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搓手掌,手到病除
搓搓手掌,手到病除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
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
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
在按压手掌时,还应注意几项原则:掌部穴位是一个小区而不是一个点;穴位如出现压痛、酸、麻、胀等现象,具有病理诊断价值;在治疗穴区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轻、柔、缓、慢的指力进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线也可画圈;初次按揉后局部若出现酸、微痛、胀等感觉,这是指力大的缘故,以后应减轻力度;可以随时进行,重点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
除了按压手掌之外,还可以采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可以先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选一把圆头梳子,不要选择尖利梳齿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肤划破。然后按着顺序来梳,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坚持按摩,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现在,就伸出双手,掌握我们的健康。
免洗手消毒液怎么用
免洗手消毒液虽然有不错的消毒效果,但是使用不规范,并不能有效的将有害细菌清除,还有可能对手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按照以下方法使用棉洗手消毒液:
1、首先取适量的免洗手消毒液在手掌心,然后用另一只手在掌心搓揉出大量泡泡。
2、泡泡搓出后,开始将免洗手消毒液涂抹在另一只会走的前臂,继续搓洗。
3、接着用同样的方式搓洗另一只手,结束后,将手指甲在掌心内搓揉。
4、搓洗掌心结束后,开始搓洗大拇指等其他拇指,然后双手进行交换。
5、最后双手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揉,搓洗手腕即为结束。
七步洗手法的手法是什么
七步洗手法是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主要是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要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然后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四肢酸痛乏力怎么办
1、四肢酸痛无力可以搓手
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法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一到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故而不易感冒。
2、四肢酸痛无力可以使用洗鼻法
平时早晚盐水洗鼻也可极大降低感冒发生的几率,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感冒时反复用盐水冲洗鼻腔可将鼻腔中的病毒洗出,防止病毒在鼻腔中大量繁殖并不断侵入人体。此法可在2到4天内治愈感冒,且无副作用。
正确洗手的方法
对于正常人来说,除了要做到每天固定的洗手外,还需要掌握科学洗手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洗手的效果。
1.用清水润湿手部,打上肥皂或洗手液,两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着指缝相互揉搓。
3.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支手的掌心旋转揉搓。
4.揉搓手腕,并将手彻底冲洗干净,揉搓时双手交替进行,整个揉搓不应少于20秒。
按摩方法巧治老人失眠
交叉搓脚:右脚掌心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心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脚跟搓摩左脚心,再用左脚跟搓摩右脚心,共2~3分钟。此法可消除双足疲劳,贯通阴阳经脉。
双掌搓肩:两手掌用力搓摩颈肩肌群1~2分钟,重点在颈后脊柱两侧。可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
拇指搓耳: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2分钟。可以疏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
双掌搓面:两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缓缓搓面部所有部位1~2分钟。可以疏通面部经脉、防止皱纹产生、缓解精神疲劳。
搓手的方法
首先双手从虎口接合,双手捏紧,然后双手转动,使双手在转动过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时间可长可短,有空就可以做。第二步伸出双手,做开合并拢动作,连续做几次,让手上的肌肉和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还可以轻揉按压手指的指节,到达指尖部位时,握住手指轻轻提拉,再松开。用大拇指在手背顺着指根向手腕的的方向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按揉即可。
手到病除的四个除痰妙法
手到病除的四个除痰妙法 当宝宝罹患感冒、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时,喉咙里总是发出“呼呼”的痰声。在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宝宝自身的咳痰能力不足,大量痰液堆积在呼吸道内,致使肺部肺叶坍塌,细菌滋生,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现象。如果父母能够利用拍击的方式帮宝宝排痰,就能降低痰液带来的不适与感染的几率。 拍痰的时机 虽然拍痰是有效又安全的排痰方式,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
在吃饭前后的1小时内都不要拍,因为在饭前拍,痰有可能被松动,卡在喉头,这时东西吃下去就会吐出来;在饭后拍,也会造成胃不舒服,甚至将刚吃下的东西吐出来。
拍痰的时间要足够长,次数也要足够多;一次大约拍10分钟,一天拍4~6次,一连持续三四天,就能见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痰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宝宝的脸色和呼吸,如果有脸色发紫或呼吸不顺畅的现象,就先休息一下,等宝宝呼吸平稳后再继续拍。
TIPS:需要“抽痰”吗? 当痰液在宝宝喉头作怪时,父母常常会兴起抽痰的念头。其实,抽痰只能抽取咽喉附近的分泌物,无法抽到声带以下,而且痰液仍会一直分泌,无法减少宝宝不舒服的感觉。另外,抽吸的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建议父母尽量采取拍痰的方式,简便又有效。
4步骤拍痰法 拍痰有助于松动痰液,虽然拍完后宝宝不一定会将痰咳出,有时也会直接咽到肚子里,但是只要痰液位置移动,就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STEP 1 找到有痰部位 用耳朵靠近宝宝胸部,仔细听他的呼吸声,只要能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就是痰的位置。当然,痰声有时不如想象中那样容易判断,建议父母先带宝宝看小儿科医师,在确定痰液的位置之后,再为宝宝拍痰。
STEP 2 手呈杯状 手指并拢,手掌弯曲成杯状,手腕放松,敲打宝宝身体时会发出气声。
STEP 3 宝宝的准备姿势 1-痰液在肺部两侧 宝宝趴在床上,用小枕头顶住腹部或躺在父母大腿上,呈头低脚高的姿势,拍击左右肺部。 2-痰液在上肺部 将宝宝抱直,趴在父母胸前,拍击肩胛骨上方。
STEP 4 正确拍击 只要手部姿势正确,拍击时就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而且宝宝不会感觉身体不舒服。拍的时候要由下而上,持续拍击5~10分钟,或者是默数300下,要注意不能拍脊椎及腰部。 4项护理要点 除了拍痰之外,下列4项护理要点也要格外重视,以便尽快改善症状。
保持空气清新 定时开窗透气,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湿度则保持在60%~65%。这样有利于呼吸道保持湿润状态,帮助痰液排出。 多喝开水 咳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脱水,加重呼吸道发炎、增加分泌物黏稠度,使痰不容易咳出。而开水能滋润呼吸道,使痰液稀释。 吸蒸气 将水倒入吸蒸气机的杯中,通过气流冲击产生水气,让宝宝的口鼻吸入升起的水蒸气,可以使痰液变稀,以利咳出。
服用化痰止咳药 药物治疗有时是最快速的,如果能配合上述排痰方式使用,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使用专业医师开具的药物,不要自行用药。
116岁老人的养生方法
搓手。双手对搓掌心,至掌心搓热为 止;再对搓手背,也搓到发热为止。岳母 说,经常搓手可以增加双手的灵活性、 柔韧性和抗寒性,延缓双手的衰老。
搓额。用手掌上下、左右搓额,也可以单手左右搓额。岳母说,经常搓额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减少皱纹的产生。
搓鼻。用食指捏住鼻梁的两侧,上下、左右搓动。随着手指的搓动,可以扩展到整个鼻部。岳母说,经常搓鼻可以畅通鼻腔,防治感冒和鼻炎。
搓耳。手掌展开,捂住双耳,然后来回搓动,直到双耳发热、出现短暂耳鸣现象。岳母说,经常搓耳朵,可以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从而增强人的听力。人到老年,容易耳聋,经常搓耳,则可以减少老年耳聋的患病几率。
搓胸。单手或双手捂胸,左右、上下搓动,直到将胸部搓红、搓热为止。岳母说,经常搓胸,可以增强人的肺部功能和心脏功能。尤其是老年人,经常搓胸,可以有效防止胸闷、咳嗽等症状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搓肋。两手左右开弓,前后方向搓两肋各80下。岳母说,坚持搓肋可安抚心脏,保养呼吸系统。
搓腹。两手交替搓腹部,不拘次数。 岳母说,坚持搓腹,可以促进人体消化、 防止积食和便秘。特别是对老年人常患 的便秘症,搓腹最为有效。
搓腰。双手前后搓腰,长期坚持做, 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老 年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