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补钙小知识
中老年补钙小知识
1、中老年补钙奶粉哪个好
中老年补钙奶粉哪个好,这个要看个人的选择,当然最好是喝鲜牛奶,因为奶粉是鲜奶经过浓缩、喷雾干燥后制成的。与鲜奶相比,奶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更重要的是,奶粉在制作过程中,有些营养物质,如水溶性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尼克酸和维生素C遭到了破坏。尤其是维生素C的破坏非常严重。100克鲜奶中通常含维生素C1毫克,而奶粉中的含量要比这个少得多。不过,与鲜奶相比,奶粉也有它的优势,比如便于储存和运输,且配方奶粉的种类比较多,可以满足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2、中老年补钙食物之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虾皮中含钙量更高,25克虾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钙,所以,用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3、中老年补钙食物之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另外,专家在此提醒您:豆浆需要反复煮开7次,才能够食用。而豆腐则不可与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草酸钙结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与肉类同烹,则会味道可口,营养丰富。
4、中老年补钙食物之蔬菜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蕻100克含钙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5、中老年补钙食物之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中老年补钙误区
1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不少中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2 轻信广告中某些夸大其词的说法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些厂家把在动物身上获得的实验结果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对待这些,需要消费者有正确、客观的判断力,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平时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医学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等。
3 钙补得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对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这个摄入量并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毫克,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毫克。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
不少老年人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使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4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中老年补钙哪个好
1、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
2、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很高。500克豆浆含钙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钙就高达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另外,长春骨伤医院专家在此提醒您:豆浆需要反复煮开7次,才能够食用。而豆腐则不可与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草酸钙结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与肉类同烹,则会味道可口,营养丰富。
3、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除此以外,鱼骨也能补钙,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做法。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钙质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4、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芝麻酱
在日常食物中含钙量最丰富的是芝麻酱,每100克芝麻酱中的钙含量为1057毫克。芝麻酱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含钙量比蔬菜和豆类都高得多,经常食用对骨骼、牙齿的发育大有益处。另外,芝麻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防止头发过早变白或脱落。
5、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芥菜
每100克芥菜的钙含量为294毫克。芥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芥菜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
6、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虾皮做汤或做馅都是日常补钙的不错选择。
7、中老年补钙哪个好之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中老年补钙食物
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补钙300毫克呢。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海带与肉类同煮或是煮熟后凉拌,都是不错的美食。虾皮中含钙量更高。
中老年人什么时候补钙效果好呢
对于中老年补钙产品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关于中老年补钙产品这个问题为您解答如下:补钙莫忘食醋 补钙的最好办法是从食物中摄取。
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鸡蛋、猪骨头汤、鱼虾、黄豆、萝卜缨、芹菜、韭菜等。但是,补钙时莫忘吃醋,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经人为引起骨质疏松的老鼠分为普通食物组和吃醋食物组(钙的摄取量相同)。
一个月后检查两组老鼠骨头的强度,结果发现吃醋食物组的老鼠骨强度明显增加。因为醋与食物中的钙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既溶于水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醋酸钙。因此,提倡食物中加点醋,如常吃糖醋排骨、糖醋鱼等。
食补通常可以喝牛奶、豆制品、鱼、蛋类、虾皮、绿色蔬菜等等,这些食物补钙效果都是非常好的,适合中老年人补钙。由于中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
建议再服用钙片进行补钙,中老年人补钙常用的钙片有钙之缘片,它对改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还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精神不佳,腰酸背痛等各种情况。
中老年人要注意多户外运动、晒晒太阳,这样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另外不要喝酒和抽烟,不要喝碳酸饮料,否则会造成体内大量的钙流失。
中老年补钙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
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不辨病因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
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老年人要正确补钙,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是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
中老年补钙的误区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中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
许多中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老年人补钙的小知识
补钙,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因为骨在生成以后仍在继续不断地新陈代谢。人到中年以后,体内容易发生钙质代谢障碍。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大约有15%患有骨质疏松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此病发生的迟早及速度,与从食物中摄入的钙量多少有直接关系。若每天能保证人体正常钙的需要量,骨质疏松的发生就会晚些、慢些。据营养学家调查表明:我国中老年人从食物中摄取的钙质,一般都未达到实际需要量(每天800~1000毫克)。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质。同时,也应补充维生素D。
老年知识分子,由于长期坐办公室,缺少日照,容易发生下肢酸痛、乏力,进而渐发展至全身骨痛,腰背痛等。因此,除应从食物中补充一定数量的钙和维生素D外,还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应选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
老年人补充钙质、除能增强体质,防治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外,在防治其它疾病方面也有实际意义。美国一位心血管专家说:世界上已有多次研究证实,钙的降血压作用明显可靠,可用来防治高血压,对于边缘高血压更有裨益。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可使妇女的舒张压下降约6%,男子下降约9%,并能预防动脉硬化和其它疾病。钙离子还可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钙过低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神经细胞过度敏感,使人容易冲动,因此,缺钙者难制怒。正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受体内激素影响,情绪不稳定,若体内钙不足更会加重情绪波动,增加精神痛苦,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就需多供给含钙丰富及易于吸收的食物。这类食物有乳类、豆类、水果及蔬菜、海带、紫菜、虾皮、芝麻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