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 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已经证实多种蚊在体内繁殖乙脑病毒,包括库蚊属、伊蚊属、按蚊属中的许多种,其中最为主要是的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阈值低,感染高,有兼吸动物(主要是猪)和人血的习性,且该种蚊分布普遍。另外,国内从台湾蠛蠓和库蠓中分离到乙脑病毒。亦可为传播媒介。 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道理,是由于猪的乙脑感染率高,成幼猪均可感染,更新换代快、数量多,与人的关系
-
入夏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系统传染病。本病经蚊虫叮咬传播,于夏秋季流行,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为特征。重者引起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自从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以来,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了显著下降。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本病。 易感性 人对乙脑普遍易感,隐形感染率达53~9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小婴儿由于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传递,体内的免疫力可维持3~
-
五大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方法
一、隔离:病人应隔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房内。病室外要采取遮阳设备,病室内应根据当地条件采用降温措施,使室温维持在28℃以下。 二、饮食及补液,高热、呕吐、惊厥、汗多或用脱水剂后排尿较多的病人,应超酌情增加液体量,但要防止补液过多加重脑水肿。酌情补充钾盐。 三、护理:乙型脑炎的患儿护理尤其重要。对危重患儿需至PICU治疗,昏迷病人注意吸痰,防止褥疮的发生,昏迷病人防止暴露性角膜炎,可用红霉素眼膏定期涂眼,并以消毒凡士林纱布盖于局部。对反复惊厥的病人,应防止舌咬伤及舌根后倒阻塞呼吸道。尿潴留病人给予膀胱处按压排
-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脑,也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其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感染乙脑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其实很少,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大约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所以,病人并不会成为感染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感染源为家畜,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而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既然知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那么大家该如何预防呢? 1.当患者在表现出乙脑的临床症状之前,病毒血症期就已经结束,因此隔离措施对预防的意义不大。因为家畜为流行性
-
得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1)隔离:病人需住院隔离,病房应有防蚊和降温设备,空气流通,室温以26℃为宜。 (2)饮食及营养:乙脑病人因高热、惊厥消耗大,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可给予清凉饮料及流汁饮食。不能进食的给予鼻饲。 (3)液体供给:极期的病人极易失水,应及时补充,成人1500~2000ml/d,小儿50~80ml/kg·d,其中含钠液占l/4,注意酌情补钾。 (4)护理: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每日以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并注意保护角膜及防止褥疮的发生。 二、对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发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家畜家禽、尤其以猪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乙 脑病毒后呈显性或不显性感染,也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易感性70%的病人是10岁以下儿童,其中以2-6岁 组发病率最高。病后1周血清中出现抗体,有持久嗓疫力。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并发症以什么最常见 并发败血症
乙型脑炎患者还有可能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败血症。败血症主要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繁殖,引发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疾病。败血症的主要表现高热、皮肤损伤、呕吐、腹泻、关节腔积液、肝、脾肿大等疾病。
-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病变变化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在局部组织细胞、淋 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生,不断侵人血流,形成病毒血症。乙脑病毒的易感细胞有神经元细胞和非神经元细胞。脑实质的基 本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局部胶质细胞增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夏季来临,蚊虫又开始肆意猖狂,每每发生幼童被蚊虫叮咬出现昏迷,几度出现生命危险的病症,这是因患上乙脑所致。医生表示,夏秋相交时蚊虫会上演“最后的疯狂”,也是乙脑的高发期,市民需警惕。 当真的被蚊虫叮咬发病之后,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
-
食疗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鲜香蕉根1 000 g,蜜糖适量。 制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蜜糖适量,即可。 功效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乙脑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温服。 2、二叶豆豉翠农汤: 原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适量。 制作将前4味药清洗干净,一起放入沙锅煎汁,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凉透表解毒。用于乙脑轻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精神不佳、微有呕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服法1剂/d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的症状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①高热: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高热持续7~10天,轻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
-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不可以吃地瓜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以吃地瓜。
-
流行性乙型脑炎食疗方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鲜香蕉根1 000 g,蜜糖适量。 [制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蜜糖适量,即可。 [功效]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乙脑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温服。 2,二叶豆豉翠农汤: [原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适量。 [制作]将前4味药清洗干净,一起放入沙锅煎汁,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凉透表解毒。用于乙脑轻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精神不佳、微有呕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
-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预防
预防方法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预防药物 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灭活疫苗主要是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急性脑炎期
此期最突出的特征是持续发热,体温高达39度-40度以上,多持续5-10天,以后呈阶梯下降。应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如精神恍惚,昏睡和昏迷等,惊厥或抽搐也比较常见,80%的患者有颈项强直表现。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初期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6天左右。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本病的预防重点为防蚊/灭蚊和预防接种(接种对象以1~10岁小儿为主,于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接种)。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 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不宜接种灭活疫苗的人: 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的人: 发热;患有急性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心、肾及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普通型乙型脑炎
发热40度左右,有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在意识障碍方面仅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或烦踩不安,神志恍惚,但无昏迷,在发病后5—7天体温开始下降至正常,一般在14—21天完全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疗。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和人,其中猪和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他老鼠、鸡鸭、鸟类、羊、兔子也可作为传染源。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是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蚊虫通过吸食处于病毒感染的动物,使得口器感染病毒,再经由口器叮咬其他动物时,传播开来。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较多,成人多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患者,感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病毒。10岁以下的幼儿,免疫力较弱,感染后容易爆发病症。 该病病发后痊愈,患者对该病的免疫力会变强并且持久,通常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