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但一旦在发病初期做到积极诊疗,可抑制病况乃至治愈。所以,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样常识,能让医生病人对本病有高度的警觉性,进而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如今仍采纳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3个左右的关节肿胀(病程>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
5、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注意事项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风湿病患者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风湿病,对于一般的风湿病病人来说,只要是风湿病患者自己有好的护理。风湿病病情的恶化现象是可以被制止的。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1985)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1)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呈强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纽约诊断标准(1966年):
(1)各方面的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
(2)胸腰段或腰椎过去痛过,现在仍痛。
(3)在第四肋间测量、胸廓扩张活动度等于或少于2.5cm。
肯定脊柱炎诊断:如果①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一条临床指标。②3~4度单侧或2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第一或第二、第三个临床指标。
可能脊柱炎诊断:如果仅有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而无临床指标。
诊断标准强调了腰痛、腰椎活动受限、胸痛、胸廓活动受限和骶髂关节炎在诊断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如掌握上述要点,本病是不难诊断的。
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但一旦在发病初期做到积极诊疗,可抑制病况乃至治愈。所以,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样常识,能让医生病人对本病有高度的警觉性,进而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如今仍采纳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3个左右的关节肿胀(病程>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
5、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是什么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以小关节发炎、肿胀和功能障碍为主的多关节病变。关节病变多呈对称性,常导致关节破坏、畸形,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其次还可侵犯浆膜、心、肺、动脉、神经、眼等结缔组织。
干燥综合征初期的表现有哪些
1,近几月或几年迅速出现龋齿或牙齿脱落;慢性胰腺炎。不明原因的高球蛋白血症;
2,不典型的关节痛,尤其是老年女性,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眼睑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软瘫;
3,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纤维化;不明原因的肝胆管损害;成年人反复出现腮腺肿大;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下几点: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的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是否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请咨询医生意见。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
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
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
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外,此项标准的价值不大)。
求医网温馨提示:一定要进行饮食的合理搭配,尤其是一些病人,对饮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要重视饮食的合理性,应使用高蛋白、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与生冷、油腻的食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意进行是适当的锻炼,主要是为了活动关节,防止僵直挛缩,肌肉萎缩,同时帮助恢复关节功能。但是也不要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RA的诊断标准
(1)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
≥4条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可以确诊RA。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⑥X线片改变。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2)201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
201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
1)晨僵≥30分钟;
2)大于3个关节区的关节炎;
3)手关节炎;
4)类风湿因子(RF)阳性;
5)抗CCP抗体阳性。
14个关节区包括:双侧肘、腕、掌指、近端指间、膝、踝和跖趾关节;≥3条可诊断RA。敏感性84.4%,特异性90.6%。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上主要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关节功能分类标准,来划分类风湿关节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
Ⅰ级:关节能自由活动,能完成平常的任务而无妨碍。
Ⅱ级:关节活动受中度限制,一个或几个关节疼痛不适,但能料理日常生活。
Ⅲ级:关节活动受显著限制,不能胜任工作,料理生活也有困难。
Ⅳ级:大部分或完全失去活动能力,病人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生活难以自理。
据报告,类风湿病人关节功能在Ⅰ级者约占15%,Ⅱ级者约占40%,Ⅲ级者约占30%,Ⅳ级者约占15%。治疗的目标主要是使病人关节长期能保持Ⅰ级~Ⅱ级的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具备以上症状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以上介绍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诊断标准查看判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外,此项标准的价值不大)。
以上是美国风湿病协会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而制定的四类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注意观察,并采取相应处理。
类风湿关节炎类有哪些
未分化型关节炎 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样表现为关节肿痛伴有晨起手脚僵硬,但是症状较轻,受累及的关节数较少,一般不超过3个,多数也不表现为对称性,单关节炎常见。
血清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阴性”就是指血液中“类风湿因子阴性”,因此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指“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但其它临床症状又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一种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发作的类风湿关节炎 患这个病的病友,在年轻的时候关节都很正常,没有肿涨、压痛或者晨僵等症状,直至60至65岁才出现关节的症状,这种类风湿性关节炎称为老年发作的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与年轻时就开始发作的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明显不同。
血清阴性滑膜炎综合症,也称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症 这个病名字听上去很拗口,但名称已基本概括了其特点。
回纹型风湿症 又称反复型风湿症,该病多见于30至60岁之间,以关节红、肿、热、痛间歇发作为特征。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该病主要是指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持续6周以上的关节炎患儿。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患儿可出现反复高热伴寒战、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肌肉关节疼痛,并且出现皮疹和关节痛,退烧后以上症状消失。
费尔蒂综合症(Felty综合症) 该病除了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外,还伴有脾脏增大和白细胞减少,同时常常出现皮肤色斑、下肢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成人斯蒂尔病 该病特点是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与Felty综合症不同的是该病的白细胞明显增高。
以上介绍的就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大家都知道得了这样的关节炎,虽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也是需要好好的分类的,看看病人到底是得了什么类型的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疾病一定要弄明白具体的分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