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怎样给宝宝把大小便

父母怎样给宝宝把大小便

给宝宝把便既培养了宝宝与大人的合作,可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膀胱储存功能及括约肌收缩功能明显增强,还密切了母婴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

★给宝宝把大小便的要点

1.注意观察宝宝的生活规律,一般在睡醒及吃奶后及时把,不要把得过勤。

2.把便的姿势要正确,此时,宝宝的腰还很软,但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使宝宝的头和背部靠在妈妈身上,而妈妈的身体不要挺直。

3.给宝宝把便时要给予其他条件刺激,如“嘘嘘”声诱导把尿,“嗯嗯”声促使其大便。

4.把便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过于着急,慢慢给宝宝一个信号,使宝宝明白“信号”与排便的关系。当宝宝条件反射建立起来后,就会按照父母的指令大小便了。

哄宝宝睡觉的误区

1、孩子胡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中不停的摇晃,直到孩子入睡为止。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摇晃会使孩子未成熟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造成小血管破裂,颅内出血,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而正确的做法是亲拍宝宝的背,避免拥抱摇晃,孩子哭泣不愿入睡时父母可以陪在身旁,握住宝宝的小手,亲拍,直到宝宝入睡。过几天后,你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让他看得到你,以后再停留较短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单独入睡。

2、很多家长在睡觉时会把宝宝放在身旁,这样比较方便照顾宝宝。但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夜晚睡觉时若是不小心就有可能压到宝宝,而且宝宝在父母身旁睡觉是吸入的是父母排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致病。所以在孩子一出生时就应积极地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新生儿的话可以将宝宝床放在父母的床边,这样也方便照看宝宝。

3、为了方便半夜起来照顾宝宝,有些父母会整夜开着灯。但宝宝在出生之前一直都是处在黑暗环境中的,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若室内通宵亮着灯,宝宝睡眠易惊醒。所以应该在晚上起来换尿片是开一盏小灯,完事后立即关灯,晚上尽量不要开灯。

便秘找上娃爸妈如何赶走它

根据宝宝便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大有不同。

如果是严重的便秘,父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比如软便剂或灌肠剂。

如果是轻微便秘,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大小给他食补:6个月以下宝宝便秘,可以让他吃母乳或者西梅汁;6个月以上宝宝便秘,可以让他吃一些西梅泥或梨子泥。

治疗宝宝便秘,父母要牢记一定原则:给他吃含纤维素的食品,比如西梅、葡萄干、西兰花等等。同时,父母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另外,宝宝多喝白开水对缓解便秘很有帮助。

怎样训练宝宝用坐便器

1、准备好宝宝坐便器。要告诉宝宝这是专为宝宝准备尿尿的,一旦宝宝有尿时,要引导宝宝去在坐便器上尿尿。

2、多多鼓励宝宝。一岁多的宝宝开始讨父母喜欢,宝宝如果使用坐便器后,父母要多多鼓励宝宝。宝宝得到父母赞赏,他会愿意重复去做,这样就会逐渐的让宝宝养成使用坐便器的习惯。同时,父母们不要着急,不要抱怨宝宝,那样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

3、养成排便规律。要先摸清宝宝每天大约什么时间排便次数多,到了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格外注意了。通常情况下,早晨起床后排便比较好。建立定时排便规律,对宝宝尽早控制排便有很大帮助。

4、跟宝宝一起如厕。也可以将宝宝坐便放在我们的马桶旁,然后跟宝宝说:“因为宝宝现在小,所以坐在便器上尿尿和便便,等宝宝长大一点,就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坐马桶了。”宝宝不用多久,就会发现坐在便器跟我们坐在马桶上一样“自然又安全”。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坐便器的选择

训练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选择宝宝自己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激发宝宝如厕的兴趣。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男宝宝:男宝宝在才开始学习如厕的时候可以不着急买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再去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坐便器。

女宝宝: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脱离尿布生活呀?这可是年轻父母开始训练宝宝如厕时遇到的头等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要视情况而决定。下面5个信号提示你的宝宝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当宝宝有了性别概念之后,男女宝宝的小便方式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保育实践中发现,中大班的男宝宝有时会窥视女宝宝的性器官,而有的女宝宝则因为不愿当着男宝宝的面如厕,只能选择憋尿,这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如厕训练”也要男女有别。

在训练上,爸爸的亲自教育对于男宝宝掌握正确的小便方法大有帮助,而妈妈则要告诉女宝宝小便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男宝宝

1.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儿子一起玩“消防员”游戏

对于男宝宝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应由爸爸来言传身教,学习如何使用厕所。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有时男宝宝可能在大便时想要站起来撒尿,这是因为排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便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女宝宝

1. 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宝宝是在2岁4个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训练,到3岁左右完成夜间训练,并且男宝宝所花费的训练时间要超过女宝宝。所以等宝宝真正到了适合如厕训练的年龄再开始训练,会使他的如厕自理能力培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厕训练6步走

STEP1 发“排便信号” 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爱心提示:座便器的放置最好是就近原则。虽然建议家长尽量放在卫生间,但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座便器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

STEP2 脱裤子 带宝宝到座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褪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尽量为他穿有松紧带的裤子,避免穿复杂的裤子。

爱心提示: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鸡鸡”,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STEP3 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座便器旁,让宝宝逐步自己熟悉,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但要告诉他便便要在这里。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了。

爱心提示: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STEP4 排便 刚开始可以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爱心提示: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STEP5 清洁屁屁 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擦干净。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爱心提示: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提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稍大一点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座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STEP6 洗手 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毛巾把手擦干,这个程序父母一定要演示给孩子。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爱心提示: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可以跟他一起唱歌,背儿歌。为孩子提供多方位的感觉,会使如厕过程更加美好。

后面靠背式的比较好坐,适合宝宝冬天使用。小宝宝在便便的时候分心,会容易便秘的,所以后面靠背式不容易分散宝宝注意力。

宝宝穿开裆裤还是连裆裤好

如果宝宝大小便前能够有意识地发出声音或是家长能够及时把尿,那么建议给宝宝穿上连档裤。穿连裆裤对于宝宝的健康和保持下体的清洁都非常有好处,特别是女宝宝。而如果宝宝大小便时常说来就来,那么可以适当给宝宝穿上开档裤,这样会方便一些。不过,给宝宝穿上开裆裤时要记得及时给宝宝清洁下体,而且开裆裤最好是在家里穿哦。如果带宝宝外出的话,建议大家可以在宝宝开裆裤外套一层连裆裤呢!

就算给小宝宝穿上开裆裤,在宝宝1岁后建议给宝宝换上连裆裤哦。因为宝宝在1岁左右时就能够表达尿意,此时父母最好及时换下开裆裤,并教会宝宝表达去厕所的意愿。此外,从防病角度来看,1岁大的宝宝再穿开裆裤的话,感染、患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健康宝宝如何拒绝红屁股

1.更换尿布不勤。

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宝宝的尿布,尿液中的尿酸盐、大便中的吲哚等物质就会刺激宝宝的臀部,导致发生尿布疹。

2.便后不清洗。

宝宝大便量多,次数多(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大便4~5次),大便稀,会沾满整个臀部。有的父母图省事,只将宝宝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没有清洗臀部,这会使得许多刺激性物质还沾在臀部,当尿布再次被尿湿时,臀部在潮湿的环境中便会发生尿布疹。

3.便后清洗不彻底。

有的父母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都为宝宝清洗小屁股,可是宝宝还是发生尿布疹了,这让父母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的辛苦都白费了。宝宝的臀部褶皱较多,不易清洗,必须仔细清洗,否则褶皱处就会留下粪便残余,刺激臀部皮肤,发生尿布疹。

4.尿布吸水性差。

有些粗心的父母为宝宝准备的尿布比较粗糙,吸水性差,这使宝宝局部皮肤更潮湿,容易引尿布疹。

5.换尿布动作粗暴。

如果父母为宝宝换尿布的动作比较粗暴,便容易损伤宝宝的皮肤,继而在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尿布疹。

尿布疹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会导致皮肤破损,细菌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所以,妈妈一定要细心护理宝宝(整理)的小屁股,发现尿布疹,应该及早采取措施,如勤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等,避免发生危险。给宝宝换完尿布、清洗完小屁股后,最好涂上一层婴儿护臀霜,以充分保护宝宝的小屁股。

有的妈妈为了防止宝宝把床垫尿湿,在宝宝的尿布下垫一层塑料,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塑料不透气,更加重了局部潮湿,使得尿布疹更加严重。

你知道怎样训练宝宝夜里不尿床吗

4岁多的宝宝有时夜里还会尿床,大约有12%的孩子到6岁时还偶尔尿床,只要不是夜夜如此频繁,父母不必过虑。据说夜里尿床有很强的遗传性,父母双方小时候都爱尿床的宝宝有77%的可能也爱尿床,父母双方有一方尿床史的宝宝43%有可能爱尿床,而父母双方都不尿床的宝宝只有15%会经常尿床。

每当宝宝尿床的时候,千万不要责骂他,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这不是他的错,他心里已经很愧疚了。更不要对他施加压力,否则会使宝宝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要想避免宝宝夜里尿床,一是避免睡前让他渴过多饮料;二是睡觉前一定要提醒他先去厕所小便;三是排除宝宝心理压力;四是摸清宝宝尿床规律。

有的时候什么都注意到了,宝宝还是总尿床,怎么办呢?这时父母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夜里宝宝何时容易尿床,掌握规律,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里叫醒宝宝让他小便,这对父母来说的确比较辛苦。也有不少父母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过分在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绝大多数宝宝尿床的毛病自会不治而愈。

如何使孩子不随地大小便

给小儿准备一个痰盂,一岁左右就能够坐盆大小便,父母要在旁边照看,每次不要让孩子坐在便盆上过久,一般5-10分钟,每天次数不宜过多。

在冬季,便盆不宜过凉,上面可放个棉圈或纸圈。盆口大小要适合。便盆固定在一个地方,放在墙角较为合适,比较牢稳些,要按时提醒宝宝大小便,养成习惯。

每天于睡前、醒后、饭前、饭后、外出时训练孩子小便,夜间可摸摸小孩子的小肚子,如果有尿,肚子比较膨胀,叫醒孩子解小便,免得尿床。

婴儿早期大小便训练

做了父母的人都知道,在宝宝未出满月以前,每天最主要的照料内容除了喂奶就是料理宝宝的大小便,常常会搞得爸爸妈妈手忙脚乱。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较多,那么能不能掌握他的规律呢?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把大小便呢?

宝宝出生1-2个月就可以开始训练把大小便了。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次数多、间隔短,具体次数因人而异。但一般在宝宝吃奶、喝水之后15分钟左右就可能排尿,然后隔10分钟左右可能又会排尿,连续两三次后,间隔会长一些,了解规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尿。现在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宝宝都用上了纸尿裤,一条纸尿裤可以用好几个小时,宝宝排尿不必每次更换,免去了大人不少麻烦。

但是如果宝宝排大便,纸尿裤就非换不可了。如果能提前发现宝宝要大便,就可以及时把他,避免弄脏衣裤。宝宝排大便多少也有些规律,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可能拉3-5次,吃牛奶的宝宝一天拉1次的居多,有的可能两天一次,看起来好像给父母省了点事,但却容易便秘,可能给宝宝带来痛苦。宝宝排大便前一般会有些表现,比如发呆、愣神、使劲儿等,如果大人及时发现抱起把他大便就可能成功。也可在每天早上吃奶后、晚上临睡前试着把一把。

这个阶段把宝宝大小便可能成功的时候不多,不必着急,更不能强迫。应该在给宝宝把大小便时用“嘘……嘘……”和“嗯……嗯……”的声音作为排便信号,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要有耐心,慢慢地宝宝就会跟你配合的。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中国的传统观念,特别是老一代认为,宝宝大小便训练越小开始越好。专家指出:“宝宝是否能大小便自理,和宝宝的智力无关。智力由头脑来决定,和控制大小便的膀胱相隔遥远。”那么该如何正确进行宝宝的如厕训练呢?

宝宝如厕训练5大信号

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脱离尿布生活呀?这可是年轻父母开始训练宝宝如厕时遇到的头等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要视情况而决定。下面5个信号提示你的宝宝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宝宝如厕训练前的准备

所谓“有备无患”,就是说在生活中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厕训练也不例外。那么到底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之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1、事先让宝宝了解什么是如此训练。

在真正的训练前,如果你已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如厕训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训练时整个过程就会相对轻松不少。

2、训练前便激起宝宝接受训练的兴趣。

一般来说,小孩总是喜欢在你跟前转,无论你在穿衣服还是在洗澡,甚至上厕所,孩子往往都会寸步不离,在旁边留意着你的一举一动。家长的举动是孩子模仿的蓝本。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习自己上厕所。

怎样训练宝宝用坐便器

一岁后,宝宝就逐渐可以自主排尿排便了。这个阶段父母亲要注意培养宝宝的使用坐便器,可以给宝宝买个宝宝坐便器,培养宝宝自己方便的好习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训练宝宝使用坐便器的方法。

1、准备好宝宝坐便器。要告诉宝宝这是专为宝宝准备尿尿的,一旦宝宝有尿时,要引导宝宝去在坐便器上尿尿。

2、多多鼓励宝宝。一岁多的宝宝开始讨父母喜欢,宝宝如果使用坐便器后,父母要多多鼓励宝宝。宝宝得到父母赞赏,他会愿意重复去做,这样就会逐渐的让宝宝养成使用坐便器的习惯。同时,父母们不要着急,不要抱怨宝宝,那样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

3、养成排便规律。要先摸清宝宝每天大约什么时间排便次数多,到了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格外注意了。通常情况下,早晨起床后排便比较好。建立定时排便规律,对宝宝尽早控制排便有很大帮助。

4、跟宝宝一起如厕。也可以将宝宝坐便放在我们的马桶旁,然后跟宝宝说:“因为宝宝现在小,所以坐在便器上尿尿和便便,等宝宝长大一点,就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坐马桶了。”宝宝不用多久,就会发现坐在便器跟我们坐在马桶上一样“自然又安全”。

最后,爸爸妈妈们在训练宝宝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哦!

排便训练何时开始

1.首先,要确认宝宝已处在所谓的膀胱准备”阶段,也就是说,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较多,尿后可保持尿布数小时不湿。

2.另外,以下这些迹象(一般出现在18个月-2岁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训练:

已能行走,并乐意坐下(具备坐便器的基础);

能将自己的裤子拉上和拉下;

能模仿父母的动作;

显出对控制大小便的兴趣,例如会跟随父母进入卫生间等;

对自己在尿布里解尿屙屎有所表示;

会将东西放回原处(显示能教会宝宝大小便到应该去的去处);

会说不,显现独立意识。

有下述情况者,训练不宜开始:宝宝生病;发生迁居等重大生活事件。此外,父母也不要迫于外界压力而强制宝宝接受训练,如果父母对宝宝未能摆脱尿布感到焦虑的话,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宝宝,有时还会引起括约肌功能失调以及便秘而妨碍训练正常进行。如宝宝不配合,必须要等待数月后才作再一次试验。

相关推荐

孕期胎儿偏小什么情况

◆记错孕周 有些粗心的宝妈,连自己的末次月经都记错,这会导致算错孕周哦。因此,请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孕周是正确的,再根据孕周宝宝的标准大小来作对比,千万别搞出乌龙啦。 ◆遗传因素 身材高大的夫妻,宝宝自然会随着父母大一点,相反的,身材娇小的父母宝宝也会偏小一点,并不是代表宝宝营养不良生长不好哦。 ◆饮食结构 有些孕妈在怀孕期间胃口很好,但是产检时却发现宝宝偏小,其实,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并非吃得多就能长胎,如果孕妈偏食,喜好甜品零食却不爱吃主食肉类蛋类,这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胎儿偏小很大可能

宝宝消化不良不吸收怎么办才好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消化不良?父母学会从幼儿的便便看出问题。每个婴幼儿由于排便习惯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数也会不同。另外,幼儿会因遗传、体质和进食内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状,但只要每天能维持固定的排便习惯,且没有特别异常的现象,就可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幼儿排便次数增多、便便的颜色以及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父母就要加以注意了。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可用一些食疗法来治疗。炒奶糕: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焦米汤: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

宝宝5天没有大便怎么办 如何避免宝宝5天不拉大便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预防宝宝5天不拉大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宝宝的膳食中多加点水,能够使宝宝大肠里面的便便软化和润滑肠道。喂水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

看脸行事明白宝宝心里事

“小脸”表情1:咧嘴笑 潜台词:兴奋愉快宝宝的笑来得突然,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随的表现是两眼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这是宝宝心情愉快、兴奋的表示,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亲吻宝宝的额头,给予鼓励。 “小脸”表情2:瘪嘴 潜台词:要求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也是对成人有所要求的信号。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等。 “小脸”表情3:撅嘴、咧嘴 潜台词:要小便男宝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宝贝则多

宝宝感冒怎么办5招化解

①婴儿的前囟门在1岁半之前还未完全闭合,父母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在其前囟门处(最好是爸爸捂,因为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直到宝宝微微出汗,这时宝宝的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再把宝宝叫醒,多喂他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 ②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就可用生姜红糖水为其祛寒,在水里再加2~3段一寸长的葱白,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③如果小儿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黄且气味重、眼睛发红,这说明小儿内热较重,就不

宝宝大便有粘液的原因

父母们对于宝宝的一些育儿知识可能不太了解,当宝宝的大便出现粘液的时候就要引起新父母们的注意了,一定要重视起来。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 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就算是刚刚出生下来的宝宝,在没有吃东西的情况下,也会在出生后的十到十二小时内拉出黑绿色的便便,在宝宝吃奶的一个月后,宝宝的大便就会出现黄绿色的情况,之后

宝宝穿开裆裤的危害 注意事项

家长尽量不给孩子穿开裆裤,在宝宝未满1岁之前,可以垫上尿布;1岁后,就可穿满裆裤了。当然,考虑到宝宝大小便,可以在开裆裤外面罩一条满裆裤,既卫生美观,又方便宝宝大小便时穿脱。

看脸行事明白宝宝心里事

小脸”表情1:咧嘴笑 潜台词:兴奋愉快宝宝的笑来得突然,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随的表现是两眼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这是宝宝心情愉快、兴奋的表示,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亲吻宝宝的额头,给予鼓励。 “小脸”表情2:瘪嘴 潜台词:要求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也是对成人有所要求的信号。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等。 “小脸”表情3:撅嘴、咧嘴 潜台词:要小便男宝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宝贝则多以

八个月的宝宝不会爬

1.多提供机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时,如果老把宝宝放在推车里,宝宝很难有机会主动去爬。 2.模仿爬行: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可以找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他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他就会学会。 3.适当辅助:当有些宝宝不会爬时父母就要帮忙了,宝宝在爬行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是个大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父母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前爬一点时,协助他再推动另一只脚。 因此,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家长们就要趁

宝宝4天不拉大便怎么办 如何避免宝宝4天不拉大便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预防宝宝4天不拉大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宝宝的膳食中多加点水,能够使宝宝大肠里面的便便软化和润滑肠道。喂水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