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
-
产褥期的妈妈们应该吃什么
乳母膳食中的主食不要单一,不要只吃精米、精面,每天食用一定量粗粮,像杂粮、燕麦、小麦、赤小豆、绿豆等粗细搭配营养更全面。这样做不仅可保证营养素的全面供给,还可使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母乳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像动物性食品:鸡蛋、禽肉类、鱼类等,这些食物可提供优质蛋白质,可以多吃。所以乳母每天摄人的蛋白质有1/3以上来自动物性食品。大豆类食品也能提供质量较好的蛋白质和钙质,要多食这类食
-
妊娠及产褥期要警惕静脉炎
妊娠及产褥期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这与妊娠及产褥期妇女身体特有的生理变化有关。妊娠期机体一些凝血因子增加,活性增强,血小板功能亢进,而抗凝及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管,影响下肢静脉血返流,导致血流淤滞。以上因素共同构成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如出现某些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褥感染,产褥期长期卧床,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诱因。因为在有妊娠合并症或
-
产褥期食疗 莴苣粥
原料:取莴苣适量,甘草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将莴苣、甘草择净、捣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沸即成。每天1剂,连服7-10天。营养提示:可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产妇产后气血亏虚、脾胃不足所致的产后缺乳。
-
产褥期母体变化有哪些
生殖系统的变化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1)子宫体:子宫体肌纤维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子宫内膜的
-
产褥期感冒怎么办
产后,由于新妈妈气血两虚,抵抗力下降,加上出汗较多,全身毛孔经常张开着,又长时间在温室里,所以,一旦身体突然经受急剧的温差变化,便会很容易患上感冒。感冒分为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两种。细菌性感冒一般是由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引起。识别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应进行血常规化验。白细胞偏高的是细菌性感冒,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的是病毒性感冒。感冒发病率较高,一年
-
产褥期的饮食安排 不吃加工食物和含盐量高的食物
准妈妈生产时,子宫快速收缩所产生的剧烈疼痛会影响身体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肾上腺激素是人体对水分和盐分代谢的重要激素,因此为了要骤减肾上腺的负担,生产完后要尽量不吃盐,这样会导致日后水分的不良代谢。有的产妇怀疑完全吃不加盐的料理会导致身体缺乏盐分,其实短期内并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已经含有许多的盐,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盐分的缺乏。
-
女人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孕期及产褥期劳累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腰骶及盆腔各关节韧带松弛,同时子宫重量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则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间,胎儿发育需要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若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妇骨质软化脱钙,亦会引起腰痛。产褥期出血过多,或劳动过早、过累以及受凉等,也可造成腰痛。
-
正常产褥期的常见表现 下腹疼痛
在产后的1-2天内,部分产妇可感到阵发性的下腹部疼痛,同时会有子宫变硬,恶露增多等情况,并可伴随哺乳而加重。这多是由于子宫过强收缩所引起,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产后3-4天可自行消失。
-
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2、产褥热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3、子宫脱垂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也是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4
-
产褥期如何预防便秘
1、不要长时间卧床。2、产妇也可以做一些轻度运动来缓解产后便秘的症状,如用腹部按摩的方法。在肚脐周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画圈按摩,每次5-10分钟,每天可做3-5次。剖腹产的新妈妈要在拆线后1周进行,并且要注意按摩力度。3、多饮水。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开水;每日进餐时适当搭配一些粗粮并保证主食的多样化;补充蛋白质的同时更要补充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大枣、胡桃和芝麻等,这些食
-
产褥期身体有哪些变化 产后恶露
恶露为产后阴道排出的血性液体物质,主要是由胎盘剥离出血,混杂一些坏死的蜕膜组织、粘液及细菌等。随着子宫的复旧,恶露排出由多变少,由红便淡、变白,所以恶露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子宫复位的情况。正常恶露的变化规律为产后3-4天,为血性恶露;产后4-7天,为淡红色浆液性恶露;产后7-14天为白色恶露。
-
产褥期保健知识 产后检查
产妇在出院后应当注意检查乳房及哺乳情况、恶露、会阴切开、剖宫产腹部切口情况,家人应当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就医加以纠正。在产后的第6周产妇应当带着婴儿一起到医院进行复诊,了解产后恢复情况以及给婴儿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意外情况。
-
产褥期生活起居
保持会阴清洁产后擦洗会阴每天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月经带和内衣裤也应勤换洗,并在日光下曝晒达到杀菌目的。躺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如会阴伤口在左侧,应向右侧卧,以防恶露流入伤口,增加感染机会。洗澡产后汗腺活跃,产妇大量出汗,乳房淌奶,阴道又有恶露排泄,全身发粘,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专家们研究认为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洗澡。事实上欧美各国的产妇都是这样做的,并无不良反应。产后应当
-
产褥期妈妈的营养配餐推荐
产褥期妈妈的营养好与坏,与产妇的健康及宝宝的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食物选择上应做到尽量全面,下面就列举几种产褥期妈妈适宜吃的营养配餐。牛奶,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有“白色血液”之称,是最“接近完美”和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奶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它的消化率高达98%,所含的20多种氨基酸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奶中的乳糖是半乳糖和乳糖,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糖类。牛奶中各种矿物
-
产褥期身体有哪些变化 排便困难
由于分娩过程中吃的东西较少,胃肠蠕动较弱,又加上伤口疼痛等原因,产后极易出现排便困难,甚至可能出现便秘的情况。因此产后注重营养、膳食搭配,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排便。
-
产褥期饮食五大要点
要点1 :饮食要富含蛋白质应比平时多吃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比如鸡、鱼、瘦肉、动物肝、血。豆类也是必不可少的佳品,但无须过量,那样会加重肝肾负担,反而对身体不利,每天摄入95克即可。要点2 :主食种类多样化粗粮和细粮都要吃。比如小米、玉米粉、糙米、标准粉,它们所含的VB都要比精米精面高处好几倍。要点3 :多吃蔬菜和水果既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又可提供足量的膳食纤维素,以防产后发生便秘。要点
-
产褥期保健 饮食起居
在产褥期间,应当注意饮食合理,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应当保持清洁通风,注意休息,至少三周以后才能进行全部的家务劳动。
-
产褥期生理变化
1、生命指标的变化产褥期间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一天内略升高,一般不高于38℃。产后脉搏略微减慢,每分钟60~70次,7天后可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2、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主要包括子宫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阴道及外阴变化。子宫变化,是指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周时间,期间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
-
产褥期的饮食原则 加强蛋白质的摄取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肉、豆、蛋、奶类等,这类食物被人体消化后,就会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氨基酸是身体组织建造修补时所必需的,准妈妈一定要多补充含蛋白质的食物,才会使生产时的伤口快速愈合,体力得到尽快恢复。
-
正常产褥期有什么表现 腹部包块
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变小,子宫底平脐,以后会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收缩复旧。所以,产妇常可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实际上是产后收缩的子宫。注意触摸可发现,在包块上端,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天可下降1-2厘米左右。直至子宫全部降入盆骨后,腹部包块就摸不到了,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10-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