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泻的检查方法

腹泻的检查方法

腹泻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有过腹泻的经历。那么大家知道得了腹泻的话要做什么检查吗?想必很多人都不那么了解,没有关系,现在就让我们专家来为您解读一下。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 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 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 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小儿腹泻病的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小儿腹泻检查

小儿腹泻需做的检查一般有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婴儿腹泻的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1)试餐试验:以面包片牛奶200ml、煮鸡蛋1只、干酪50g(含脂肪20g蛋白质30g碳水化合物25g)为标准试餐作刺激剂,进餐后每隔分钟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的浓度。

(2)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口服后,收集6小时尿,测定其排出量。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右旋木糖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测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浓度。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2)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3)测定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

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粪便中含氮量增加:糖类吸收不良。

苏丹Ⅲ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4.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适用于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

用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

婴幼儿不建议用此方法。

5.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回肠末端病变、大肠病变及其他溃疡性病变。

6.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胆道及胰腺病变。

7.X线检查

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

8.B超、CT或MRI检查

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

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9.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适用于脂肪吸收不良者。

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

10.其他:

(1)根据病情测定水分、电解质。

心电图检查了解血钾情况:

低钾:T波平坦,然后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现U波,有时与T波融合。

严重低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个别重症有心室纤颤。

(2)惊厥:测血清。

(3)重症或不易判断者: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

宝宝腹泻的检查手段

1、大便化验

大便的检查对于腹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它的检查不能够完全代替。

细菌培养:有的孩子腹泻时间比较长,或者反复腹泻,或者反复大便带血,经过治疗后没有好转,需要做大便的细菌培养,了解有无特殊细菌的感染。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1)用于患儿大便检查正常,但是伴有发热的表现,此时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的情况是升高还是降低,或查一些黏性指标,给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2)有些患儿可能要抽血化验,查血钾、钠、氯离子,以反映体内水分丢失的情况和丢失的程度,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补液。

3)还有患儿可能抽血检查心脏、肝脏、肾脏酶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有没有其它器官的损害。越早期发现,对于孩子的恢复越好。

3、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4、其他检查

1)有一些腹泻严重或者腹泻时间长,治疗效果不好的患儿,或者出现便血,或者合并了营养不良,则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如遗传代谢病筛查、B超或内镜检查(如肠镜)等。

2)合并有抽搐的患儿还需要做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判断是否有颅内问题。或者需要做头部CT,判断颅内有没有出血(有些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瘤的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腹泻)。合并抽搐或者精神状况特别不好的时候,还要做腰椎穿刺,判断是不是神经系统感染。

腹泻发烧的检查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2、粪便检查

新鲜粪便检查时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红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测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X线检查

X线钡剂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价值。

小儿腹泻的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腹泻的检查方法

腹泻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有过腹泻的经历。那么大家知道得了腹泻的话要做什么检查吗?想必很多人都不那么了解,没有关系,现在就让我们有问必答网的专家来为您解读一下。

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 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 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 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通过我们专家的介绍大家是不是觉得获益匪浅呢?我们希望用我们所知道的来为您服务,让您关注自己的身体,使自己能够远离疾病,生活快乐,家庭幸福。如果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就请登录我们的有问必答网咨询我们的专家吧。

相关推荐

腹泻的诊断标准和检查事项

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有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四周或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一年以上。 诊断程序 FD为 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

反复腹泻一定要检查血糖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患者常以胃肠症状(如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糖尿病腹泻的可能。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发症状。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

腹泻检查方法是什么

什么呢?大家一起看看吧。 一、病史 腹泻的伴随症状常有助于提示诊断。结肠性疾病常伴下腹疼痛,排便后腹痛往往减轻或消失;小肠病变疼痛常在脐周或右下腹,腹泻之后腹病一般不缓解。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疾病。腹泻伴有发作性绞痛、局限性腹胀与肠蠕动亢进,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阴,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小肠不断改进性淋巴瘤、结肠直肠癌等。 二、体格检查 腹泻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的体片。急性腹泻常有脱水的体征,如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而缺乏弹性。 腹部压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左下

秋季腹泻检查有哪些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粪便中病毒、病毒抗原检测(1)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 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其阳性率可达90%。(2)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如酶免疫测定(EIA)、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方法等。 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其中核酸杂交法特异性较高,PC

小儿腹泻检查诊断

一、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原虫、寄生虫性腹泻:排除其他原因,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 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 注意事项: 粪便取材要新鲜,及时送检。此 结果为阴性时,应多次送粪便培养。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

慢性腹泻的诊断检查方法

多数急性或慢性腹泻患者只需根据病史,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及培养等即可明确诊断,当一般常规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时,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但由于可供检查的项目甚多,故必须结合每例患者腹泻的特点而作出选择,例如,当判断患者腹泻系小肠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大时,应选择对小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如考虑腹泻是大肠疾病所致,则应选择对大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 一、慢性腹泻的实验检查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其分类等都有助于慢性腹泻的诊断。 3、小肠吸

腹泻的多种检查方法是什么

1.血清学检查:如炎症性肠病可测血中有关抗体,胃泌素瘤测血清胃泌素,粪癌测血清或尿5羟吲哚乙酸。 2.D-木糖吸收试验:弥漫性小肠病变、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噬脂性肠肉芽肿病等均有D-木糖吸收障碍。 3.乳糖耐量试验、氢呼吸试验:有助于乳糖缺乏症的诊断。 4.胃酸测定:高酸、血清胃泌素增高时,应考虑为胃泌素瘤;低酸时应考虑为舒血管肠肽瘤。 5.肠内镜检查:一般宜先行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必要时作纤维结肠镜或纤维小肠镜检查检查时可取肠黏膜活检确诊。 6.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利用钡餐可以观察整个消化道的运动

小儿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结合大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镜检查等作出临床诊断。须判定有物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按照腹泻的病期和症状的轻重,作出分期、分型;并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与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喂养不当、肠道内外感染等。 (一) 诊断依据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 根据病程分为1.急性腹泻-病程

秋季腹泻怎么检查治疗

1.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秋季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秋季腹泻。 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秋季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秋季腹泻。 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 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秋季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秋

儿童腹泻检查诊断

1.儿童腹泻检查 主要对血和粪便进行提样分析,可以分为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等。 2.儿童腹泻的诊断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消化不良和肠炎两种情况。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并不明显,大便次数一般低于十次,粪便含水量不多;而肠炎则多是感染了某种病毒或细菌,大便次数多高于10词,粪便多呈水样。 (2)特定肠炎的诊断则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外在因素具体分析,如大便的性状、特定季节的流行性病毒等。