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听了上面对麻黄桂枝汤的详细介绍,我们意识到,麻黄桂枝汤的神奇所在,它的用途还真的是不可小觑呢!生病是件很难受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让生病远离自己的家庭。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吃什么药
1、桂枝汤方
组成
桂枝(去皮)、白芍各9克,甘草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擎)12枚。
用法
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
功能主治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麻黄汤方
组成
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灸)3克,杏仁(去皮尖)70个。
用法
水煎服,服后盖被取微汗。
中医有哪些退热方法
辛温解表退热此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汗退热,即服用辛温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退热法适用于那些外感风寒的患者,外感风寒其实包括很多不同的症状,这里以两类常见症状来说明,一类如头痛、怕风、怕冷、发热、咽喉肿痛、干呕、不时出汗。一类如头痛、身痛、多喘、怕冷、发热,但不出汗等。针对第一类症状常用的退热法是桂枝汤(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药物进行加减。其服用方法也有讲究,喝过汤药后停一会儿,多喝热稀粥,用谷类的力量滋养脾胃、加强药力,不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复。同时,要禁食生冷黏腻、酒肉等。后一类常用的退热法是麻黄汤(方含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此药的发汗力量较大。
辛凉解表退热适用于外感风热的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有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咳嗽、不怕冷、怕热等,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等,需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它是在病初起时用辛凉发散药使热外透,从而达到退热作用。
中药治疗结核胸膜炎
1、夏枯草。药材:夏枯草、鱼腥草、全瓜萎、炒葶苈子、莱菔子、连翘、猪苓、白芸苓、薤白、白芥子、杏仁、桃仁、黄芩、银柴胡、川桂枝、鳖甲。做法:先用水把鳖甲煎煮一会,再把所有药材加入一起煎煮。每天一剂,分三次服用,可以起到行气消痰、温阳化水的作用。
2、大枣葶苈子。药材:大枣、葶苈子。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可分早晚两次服用。可以起到补中益气,泻肺平喘的作用。适合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服用。
3、麻黄桂枝。药材:麻黄,桂枝,细辛,葶苈子,五味子,甘草,生姜,大枣。用水煎服,每天一剂,起到泻肺逐水的作用。
4、当归瓜篓皮。药材:当归须,瓜蒌皮,茜草根,炒枳壳,青皮,延胡索,制乳香,丹参,桃仁,降香,山桅衣,夏枯草,鱼腥草,炮山甲,川楝子,柴胡,蒲公英,天花粉,白芥子。用水煎煮3次,每天一剂,可分三次服用。可以起到疏肝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桂枝汤为何不用麻黄
麻黄汤证是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方中麻黄辛温,桂枝性温,杏仁也性温,炙甘草同样性温,四味药均为温性,为什么这样选药呢?我觉得御心在这里讲得非常好,御心这样认为,外感风寒之邪其本质为寒性,寒温不同处,要不寒要不就是温,麻黄汤证正好是寒和温相对应的阶段,加入温药助正气,使温大于寒,寒解表就开,从而能从根本上祛除外感风寒之邪,同时麻、桂性辛,具有发散作用,善开肌表,表开汗出,邪乃去,桂枝、杏仁能降逆气,使上逆之气平息从而达到品,桂枝、炙甘草兴奋肠胃,使津液有源。桂枝汤证的出现就跟麻黄汤不一样了,从桂枝汤方中药物的组成来看,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都具有兴奋肠胃,增加体液的作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汗出说明肌表不固,卫气失职,营阴外泄,肌表失去卫气的护卫,故感恶风,脉缓比起麻黄汤证的脉紧,可是无力多了,说明津液不足,一切的症候都提示机体的营卫气血不足,而营卫的根源就在于胃,胃为营卫气血之海,因此健胃增液就是桂枝汤证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汤证应该比麻黄汤证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麻黄汤证正气不虚,正气可以抗邪,而桂枝汤证正气已经有所衰弱,邪气已经进一步进入肌腠,这时候就只有健胃增液,扶正祛邪了。
痛风应该怎么样治疗比较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处方】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 人参(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麻黄桂枝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麻黄30克(去节) 甘草9克(炙) 桃仁30个(去皮、尖) 黄芩15克 桂枝9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功用】发散血中风寒。
【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具体什么指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
头痛翕翕发热,汗出则呕,形相中 风者,当以桂枝汤解肌。若下之,重则变结胸痞 硬,轻则为心中益烦、懊侬如饥。不以桂枝汤解 肌,而以麻黄汤发汗,表虚风人则致痉,故身强 难以屈伸也。或以火熏蒸劫汗,则不得小便,热 从湿化而发黄也。灸则火邪伤肺,故发咳唾不已 也。
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区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最大的区别是有汗和无汗。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肺,腠理紧闭;有汗是因为毛皮司开阖的功能被破坏,所以汗若有若无。如果比喻城门,麻黄汤证就像有敌入侵时,城门紧闭死守,密不透风。桂枝汤证却像城池本就无人管理,内政紊乱,贼爱入不入。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麻黄汤证,如果城门被尸体堵住,不能打开,会导致想出城的百姓哗变,暴乱,强行把城门打开一条缝,于是就变成了麻杏石甘汤证。如果城被哗变的百姓完全占领,并有足够的时间把城门完全清理打开,那就变成白虎汤证了。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桂枝汤证,反而没那么大的反应,敌人在时,按照想象,城门肯定大开,风直吹入城池,产生鸣叫声,故叫“鼻鸣”,被风吹,风克脾胃,故 “干呕”。这就说得通了。桂枝汤的作用相当于清理内务,将无人管理的城池有效管理起来,故对绝大多数的毛病,应该都是有效的。
但是总有些情况,桂枝汤是无效的。“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若是城门紧闭,士兵百姓已经哗变,派文官去清理内务会怎么样?文官进入,会被哗变的百姓士兵杀掉……所以麻黄汤系列的证,忌讳用桂枝汤。还有一种情况,里面的百姓本身就体弱,但不至于关城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是有闭表的症状。这个时候,麻黄和桂枝就可以一起上了。现在的人吃得好,身体壮,所以只要不是身体极弱之人,大多数人伤寒都不适合用桂枝汤——现在百姓强悍着呢
肌肉粘连的偏方
据《光明中医》报道,冷水江市预防保健所李正贵,观察天甲黄芪桂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用具有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功效的天甲黄芪桂枝汤,并且配合推拿、按摩,或做自我功能锻炼,摇肩、伸臂,旋转肩关节,摸墙,搭肩或引体向上等运动。天甲黄芪桂枝汤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白芥子12g,威灵仙12g,蜈蚣去头足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10g,防风12g,羌活12g。加减:寒痛者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痰湿者加法夏12g,胆南星10g;血瘀者加丹参20g,川芎12g,三棱10g;血虚者加何首乌20g;筋挛者加木瓜15g;阴虚有热象者去桂枝,加桑枝30g,地龙10g,粉葛15g;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g(冲服)。
治疗同时用湿敷方(伸筋草15g,威灵仙15g,续断15g,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2g,红花12g,川乌12g,草乌12g,木鳖子12g,乳香12g,没药12g,川芎12g),水煎,用毛巾浸药液热湿敷,日2次,每次约30分钟。
风寒感冒宜喝葛根桂枝汤
中医治疗疼痛类疾病有很多方剂,像人们常用的桂枝汤,它可以治疗风寒头痛,如果经过加减后,可以治疗多种疼痛。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治疗项背疼痛;桂枝新加汤治疗周身疼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等等。综观《伤寒论》及临床实践,桂枝汤类方剂主要用于头项、背部疼痛及腹痛,现主要谈谈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两方的药物组成及主治
《伤寒论》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中也有对此病的描述,前者叫“柔痉”,后者称作“刚痉”。
桂枝汤加上葛根就叫桂枝加葛根汤,如果再加上麻黄就是葛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于感受风寒引起的项背拘急不舒、疼痛。
项,是后脖子,头与后脖子、背部、甚至腰部连在一起痛,在现今的许多病中都能见到,如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腰椎病、落枕、痉挛性斜颈、僵人综合症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都是常用方剂。
有汗无汗是两方应用的区别
葛根汤由七味药物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后五味是桂枝汤,所以葛根汤等于是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前面我们已说过,桂枝汤是调理太阳经营卫之气的,能够调畅太阳经脉的气血运行。葛根是这个方子里的主要药物,用量也最大,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邪气去则经脉自安;二是具有显著的缓急解痉作用,尤其能够缓解太阳经脉的拘急状态,是治疗背痛、头项痛、肩周痛的良药;三是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使太阳经脉更加柔顺、疏通。至于麻黄,在本方中主要是散寒止痛,对于无汗的筋脉拘急比较适用。如果项背痛有明显出汗的症状,则宜去掉麻黄,成为《伤寒论》的另外一个方子——桂枝加葛根汤。所以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的主证相同,只是无汗和有汗的区别,两个方子的区别在于伴有汗出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出汗的用葛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