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两大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的两大典型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可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肌阵挛、无力或瘫痪;可有颈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嗜睡和发热超过3d是神经系统受累的高危因素。
2、循环呼吸衰竭症状多数患者在肺水肿前有手足口症状或疱疹性咽峡炎,但也有的患儿仅有发热而无皮疹。可有肌阵挛、眼球震颤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失眠、多汗、麻痹性肠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易惊恐或惊吓。多在病程第l一3天突然发生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搏浅速、呼吸困难、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甚至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节律改变。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急性弛缓性瘫痪共同构成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手足口病怎样才能确诊
手足口病有着比较典型的症状,此病发病时会有发烧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在嘴巴里以及手上,背部和肚子上会有疹子出现,当然了还要到医院做一系列的检查例如尿常规以及粪便常规等,会在标本中发现萨科奇病毒,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这就基本上可以确诊手足口病了。一旦确诊后要立即接受治疗,否则会有生命的危险。
一般春秋季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会很高,前一阵子就接到个手足口病的孩子,刚来时症状很典型,嘴巴里以及身上有很多疹子,紧接着做了粪便常规,发现了萨科奇病毒。于是就确诊是手足口病。
首先,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需要隔离治疗,以防交叉感染。然后孩子的指甲一定要剪短,以防孩子将疹子抓破造成感染。然后在疹子上涂用炉甘石剂,以及药物上补充维生素BC等。
孩子的家长有些疑问,孩子好好的怎么就会得这种病呢。首先,这种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传播。孩子的免疫力低时会比较容易得上此病,以及孩子有时会不注意卫生,萨科奇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孩子得此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孩子住院期间,我们查房时经常提醒家长,孩子一定要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以及大便后洗手,不吃生冷的食物以及不要喝生水。孩子的指甲一定要剪短,防止孩子将疹子抓破造成感染。注意居室的通风换气。以上就是我的经验经验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足口病能喝奶粉吗
手足口病不影响喝奶粉的,而且喝些配方奶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都是需要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为好。手足口病都是不建议吹风的,这样子都是有可能加重病情。
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好转标志
手足口病患者首先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发烧,发烧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避免因发烧而出现并发症,在退烧之后,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就会减弱很多,标志着逐渐开始好转了。
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患者的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等,令患者非常痛苦,而如果这些疱疹开始萎缩、消退、干燥脱皮,则说明手足口病快要好了。
宝宝患上手足口病之后,由于发烧、口腔中长水疱等原因,食欲下降很明显,而宝宝的食欲慢慢增加了,则说明疾病快好了。
手足口病好转标志
1.退烧
手足口病患者首先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发烧,发烧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避免因发烧而出现并发症,在退烧之后,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就会减弱很多,标志着逐渐开始好转了。
2.疱疹消退
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患者的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等,令患者非常痛苦,而如果这些疱疹开始萎缩、消退、干燥脱皮,则说明手足口病快要好了。
3.食欲增加
宝宝患上手足口病之后,由于发烧、口腔中长水疱等原因,食欲下降很明显,而宝宝的食欲慢慢增加了,则说明疾病快好了。
儿童手足口病分文几种类型
夏季是细菌高发季节,各种细菌滋生的很快而导致宝宝感染患上一些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手足口病就是宝宝因细菌感染所患的疾病之一。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症状。下面先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病症。
分类:
1.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儿童多见,成人感染占21.7%。临床表现除上述外,主要特点为急性发烧、皮疹。脑膜脑炎伴有;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
肠道病毒Cox A16型手足口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型。一般来说柯萨奇A16型后遗症比EV 71小。
2.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即所谓s病。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烧、;综合征、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发热是婴幼儿EV71感染的常见临床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是小于6个月婴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是EV71感染的又一常见临床症状,它包括一些常见呼吸道症状,如咽炎、哮喘、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病年龄一般为1~3岁,需要住院治疗。EV71累及神经系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阵挛、呕吐、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及情感淡漠等。头颅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严重性。
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
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临床常见的就是疱疹与手足口病,下面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据悉,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年都有病例发生。根据市疾控中心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东莞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是每年的1~2月及11~12月发病水平较低,从3月份开始,发病数逐渐增多,全年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4~7月。
“手足口病多有2~10天的潜伏期,平均潜伏期为3~5天。”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医生介绍,手足口普通病例最明显的表现为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并伴有发热、口痛、厌食等症状。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会逐渐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数在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不过,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当皮疹散在发生时,很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和风疹相区别。其中,单纯疱疹性口炎只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及溃疡,但没有手足部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则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色,病变在口腔后部。
在清楚了疱疹与手足口病的不同表现之后,家长应该对宝宝手脚长水泡是什么疾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照疾病的特征,与自己孩子的水泡进行对症,一旦确诊手足口病,要注意在家中做好隔离,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以及卫生习惯,积极做好预防。
手足口病化验单怎么看 如何确诊是不是手足口病
(1)看年龄: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症状: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备注: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重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危重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注意
典型手足口病诊断一般较为容易,鉴别诊断也不困难,但重型病例,尤其是合并其他并发症,可能误诊,应该慎重。
如: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