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 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1、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

  •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性黄疸

    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1、光疗。 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宝宝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

  •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1、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

  • 溶血性黄疸的偏方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吃什么好

    1、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顶部作成的)、胡萝卜汁(含B—胡萝卜素)、芦笋汁。将新鲜甘蓝及胡萝卜作成混合菜汁,效果极佳。葡萄汁、樱桃汁及所有深色的果汁,包括黑醋粟汁,都是非常好的营养果汁,新鲜的苹果汁也有益处。果汁在早晨饮用最佳,蔬菜汁则在下午饮用最佳。仅喝矿泉水或蒸馏水。 2、多吃洋葱和大蒜 洋葱和蒜头是极佳的保健食品。每天吃十粒生的杏仁,它们含丰富的laetrile,还是一种抗瘤剂。可以多吃芽苗菜,比如萝卜苗,豆苗,最好是生吃,或只需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即可。 3、多吃生萝卜 许多人都知道,目前在医

  •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血内的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明显增多,溶血严重者,产生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的排出能力时,出现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引起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增高。

  •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胆囊显影良好 胆囊造影可无异常。 2、苯巴比妥试验 苯巴比妥能够诱导肝脏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促进非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血浆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口服苯巴比妥2周,3次/d,每次60mg;服完药物后测定血浆胆红素的浓度,多数病人黄疸改善,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甚至可达正常;如系UGT1的完全缺如所引起的黄疸则无效。 3、低热量饮食试验 2~3天内每天给予1674kJ(400kcal)饮食,若血浆间接胆红素值增加大于100%,或增加25.65μmol/L,有诊断意义,恢复正常饮食后1

  • 溶血性黄疸后遗症的症状

    新生儿溶血症在临床上很常见,但是一般都不会出现严重后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该病症状有轻有重,婴儿常于生后24小时以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黄疸. 一般说没有后遗症,个别会有缺钙的可能,可在平时注意吃一些骨头汤,新鲜青菜等. 如果是这样的话耳聋是溶血性黄疸-核黄疸的后遗症,核黄疸后遗症四联症: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如果真的出现了后遗症现象,基本上没有治愈可能了,治疗效果也差,建议尽早配戴助听器,还有要做康复治疗及运动发育治疗,因为手足徐动的发生率达到了10

  •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指母亲跟婴儿的血型不合,在怀孕期间,母亲的血型进入到胎儿体内刺激产生抗体,分娩过程中胎儿再次接触到母亲的血液,导致溶血反应, 溶血性黄疸一旦治愈,就不会对小孩将来发育有影响的,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这种病没有遗传的,主要是跟胎儿受父母亲血型组合成的血型不同于母亲所致的。

  •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溶血性黄疸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急性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腰痛、全身不适、血红蛋白尿休克及尿少等迅速出现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的症状。 2、慢性溶血性黄疸的症状较轻,主要是黄疸和贫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脾大,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其临床表现与急性溶血相同,其他多见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 溶血性黄疸症状的总体表现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 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脾脏肿大。 5

  •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

    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黄,不一定没有黄疸(隐形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觉,也称亚临床黄疸。黄疸的有无决定于血清总胆红素的量,凡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均认为有黄疸。 其次,明确何种类型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多数人认为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肝细胞中微粒体器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不足影响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结合反应的正常进行,以致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也受到障碍,因而造成肝细胞对非结合型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的双缺陷。 (二)发病机制 在所有病人肝穿刺活体组织标本中,证实肝脏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值明显减低,提示肝脏从血浆中清除间接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但血浆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与该酶活力降低的程度无明显关系。这可能由于部分Gilbert综合征病人也同时存在着缓和的代偿性溶血情况所致

  • 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 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

  • 宝宝溶血性黄疸如何诊断

    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溶血性黄疸诊断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

  • 如何有效预防溶血性黄疸

    1、饮食有节,不要暴食暴饮,不要吸烟,不要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好自身的休息,不加班,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饮食宜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2、勤于锻炼身体,增强自己身体的体质,体质增强了就可以增强了自身的防疫能力。 3、孕妇预防新生儿得溶血性黄疸,首先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夫妻双方的血型鉴

  • 溶血性黄疸的饮食宜忌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饮食宜忌: 孕妇在月子里忌生冷硬辣。麦乳精、咖啡、人参、

  • 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的偏方

    血热动血证证候:黄疸迅速出现,发热,吐血,衄血,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用法: 加减:常加茵陈、白茅根、仙鹤草等。 肝胆湿热证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口干而苦,恶心欲呕,腹满胁痛,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用法: 加减:恶心呕吐,加白豆蔻、制半夏;腹胀、胁痛,加延胡索、郁金、枳壳。 气血虚脱证证候: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呼吸少气,动是喘息,舌淡,苔薄白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药膳治疗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个体征。按黄疸发生的机理,分为:①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各种急、慢性血管内溶血所致;②肝细胞性黄疸。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受损所致;③梗阻性黄疸。由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特别是肝外胆管被各种病变阻塞所致;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多因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发生先天性缺陷,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或结合胆红素增高的各种综合症所致。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脾失健运,湿邪壅阻中焦,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湿邪郁遏侵入血液,溢于肌肤,因此发黄。其关键在湿,且与肝脾二脏尤为密切。所以,黄疸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