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
-
小儿痢疾如何预防
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注意卫生 痢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由带菌的苍蝇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儿童玩具、饮料等传染他人。患菌痢的患儿轻者常以发热、腹痛、便后有下坠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浓血便为主要症状。
-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预防胜于治疗 数据显示,仅北京一地,8月中旬的一周时间内报告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超过3300例,患者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夏秋之交是儿童痢疾的高发时段,尤其是国庆长假之后,小朋友假期期间多在室内活动,节后返校遇到天气骤变化等容易引起肠内菌群失衡,肠道免疫下降,所以国庆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预防小儿痢疾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儿痢疾,医学界的一致观点是“预防胜于治疗”,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儿痢疾是常见多发病,更是因为当今的医疗水平对于小儿痢疾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发病后服用抗生素,但是经
-
小儿痢疾表现分阶段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
-
小儿痢疾防治
1.宝宝必须隔离,将宝宝的床单被褥在阳光下曝晒,宝宝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 2.每次大便后妈妈要用温水给宝宝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3.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等病情好转,可给宝宝喂食些米粥、菜末粥、龙须面、小薄面片及面包、蛋糕、饼干、新鲜果汁、菜汁等低脂肪、少渣、半流质的食物。
-
预防小儿痢疾疾病小妙招
1.给宝贝吃的瓜果一定要认真进行清洗,最好去皮后再吃有利于预防痢疾。 2.家庭要注意安装纱门,纱窗防蝇,有苍蝇飞入室内及时消灭掉。 3.餐具,奶瓶、水杯等要经常消毒,并进行妥善安置,如放在橱柜里或罩上覆盖物。 4.让宝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要给宝贝勤洗手,保持手的卫生。 5.夏天食物容易变质,最好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放太长时间,饮料要去正规商店购买,教育宝贝不要喝生水。 6.宝贝的衣物等要勤洗,勤晒,勤给宝贝剪指甲,玩具等要经常消毒。 7.照料者在宝贝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避免给自己的嘴来
-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⑴呋喃唑酮(痢特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毫克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
-
小儿痢疾怎么治疗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去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或者西药。 隔绝传染,切断传播途径。 便血变浓,伴有发烧。 另外我知道一个土方,不过挺管用,算是食疗偏方吧,第五条介绍。 无花果叶数片,煮水,加糖(方便服食),一天三次,一次一小杯。吾儿时用过,疗效不错,味道具佳,是小儿食疗用法的首选。
-
小儿痢疾的危害是什么
1、瘙痒明显:瘙痒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但是瘙痒的程度则因人而异。瘙痒是由于痢疾用爪勾刺向皮肤打洞或穿洞,虱觜叮咬和注入唾液时才发生瘙痒。痢疾在吸血时注入唾液是因为唾液能防止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痢疾每天吸血数次,故瘙痒为阵发性的。痢疾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长约1至3毫米,无翼。因常见于阴部,故称痢疾,患有痢疾病会出现瘙痒的症状。 2、由于痢疾能够自由活动,长时间不能杀灭能够传播到身体其他有毛发部位,比如头发、腋窝等处,添加治疗的难度,同时由于痢疾的危害是传染性极强,能够导致夫妻双方、朋友及家人等集体
-
小儿痢疾按摩法 清胃经
位置:胃经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的第一指节处,呈一条短直线。 推法方法:用拇指指端由小儿拇指第一节处向小儿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胃经,直推100次。
-
小儿痢疾推拿手法 赤痢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大便中带血,有腹痛的症状,里急后重,如厕次数较多,但每次排便量少,贪冷饮,小便赤涩。 推拿方法: 主穴:分阴阳2-3分钟,以阴为主;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推补肾经,推清天河水,推清板门穴有助于抑制体内热毒,可清热解毒。 配穴: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捏挤神阙穴和天枢穴。 推拿功效:推四横纹可减轻腹胀之感,推清肺经和推下六腑可清除体内湿热,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揉二人上马,捏挤神阙穴和天枢穴可清
-
如何区分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
小儿痢疾预重于治,一旦儿童出现腹泻情况年轻的爸妈也不要慌张,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别小儿痢疾与儿童腹泻。科普书籍《痢疾防治240问》中医学专家就教授了如何通过小儿大便形状对比和小儿活动表现做出判断,从而给患儿施加正确的治疗的方式。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活动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患儿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食欲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挺好。患痢疾的患儿体温会升高,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
-
小儿痢疾的原因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
-
小儿痢疾按摩法 揉天枢
位置:天枢穴位于小儿脐旁,水平肚脐旁开2寸。 推拿方法:用食指、中指指端螺纹面着力,在小儿腹部肚脐两旁的天枢穴处按揉100次。
-
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
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只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同,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去治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病症,虽然都拥有着独有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但是之前都是需要了解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呢?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
-
小儿痢疾的病因
小儿痢疾虐在儿身,疼在娘心啊。那么,小儿痢疾是怎么回事?小儿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儿痢疾的病因吧!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
-
小儿痢疾的症状有什么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
-
小儿痢疾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更多,发病率较高。夏秋季发病率高。水源若被痢疾杆菌污染多引起菌痢流行。苍蝇与菌痢传播有密切关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为已经感染发病的病人和不发病的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藉污染水和食物经口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如人体抵抗力低,神经调节失常及胃肠道原有病变或并发肠寄生虫症等疾病,则较易演变为慢性菌痢。 根据粪便检查及细菌培养可作出诊断,急性期患者应隔离和
-
小儿痢疾推拿手法 痢疾中医辨证推拿法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理气通滞。 推拿手法: 清大肠经100-300次,家长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户口直推向指尖。 清大肠100-300次,家长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虎口直推向指尖。 退六腑100-300次,家长用拇指指腹,中指指腹自孩子肘横纹推向掌横纹。 运内八卦200次,家长用拇指在孩子手掌内八卦上做顺时针环形运动。 推上七节骨100-300次,家长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腹自孩子的尾骨推向第二腰椎。 清胃经200次,家长用拇指端从孩子拇指第二节推向指根。 治疗原则:温中祛寒,健脾化湿。 推拿手法: 补
-
小儿痢疾按摩图解 摩腹
位置:小儿腹部脐周位置。 推拿方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