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开窗睡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 穿衣过多过少,室温过高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

3.避免交叉感染,接触病人后洗手,在一般托幼机构及医院必要时穿隔离衣,隔离不但保护邻近小儿,还可减少病儿发生并发症,病房应实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时消毒病人的床铺衣物,以免病原播散,在家庭中,成人患者应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4.药物预防,卡慢舒,婴幼儿5ml,儿童10ml口服,3次/d,3~6个月为一疗程,左旋咪唑2.5mg/(kg·d),一周服2天,3个月为一疗程,中药黄芪每天6~9g,连服2~3个月,以上药物有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作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应用后可减少复发次数,北京友谊医院儿科曾用中药加味玉屏风散(配方:生黄芪9g,白术6g,防风3g,生牡蛎9g,陈皮6g,山药9g,研成细末)2次/d,每次3g,口服,通过3年观察,认为此药似能提高体弱儿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5.注射疫苗,最近认为,应用减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内滴入和(或)雾化吸入,可以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型IgA产生,从而增强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指出,分泌型IgA对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体更佳,由于肠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别太多,很难用疫苗预防。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且在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儿因为免疫力低,更容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后良好,一般5—7天就可痊愈。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何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何护理?儿科专家张崇晓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于鼻、咽、喉部位的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许多孩子仅仅表现发热,精神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春夏之交发病率高。天气忽冷忽热,家长要及时帮宝宝增减衣服。同时,平日要科学使用空调,保持居室通风和给空气消毒,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作长时间逗留。

另外, 经专家们长期的监测发现,引起孩子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其中尤以病毒引起者为常见,而且病毒的类别也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能对抗或杀灭这些病毒的药物实在是太少太少。因此孩子们在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很大一部分是靠他们自身的抵抗力来抑制或消灭这些病毒的。合理的护理就是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和保护孩子不受双重的感染,使之较快康复。合理护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保持孩子居室的空气新鲜、流通,有合适的湿度和温度。

2.多次适量给孩子饮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便于痰液咳出。

3.食物以易消化、富于维生素、热量为好,一次不宜喂养过饱,既不增加消化道负担,又能满足代谢的需要。

4.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勤给他们翻身改变体位,还可以轻轻拍背,以帮助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这些都是可以在家里做到的。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介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指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以侵犯鼻、鼻咽部为主的急性炎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本病以鼻、鼻咽和咽部粘膜炎症为主,亦常侵及口腔、鼻窦、中耳、喉、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病因

病原体绝大多数为各种呼吸道病毒,常见的有流感、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此外鼻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埃可病毒)亦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少数可由细菌及支原体引起。由于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乘机侵入。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

由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以及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气候突变、空气污染等影响,给病毒、细菌的入侵造成了有利条件。特别在营养不良、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发生上感时,易出现严重症状。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介绍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腹泻、呕吐、发热。高热时可引起高热惊厥,而咳嗽症状不明显,儿童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局部症状为主,如为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本病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诊断依据】

1.有受凉、受潮或有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2.年长儿仅有鼻塞、流涕、微热及咽部干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婴幼儿患者可因鼻塞而拒奶或呼吸急促。 3.咽部充血,有的扁桃体充血、肿胀。 4.体征除具有咽部有不同程度充血外,余均正常,有时有痰鸣音,咳嗽后消失。 5.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6.X线检查阴性,并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或荧光免疫检查可有阳性发现(必要时做)

【治疗】:

治疗原则

1.注意休息。 2.多饮开水。 3.对症治疗。 4.控制感染。

用药原则

1.一般病例:早期可注射病毒唑及对症治疗。 2.较严重病例,可肌注干扰素,静滴丙种球蛋白及时症治疗。 3.怀疑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4.合并脑炎、兰尾炎以静脉用药为主,合并急性肾炎、风湿热则视病情选用口服或静脉用药。

小儿为什么容易感冒

易引起小儿感冒的原因: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 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感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鼻咽部感染常出现并发症,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支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及颈部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症状已经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以迁延或加重。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引起儿童感冒的原因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有小部分小儿可因感冒病毒而引起的中枢神经感染、感染性休克或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死亡。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及数量,还有其他诱发因素。

1、宿主防御能力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或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小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2、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居住拥挤、间接吸入烟雾、被动吸烟等,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小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他可以发病在任何季节。要想让您的孩子少患病就要在平时对孩子适当的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等对预防上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做到早预防少患病。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一、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常见病毒:

1、鼻病毒(rhinovirus):有100余种不同血清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分离需特殊方法。两者皆为常见的病原。其感染症状局限于上呼吸道,多在鼻部。

2、柯萨基病毒(parvovirus)及埃可(ECHO)病毒:此类病毒均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mavims)常引起鼻咽部炎症。

3、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较轻。以上三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以引起喉、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分4种血清型。1型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哮吼类病毒”1型(HA1),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或肺炎,也常出现哮吼;3型为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传染性强,能引起婴儿气管炎和肺炎,多数1岁内可感染;4型又称M-25,较少见,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强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致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2岁以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减少。5岁以后,仅表现为轻型上感,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以上所述后三种病毒均属于黏液病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较为多见。

6、腺病毒(adenovirus):有41种不同血清型,可致轻重不同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合膜炎、滤泡性结膜炎,也可引起肺炎流行。3、7型腺病毒可持续存在于上呼吸道腺体中,可引起致死性肺炎。第8型腺病毒容易在学龄儿童中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第3、7、11型可致咽、结膜炎。1979~1983年夏季曾由于游泳在北京引起3、7型腺病毒咽结膜热流行。

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三、常见细菌:仅为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卡他奈瑟球菌,是鼻咽部常见菌群之一,有时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 2.诱发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过度疲劳,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必须指出,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不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和数量,且与宿主防御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故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对预防上感十分重要。

春季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宝宝断奶后,从母体继承的免疫功能开始减退,而本身的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起来,呼吸道分泌IGA的量很少,不能保护呼吸道粘膜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易患伤风感冒。

南方,梅雨季节长、湿度大,而“回南天”又是小儿感冒频发的温床,所以妈妈们春季都要积极做好防潮,预防小儿感冒。那怎样做好防潮工作而预防小儿感冒呢?儿科杨辅直主任建议:

1. 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

2. 讲卫生,勤洗手,注意家具消毒防霉,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发病诱因:穿衣适当不要过多过少,防着凉,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被动吸烟,平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等。

4. 按时接种疫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药物基本可以治愈,不同的症状会有不同的医药配方,切记不可盲目用药,如果用药不当反而会使病情恶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二、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后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

1.风寒感冒

症见发热,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咳嗽,舌谈红,苔薄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服:儿童清肺丸、儿童清肺口服液、解肌宁嗽丸等。

如小儿感冒风寒、食乳内停,除见到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塞流涕,舌苔薄黄或腻,又兼有恶心呕逆,不想吃东西,脘腹胀满,大便泻泄等消化不良症状。治宜:祛风散寒,清热解表,消食化滞。可服:小儿至宝锭、小儿四症丸。

2.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或咽痛干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治宜:解表祛风,清热解毒。可服:小儿清咽冲剂、透表回春丸、小儿金丹片、小儿久嗽丸、妙灵丹。亦可用小儿解热栓放入肛门处。

如小儿感冒风热,停食伤乳,除见风热表证外,又兼厌食,忍心呕吐,吐物酸腐、脘腹胀痛,大便臭味大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宜:清热散风,消食化滞,化痰止咳。可服:小儿百寿丹(丸)。

又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那(或感寒或受风热)都可见到高热,甚至高热惊厥、四肢抽搐,烦躁谵妄,痰盛、咳嗽气喘,口渴面赤等症状。此时治宜清热解表,化痰开窍,息风定惊。服用至圣保元丹,小儿回春丸,小儿清热散,牛黄镇惊九。

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慢跑等。养成经常户外活动的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生活调摄

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受寒、淋雨,特别是冷空气侵袭时,要及时穿衣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冬季亦应定时开窗流通空气。

相关推荐

病毒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前者表现为急性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本类疾病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染,小儿、老人、营养不良及患有慢性病者更易患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不少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等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注意鉴别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二、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

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 1、小儿急性阑尾炎时一般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多在37.5~38.5℃,可高达39~40℃,阑尾穿孔时婴儿体温可达39℃以上;甚至会出现寒战、高热、抽搐、惊厥等症状。 2、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会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周围,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阑尾腔阻塞时,伴有阵发性腹痛加重。 3、腹胀和肠鸣音减弱,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腹膜有渗出,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明显肠鸣音减弱和腹胀。 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发病诱因。临床可见小儿常先有上呼吸道疾病,再有急性阑尾炎。 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饮食宜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后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与此同时还应该在饮食上有所注意,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饮食宜忌有哪些呢?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饮食上初期宜采用稀释、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每日5~6餐为宜。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忌用冰镇食物或冷饮。症状减轻后可进普食。忌食过冷、过热、过咸、过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以清淡、爽口为宜。高热、食欲不好者,适宜流食、半流食,如米汤、蛋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何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下面就和我们的专家了解下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吧。 (一)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发热期间宜给流质或易消化食物。注意口、眼、鼻的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当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 1.降温及镇静 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禁忌

患者要注意不能吃辛辣、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多喝开水,吃一些不刺激喉咙的食物。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建议吃大白梨,不过也不要多吃,梨的产地不同,其实很多时候品种也存在差异,分不清很多人吃梨容易"火上浇油",让未退尽的内火再上升,所以不宜多吃,也可以只嚼,吞咽水份,吐出纤维;也建议你吃水果熬制的汤水,熟热即可,不要熬到粘稠而过甜,也可用西瓜白皮为料煮水,加入少许冰糖饮用. 忌虾、蟹、贝壳类食物。 忌油腻、甘甜食物,如糖类制品、糯米、奶酪、肥肉、油炸食品、烤鸡等,这些食品能刺激支气管粘膜,促进粘液分泌,痰液增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宝典

1、中医学认为,感冒多为风邪侵袭所致。但风邪一般并不单独致病,而常与寒、热、湿、暑相杂致病,故又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及暑湿感冒,具体症状如下: 1)风寒感冒的临床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四肢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风热感冒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咽红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身楚有汗,苔白而燥,脉浮。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3)暑湿感冒的临床症状为发热较高、头晕目胀、心中烦热、身倦无汗、口渴喜饮、时有呕恶、小便短黄,舌苔黄

小儿感冒的概述

小儿感冒,病名。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痰壅、食滞、惊吓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唯于小儿,辛温不宜过于湿热发散,辛凉亦不宜过多苦寒。若夹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夹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夹惊吓者,则佐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之品。 小儿感冒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俗称“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孩子如果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有以下症状: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乾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和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大人小孩均可发病,但小孩发病率最高。在成年人若出现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就认为是患了这种病。其全身症状轻微,只畏寒、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发热等。 一般热度不高,但若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特别明显,尤其是发热,体温可达40℃,持续1~2天或十数天不等,多伴有头痛、畏寒、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饮食下降和疲乏无力。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有的小孩因为体温过高而发生抽搐,即发生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