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带下病

  • 带下病应该如何护理

    一、护理【注意事项】1、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并伴随症状者,都属带下病范畴,并见于生殖系统炎症和妇科肿瘤。根据带下的异常颜色及其特有症状,又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分。白带如色白无臭味,量不多,不伴症状者,属正常生理现象。白带量多或有臭味,并伴不适症状者则为带下病,可因外感湿邪,或牌失健运、肾气不固、带脉失约所致,可予清化湿热、健脾化湿或益肾固涩止带之法治疗。2、黄带带下色黄

  • 带下病艾灸哪里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施灸方法: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

  •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施灸方法: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

  •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对脾虚,肾虚所致的带下病效果较好,对湿毒性带下病效果差。2.40岁以上的患者,如发现血性或水样恶臭白带,应及时做妇科检查,排出癌的可能性。3.平时应节制房事,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气卫生及孕期调护,避免重复感染。4.平时多进食健脾补肾之品,如山药,银杏,新鲜蔬菜等,大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1对一些慢性白带增多的病人大有益处。

  • 带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骨空论》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带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如《金匮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

  • 得了带下病怎么办

    带下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本病的治

  • 妇科带下病药膳方三子炖猪腰

    〖 来 源 〗: 民间食疗方〖 原 料 〗: 菟丝子20克,桑椹子30克,韭子10克,猪腰2个,生姜1片。〖 做 法 〗: 菟丝子、桑椹子、韭子、生姜洗净并用白纱布包扎;猪腰切开,去白脂膜洗净,切厚片。将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猪腰,每天1料。〖 功 效 〗: 补益肝肾、黑发养颜,用于腰酸不适、夜尿多、妇女带下、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视物不清者。附

  • 带下病艾灸哪里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 带下病吃什么好

    适宜食物菜花,菠菜忌吃食物辣椒(红、尖、干),柿子椒,花椒,泡椒,青椒一、饮食带下病食疗(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温热型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纳食较差,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弦数。食疗药膳1、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2、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3、藕汁鸡冠花

  • 带下病食疗

    〔一般饮食〕(1)不宜生冷水果及油腻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肾。(2)不宜辛辣动火类食物,以免助生内热。〔辨证施食〕(一)脾虚温困证〔主要表现〕带下色白,质稀无臭气,绵缔不断,面色少华,四肢困倦,纳差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食疗原则〕益气健脾,除湿止带。〔食疔食物〕人参、山药、茯苓、扁豆,白果、陈皮、猪肚、薏苡仁、莲子等。〔食疔食谱〕(1)山药莲子羹。山药,莲子,煮羹。用于体虚带下。(

  • 妇科专家带您了解带下病

    带下病是常见的妇科病,在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带下过少常与月经量少、闭经的某些病症相一致,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带下病的详细介绍请看下文。妇科专家带您了解带下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带下过

  •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首先是肾阳虚,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还有就是肾阴虚,带下赤白,质稍黏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带数。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其次是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胸闷口腻,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

  • 养血饮口服液对带下病有功效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得治疗作用。规格每支装10ml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支,一日2次。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贮藏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养血饮口服液和参芪颗粒可以一起黄芪,主要成分是黄芪提取物,具有益气补血、固表的作用,而养血饮口服液主要成分有当归、黄芪、鹿角、胶阿、

  • 带下病如何进行刮痧疗法

    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通常称白带。若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则称带下病。可见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刮莎治疗:头部:全息穴区——额旁三带(双侧)、额旁二带(右侧)、额顶带后1/3。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肾俞,次髎至下髎,白环俞。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胆经——双侧带脉。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脾经——双侧阴陵泉至三阴交。肾经——双侧

  • 女性带下病吃什么食物调理

    马蹄宜吃原因:马蹄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补肾健脾、益气生津,适合脾肾虚弱型的带下病患者食用。莲藕宜吃原因:莲藕生吃清热生津,煮熟了吃能益气补脾,对脾虚型及湿热型的带下病患者有较好的食疗功效。绿豆宜吃原因:绿豆性凉、味甘,有利水、清热、解毒等功效,常食之对缓解带下病有一定的作用。芡实宜吃原因:芡实性平、味甘,具有温补脾阳、固肾止带的功效,可调理白带过多、淋漓不断等症。核桃宜吃原

  •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湿毒型带下病艾灸

    湿毒蕴藉,带下黄色量多,质粘稠有异味,甚则状若腐渣,伴随有胸闷纳呆;热重于湿;带下黄赤。质黏如脓,奇臭难闻,常兼口干烦热,头目昏重。治则:清热燥湿,泄毒止带。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配穴取气海。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