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能吃吗 去皮可减少硝酸盐含量
隔夜菜能吃吗 去皮可减少硝酸盐含量
硝酸盐广泛存在蔬菜中,而其含量因季节、产地、种类、施肥情况等不同有很大的差异,通常硝酸盐含量叶子>茎>根,叶菜类(菠菜、莴苣、青江菜等)>根茎类(芦笋、芹菜等)>瓜果类(丝瓜、大小黄瓜),去皮也可减少其含量,因此,许桂瀞营养师建议多选用当季的蔬菜及多元化摄取不同种类的蔬菜。
隔夜饭有哪些危害 隔夜饭和隔夜菜哪个危害更大
视情况而定。
隔夜饭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隔夜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因此相对于隔夜饭来说,隔夜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会更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对于一些绿叶蔬菜来说,其中所含的硝酸盐含量是比较高的,很容易产生较多对人体有害的亚硝胺,因此隔夜菜的危害也会更大一些。
微波炉热饭菜几分钟 隔夜菜会不会致癌
正确保存处理不会致癌。
放置时间超过8-10个小时的菜就可以被称之为是“隔夜菜”,而剩饭菜储存的时间越久,饭菜中亚硝酸盐的的含量会随之增加,但任何毒物的致癌、致畸都必须考虑中毒剂量。
根据相关的实验表明:把一盘未翻动的新菜放入冰箱,一天过后,其亚硝酸盐含量只是从3mg/kg升高到7mg/kg而已,数值远低于亚硝酸盐致癌的国家标准。
一般来说,正常保存的食物所生成的亚硝酸盐类物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正确处理过的“隔夜菜”还是能吃的,当然,并不建议长期、大量地食用,吃现做的蔬菜食物不仅更健康,而且营养更高,味道更好。
隔夜菜的危害 隔夜菜中的有害物质
我们常停说隔夜菜吃了会致癌,依据在哪里呢?其实就是蔬菜中硝酸盐含量高,而这些食材炒熟后久置就会使得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时间越久,亚硝酸盐含量越多,亚硝酸盐是一类剧毒物质和强致癌物质,它如果大量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中毒,还可致畸致癌。
香椿为什么要焯水 减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
香椿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大剂量的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导致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降低,有缺氧的可能,因此水焯之后香椿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大量溶出,可以减少香椿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吃隔夜菜危害身体健康
很多家庭对待隔夜菜的方法都是收起来,明天再吃。但是吃隔夜菜是有危害的。接下来一起看看吃隔夜菜有哪些危害与隔夜菜的处理方法。
吃隔夜菜的危害
隔夜菜产致命亚硝酸盐。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而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摄氏度),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
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蔬菜危害大小不同。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而选择瓜类蔬菜。
隔夜菜的处理方法
1、剩荤不剩素 凉菜都别留
吃隔夜菜,人们常担心损失营养和不利健康。从这两个方面说,素菜都不及荤菜让人放心。众所周知,隔夜菜常有亚硝酸盐过量的问题。亚硝酸盐本身有毒,在胃里与蛋白质相遇,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80%来自于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温度较高地方,放的时间一长,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营养更容易流失。这是因为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素通常多达几十种,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E都比较怕热。而蔬菜的营养价值恰恰体现在丰富的维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热的素菜,营养损失严重。
2、蒙上保鲜膜凉透放冰箱
隔夜菜并不是绝对不能吃,保存条件一定要格外注意,凉透后应立即放入冰箱。晾凉再放是因为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食物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凝结,促使霉菌生长,从而导致冰箱里的食物霉变。凉透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长时间放在外面,因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隔夜菜,一定要分开储存,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还需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如保鲜盒、保鲜袋,或者把碗盘附上一层保鲜膜。
3、海鲜放姜蒜 肉菜加点醋
除了合理储存,回锅加热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隔夜菜在冰箱里储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温回锅。因为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
不同隔夜菜,加热也各有技巧:隔夜菜中,属鱼虾蟹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温下储存,也会产生的细菌,容易变质。所以,加热时最好再加点酒、葱、姜、蒜等佐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鲜,还具有一定杀菌作用,能防止引起肠胃不适。
上班族带饭的注意事项
1、亚硝酸盐来自哪里?
蔬菜生长时会吸收氮肥,并转化成硝酸盐储存在体内。在储藏或细菌滋生时,硝酸盐会被转化成亚硝酸盐,这就是隔夜菜中会有亚硝酸盐的原因。
鱼和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低,所以鲜肉中一般是极低甚至是没有的,如果有比较多,可能是人为添加。我国法律已经禁止在餐饮业中添加亚硝酸盐了。
2、亚硝酸本身不致癌,但生吃的亚硝胺等化合物就可能致癌
亚硝酸盐本身并不会致癌,微量的亚硝酸盐甚至对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脏病有好处。虽然它本身不致癌,但是,亚硝酸盐可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酰胺、亚硝脲类化合物。这几类化合物确实有致癌性。我们胃里的环境就适宜亚硝胺的形成,的确可能增加胃癌的危险。
3、隔夜菜中有多少亚硝酸盐呢?
致癌的危险有多大,还是要看究竟有多少亚硝酸盐。我国标准对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是不超过4mg/kg。经测定,如果烹调后不翻动,放入4度冰箱冷藏,菠菜等绿叶菜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含量约从3mg/kg升到7mg/kg。如果有翻动,会导致细菌扩散,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略高一些,但仍然很低。
香椿的食用注意事项 腌制椿芽时间长一些
香椿腌制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迅猛上升,在三四天的时候达到高峰(添加盐量为10%~20%时),含量远远超过许可标准。焯烫之后再腌制,可以大大减少硝酸盐含量,也就降低了腌香椿的危险,但是最安全的做法还是把焯烫后的香椿腌到一周之后,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之后再食用。加入维生素C、茶叶等配料可以降低腌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隔夜菜为什么不能吃
蔬菜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硝酸盐?原因是数十年来,氮肥使用量快速增长,造成土壤中硝酸盐的含量增加,硝酸盐由土壤渗透到地下水,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导致蔬菜中含有较高的硝酸盐。据资料显示,我国72%的城市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0mg/L),64%的城市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1mg/L)。也就是说,不单单是隔夜菜,就是你喝的水也成了问题。
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变成亚硝酸盐,故蔬菜中的硝酸盐在自然环境下可转变成亚硝酸盐,不仅如此,在人的口腔和肠道细菌中也有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就是说,不是隔夜菜,吃到你的肚子里也可发生类似“隔夜菜”效果。
硝酸盐往往表现为亚硝酸盐的毒性。大量摄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诱导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大量的亚硝酸盐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上升,因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因此可导致缺氧。临床表现为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出现紫斑等缺氧症状,可致死亡。
前面说过,隔夜菜致癌。是指菜中的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肉中氨基酸发生反应,也可在人体的胃肠道内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二级胺(仲胺)和四级胺(季胺)发生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NOC),尤其是生成的N-亚硝胺和亚硝酰胺,是强致癌物。因此,也有人将亚硝酸盐称为内生性致癌物。
隔夜菜隔夜肉哪个危害大
隔夜菜的危害可能会更大一些。
相对于肉类来说,蔬菜中所含的硝酸盐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隔夜之后会在细菌和酶的作用下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因此对于人体来说,隔夜菜的危害可能会更大一些。
而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的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所以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蔬菜放到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建议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而可以选择瓜类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