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9成白领很“焦虑”
研究表明9成白领很“焦虑”
身处职场,是不是莫名其妙的觉得很焦虑,觉得工作没有动力,感到对未来没有期待,其实这是很多上班族的感觉,并不是单单某一个人的。更有甚至,一整年都觉得干什么提不起兴致,那么为什么白领会有如此严重的焦虑呢?
五月病,这是最近很火的一个名词,比较通行的解释是“一到五月,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不但抵触上班,还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许多上班族对此深有同感,并称自己“全年都如此”。究竟中国的上班族有多累?强国论坛在五一期间进行的一项关于“职场疲劳度”的调查显示,身在职场“身累,心更累”,有九成人在工作中经常或偶尔感到焦虑,七成人认为工作压力源自“升迁缓慢或无升迁机会”,而在减压方式上,六成人选择了“向朋友和家人倾诉”。
头晕眼花、焦虑不安,上班族“身累心更累”
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疲劳症状为焦虑(57.4%)、情绪欠佳(53.7%)、眼睛干涩(52.3%);偶尔出现的症状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思想很难集中(48.1%)、打哈欠(47.5%)、头晕(46%)。
在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的生理性疲劳症状中,受访者哪些身体部位“中枪”?调查显示,头部、眼睛和腰部的疲劳症状最多,头部表现为头沉、头痛、头脑不清(81.7%、70.1%、77.8%);眼睛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视力疲劳(87.7%、72.2%、87.3%),选择腰痛的受访者则有78.5%。
受访者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的心理性疲劳则有焦虑(92.5%)、情绪欠佳(95.2%)、提不起干劲(90.6%)。
从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的数据对比来看,上班族的累更表现在“心累”上。
上班族为什么累?责任重、报酬少、升迁无望
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79.7%的受访者认为“工作责任很重”对自己造成很大压力或者有一些压力,排在其次的是“工作报酬不合理”(70.9%)和“升迁缓慢或无升迁机会”(70%)。可见受访者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性质以及对自身的期望。
与上司的各种矛盾也会产生工作压力,如66.1%的受访者认为“上司不关心部属的福祉或职业生涯规划”,61.1%的人“不喜欢上司强势的管理模式”。
同事关系对受访者产生的工作压力最少,“同事对我的工作表现评价不好”,“与同事疏离,没有融入”“同事们通常各自为政,不会互相帮忙”,分别有36.7%、33.3%和30.2%的受访者认为如上选项对自己“无压力”。
如何减压?家人、朋友成为最大的依靠
在问及“你经常使用何种方式减压”时,有60%的人选择“向家人和朋友倾诉”,45.3%的受访者选择“与家人朋友聚会”,排在之后的减压方式是“参加文体活动”(35.2%)和“写日记/发微博/微信”(27.5%),选择“与直属上司沟通”的为23.4%,而仅有3.3%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关于焦虑的最新研究
焦虑会导致社会隔离感
心理学家发现,焦虑会让人更多地关注自身,缺乏对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导致焦虑患者难以理解他人意图。这项研究说明焦虑会使人无法互相理解而交流失效,从而引起社会隔离感。
焦虑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开展有关焦虑的起病原因、治疗方式的研究工作,以下就是九项与焦虑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与人为善能缓解社会焦虑
友善待人会让那些有社会焦虑症的人更好的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在一项心理研究中中发现,友善的人在社交活动中会感觉更舒适,而焦虑情绪也会大大的减低。
研究表明老打屁股孩子更淘气
打屁股是家长处罚孩子的最典型方式之一。然而,美国3月25日出版的《青年和青春期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老打屁股,孩子会更不听话。
新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迈克尔·麦肯泽博士及其同事完成。他们对近1900个家庭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涉及1998~2000年间出生于20个美国城市的近5000名儿童。研究人员在参试孩子1岁、3岁、5岁和9岁时,对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长是否打屁股,孩子是否存在好斗、破坏规矩、行为粗暴或敌对等行为。
结果发现,约28%的母亲表示孩子1岁时被打过屁股,3岁、5岁和9岁时因淘气被打的比率分别增至57%、53%和49%。与孩子各年龄段的行为问题数据对比后发现,遭父母惩罚最多的“问题儿童”行为问题未减反增。父母越常打孩子,孩子越不听话,越不听话就越容易被打,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麦肯泽博士表示,新研究还发现,如果父母能多听取专家的建议,采取非体罚的教育方式,孩子表现就会更好。
最新研究表明女汉子更难生育
专家指出,对于“造人”计划频频落空的夫妻来说,除了要检查排除器质病变外,还要重视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两类性格不利于生儿育女
据报道,英国、芬兰研究人员对1927-1968年出生的7000多名居民生育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性格与一个人的生育能力存在一定关系。与性格稳定、外向开放的男性相比,情绪多变、喜怒无常、感情脆弱的“神经质”男性,更易没有后代或子女数量相对较少。而古板严肃、雄心勃勃的“男性化”女性,和温柔细腻、表现出更多女性特质的同性相比,生育的孩子更少。
研究人员认为,性格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一方面可能与激素相关。情绪波动大,容易紧张焦虑的人,更容易出现激素紊乱,进而影响生殖健康。另一方面,拥有上述性格的人,一般不愿过早结婚生子,倾向于晚婚晚育,有可能因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而造成不育。有上述性格的人结婚后,夫妻关系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离婚率升高,也间接影响了生育结果。
临床观察:“男性化”女性更难生育
“性格、情绪与生育能力是有关联的。我们在习惯性流产、不孕症患者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陈慧副主任医师表示,以女性为例,如果性格偏男性化,雄心勃勃,情绪容易被激怒,那么遭遇不孕和流产的几率更高。
一方面,“男性化”女性往往体内的雄激素水平较高。陈慧表示,这类女性多为职场成功女性,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雄激素水平高,可以使人的精力更加充沛,更有斗志。”然而,雄激素水平过高也会令女性排卵困难,导致无法生育或容易流产。例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就因雄激素水平很高而影响生育能力。
跳槽焦虑症正袭扰城市上班族
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国职场,在一家公司呆满3年已经算元老级人物,在岗位上工作几天、几周、几个月就跳槽十分平常。国内职场人士的高跳槽率有各方面的原因,然而,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相当部分都市白领动不动想跳槽,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患上了“跳槽焦虑症 ”。
据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的研究发现,“跳槽焦虑症”正在袭扰中国城市白领,尤其是工作2~3年以内的年轻白领,是“跳槽焦虑症”的高发群体。“ 跳槽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阶段性地厌倦工作,想要换个新环境;总是对各类岗位信息高度敏感,时刻利用各种机会寻找新机会;对职位和薪水增长的追求“永无止尽”……等等。
跳槽无罪,但“跳槽焦虑症”却十分有害。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专家研究认为,“跳槽焦虑症”的诱发“病因”很多,主要包括:
追求快速回报
很多人工作了几年后,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相当的价值,但自己的职位、薪水同比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他们往往认为在自己目前的岗位上熬年头实在太慢,于是,他们疯狂地在各大招聘类网站寻求信息,并寄出简历。这部分人的初衷其实也不一定想离职,他们只是想了解自己的身价,也是在得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反馈。
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工作2~3年以内的白领是“跳槽焦虑症”的高发群体,而这一群体中大部分还没有成婚,没有来自家庭的负担和责任,使得他们不惧怕风险,更愿意去冒险。而且,年轻人野心勃勃,幻想着未来的风光生活,愿意为了这份梦想放弃安定。但是,光有激情往往还不能成功。根据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的分析结果,在目前的职场跳槽者中,至少有6成以上属于盲目跳槽,即还没有好好的为自己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就匆忙跳槽,客观上导致的结果,也是频频跳槽。
想要快速“强劲壮骨”
还有部分人,他们就想着充实自己的经历。感觉跳槽多、涉及的岗位多、行业多就是实力的表现,在越多的公司工作过,就越证明自己余额有能力。因此,有些人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多呆,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不久就想跳槽。而这样没有方向和缺乏职业规划的胡乱跳槽,最后还是弊远大于利。
目前国内各类专业人才紧缺,加上整个人才市场流动率较高,客观上使得都市白领工作变动的可能性较大,但尽管如此,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白领们仍需警惕“跳槽焦虑症”。“跳槽焦虑症”危害不少,比如,总是想着跳槽,在现在岗位上的心态会受到影响;想着的是离开公司,当然不会再那么努力了,即使没有跳槽,也势必影响工作表现;最严重的是,只想着跳槽,却没有想到跳到哪,如何跳,结果跳槽后才发现职业满意度还不如从前,职业生涯却越跳越乱,越跳越糟。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专家认为,都市白领特别是年轻白领必须要警惕“跳槽焦虑症”的袭扰。当你又产生了跳槽念头时,一定要先想好,究竟怎样的路适合自己,跳槽是否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下一步发展。
总之,跳槽无罪,关键是定位。盲目冲动跳槽,很可能就是跳槽“焦虑症”的表现。
研究表明香蕉有6种功效
一、控制血压。研究表明:香蕉里的钾元素能够控制血压水平,也有助于降压。
二、改善脑力。香蕉是B族维生素的很好来源,有助于振奋神经功能和提高学习能力。
三、降低中风风险。研究显示:经常食用香蕉有助于降低人们患上中风的风险。香蕉富含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常吃这种水果还能降低人们患上癌症的风险。
四、保持骨骼健康。香蕉里存在的益生菌能更好地吸收身体内的钙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五、增强消化功能。香蕉中含有的益生菌有助于人体生成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的生化酶,从而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防止不友好的细菌损害身体。此外,香蕉还具有收敛性质,生香蕉治疗腹泻的效果很好。
六、减轻便秘。香蕉中含有的果胶能够缓解便秘,吃熟透的香蕉还可以润肠。
研究发现焦虑影响女孩的身高
这项研究结果是由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帕斯和他的8名同事,在对716名9—18岁的女孩进行了为期10年的长期跟踪研究得出的。统计表明,紧张焦虑的女孩的将来的平均身高会比感觉开朗快乐的女孩矮5.1厘米,而且将来长成身高1.57米以上女性的可能性要减小2倍,至于长成身高1.62米以上的身材较高女性的可能更是会减小5倍之多。
鉴于这些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情绪的女孩其父母身高大多正常,因而从遗传角度来说她们并非天生身材矮小。由此专家们分析认为,诸如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抑制了某种专门掌管身体生长发育的激素的正常分泌。不过让专家们大感困惑的是,他们同时发现:紧张情绪却并不会导致男孩长得身材矮小。他们认为,这很可能与男女孩子面对精神压力作出的生理反应不尽相同相关——另一些研究显示:面对同样强度的精神压力,男孩能更好地予以“调适”,相反女孩却往往处于长期的负面情绪的“控制”下难以自拔。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早已发现,罹患恐慌症、抑郁症等心理疾患的成年病人,其身体常常出现分泌控制身高激素的异常现象。故新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并不使专家们感到特别惊讶。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两种紧张焦虑情绪与身高生长有直接关系。其一主要来自家庭,被称为“分离紧张”,指的是一些女孩为父母可能的离异而整日忧心忡忡,有时这种情绪甚至严重到使她们不愿与父母分离哪怕一分钟,或干脆经常称病在家而不愿去学校,也有的表现为学龄前仍不愿与父母分睡在不同房间。另一种则是主要来自家庭之外外界的所谓“紧张焦虑已成习惯者”,一般表现为性情胆怯,对自己的外貌、学习、智力或运动的水平缺乏自信,唯恐老师或小伙伴们会不喜欢她,更害怕与他人展开竞争等等。
在美国,遭到这种精神压力而影响身高的女孩至少占5%。而在我国,专家们认为此比例可能还更高些,这是因为受传统东方文化影响,中国女孩面对精神压力往往还不及美国同龄女孩那么开朗乐观,通俗些说,即不那么“想得开”。
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头3月大脑发育最快
据报道,《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大脑的尺寸可以达到成人的一半以上。
通过使用先进的扫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男婴的大脑发育速度比女婴更快。其中,参与运动的大脑区域发展最快,而那些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发展相对缓慢。科学家说整理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孤独症等发育障碍的早期迹象。
几个世纪以来,医生们一般通过用卷尺测量婴儿的头围要估算大脑的增长。任何跟正常模式不同的改变都会被监测到,医生将会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但是由于人类的头型多种多样,这种测量方法并不是十分准确。
在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扫描了87个0-3岁婴儿的大脑。他们发现出生之后大脑的生长速度最快,新生儿的大脑每天以平均1%的速度在增长,到了接近90天的这段时间里速度放缓,以每天以0.4%的速度增长。
研究人员说,记录大脑的各个部分的正常增长轨迹,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早期疾病的病因。
他们发现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小脑的增长速度最快,90天内出现翻倍的增长。而大脑中用于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区域——海马体的增长速度最慢。科学家认为,婴儿大脑的这些变化跟它们所对应技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在头几个月动作技能比读书认字的技能发展更快。
马丁·沃德普拉特博士是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是第一次有人发布关于婴儿的大脑成长的精确数据,而且这不是基于死者研究或不太有效的扫描方法,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婴儿在出生时有困难,那么在最初几个月他的成长将会受到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早产儿的大脑比足月儿的大脑小4%,尽管出生以后大脑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发育,但仍在3个月时比足月儿小了2%。现在,科学家们将研究在怀孕期间酗酒和嗑药是否会改变宝宝出生时的大脑大小。
焦虑的人易患帕金森
焦虑的人似乎患帕金森症的风险更高。美国梅奥医院的研究人员对经常焦虑的人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焦虑水平在25%以上的人十几年后患帕金森症可能都有明显增长。 负责这项研究的詹姆斯·伯维尔说:“我们发现,焦虑、悲观等因素和帕金森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他表示:“用数字一比较你就明白了。如果你对1000名40岁的人进行跟踪研究,后来他们中会有17人患帕金森症。
如果你对1000个40岁而且经常焦虑的人进行跟踪研究,他们中会有27人最后患上这种疾病。这意味着焦虑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症的一个因素。”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参加明尼苏达多重个性测试的4741人的资料,其中128人患上帕金森症。伯维尔和他的同事发现,明尼苏达多重个性测试中焦虑和悲观水平在25%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帕金森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向8万名护士进行长达24年的医学研究,她们在参与研究之初都没有帕金森病,而在研究完结时,当中有184人患上帕金森病。研究期间她们被询问睡眠有多长、夜班工作的频密程度、吸烟和进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