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心病中医推荐针灸治疗
治疗风心病中医推荐针灸治疗
体针取穴
上肢取穴肩俞、曲池、合谷、臂臑、外关、中渚,阳池。下肢取穴环跳、风市、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三阴交、照海、八髎。脊背取穴风池、天柱、大 椎、身柱、命门、肺俞、脾俞。每次每组穴位选3~4个穴位,交替使用。
简易方治疗
(1)老丝瓜1个,向日葵花盘10个,两味浓蒸取汁,用滚沸药汁冲生鸡蛋1枚,日一剂,不拘时。
(2)鲜冬瓜皮2009,煎汤代茶饮用。
(3)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以赤小豆填满,煨至火尽,取出切片,用豆焙干为末,加水,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70丸,煎冬子汤下,日服三服,小便利为度。
中风针灸治疗处方 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适宜于中风的各种情况,其中对纠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中医能否冶疗风心病
由于风心病是一种心脏病,而我想大家也都了解心脏病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毕竟,要想彻底的根治还是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的,而在中医治疗风心病的方法上,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效果,只能说通过中医治疗的效果不太明显,而且要想彻底根治,还是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会比较好。但是,中医可以在手术治疗后来进行调理,这样对身体恢复性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患者如果真的想采取中医治疗的话,可以在手术后告诉医生,医生会给你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
心脏病的种类有很多,而风心病只是众多疾病当中的其中一种,我想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也是比较陌生的,毕竟医学上能说的出来的心脏疾病有很多,要非要了解风心病,人们还是比较勉强的,可这也说明风心病,并算不上是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成功性很高,所以患者不用过于担心。但还是要告诉各位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一定要先选择一家正规,而且医疗设备比较齐全的医院,这样对于手术的成功性会更高,也可减轻一部分的手术风险。
风湿病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吗
风湿病保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有:
推拿针灸:该疗法主要是缓解疼痛症手段。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的治疗上,有外用和内服,那一般外治用得比较多,主要是使用贴剂,从古至今,治疗风湿疾病大部分都是采用中药贴药。
物理治疗:这种风湿疾病的治疗的方法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的技术推荐“三位一体中医增免疗法”,该疗法具有以下治疗优势:
1、采用中药外治,无副作用;
2、无痛零伤害,无须手术;
3、疗程短,见效快;通过中药配方,结合西医高科技仪器"药离子气雾治疗仪"清热祛风、除湿、通络,增强骨质关节免疫力,康复治疗。
中医针灸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多种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患有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了解后,尽早的展开对颈椎病的治疗。
患心血管疾病要怎么做
1、饮食治疗
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治疗办法,饮食治疗的办法对于患者出现的症状,起到一定的调节效果,西医就提倡合理的膳食,现在一般都普遍流行食疗和药膳相结合治疗疾病,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没有副作用出现,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进行治疗。
2、针灸推拿
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病情不严重的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利用针灸推拿的特点,调整脉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紧张的状态,降低血压,调节身体的平衡,改善新陈代谢的状态,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针灸推拿,所以在治疗前最好经过医生的允许。
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这两种方法都是相当不错的治疗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最好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根据病情的发展,而用药,找到疾病的病理和病灶,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怎么治疗
1、西医治疗
针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进行治疗。既对细菌、病毒、结核菌、癌细胞等针对性用药。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抗结核药、放化疗等。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发病,避免应用一种抗生素,建议联合,足量应用。建议服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强的松片,维生素C片口服。西医治疗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缺点在于人体服用西药久而久之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西药治疗康复后,复发的几率很高,不推荐使用。
2、中药化结消炎治疗
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药性集中,相对药性较强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活血、散瘀达到软结散结之功效,如传统黑活血膏药,推荐使用清热解毒功能中药夏枯消肿方,达到消炎止痛,清除淋巴病菌、结核菌达到更好的根治,还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3、中医传统针灸治疗
此种方式治疗很有可能造成加重,请谨慎选择。
针刺:取穴 颈痈 肩井 风池 委中 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0.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的治疗分两类,也是常见的医治方式,中医和西医,西医是很大的范围,包括了西药治疗、放疗、化疗及手术等,患者所使用的治疗得结合疾病的症状病情,而患者还要重视此期间的护理,主要从饮食、心理疾病方面护理,很多病人得知病情后会有心理压力,我们应当对压力等做好安抚。
推荐针灸治疗失眠
二、治疗方法
2.1 体针
2.1.1 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针刺治疗失眠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多在针刺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证型配合辨证取穴。(1)肝郁化火型: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而致,临床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多梦,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头晕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取宁神穴、心俞、肝俞、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耳穴取神门、交感、肝区、内分泌、皮质下。针刺配合耳穴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2)阴虚火旺型: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肝肾阴虚,扰动心神所致症见口燥咽干,多梦心悸,心烦易怒,头痛面红,舌红绛,脉细数。治疗采用调任通督法,取水沟、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神道、灵台、至阳、命门、气海、中脘、巨阙、鸠尾、膻中、承浆、印堂、心俞、肾俞;明显高于药物组(P <0.01)。(3)心脾两虚型:劳神过度或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不足而致脾运失司,心神失养所致,症见多眠易醒,心悸健忘,纳差,面色萎黄,腹胀腹泻,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选穴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平补平泻;配合推拿膀胱经手法,每次50 min。(4)心虚胆怯型:体质素虚,心神不安所致的症候。临床表现为睡后易惊,遇事易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弦细。心胆论治主穴选择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配穴采用辨证取穴在心虚胆怯型上明显疗效较好。(5)心肾不交型:肾阴耗伤或心火内炽,心肾失交,扰乱神明所致,症见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心烦头晕,潮热盗汗,健忘,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俞冬生等采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泻南补北针法,取穴神门、内关、太溪、涌泉、心俞、肾俞,其中涌泉用雀啄灸法灸30 min。
2.1.2 夹脊穴采用盘龙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治疗加用盘龙刺治疗,取穴华佗夹脊穴,自T1-L5紧贴脊柱两旁,两棘突间隙旁开5分,自上而下左右交替针刺,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治疗4周后结果治疗效果明显。
2.1.3 经验奇穴治疗失眠,选用百会穴、鼻翼穴(左侧)、次白穴( 右侧)。鼻翼穴在鼻翼上端的沟陷中;次白位于手背第3,4掌骨之间。治疗1个月后效果好。选用五花穴(足底针五花
穴位于足底后跟正中及前后左右各1寸,共5针,针刺0.2-0.3 mm左右)为主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失眠。
2.2 灸法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2.3 特殊针法
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2.3.2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2.3.3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
肾、脑、下脚端。治疗10次。
2.3.4 头针脑为元神之府,头部腧穴是大脑皮层下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区,头穴对大脑皮层的调理作用较体穴直接而效果专一。治疗头穴透刺采用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左右络却透通天、左右承光透曲差治疗20次。
2.3.5 穴位埋线取双侧安眠、心俞用穴位埋线法治疗2次,每次2周。
2.3.6 穴位注射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和佐匹克隆治疗,治疗2周后有效。
2.3.7 穴位贴敷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失眠,以宁神贴贴敷神阙穴,每晚1次;治疗28d后效果明显。
2.3.8 皮内针取穴印堂、内关、太冲、足三里,除印堂外均为双侧取穴。治疗2个月。
2.4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采用任脉特定经穴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63例,选取任脉的膻中、关元、气海、中极、曲骨、下脘等穴位,辨证为实证者用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耳穴选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肾区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1个月。
什么是针灸按摩
针灸治疗,成为中医美容、养生疗法,越来越被一些人当成是一种时尚。美容院里所用的针,当然是传统的银针,不过为了照顾顾客的想法,这些原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银针,还是被当成一次性的用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成本。
针灸治疗,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在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鼻炎有效等。
知道针刺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刺效果那么好,但中医都还是鼓励这么做,具有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推拿手法,针灸按摩,可针对脸部的肌肉作大范围或局部的理筋手法,而使松弛掉的皮肤肌肉重新定位,进而使脸部更为紧绷,消除细纹。并可利用按摩手法针对皱纹周围的穴位重点按摩。同时另用拇、中指点按天容、天牖穴,食、中、无名指同时点按或点揉人迎、扶突、天窗穴。
注:天牖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手少阳三焦经。位置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推拿
推拿疗法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在治疗某些疾病中疗效显著,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人在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趋向自然疗法,而首选非损害性疗法的愿望。对急、慢性痛症、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针灸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科,针灸治病、针灸美容、针灸减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因而深受保健者的欢迎。拔罐: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风心病症状有哪些
风心病在早期一般是没有什么表现的,主要是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在一定的时期里面,身体就会出现不适,代偿功能也会失调,会造成血流动的改变,而且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咳嗽,觉得累,这个是早期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的话,心脏损害是越来越严重,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头晕。胸口,咳嗽,咳血等等,严重的事会出现会出现呼吸困难睡不着等等现象,所以要尽快的去医院治疗,平常要注意多休息。
风心病发生在女性身上比较多哦,风心病主要表现是会咳血啊,还有就是晚上可能睡不安稳啊,不能平躺啊。这些情况就是风心病的的症状。治疗风心病,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医的力量,用中药调理,因为中医是找到问题根源,从内部开始调理,是治标的。也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风心病。不管用那种方法治疗,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每天多运动,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搭配。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1、西医治疗
针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进行治疗。既对细菌、病毒、结核菌、癌细胞等针对性用药。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抗结核药、放化疗等。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发病,避免应用一种抗生素,建议联合,足量应用。建议服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强的松片,维生素C片口服。西医治疗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缺点在于人体服用西药久而久之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西药治疗康复后,复发的几率很高,不推荐使用。
2、中药化结消炎治疗
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药性集中,相对药性较强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活血、散瘀达到软结散结之功效,如传统黑活血膏药,推荐使用清热解毒功能中药夏枯消肿方,达到消炎止痛,清除淋巴病菌、结核菌达到更好的根治,还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3、中医传统针灸治疗
此种方式治疗很有可能造成加重,请谨慎选择。
针刺:取穴颈痈肩井风池委中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0.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针灸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辨证疾病早期无不适或只有轻度症状,如进一步发展,可见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咯血、动则气急之全身症状。晚期则出现心功能衰竭之重症。听诊心音、放射线检查可见不同的改变。
1.气血亏虚面色苍白无华,劳则心悸不宁,气短易汗,舌淡胖嫩,脉细数。
2.心络瘀阻两颧及口唇紫绀,眩晕乏力,心悸怔仲,气逆咳喘,胸膺隐痛或刺痛,舌现紫点或见瘀斑,脉细数或结代。
3.心肾阳虚面色晦而不泽,不思饮食,喘逆咳嗽,面浮肢肿,不能平卧,是为危重之症。
治则治疗原则:宁心定悸,宽胸通络,属于气血亏虚者,佐以补益气血,属心络瘀阻者,配以化瘀通心,心肾阳虚者治以温补心肾。
针灸主穴,内关、郄门、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配穴,气血亏虚加配足三里、关元;心络瘀阻加配膈俞、阴郄;心肾阳虚加配肾俞、命门。
注意事项
1.采用针灸治疗后能使大部分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心悸、气急、咯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或消失。
2.病情较轻者用针灸治疗即可,病情中度者可以针刺为主,配合少量强心药物,病情严重,出现心力衰竭,应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方能凑效。
3.平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
针灸阻断三叉神经痛
55岁的刘淑英退休后一直在社区当志愿者,平时总爱帮这个帮那个,大家看见她也都热情地打招呼。可是1年前,刘淑英在一次洗脸时,右侧脸突发剧痛,几分钟后就没事了,她也没往心里去。接下来的2个月,这种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还有两次右侧脸出现了控制不住的抽搐。刘淑英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她按照医生给开的西药吃了2个月,但是疼痛发作依旧频繁。
因为刘淑英平日为人热情,所以大家也愿意帮助她。一位在健康媒体工作的邻居建议她试试中医治疗,并且给她推荐了一位针灸科的大夫。发病5个月后,刘淑英来到针灸科,医生为诊治后,确诊她为风寒偏盛型三叉神经痛,采用针灸疗法予以施治。以疏通导经气、祛风止痛为治疗原则。因为刘淑英是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痛,所以主要取攒竹、阳白、鱼腰等穴针灸。治疗期间,医生让她服用天麻丸和牛黄上清丸。
针灸3个月后,刘淑英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大大缓解,疼痛只是偶有发作,但是触碰“扳机点”,仍会引起发作。医生告诉她要耐心,因为她接受针灸的时间有些晚,所以治疗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如果刚发病就来针灸,通常3个月就基本痊愈了,她这种情况,还需要坚持3-5个月。
刘淑英又坚持针灸了3个月,疼痛完全消失了,而且那些“扳机点”也“失效”了,现在的她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社区里重新活跃起她的身影。
Tips--中医辨证三叉神经痛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重在调和脏腑、流通气血,注意整体,治疗局部。一般临床辨证可分为风寒偏盛型、风热偏盛型和瘀血阻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