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半夏
-
法半夏介绍
【药材名称】法半夏 【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REPARATUM 【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鉴别】(1) 本品粉末淡黄色至黄色。照半夏项下的〔鉴别〕(1) 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2) 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2ml,氯仿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
-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
中药法半夏有出色的解毒功效,它可以对毒蛇咬伤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在治疗时可以把新鲜的法半夏加入苦瓜菜和香蒿各适量,制成泥状,然后直接外敷在人们被毒蛇咬伤的部位上,就能快速解毒,也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
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由此一字之差药性不同,用法有所不同。
-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
-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能长期吃吗
不能长期吃。 半夏本身是一种带有毒性的药材,在临床用药时都要十分谨慎,以防产生副作用,虽然经过炮制的姜半夏毒性已经降低,但总的来说,并不是一种适宜在日常生活中由自身随意使用的药材,所以姜半夏不能长期吃。 但要是疾病需要,有专业医生指导、检测的情况下,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不需过于担心。
-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和法半夏都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只不过姜半夏是利用鲜姜、白矾共煮干燥后得到的,而法半夏是利用甘草、石灰漂泡所制成的。 虽半夏本身具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功能,但由于所采取的炮制方法不一样,在功效上也所侧重的也会不同,其中姜半夏主要侧重于降逆止呕、理气和胃,法半夏则更侧重于燥湿化痰、调理脾胃。
-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降逆止呕
法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所以法半夏也是一味止吐良药。
-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法半夏治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2、法半夏治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 鼻内,涎出见效。 3、法半夏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4、法半夏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
姜半夏对肝脏有影响吗 姜半夏能代替法半夏吗
不建议擅自替代。 首先姜半夏和法半夏所侧重的功效不同,所适宜的体质和疾病也就会有所区别,而药方里的每一味中药都是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还有病情制定的,如果擅自换药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药效改变,导致原有的病情更为严重,甚至还可能会引起中毒现象,因此换药的话一定要经主治医生许可才行。
-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调脾和胃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于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吧! 生半夏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但是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于消肿散结。 法半夏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