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的检查
1.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往往只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如酶疸分离,高胆红素,低血蛋白血症,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以及血清胆固醇降低等,均不能说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血生化检查如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促进并加重肝性脑病,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检查如异常仅预示即将或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近年有人认为动态观察血清褪黑素水平对于预测,诊断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判断病情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2.血氨测定 约75%HE病人血氨浓度呈不同程度增加,在慢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多,急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少,但血氨升高,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饮食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 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
-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也即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上消化道出血;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比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多;身体出现低血糖症;经常出现便秘或长期使用镇定剂。
-
肝性脑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肝性脑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对因治疗,所以根据病因可以将肝性脑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1)A 型 由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 (2)B 型 由于门静脉-体循环异常分流所导致的肝性脑病。 (3)C 型 由于肝硬化导致的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
1.每日总热量保持在5.0-6.7MJ和足量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病人以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减少蛋白质分解。糖类能促使氨转变为谷氨酰胺,有利于降低血氨。给鼻饲的病人应密切主义为的排空情况,如胃排空不良时应停止鼻饲。在大量滴注葡萄糖供给热量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的发生。 2.暂停蛋白质饮食:意识障碍期应禁食蛋白质,目的在于减少氨的形成。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后,可逐渐恢复,从小量开始。每日先给20g,每隔两天增加10g, 逐渐达到50g
-
得了肝性脑病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不同患者因病情轻重不同,具体表现也有所差异。 (1)0 期的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精神神经异常的表现,但是可以通过特殊检查被发现(详见后文关于早期神经心理检测的「数字连接试验和数字符号试验」)。 (2)I 期的患者可能有性格改变,例如内向的人变得健谈,外向的人变得少言寡语;可能有行为异常,例如有礼貌的人变得在公共场所随地小便;还可能有睡眠倒错,例如在白天睡觉,晚上反而非常清醒。 (3)II 期的患者可能有定向力障碍,不能准确认人、不能区分自己身在何处,例如明明在医院却认为自己身在家中;可能有反应迟钝,甚至出现
-
肝性脑病的检查和诊断
任何疾病在疾病的发展初期都需要接受检查,我们只有经过检查之后才能确诊到底是我们患有了什么疾病,然受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我们来做治疗,对于肝性脑病这一种疾病来说我们在临床上患者接受的检查和诊断工作都有什么呢?具体如下: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l.脑电图检查 有诊断价值且有一定的预后意义。特征性改变可出现θ波、昏迷期出现δ波。 2.血氨检查 正常人空腹静脉血氨为40~70μg/dl,动脉血氨含量为静脉血氨的0.5~2倍,空腹动脉血氨比较稳定可靠。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有门腔分流的脑病病人多有血氨增高,急性肝功能衰竭
-
如何有效预防肝性脑病
①热量每日供给5.02~6.69Cal,维持正氮平衡,避免体内蛋白质分解。 ②蛋白质:肝硬化晚期,因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恶心等,故应给予适量蛋白质、适量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给予新鲜水果和疏菜、少量多餐,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③肝功能显著损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④病情观察:观察和记录患者情况、生命体征、监测血氨,密切观察有无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等。 ⑤血氨偏高者及早使用降氨药物。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
-
肝性脑病分期第四期
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应该先全面认识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摆脱疾病的困扰。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很有讲究,并且肝性脑病的症状都有哪些表现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期为前驱期,性格轻度改变和行为轻微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寡言,衣冠不整亦或随地便溺。应答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言辞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也称为肝震颤,即嘱患者两臂伸平,固定肘关节,手掌伸向背侧,分开手指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
-
肝性脑病有哪些症状
1.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现主要就其脑病的临床表现分类简述如下: (1)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
-
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的患者在疾病发展到后期的话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为这些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在临床上就会有卧床的现象发生,为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这种疾病,因为患者一旦卧床那么我们家庭所承担的压力也就增加了。 暂禁蛋白质:昏迷病人应暂禁蛋白质,以减少氨的生成。保证足够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质恢复:清醒后可逐渐恢复,从小量开始,每天20g,每隔2天增加10g, 逐渐达到50g左右,但需密切注意病人对蛋白质的耐受力,反复尝试,掌握较适当的蛋白质量。
-
哪些因素可以诱发肝性脑病
(1)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诱因。 (2)感染: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 (3)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如大量放腹水或者过度利尿、进食少、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可以发生。 (4)高蛋白饮食:一次性进食过量的蛋白质,可以造成体内氨的产生增加。 (5)便秘:长期便秘增加了那些毒性物质与肠道粘膜接触的时间,可以使这些有毒物质的吸收增加。 (6)不恰当地使用镇静、麻醉药物:这些药物会影响肝脏功能、脑功能。
-
肝性脑病会出现并发症吗
1.脑水肿 脑水肿已被证实是暴发性肝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80%以上,对慢性肝病是否存在脑水肿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但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肝性脑病可并发脑水肿,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也不一致,多数认为21%~58%,但近来通过尸解发现肝硬化者脑水肿检出率高达89.5%,其中轻度水肿为23.7%,重度水肿占65.8%,有明确脑病者占21%。表明慢性肝功能衰竭脑水肿发生率也很高。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机制有 (1)细胞毒性机制:见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Koto等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脑
-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肝性脑病与脑水肿的治疗
血氨和毒素共同作用引起肝性脑病,病情演变可发生脑水肿。肝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如感染、出血、饮食等,酸化肠道,降血氨,对于Ⅲ期以上肝性脑病建议气管插管,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口服利福昔明或抗感染治疗可同时降低血氨及TNF水平。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ICH) 是最严重的急性肝衰竭并发症。既往存在渐进性肝性脑病的患者应怀疑是否存在脑水肿。脑水肿较少见于1-2 级肝性脑病,但在3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25%至35%,而4级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生率为65%~75%。癫痫发作在严重脑病患者中并不少见,然而,它往往被
-
肝性脑病的检查
1.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脑电图 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i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
-
肝硬化肝硬化有什么并发症 肝性脑病
由于肝硬化后,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机体代谢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氨类、硫醇、芳香族氨基酸等不能够被肝脏有效解毒。上述有毒物质可随着新开放的血管绕开肝脏直接进入脑组织,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患者可因中毒程度的不同,而表现为精神萎靡或者精神戳乱、嗜睡、昏睡、谵妄、狂躁等,严重者甚至可进入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
肝性脑病饮食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治疗肝性脑病除了有传统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食物的方法进行调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之一,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一、肝性脑病患者饮食宜忌 1、对能进食者供给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选葡萄糖、米汤、藕粉、果汁、果酱、果冻等,以及细粮和纤维少的水果。豆制品含丰富的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为肝性脑病病人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牛乳蛋白质产氨较少,在病情好转时可适量逐渐增加。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纠正电解质紊乱。 2、肝昏迷前驱期,宜选用易消
-
肝性脑病的日常饮食要素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或其他急性肝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危及生命,那么,如何避免发生肝性脑病呢?临床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做好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肝硬化病人的生存期。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左右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谷类、面食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江宇泳 2、对于昏迷患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每日供给足
-
肝性脑病的预防
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
-
肝性脑病血氨增高的原因
对于肝性脑病来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但是经过专家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血液中含有氨是很危险的,这种元素很有可能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爱我们需要及时的治疗这种元素,否则会对我们的大脑带来严重的影响。 ①摄入过多的含氮食物高蛋白饮食或药物,或上消化道出血每100ml血液含20g蛋白质时,肠内产氨增多。 ②低钾性碱中毒,促使血氨进入血脑屏障对脑细胞产生毒害。 ③低血容量与缺氧:休克与缺氧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脑细胞缺氧可降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 ④便秘 ⑤感染:增加组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