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豆角形态特征
蛇豆角形态特征
蛇瓜的根系发达,侧根多,易生不定 蛇瓜根,茎蔓细长,长可达5~8米,茎五棱、绿色,分枝能力强,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口较圆,叶面有细绒毛,花冠白色,花单性,雌雄同样异化,雄花多为总状花序,蕾期为青绿色,将开时浅黄绿色,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一般雌花于主蔓20~25节处开始着生,以后主蔓、侧蔓均能连续着生雌花。嫩瓜细长,瓜身圆筒形或弯曲,瓜先端及基部渐细瘦,形似蛇,瓜皮灰白色,上有多条绿色的条纹,肉白色,质松软,成熟瓜浅红褐色,肉质疏松。种子近长方形,上有两条平行小沟,表面粗糙,浅褐色,千粒重200~250克。
栽培要点:蛇豆角植株长至50厘米时,开始搭架,架高2米以上。为增产增收,采用改良式单干或双干整枝。露地5月上旬开始浇水,6月上旬浇水后用麦秸或麦糠、发酵柴草复盖菜畦,并每隔5-10天浇水一次,隔10-15天叶面喷肥,高温期,酌情用喷雾器自上而下喷一次水。
蛇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长8-16厘米,宽12-18厘米,3-7浅裂至中裂,有时深裂,裂片极多变,通常倒卵形,两侧不对称,先端圆钝或阔三角形,具短尖头,边缘具疏离细齿,叶基弯缺深心形,深约3厘米,上面绿色,被短柔毛及散生长柔毛状长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主脉5-7条,直达齿尖,细脉网状;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及疏被柔毛状长硬毛。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顶端具8-10花,花梗细,长5-12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钻状披针形,长3(-5) 毫米;花萼筒近圆筒形,长2.5-3厘米,顶端略扩大,径4-5毫米,密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硬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2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反折;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具3脉,流苏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药柱卵球形,长约3毫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具3枚纤细分离的花柱。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长2.5-3厘米,径约3毫米,密被极短柔毛及长柔毛状硬毛。果实长圆柱形,长1-2米,径3-4厘米,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11-17毫米,宽8-10毫米,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菱角的形态特征
角,又叫菱。二角为菱,形似牛角。三角、四角为芰。生长在湖泊中。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长。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生蔓延长。叶浮在水上扁而有尖,很是光滑,叶下有茎。五六月开小白花,在夜里开放,白天而合上,随月亮的圆缺而转移。它的果实有好几种:没有角、两角、三角、四角。角中带刺,尖细而脆,长在角尖。 一种水生植物。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着泥根铁丝状,着生于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淡绿色或暗红褐色。茎圆柱形、细长或粗短。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茎端,在水面形成莲座状菱盘.
叶
叶片广菱形,长3—4.5厘米,阔4~6厘米,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绿色或紫红色,密被淡黄褐色短毛(幼叶)或灰褐色短毛(老叶),边缘中上部具凹形的浅齿,
菱角叶 边缘下部全缘,基部广楔形;叶柄长2—10.5厘米;中上部膨大成海绵质气囊,被短毛;沉水叶小,早落。
花
花小,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一1.5厘米;萼筒4裂,仅一对萼裂被毛,其中2裂片演变为角;花瓣4,白色,着生于上位花盘的边缘;雄蕊4,花丝纤细,花药丁字形着生,背着药、内向;雌蕊2心皮,2室,子房半下位,花柱钻状,柱头头状。
菱角花
果
果具水平开展的2肩角,无或有倒刺,先端向下弯曲,两角间端阔7—8厘米,弯牛角形,果高2.5—3.6厘米,果表幼皮紫红色,老熟时紫黑色,微被极短毛,
菱角果
菱角果 果喙不明显,果梗粗壮有关节,长1.5—2.5厘米。种子白色,元宝形、两角钝,白色粉质。花期4一8月,果期7—9月。又称“菱角儿”。为种子植物。
蛇豆角如何做好吃
1、清炒蛇豆角的材料
蛇豆角,葱,蒜,姜,盐,鸡精
2、清炒蛇豆角的准备步骤
1、去菜市场购买新鲜的蛇豆角,蛇豆角有籽,所以如果不爱吃蛇豆角的籽的话,可以去除。如果并不介意,也可以保留,并不会影响口感。但是蛇豆角的外皮要尽量去除,去除以后的蛇豆角味道更加清香扑鼻,最后炒出来的味道也更加香气四溢,惹人口水。
2、将蛇豆角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小圈,切得时候要注意最好斜切,这样炒起来的口感更好,然后将切好的蛇豆角放置在一边。再将葱、蒜、姜这几样调味料切成粉末状,尽可能的剁碎。
3、往锅里倒入油,进行热锅,等油热了以后放入切好的葱姜蒜末,用旺火爆炒,直至香味溢出。此时将切好的蛇豆角倒入锅中,继续旺火翻炒,直至蛇豆角变软。等到蛇豆角变软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放入盐、味精等基础的调味料,然后在上面撒上一层鸡精即可。一盆香喷喷的蛇豆角就可以装盘上桌了,是不是其实做法非常容易呢?
蛇鲻的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长柱状;横切面为椭圆形;尾部细长。体长为体高的6.94—7.91倍;为头长的3.97—4.45倍。头长为吻长的3.854.69倍;为眼径的4.62—5.72倍;为眼间距的3.79—4.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25—2.62倍。沿体、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均被大圆鳞,鳞片较易脱落,体长在20 mm以下的个体尤甚。鳞片的前缘呈双波状。前部有3—5条辐射线,后部光滑。侧线鳞47—53;侧线上鳞3.5,侧线下鳞6.5。侧线发达,较直,侧线鳞片的前缘中间凸出,前部有2条辐射线,后部光滑。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一大的腋鳞。幽门肓囊18223。脊椎骨数48—53。腹膜白色。幽门盲囊数18—23。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头
头中等大,背部平扁。吻钝,吻端有缺刻,其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距吻端较鳃盖后缘为近。脂眼睑较发达。眼间距宽,中间凹,微粗糙;其宽度明显大于眼径。鼻孔每侧1对,位于眼的前方,距吻端明显比距眼为近,前鼻孔具1短皮质鼻瓣。口大,前端位;口裂长,向后延伸于眼的远后方。上下颌约等长;两颌布满细小的犬状齿,上颌齿3—4行;下颌齿4—5行,两颌内侧齿比外侧齿显的长和大。腭骨每侧有2组齿带,外齿带的齿组窄长,前端2—3行,成鱼可在3行以上。舌窄短,舌上具有小齿。头背部纵列鳞18—20;颊部鳞3—4。鳃盖后缘无棘。鳃盖骨薄。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明显。鳃耙不很发达,如短针尖状。鳃膜骨条12—14。
鳍
背鳍11—13;臀鳍lO—12;胸鳍14—15;腹鳍9;尾鳍19。背鳍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距脂鳍较距吻端为近;平放时,前部鳍条的末端超过后部鳍条的末端。脂鳍小,位于臀鳍基的上方。臀鳍位于脂鳍的下方,其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长。胸鳍中等大,其末端向后延伸可超过腹鳍的起点。腹鳍内侧鳍条略长于外侧鳍条;第五、六分枝鳍条最长。尾鳍叉形。上下叶约等长。尾柄椭圆形,两侧有弱嵴棱。
蛇豆的详细做法图解
五彩蛇豆
材料
蛇豆,胡萝卜,木耳,红椒
五彩蛇豆的做法
1.蛇豆,削去外皮,去掉籽儿。
2.切丝。
3.配菜三剑客:胡萝卜,木耳,红椒。
4.油爆香蒜片,急火快炒,就这么简单。
剁椒蛇豆
材料
蛇豆,油,剁椒,蒜末,橄榄菜,盐,鸡粉
剁椒蛇豆的做法
1.蛇豆切小段;
2.然后热锅凉油放入剁椒、蒜末、蛇豆翻炒至八成熟放入橄榄菜,盐、鸡粉翻炒至蛇豆全熟后出锅。
小诀窍
豆角类的蔬菜一定要炒全熟才能吃,否则容易中毒。
清炒蛇豆角
材料
蛇豆角,葱,蒜,姜,盐,鸡精
清炒蛇豆角的做法
1.将蛇豆角刨去外皮,斜切成圈圈,葱、蒜、姜切末
2.锅内放油,油热后放葱姜末爆香、再放入蛇豆角,大火翻炒至软,放盐调味,最后加蒜末、撒鸡精即可
蛇豆角能留种子吗
1、蛇豆角可以留种子,一般来说,在我们制作菜肴的时候,需要把蛇豆角的籽以及种子去除,这是出于口感的考虑,去掉这些使用起来风味更佳。但是因为蛇豆角的种子中,营养价值很丰富,甚至多余蛇豆角本身的营养,所以如果不在意影响口感,不妨留下蛇豆角的种子,更不浪费啊。
2、很多人会问,蛇豆角怎么不像一般的植物一样结果啊?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误区,因为蛇豆角其实本身就是果实,蛇豆的果实才是蛇豆角,我们平时食用的部分就是蛇豆的果实,所以蛇豆角就是蛇豆的果实,果实哪里还能再结果实呢。知道这个,大家明白了吧。
3、蛇豆角最主要的功效主要还是表现在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方面,蛇豆角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对于我们的体质来说,有更多好处,可以从内而外改善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型蔬菜哦,大家可以多多食用。
银环蛇的形态特征
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2] 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
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水蛇的形态特征
大多数种类躯体粗壮,体表有黑斑,或背部有条纹,鳞片呈脊棱形。半水栖,无毒,以咬杀方法捕食鱼和两生动物。美洲水蛇常见于水中或水域附近,卵胎生,可产30∼75条幼蛇。欧洲水蛇对水的依赖性较小,卵生。该属所有种类的性情皆暴躁,自卫时,除头部膨胀,冲咬对手外,还从肛门腺中释放出一种难闻的分泌物。北美落矶山以东有11种水蛇,代表种是北美游蛇(Natrix sipedon),分布很广,各亚种的俗称不一;体褐色而带斑纹或带状斑,约长90公分(35吋); 因外貌与有毒的水栖噬鱼蛇相似,故亦常称噬鱼蛇。普通欧洲水蛇(N. natrix,有时作Tropidonotus natrix; 即草蛇)分布于欧洲西部(包括不列颠群岛)和北非至中亚一带;深绿色至黑色,通常背部有小黑斑点,身体两侧有短的线纹,头或颈两侧各有一白色、黄色或橘黄色斑点;有些水蛇的体长接近1.8公尺(6呎),但平均长度不到1公尺。欧洲至中亚一带的格花水蛇(N. tesselata)营水栖生活,以鱼为食。印度的龙骨背蛇(N. piscator),因背部鳞片有显著的棱嵴而得名。亚洲东部至日本一带的草地虎斑游蛇(N. tigrina)大多数为深绿色或蓝色。
大豆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
,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蛇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长8-16厘米,宽12-18厘米,3-7浅裂至中裂,有时深裂,裂片极多变,通常倒卵形,两侧不对称,先端圆钝或阔三角形,具短尖头,边缘具疏离细齿,叶基弯缺深心形,深约3厘米,上面绿色,被短柔毛及散生长柔毛状长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主脉5-7条,直达齿尖,细脉网状;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及疏被柔毛状长硬毛。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
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顶端具8-10花,花梗细,长5-12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钻状披针形,长3 (-5) 毫米;花萼筒近圆筒形,长2.5-3厘米,顶端略扩大,径4-5毫米,密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硬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2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反折;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具3脉,流苏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药柱卵球形,长约3毫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具3枚纤细分离的花柱。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长2.5-3厘米,径约3毫米,密被极短柔毛及长柔毛状硬毛。
果实长圆柱形,长1-2米,径3-4厘米,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11-17毫米,宽8-10毫米,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角瓜的形态特征
西葫芦是南瓜的变种,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果实呈圆筒形,果形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西葫芦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爱,过去西葫芦一般要在5、6月份才能上市,郊区不少地方采用地膜加天膜栽培,因而就已上市了。
花
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鲜黄或橙黄色。雄花花冠钟形,花萼基部形成花被筒,花粉粒大而重,具粘性,风不能吹走,只能靠昆虫授粉。雌花子房下位,具雄蕊但退化,有一环状蜜腺。单性结实率低,冬季和早春昆虫少时需人工授粉。雌雄花最初均从叶腋的花原基开始分化,
角瓜花 按照萼片、花瓣、雄蕊、心皮的顺序从外向内依次出现。但雄花形成花蕾时心皮停止发育,雄蕊发达;雌花则在形成花蕾时雄蕊停止发育,而心皮发达,进而形成雌蕊和子房。
果
瓠果,形状有圆筒形、椭圆形和长圆柱形等多种。嫩瓜与老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种相同,有的不同。嫩瓜皮色有白色、白绿、金黄、深绿、墨绿或白绿相间;老熟瓜的皮色有白色、乳白色、黄色、橘红或黄绿相间。
种子
每果有种子300-400粒,种子为白色或淡黄色,长卵形,种皮光滑,千粒重130-200g。寿命一般4-5年,生产利用上限为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