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腰痛辨病
浅谈腰痛辨病
腰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腰痛为多发病,常与腿痛同时存在,在体力劳动者中发生率较高。
中医的“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每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机可究、规律可循、治法可依、预后可测。中医辨病就是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名,即根据四诊等方法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中医“病”的定义,确定疾病的病种,并对该病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体性的诊断思维过程,又称为“诊病”。
腰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腰痛为多发病,常与腿痛同时存在,在体力劳动者中发生率较高。
在中医书籍中腰痛的论述中多次提及,临床中医诊疗腰痛有很多方法。使腰痛症状减轻或缓解较易,但彻底治愈较困难,俗言称“病人腰痛,大夫头痛”。然对腰痛的认识详于辨证,略于辨病,甚至以证代病,使病名含糊不清,不能很好把握其全局。如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参照西医理论,并有效利用现代各种检查方法,以准确的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利用西医对腰痛“病”的认识,一方面可掌握诊疗的主动权,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经验总结及交流,发展中医。因而清晰的腰痛辨“病”思路对提高诊治腰痛效果尤为重要,笔者就腰痛辨“病”基本思路谈谈自己看法。
1、掌握西医理论
要参照西医理论首先必须掌握西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及疾病的认识。对于腰痛则应掌握腰部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各种可能引起腰痛的各种西医病症。
1.1解剖结构腰部范围包括腰椎区、腰骶区或骶髂区,腰部主要有骨骼结构、关节、肌肉韧带及相应神经、血管,腰部基本的功能活动有前屈、后伸、侧屈、旋转。些解剖结构组成及其特点各解剖书籍已详细谈及,此处略过。
1.2常见西医病症 腰部各组织结构及临近组织均可导引起腰痛,可将腰痛按部位划以下几型。
1.2.1肌筋膜性腰痛由腰背筋膜、骶棘肌、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劳损或肌肉纤维织炎等引起的腰痛。如:急性腰肌劳损、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椎间关节韧带损伤、棘间韧带劳损、髂腰韧带劳损、L3横突综合征等。
1.2.2骨关节性腰痛腰椎椎体、椎间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或因病变肿瘤破坏、外伤骨折引起的腰痛。如:腰骶关节损伤、急性后部小关节紊乱、脊椎分离及脊椎滑脱、腰骶部移行椎(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椎骨折及后遗症、脊椎恶性肿瘤及转移癌等。
1.2.3神经血管性腰痛由腰部疾病引起,刺激或压迫腰丛、骶丛及动脉的病变或静脉的异常而引起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椎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或钙化、主动脉栓塞、髂总动脉栓塞等可引起骶尾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相应神经根、肌皮神经痛。
1.2.4内脏性腰痛由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主要有消化系统疾患、泌尿系统疾患、妇科疾患。肌筋膜性腰痛、骨关节性腰痛和神经血管性腰痛为腰部病变所致腰痛,内脏性腰痛为非腰部病变所致腰痛。
2、辨“病”
在熟知西医腰部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及各种西医病症的认识后,则着手进行辨“病”。辨“病”过程必须首先收集各种病情资料(病史、症状及体征),中医西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各有千秋,医者应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病症灵活使用。对于腰痛,西医在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方面有很大优势,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诊查方法是中医腰痛辨“病”关键所在。在临床腰痛辨“病”过程可分以下几点进行。
2.1辨别腰部病变性腰痛与非腰部病变性腰痛可利用检查腰部功能活动与腰痛的关系来辨别腰部病变性腰痛与非腰部病变性腰痛。腰部病变性腰痛可导致腰部功能活动受限,疼痛在休息时减轻,随伸展运动或活动而加重,腰骶部骨科检查常有阳性发现;非腰部病变性腰痛不因活动而加重,也不因休息而缓解,腰骶部骨科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2.2辨别神经血管性腰痛、肌筋膜性腰痛与骨关节性腰痛通过触感觉、查反射可辨别神经血管性腰痛与肌筋膜性腰痛和骨关节性腰痛。神经血管性腰痛病证触压痛点同时可出现远处放射痛及放射痛区域局部痛觉、温度觉、肌力及相关反射等的异常改变;肌筋膜性腰痛和骨关节性腰痛则以局部压痛为主,一般不出现远处放射痛。肌筋膜性腰痛和骨关节性腰痛多可使人体腰背部的对称性、脊柱生理弯曲及步态发生改变,肌筋膜性腰痛多为代偿性,通过一定的功能活动可纠正;而骨关节性腰痛多为器质性,不可纠正。
2.3辨清各腰痛病症
2.3.1腰肌筋膜性腰痛腰肌筋膜性腰痛多有明显压痛点,痛点浅表而局限,而且痛即病所在,局部痛点封闭试验多呈阳性反应,通过局限浅表压痛点结合损伤病史常可辨清肌筋膜性腰痛;慢性肌筋膜性腰痛还可触及病变部位软组织硬结;急性多为锐痛,慢性多为钝痛。
2.3.2骨关节性腰痛骨关节性腰痛各种相应病变部位刺突多出现异常,压痛点深在,部分病如腰骶关节损伤、急性后部小关节紊乱、脊椎分离及脊椎滑脱、骨质增生、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后遗症、脊椎恶性肿瘤及转移癌等痛点多局限,部分病证如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痛点弥散,椎恶性肿瘤及转移癌则多夜间痛甚。拾物试验阳性多提示腰椎有病变;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2.3.3神经血管性腰痛Valsalva试验(用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直腿抬高受限,反射消失和感觉变化是脊髓神经根和坐骨神经受累的特征;局部痛点封闭试验阳性多提示皮神经受累。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累;屈颈试验阳性多提示椎管狭窄;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提示梨状肌综合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使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试验辨出腰椎间盘突出物与脊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对出现放射痛区域局部感觉、温度觉、肌力等及相关反射的检查,可辨知为哪条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及病变椎体部位。如L4神经根受累则大腿前外侧,膝及小腿前内侧疼痛及感觉障碍,伸膝及收髋肌力减弱或消失,膝腱反射异常,跟腿反射正常;病变在腰3/4部位。L5神经根受累则小腿前外侧,足及第1、2、3趾背侧疼痛及感觉障碍,?趾及足趾背屈肌力减弱或消失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病变在腰4/5部位。坐骨神经受累则小腿后外侧,足部皮肤疼痛及感觉障碍,?趾屈伸及踝关节背屈、跖屈肌力减弱或消失;股神经则下肢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屈髋与促膝肌力减弱或消失,膝腱反射异常。臀上皮神经受累则臀部疼痛及臀部皮肤感觉障碍,臀肌肌力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累则出现会阴部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腰痛,远端动脉搏动减弱,皮肤萎缩。
2.3.4内脏性腰痛内脏性腰痛则多伴有相应内脏病变症状。可参照内科学进行辨别。
2.4辅助检查辨“病”在辨腰痛过程中,还可运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辨病,通过有目的的选用实验检查及影像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骨关节性腰痛各病症及神经血管性腰痛各病症多有明显影像学体征;腰肌筋膜性腰痛则多无明显影像学体征。部分病症还可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征象,如腰椎结核出现PPD试验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组织兼容性抗原B27(HLA—B27)阳性,类风湿性腰椎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在使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滥用,一方面可节约费用,另一方面可缩短腰痛诊疗时间。在利用西医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辨腰痛“病”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除腰部症状外其它症状,如腰椎结核多伴有其它结核慢性病症状,腰部恶性肿瘤多伴有慢性消耗性症状。
3、辨证论治
在明确辨别腰痛“病”的基础上,利用西医对腰痛“病”的认识,结合中医腰痛辨证,选择各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腰痛“病”,则可提高腰痛“病”诊疗效果。临床上中医对腰痛已形成较规范的辨证论治思路,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如何利用西医对腰痛“病”的认识,有机结合中医辨证,指导临床治疗,谈一些看法。
3.1肌筋膜性腰痛对于肌筋膜性腰痛,多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损必有瘀,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不忘活血祛瘀;慢性劳损多为肾虚,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以补肾为主。选择利用针灸、理筋手法及理疗等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3.2骨关节性腰痛对于骨关节性腰痛,多为年长者及长期劳力过度所致,中医辨证认为多由肾虚及痰瘀所致,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辨证施治过程,应扶正祛邪兼用。急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慢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对一些全身性腰痛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等则应中西结合治疗。
3.3神经血管性腰痛对于神经血管性腰痛,常致肢体肌肉痿软无力,多从中医“痿证”进行辨治,“治痿多取阳明”,多从阳明经着手论治,施治过程中,不忘通经活络,有邪则祛邪、虚则补虚。对于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者,在中医施治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西医治疗方法,解除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
3.4内脏性腰痛对于内脏性腰痛,则应从相应内脏病变进行辨证论治,消化系统疾患则应从脾胃着手,泌尿系统疾患则应从肾着手,妇科疾患则应从冲任着手。
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医学也在发展。在历史上,中医无时无刻不从当时的其它学科或先进技术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完善。现代中医要发展也必须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近年来,如何灵活应用现行各种先进技术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成为主流。西方医学的迅速发展好地造福于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如何有效利用西方医学技术,发展中医则成为时尚话题。清晰腰痛辨“病”思路,有机结合中医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汇通,是提高腰痛临床诊疗效果的保证。
浅谈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一、疼痛特点:三叉神经痛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而且发作前是没有征兆的,且疼痛多为撕裂性、刀割样、烧灼样的,让患者痛到难以承受。
二、疼痛位置:疼痛一般不会超出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最常见的部位就是一侧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合并的疼痛症状。另外,单独的第三支也是经常发生疼痛的部位。
三、疼痛发作频率:疼痛会反复的发作,尤其是发作频繁的患者,其疼痛会持续好几个小时或者整天,但是会自行缓解,不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发作。
四、发病人群: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首先表现在发病人群上,经常高发于中老年患者身上,而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要多很多。所以40岁以上的人更要做好预防三叉神经痛的工作。
五、疼痛的扳机点:三叉神经痛之所以会反复的发作,这是因为疼痛有很多扳机点。一不小心碰到这些扳机点后,疼痛就发作。所以患者尽量少碰扳机点,尤其是鼻翼、唇、齿龈、颊部、眉毛等处。另外,患者要主要日常的洗漱活动,动作要缓慢、轻柔。
浅谈风疹的病因和特性
对于风疹,我们很多人只是听说,听起来觉得蛮吓人的。现在的医学水平越来越先进,对于一些以前未知的疾病我们都慢慢的探索中。无论是患什么病,我们首先要了解病因和特性,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风疹。
患者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粘膜及颈淋巴结生长增殖,然后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引起淋巴结肿大,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皮疹。目前多认为皮疹是由于风疹病毒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真皮上层的毛细血管炎症所致。本病病情比较轻,病理发现不多,皮肤和淋巴结呈急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风疹病毒可引起脑炎、脑组织水肿,非特异性血管周围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及轻度脑膜反应,也可感染地数十年后由于慢性持续性病变而导致慢性全脑炎。
先天性风疹的发病原理还不太清楚,已知孕妇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于病毒血症阶段随血流感染胎盘最后感染胎儿。胎盘绒毛膜被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广泛受累的现象。母亲越在孕龄早期被感染风疹,胎儿被感染的机会越多,孕龄第1个月时,10%~30%,第3个月时5%~20%,第4个月时1%~5%,以后仍可能有少数胎儿被感染。由于胎儿、特别被风疹病毒感染后的胎儿更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及不产生干扰素等事实,因此使风疹病毒在体内长期广泛存在,并随胎儿细胞分裂增生时病毒又侵入下一代细胞,不断增殖传代,因此形成持续地、多器官的全身感染,并由此产生多样的先天性缺陷症状,故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最多见的症状有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脑膜脑炎、心肌坏死、间质肺炎、巨细胞肝炎、肾炎、尿道下裂等。此类新生儿出生后持续排病毒数月甚至数年。也有不少生未出现明显症状,但经血清学检查证明胎内时已被风疹病毒感染。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风疹的介绍,虽然内容很少但是介绍得很形象,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我们首先就是要了解它,才能很好的把握这种病的病态。当然啦,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所以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自己身体,也要多锻炼身体。
浅谈水中分娩
水让人感到镇静且可帮助放松。在水中更易活动。同时水还具流动、向上连续的涌动,给人一些意念,让人安慰、激励你想到身体正在开放。这些具有强大的乙理效应,促使宫颈扩张,帮助你接受体内强劲的涌出力。
分娩期间利用水的最简单方法是平卧,浸泡在温水中,尽可能让水深一些。水浮力抵消地心引力有助于你放松;消除紧张感;发挥身体的自然节律。
分娩池是一个深圆桶,内衬以塑料,装满温水。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减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楚。由于分娩池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因此胎儿在离开母体以后会很适应这一新的外部环境。胎儿的“本能”会使他们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不会呛水,在水中分娩适宜的水温能使产妇感到镇静,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宫颈扩张。而水的浮力则有助于身体发挥自然节律,便于翻身和休息。
使用分娩池的孕妇常喜欢在温水中活动,但希望脚蹬坚固的地面而用力娩出胎儿。另有些妇女喜欢呆在水里分娩婴儿。分娩时任何一种方式只要你感觉好,也就是你所做的最好事情。
水中分娩的好处让越来越多产妇想在水里生宝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经验。按照我国产妇的一般情况,孩子最好在3000克-3500克左右,而且待产产妇身体各方面情况正常,属于顺产的才有资格。如果事先检查发现胎儿不健康或胎位不正就不能在水中分娩。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胎儿心跳不正常等现象,产妇需要马上离开产盆,上产床去处理。
预防腰疼的方法
中医的“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
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机可究、规律可循、治法可依、预后可测。
中医辨病就是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名,即根据四诊等方法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中医“病”的定义,确定疾病的病种,并对该病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体性的诊断思维过程,又称为“诊病”。
在中医书籍中腰痛的论述中多次提及,临床中医诊疗腰痛有很多方法。
使腰痛症状减轻或缓解较易,但彻底治愈较困难,俗言称“病人腰痛,大夫头痛”。然对腰痛的 认识详于辨证,略于辨病,甚至以证代病,使病名含糊不清,不能很好把握其全局。
如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参照西医理论,并有效利用现代各种检查方法,以准 确的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利用西医对腰痛“病”的认识,一方面可掌握诊疗的主动权,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经验总结及交流,发展中医。
腰痛时间不同能辨病
腰痛时间不同能辨病 早不痛晚痛多是腰椎间盘突出
日常生活中,腰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来说,不同原因引起的腰痛,它们的发作时间、发作周期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说,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早不痛晚痛”的特点。腰部位于躯干的下部,承受的重量自然最多,加上腰部是整个躯干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一天工作的时间越久,腰椎间盘就越突出,因此腰痛就越剧烈。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椎间盘又稍稍复位,压迫神经的压力也会减轻,腰痛就获得缓解,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往往早上腰痛减轻,甚至完全不痛,但是到午后疼痛即开始发作,越到傍晚就越痛。
与腰椎间盘突出“早不痛晚痛”特点截然相反的是,由一些疾病诱发的腰痛则是“晚不痛早痛”,譬如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或骨髓炎、纤维组织炎、筋膜炎、血管炎等引起的腰痛,一早起来最严重,经过活动后,疼痛的症状反而减轻或消失。因为一个晚上没活动,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料堆积在局部组织,刺激神经而引起腰背酸痛,经过活动后血液循环增加,将这些废料带走,因而疼痛减轻。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有些患者的腰痛还会呈现不分早晚、日夜痛的特点。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病变、女性的妇科炎症与盆腔肿瘤等都会引起腰痛。同时,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时也会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这些腰痛不会随着活动的增加而加剧,也不会随着休息的增加而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腰痛发作时间对于诊断腰痛疾病有着一定的帮助及借鉴意义,但绝非金科玉律,一成不变。患者在根据不同症状自行初步判断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浅谈痛风患者能吃海带吗
根据中医研究表明:海带含有丰富的钾、膳食纤维、甘露醇,能够改变酸性体质,促进尿酸排出。而且海带是碱性食物,对缓解痛风有一定作用。
我们都知道痛风患者前期,由于体内尿酸过高,而且,又不能吃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那么,海带虽然有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但是,建议:痛风前期最好还是不要吃海带,因为海带中的嘌呤含量也不低。.所以,患者朋友可以等到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在限量使用。 所以,海带对于痛风病人,也是可以吃的,但是要等到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医生的建议,限量使用,如果海带吃多的话,对身体可能又会产生不一样的病情。
痛风吃海带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太了解的,其实海带中含有非常多的嘌呤,这种物质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会增加病情,让身体非常的难熬,希望人们对于通风患者能吃海带吗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能够过多的吃海带,以免造成病情的恶化,给身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腰酸背痛就一定是肾虚吗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腰酸是指腰部的酸楚感。临床上腰痛常伴有腰酸,腰酸则不一定有腰痛。一些患者在谈论疾病时常常把腰痛与肾虚联系在一起,有的患者更认为是肾脏器官出了“毛病”,而胡乱施用壮阳之品,如鹿角胶、鹿茸、鹿角、海马、杜仲、人参及动物鞭类、男宝等;而且有的医生也不加以临床辨病辨证分析,为迎合患者的心理而妄投“补肾壮阳”的药物,结果使得患者出现“上火”现象:性情急躁,烦闷易怒,甚或两目充血,乏力疲倦,虚性兴奋,房事易于兴奋而不耐久。殊不知,中医所说的“肾”并非西医的“肾脏器官”,而是一个广义的范围,其功能散在于内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统之中,临床诊治尚须综合整体与局部症状,才能得出结论。
内、外、妇、骨各科疾病,均可以出现腰痛、腰酸。一般可以分四大类:第一类为脊柱疾患,如类风湿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结核性或化脓性脊柱炎等;第二类为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纤维组织炎等;第三类为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疼痛,如脊髓压迫症等;第四类为内脏疾病,如肾脏病(肾盂肾炎、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下垂、肾积水、肾积脓等)、胆石症、胆囊炎、子宫后倾后屈、慢性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均可引起腰酸腰痛。若以腰骶部酸痛为主,多由男女性生活过于频繁、盆腔充血过重,或生殖系统炎症引起。中医认为本症多因感受外邪、风寒湿热等侵袭引起,如坐卧冷湿之地,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冷湿等;或由劳累外伤损害腰肌、脊柱、经脉引起;或身体虚弱,久病体虚,年老精血亏衰,房劳太过等所致。
腰痛、腰酸是一个自觉症状,根据病人主诉,诊断较易。但因腰痛种类较多,同时又有较多的兼夹症,可见于各种疾病过程之中。因此一般来说,原发病痊愈,本症亦随之好转或消失。因此须辨病辨证施治,切不可自行购买“补肾”之品,有的补肾药物热性较大,反而会导致盆腔充血水肿,使症状加重。
浅谈直肠癌
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绝大多数基因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由于成因和症状的相似,直肠癌通常和结肠癌被一同提及。
直肠慢性炎症是直肠癌的一大病因,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变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