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
反人类型人格障碍表现有哪些
1。早年开始显露人格偏异,一般在青春期呈现明朗化。 2。严重人格障碍,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畸形发展,不符合社会规范。 3。人格偏异非常顽固难移,延续于整个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渐趋缓和。药物治疗和一般教育措施收效甚微,矫正困难。 4。社会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常有较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屡教屡犯,并以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告终。 5。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自知之明"(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因此不能从失败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有时虽能察觉自己的人格问题带来的困难,但却始终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地改正。
-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人格障碍是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是在精神或者情感表达上面异于常人。因此,了解人格障碍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出现类似症状的话可以及时确诊治疗。 人格障碍的发病时期多是从青春期开始的,男性的或许时间会更早。这类患者的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与他人格格不入,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发展。并且患有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易被激惹,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 患有人格障碍的人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的动机或本能的愿望所支配,故行为多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制力较差,容易
-
人格障碍的症状
很多人对人格障碍这种病情都不了解,都以为是什么难以治疗的大病,一说到人格障碍,人们都会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有人甚至把它和“神经病”划等号。其实,人格障碍没那么可怕,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心理障碍,不用太担心这种病,只要了解了就不怕治不好,下面带大家来认识这种病。专家解释,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格异常等。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概念。欧美各国都持广义观点,除了传统的反社会型病态人
-
分列型人格障碍主要指的是什么情况
1、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他们多疑并始终提防别人欺骗或作弄自己,结果会让旁人觉得很难与其相处,且他们通常不讲道理。 2、这类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们怀疑别人的忠实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们身上很常见他们不轻易结交朋友,而且会避免卷人集体活动中。在他人眼中他们不摤赽、狡猾而且过于自信以致成为缺点。 3、他们时常处于防卫状态,别人的无心快语也被其认为是对他们的拒斥。每当有人出可能故意设计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证据。这类病人对拒绝比较敏感、易怒且好争辩。他们会无端
-
人格障碍有哪些共同特点
( 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初露端倪,但由于这时人格的可塑性较大,一般到青春期才变得显著。 (2)他们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他们多表现为偏执、怀疑他人、被动或主动地侵犯他人等,给他人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带来祸害。 (3)他们把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过错:因此,多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需要改正什么。他们常将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成是荒谬的,不该如此。 (4)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如对不道德的行为无罪恶感,伤害别人不
-
“老好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障碍
表现1:“老好人”形象 在人际关系中,“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一个“老好人”,但是人际关系未必就一定很好,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时间久了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与这样的人相处,一开始是很容易的,“老好人”通常对同事、对朋友都很热心,表现得善解人意,也喜欢帮助别人,有点什么好处也总是让着别人,显得特别大公无私、替人着想。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感谢,假如没有得到这些,那“老好人”的内心会非常痛苦,也会有愤怒,只不过这愤怒他只是让自己知道,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介意
-
将人格障碍消弭在成年前
青春期是最佳干预时段 大量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人格障碍一般在15岁以前开始形成。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人格障碍的预防相当重要。 “孩子出现人格障碍倾向后,要及时进行干预。”肖劲松说,18岁之前,人格障碍倾向都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改变和逆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逐渐用自己的想法取代父母的观念,这时人格障碍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是心理辅导和干预的最好时段。研究发现,通过正确的辅导和干预,60%的孩子在成年后可以恢复正常,90%情况会有明显好转。 干预的方式有两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要发生改变,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
-
人格障碍的病因
遗传因素(25%)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因素(21%)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就要具
-
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
-
为什么独生子女会比较容易有人格障碍
专家介绍,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独生子女承担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同时不自觉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荣誉、面子等等,让孩子感觉极不平衡、不对称,从而产生叛逆,所以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的人格问题也不相同:父母比较强势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形成焦虑、回避、冲动型人格障碍;父母比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出现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由于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解决,因此对治疗作用的估价不一。Kraft(1965)复习有关治疗的资料后指出,即使是最严重的病例,经过一个阶段治疗后亦可获得好转。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论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 1.药物治疗 首先要明确,药物不能改变人格结构,但对人格障碍的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药理学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MAOI、锂盐、卡马西平、BZ类药物、抗癫痫药、β受体阻滞剂、5-HT类药物等对人格障碍有疗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药物治
-
人格障碍可使胃溃疡风险增5倍
人格障碍与胃溃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据国外媒体10月2日报道,法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人格障碍的人罹患胃溃疡的风险增加5倍。 虽然压力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胃溃疡危险有关联,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关联的发现,导致科学家更少注意胃溃疡的各种心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会破坏消化道黏膜对胃及十二指肠的保护作用,进而导致消化道溃疡。但是心理因素究竟如何导致胃溃疡危险增加的呢?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理论认为,依赖性人格(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又称被动-依赖人格)等某些类型人格障碍与吸烟、失眠和饮食不正常
-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
注意留守儿童易得人格障碍 随着农民工患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人格障碍要特别注意。 有一个10岁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外祖父、外祖母家中。有一天,他向外祖母索要10元钱,外祖母只有5元钱给他,他哭着说:“不给我10元钱,我就死给你看!”外祖父、外祖母不以为然,他们正常下地干活,等他们回来之后,他们的外甥子吃了老鼠药,“躺在床上”,早已韶华名灭,命归黄泉了。这是留守儿童人格障碍血的教训!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要重视。人格障碍有哪些表现呢? 1、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脱离社会
-
人格障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交流
也许你周围的亲朋好友中有的人的性格脾气让你特别头疼,以致于你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离他而去,给两人都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其实这就是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可以用正常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与他们计较与争吵。人格障碍的形成与早期生活经历和教育方式有关,预防和治疗都是越早越好。那么,什么是人格障碍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心理医生的回答吧! 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性格,人格障碍是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障碍、智力障碍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通常是动机和目的
-
男生比女生易得人格障碍
一项对北京市城乡有代表性的25所高中、共计10039名高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情况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中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5.6%;男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城区学生检出率明显低于乡镇学生;北京市重点学生检出率最低,普通中学学生检出率最高。3年后对同一批学生高三年级时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5.8%,总体人格障碍患病率为1.8%。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现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说,人格障碍是指在年满18岁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成人中出现的一种偏离所在社会文
-
人格障碍会引发什么疾病
因人格障碍有时是因为一些脑部地损伤而引发一种疾病,因此有时也称之为异常人格,这种病有可也能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引起的,它有可能损害到人体的一些器质性的器官,一般表现为脑部的损伤,如颅内出血,头部脑部的损伤或是外伤或是一些病变所引起的,多为脑外伤、脑炎等,脑额叶之类的,有时候一些精神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的表现,这也是诊断是否是精神类疾病的一个重要标。
-
发生了人格障碍的病因是怎么样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
人格障碍分类有哪些
⑴人格障碍者一般来说意识是清醒的,认识能力也保持完整。这种人是在没有意识障碍,智力活动无明显缺损的情况下,出现行为活动和情感等方面的明显障碍。这种人中的大多数都有求医的要求,希望治好自己的“病”。 ⑵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维持终生。人格障碍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因为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⑶人格障碍者一般都能正确处理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也能理解社会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评价标准。但由于这种人缺乏自知力,尽管经常同周围发生冲突,并处处碰壁,却很难从错误
-
人格障碍与犯罪有什么区别
人格障碍者可以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约1/3的人属于此类型的人格障碍。但是,人格障碍与正常犯罪是不能等同的。 罪犯的犯罪,归根结底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犯罪活动始终贯彻这一明确目的,而人格障碍者的违纪或犯罪行为一般不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其动机模糊,很难说有什么目的,他们为何选择了这种危害行为,往往不为人所理解,有时他们甚至否认有什么特殊的企图驱使他们犯罪,只是由于一时冲动所致;罪犯通常是尽可能不伤害自己,而病态人格者使
-
孤独症是人格障碍
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游戏技巧的障碍、异常动作和兴趣以及复杂多样化的重复刻板行为。这种并非有意装出来的不合群,常常让患儿父母痛苦不堪,欲哭无泪。 孤独症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旁若无人,记忆力惊人却不能与人正常对话,两岁半时他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正副总统的名字,说话时你我不分,迷恋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同时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