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天。
2)、紧张性头痛
通常在情绪焦虑或忧郁、紧张时发作,头、颈、肩胛的位置不当也会引发。疼痛位置大多在后枕部和颈部,有时是额头疼,呈持续性的钝痛,头部还可能伴有紧箍感和重压感,一般在起床后就会开始头部不适,头疼逐渐加重或长时间维持疼痛。
3)、三叉神经痛
常在刷牙、洗脸、吹头发、说话、打呵欠时突然发生单侧头脸部的剧痛,每次疼痛发作时间比较短,从数秒钟到数分钟都有,停止得也很突然,还会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筋、眼结膜充血和流泪等症状。
头痛诊断鉴别
一、诊断
1.询问病史
(1)一般信息:包括职业、年龄、性别。50岁以上首次出现头痛的则不大可能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及精神性头痛;小儿偏头痛时头痛往往不严重而眩晕症状明显;女性患者头痛与月经有关考虑偏头痛可能;而劳累过度亦可引起头痛。
(2)既往史:包括既往其他病史、家族史、用药史、外伤史、手术史、中毒史、月经史、类似发作史。
(3)症状情况:头痛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发生速度、影响因素、伴随症状等。
1)头痛的部位:疼痛部位局限于眼眶、枕后、三叉神经分布区要考虑神经痛,分别为眶上神经痛、枕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可能;后颅凹病变常出现枕项区疼痛;而幕上病变的头痛常位于前额颞部和顶区;颅内压增高或急性颅内感染多出现弥漫性头痛;而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发头痛有定位意义。
2)头痛的时间:突然发生、持续时间极短,多为功能性疾病,如神经痛;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往往考虑血管神经性头痛可能,如偏头痛、肌收缩性痛、三叉神经痛等;持续性进行件头痛考虑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病变可能:丛集性头痛多发生在夜间;晨起头痛加重考虑颅内占位病变或鼻窦炎症。
3)头痛的性质:搏动性头痛首先考虑血管性头痛;发作性电击样疼痛为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疾病引发的头痛往往是钝痛或胀痛;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头痛为隐隐作痛;劳累所致头痛为肌紧张性头痛,常有紧箍感。
4)头痛的程度:头痛的程度除了与疾病有关外,还与人的耐受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剧烈疼痛常见于神经痛、偏头痛、恼膜炎等:中度疼痛常见于颅内占位病变、慢性炎症;轻度疼痛多见于神经官能症、部分血管性头痛等。
5)头痛的发生速度:急性突发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另外还有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感染等;缓慢发生的且进行性加重并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考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无颅内高压症状的也可出现于紧张性头痛。
6)头痛的影响因素:咳嗽或头部转动可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头痛加剧;直立位可使肌紧张性头痛加剧而使丛集性头痛减轻:压迫颞额部动脉可使血管性头痛减轻。
7)头痛的伴随症状: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见于偏头痛;头痛剧烈并进行性加剧的恶心、呕吐为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有短暂视力障碍的考虑偏头痛;伴眼痛、眼压增高的考虑由青光眼等引起;伴视乳头水肿或出血常为颅内压增高或高血压脑病;伴精神症状多考虑额叶病变。
2.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对于头痛患者来讲,体温与血压尤为重要,因为血压高可直接引起头痛,而体温升高则要考虑感染引起的头痛,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要进行及时抢救,马上进入在重急诊处理流程进行紧急处理,同时监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2)一般检查:主要为皮肤面色和气味检查等。
1)皮肤面色检查:面色发红考虑高热或高血压引起头痛;醉酒貌者要考虑酒精中毒引起;有头部外伤痕迹考虑外伤所致;高热而无汗者头痛考虑中暑可能;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有大量出汗;樱桃红色皮肤结合病史考虑一氧化碳中毒可能。
2)气味检查:酒精中毒可间及酒味;有机磷农药中毒可闻到蒜味等。
(3)相关系统的检查: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神志、瞳扎和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四肢肌力、肌张力的检查。如果神经系统体征阳性往往考虑颅内疾病,如果没有神经系统体征则考虑全身性疾病。倘若考虑有五官科疾病则应进行五官科系统的检查。
3.辅助检查
通过以上两步对头痛患者病史以及体征的了解,应该有一个大致的诊断方向,是颅内疾病(常见于神经系统体征阳性者)还是颅外疾病(常见于神经体征阴性者)。
(1)考虑颅内疾病的应马上给予头颅CT或者头颅MRT检查。考虑为颅内疾病者予头颅CT或MRI检查不易发现,经家属同意可予脑脊液检查;而考虑癫痫者可用脑电图检查。
(2)考虑颅外疾病的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急性中毒:应结合病史、体检同时进行毒物的检查即可确定。
2)全身感染:应进行血常规和有关抗体的检查,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则要考虑感染。有关抗体检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传染病进行的。
4.初步诊断
对于头痛的诊断可以有两种方法。
结合以上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1)首先确定是颅内疾病还是颅外疾病。
2)确定是颅内疾病,则要确定具体是哪一种疾病。一时难以确定的,应先排除较为严重的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炎、脑膜炎(以上疾病头颅CT或MRI均可确诊)。尔后再考虑是不是由以下几种常见病所致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3)颅外疾病则要考虑是中毒还是全身感染。若是中毒,要诊断是何种中毒;若是全身感染,则要诊断是何部位感染。
二、鉴别诊断
1.头痛同时伴剧烈呕吐者提示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可见于偏头痛。
2.头痛伴眩晕者见于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
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肿瘤。
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6.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青光眼或脑瘤。
7.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隙出血。
8.头痛伴癫痫发作者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
9.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者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
10.丛集性头痛多见于中年男性,发作前无先兆症状,突发于夜间或睡眠时,疼痛剧烈呈密集性发作而迅速达到高峰,从一侧眼部周围或单侧面部开始而快速扩展,甚则波及同侧肩,颈部,呈跳痛或烧灼样痛,站立可减轻,伴同侧眼面潮红,流泪,鼻塞,流涕等,疼痛持续数10分钟至2小时,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必要时作组胺试验可协助诊断。
11.鼻窦炎疼痛常位于前额及鼻根部,晨起加重,伴鼻塞,流脓涕等,部分患者因继发性肌肉收缩而出现颈部疼痛和后头痛,检查鼻腔可见有脓性分泌物,病变鼻窦部位压痛明显。
偏头痛的鉴别诊断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又称组胺性头痛,临床较少见。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眼眶部、球后和额颞部。起病突然而无先兆,发病时间固定,持续15分钟至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剧烈疼痛,常疼痛难忍,并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多不伴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头痛中可出现HORNER征。发病年龄常较偏头痛晚,平均25岁,男女之比约4∶1。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型头痛。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 。头痛常呈持续性,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头皮、颈部有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是一种以头痛和眼肌麻痹为特征,涉及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的炎性疾病。为阵发性眼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伴随动眼、滑车和(或)展神经麻痹,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疼痛发作后两周内出现,MRI或活检可发现海绵窦、眶上裂或眼眶内有肉芽肿病变。本病持续数周后能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疼痛和眼肌麻痹缓解。
头痛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头痛程度有轻有重,疼痛时间有长有短。疼痛形式多种多样,常见胀痛、闷痛、撕裂样痛、电击样疼痛、针刺样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动感及头部紧箍感,以及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继发性头痛还可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或体征,如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发热,血管病变常伴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头痛依据程度产生不同危害,病情严重可使患者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诊断
头痛诊断依据患者头部疼痛部位即可诊断。在头痛的诊断过程中,应首先区分是原发性或是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程,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任何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基础之上。头痛病因复杂,在头痛患者的病史采集中应重点询问头痛的起病方式、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头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有无前驱症状,及有无明确的诱发因素、头痛加重和减轻的因素等。同时,为更好鉴别头痛病因及性质,还应全面了解患者年龄与性别、睡眠和职业状况、既往病史和伴随疾病、外伤史、服药史、中毒史和家族史等一般情况对头痛发病的影响。全面详尽的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头痛的病变所在。适时恰当的选用神经影像学或腰穿脑脊液等辅助检查,能为颅内器质性病变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头痛的临床症状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头痛的病情。
神经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临床特点为突然发作的头部剧痛,头痛可自动或用药后缓解,常反复发作,间歇期无头痛及后遗症。本病国内外均相当常见,患病率约占人口的10%。
偏头痛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部分偏头痛患者,尤其是有先兆型偏头痛多数有家族史,很多偏头痛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在精神刺激、环境变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容易引起头痛发作,偏头痛的发生常受内分泌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偏头痛开始于青春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头痛可在闭经后停止,但亦有发作增多的报道。
(一) 临床特点
首次发病多在青年或成人早期,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发病者亦不不少见发作频率不定,自每月1次,每年1次至每月数次,每年数次不等,偶尔多达每达每周两次。偏头痛的表现主要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普通型偏头痛 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无明显遗传史,前驱症状不明显,头痛常呈:1双侧性,或开始于一侧而波及对侧,也有双侧交替发作;2搏动性;3重度患者可影响日常活动;4上楼梯或类似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及畏声。头痛时间一般较长,可持续1-3d,常因精神紧张,疲劳而诱发。
2、典型偏头痛 此种类型的偏头痛约占偏头痛的10%左右,60%-80%有遗传史,往往从青春期开始发病,发病由每日1至数次至数月1次不等,间歇期不定。其发作分为四期:1前驱期:在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左右,主要表现为痛对侧视野出现闪光暗点,有时基至出现同向偏盲,并可有言语障碍、口唇、手指麻木、眩晕、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2头痛前期:前驱症状消失后突然出现搏动性头痛、多位于一侧颜面或顶部。3头痛期:头痛期:头痛逐渐消退多移行至入睡,有时表现为兴奋、欣快。
3、眼肌瘫痪型偏头痛 患者一般先有或无先兆偏头痛史。在一次偏头痛发作1-2 d后头痛逐渐减退之际,发生该侧的眼肌瘫痪。受累神经多为动眼神经,其次为展神经。瘫痪持续数日至数周后恢复。不定期发作,大都在同侧。多次发作后,瘫痪可能经久不愈。并能除外鞍旁病变。
4、视网膜型偏头痛 反复单眼出现盲点或单眼盲持续不到1h,眼症状出现后至头痛的间隙不超过1h,但头痛可先于眼症状出现;并能排除眼或血管病变。
5、儿童期周期性综合征(偏头痛等位症)
可能为偏头痛先兆或伴随偏头痛。它可分为:
(1)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常为健康儿童突然出现十分严重的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伴有平衡障碍、焦虑、眼震、呕吐。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正常。
(2)儿童期交替性偏瘫:婴幼儿交替性偏瘫,智力障碍及伴其他阵发性症状如强直性发作、肌张力异常、舞蹈手足徐动样运动,或其他眼肌运动异常,植物神经障碍。
紧张性头痛
头颈部肌肉持久收缩的头痛称紧张性头痛。一般有两种情况即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引起头痛和由于颈部疾病引起反射性肌紧张性收缩,如颈椎骨性关节病、颈部外伤或颈椎间盘病变等。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忧郁或焦虑使头、面、颈、肩部肌肉持续痉挛和(或)血管收缩缺血所致,少数则由不良姿势或头颈部其他疾病引起。起病年龄多在30岁前后,女性较多,呈非搏动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痛。本病有时和偏头痛并存,称为混合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发作时间长者。检查除偶然发现肌肉痉挛外无其他发现。
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理有几种学说:1钾离子致病学说;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学说;3精神学说;4姿势、烟酒等,尤其是采用某种姿势长久工作,如伏案工作者,长时间低头、屈颈,造成慢性、持久的颈部肌肉收缩,引起疼痛。
丛集性头痛
丛集头痛又称群发性头痛、组胺性头痛。是一种表现为头痛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生疾病,表现为周其性头痛,其发作似成群而来,以反复的密集的发作为特征。男生多见,发病可与组胺、前列腺等有关。
脑外伤后头痛
脑外伤引起的头痛涉及器质性因素与心理因素。器质性因素如头颈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颅压增高或降低、反射性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头痛。
1、急性脑外伤性头痛 急性脑外伤者除昏迷患者不能主诉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如脑挫裂伤患者,外伤性头痛后除大脑功能发生改变外,还有脑组织水肿、出血、撕裂,多数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伤后昏迷时间较长,清醒后头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并伴有颅压高,表现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检查可有定位体征,CT检查可见有颅内出血和颅骨骨折等影像,腰穿脑脊液呈血性或镜下有红细胞,严重患者可有脑疝症状和体征。
2、慢性脑外全国各地性头痛 慢性脑外伤性头痛是指脑外伤后再次出现的头痛或脑外伤后头痛一度减轻又逐渐加重。多由于脑外伤后形成的硬膜下血肿或积液所致。临床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颅脑外全国各地史,头痛呈一度缓解或消失,于3周后又出现头痛且逐渐加重;头痛剧裂时伴恶心、呕吐;积液量大时压迫脑实质可有定位体征。
头痛型癫痫
头痛型癫痫是间脑癫痫的特殊类型,又称植物性发作,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丘脑下部发作性功能率乱,以发作性头痛伴植物神经症状为主,一般无躯体抽动。头痛型癫痫病按临床发作属单纯部分发作,随着检查手段和研究水法的进展,简单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已经不能反映癫痫发病的复杂性质,遗传倾向和脑内有癫痫性病理改变为其主要致病因素。
1、临床表现 发作性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多汗、面色改变、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头痛多在前额部、双颞部或单侧颞部、枕部、顶部、少数全头痛;头痛持续时间10min至半小时,极少数在1h以上;一般无明显先兆,个别病例合并有癫痫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年龄在5-25岁间,典型病例有家族史;服用麦角胺制剂无效,抗癫痫药效果明显。
2、辅助检查 脑电图大多示两侧阵发性高波幅θ或δ节律,阵发性或散发性尖波、尖-慢波、棘-慢波,少数局限于颞、顶、枕部的棘-慢波发放,个别病例出现各导联6次/秒,正相棘波,提示脑中线深部有功能紊乱。脑CT可以发现继发性癫痫的原发病灶。
3、诊断要点 反复发作性剧烈头痛,自行缓解,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或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显示癫痫放电波。服一般止痛药无效,而抗癫痫药效果明显。
其他头痛
1、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头痛 多为中年以后出现类似偏头痛的发作,疼痛固定在一侧,无周期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或其他脑神经症状,可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脑血管造影可确诊。
2、脑血管畸形 多在年轻时开始出现头痛,可有癫痫发作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史,脑血管造影可确诊。
3、颅内肿瘤 早期头痛可偏于一侧,多呈持续性,可有局灶症状及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脑CT或MRI检查可确诊。
4、癫痫 局灶性癫痫发作型中的感觉性发作,失语性发作和动运抑制性发作,其时程均远较偏头痛先兆为短,且不断发头痛。对于不甚典型的偏头痛等部位发作,则须结合病史考虑。
儿童颞枕叶癫痫,以视幻觉、发作性头痛和意识障碍为特征,其意识变化可能短促而不明显。此外,部分偏头痛发作时的脑电图记录,可以呈现局灶性慢活动,甚至尖波、棘波,尤其是偏瘫型和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其区别在于偏头痛不发作时,脑电图上无局部异常或癫痫性活动。
5、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性头痛很少自青春期开始;发病时程也不相同。神经官能症性头痛,常伴有其他主诉如失眠、记忆力减退、注力不集中等,均属经常存在而非发作性。
6、慢性阵发性偏侧头痛 此型头痛与丛集性头痛相似,不同点为:持续时间较短2-15min ;发作更频繁;常见于女性;吲哚美辛有效。
7、五官疾病所致的头痛 眼、耳、鼻副鼻窦、牙齿等处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面部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一般有相应器官的局部检查的阳性发现,如急性副鼻窦炎有局部压痛及脓涕等。
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
1、丛集性头痛:少见,一侧眶周发作性剧烈头痛,特点是反复密集发作。家族史罕见,发病较偏头痛晚,平均25岁,男性多见,在丛集发作(数周至数月)期内一次接一次成串发作,极剧烈单侧持续非搏动性头痛,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开始鼻旁烧灼感&眼球后压迫感,伴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和Horner征等,可伴头痛侧眼睑下垂。饮酒或应用血管扩张药可诱发。几乎每日同一时间(常在晚上)发作,从睡眠中痛醒。每年春、秋季发作一两次,发作间期数月或数年无头痛。功能MRI显示发作期间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2、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海绵窦特发性炎症伴头痛和眼肌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壮年多见。头痛发作常表现球后及眶周顽固性胀痛、刺痛和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和呕吐,数天后出现痛侧动眼、滑车或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光反射消失等。持续数日至数周缓解,数月至数年后又可复发。皮质类固醇口服有效。
3、偏头痛性梗死:极个别情况,偏头痛可继发缺血性卒中,偏头痛渐进性病程和自发消退2个特点可与脑卒中区别。
4、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偏头痛样头痛,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